强忍着对肥油的恐惧,将肉块吞进口中,舌头一卷,几乎是入口即化,竟然是半点油腻都感觉不到,只觉得酥滑酥滑的,浓香满口。
“嗯,挺好的,菜头你也赶紧来一块,”李永三口两口将一大块肘子连皮带肉吃得干干净净,肘子皮晶莹剔透,跟皮冻差不多,又少一分油腻;肘子肉烀得透烂,皮和肉混在一起,肉香十足,怪不得宁小雪那么爱吃。
宁母很热情地给蔡遥和宋春春也夹了一块,两人将信将疑地看了看,宋春春试着吃了一口,很快哼哼唧唧地给吃光了。
吃完以后,看到蔡遥还没动,宋春春筷子一动,将那份也给吃了。
满桌子的鱼肉,油和肉都挺足,味道更是十分乡土,一边吃肉,一边喝着醇香的黄酒,也不会太腻人。
不知不觉,李永和宁父就干掉了一瓶上海老酒,李永觉得差不多了,宁父也不勉强,起身去炒了两素菜:清炒鸡毛菜、酒香草头,又将一直炖着的昂刺鱼豆腐汤盛了出来。
鸡毛菜就是小青菜的幼苗,水嫩水嫩的,热锅上稍微一炒,味道清香爽口;草头也算是江南地方上的一道特色菜,用的是苜蓿的枝顶嫩叶,滴点酒清炒,淡淡的酒香、嫩嫩的草头芽,最解油腻。
这两道菜都是绿色的,又都很清爽,上来以后,倒是让吃了大鱼大肉的众人很快吃光。
那一盆昂刺鱼豆腐汤,也熬得汤汁乳白黏稠,鲜香扑鼻,一人分了两碗,一条昂刺鱼,汤鲜鱼香,终于是吃得菜饱汤足,人人满意。
第三部 乡野农家乐
第四十七章 清明风俗
'更新时间' 2009…09…30 10:18:24 '字数' 2390
PS:汗,这两天很纠结,不知道哪位朋友看不惯钓鱼,每天都是黑票伺候,还请高抬贵手,饶过钓鱼。钓鱼写书不容易,自认为也很用心,要是看书的朋友有意见,可以在发书评交流,黑票实在是打击人,也于事无补,大伙儿认为呢?另外,也请大家帮忙投点红票,将那几张黑票盖过去吧,草草会努力写字更新,感谢大家!
————————
吃好午饭,宁父他们就换了衣服,准备去扫墓。
宁父从桌子下面拎了两只提篮出来,篮子里有整只的白斩鸡、烤鸭、红烧鱼,还有一大块水煮的五花肉,糕点也有几样,花花绿绿的挺丰盛。
“咱们乡下祭祖,还是老办法,不弄点鸡鸭鱼肉,感觉对不起老祖宗,”宁父嘿嘿笑道,将篮子递给宁小雪,又从桌子下面拎出两只篮子,这回装的是水果,还有香、烛、冥钱一类。
“我们老家也一样,这是咱们中国人的传统,有条件搞得隆重些也是好的,”李永这会儿当然不能说这些个玩意不环保。
何况,看着宁父一只篮子一只篮子往外拎,搞得挺隆重的,也让李永想起以前在家祭祖时的盛况,挺怀念那种气氛。
宁父很高兴地点了点头:“报纸上都说要文明祭祖,我就看不出来,摆花怎么就比摆果品、摆菜文明了?咱们还要收回来的,那些个残花枯叶的,不是更影响环境?”
“要是不烧点纸钱,没有那个烟气,还真就没有祭祖的味道。”
李永帮忙提着篮子,只能点头应和:“是啊,在城里过啥节都没味道。”
李永他们本想自个儿先在周围逛逛,宁父不以为然地笑着道:“老祖宗不是说过,有朋从远方来,不也高兴乎?咱们乡下,清明来客人,那是喜事,都一起去,老祖宗看到也高兴。”
“这个合适吗?”李永有些吃不准,在他想来,清明扫墓是挺私人的一件事。
“很合适!”宁父推了李永一把:“亲友扫墓,主人留饭,这是老传统了,你们年轻人不懂,听我的就是。”
“还有你们要钓鱼,到田野里玩耍,墓园那边最合适,把东西都带上,咱们扫墓以后,就在那边玩一会,晚上再回来。”
李永就有些汗颜,这到底是扫墓呢,还是踏青啊?
不过,宁父的话他也不好拒绝,宋春春也没心没肺的大声叫好:“叔叔,那边有没有黄鳝可以抓啊?”
宁父略一沉吟:“有个地方合适,咱去碰碰运气就是。”
李永他们也没什么好带的,本来就是一身休闲运动的装束,李永的背包还弄脏了,只好用宁小雪的背包,带了些纸巾、水瓶、雨伞一类的。
倒是宁父从屋里弄出一堆鱼竿、箱子、水桶之类的,看着更像是要野游去了。
宁家有一辆七成新的皮卡,后面的货斗装了东西,前面的车厢有两排座,宁父宁母一人驾车,一人坐副驾驶位上,后面三人座挤四个年轻人,倒也不会太局促。
清明时节雨纷纷,在李永的印象中,清明时候的天气总不是太好,今年也不例外,虽然没有下雨,但是天空阴沉沉的,天阴着,一副随时可能下雨的样子。
去往墓园的路上,两旁都是大片大片绿色的麦地,沿着路边的田埂上,一溜的都是油菜,正开着金灿灿的菜花,蜿蜒伸向远方。
车窗半开,迎面吹来微凉的风,宁父打开车载电台,随着悠扬的旋律,窗外绿色的麦地,金黄的菜花飞掠而来,又飞掠而过。
电台里的主持人用温婉的声音介绍着下面的这首歌,特地挑选的应景曲子——“清明雨上”,古琴以及小提琴奏出的序曲悠扬动听,如泣如诉,一下子就让人陷入清明时节、落雨纷纷的“断肠”情绪当中。
只不过,那个男声的演唱功底实在不咋的,明明挺有味道的词句,让那怪异而没有底气的唱腔破坏得干干净净。
李永只能忽略掉这个声音,专注于旋律和词句。
“窗透初晓日照西桥云自摇”
“雨打湿了眼眶、年年倚井盼归堂”
“最怕不觉泪已拆两行”
“远方有琴愀然空灵声声催天雨”
“月影憧憧烟火几重烛花红”
“又是清明雨上、折菊寄到你身旁”
“把你最爱的歌来轻轻唱”
李永的思绪随着悠扬的旋律越飘越远,陷入这些词句构建的思念的情绪中,思念家乡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还有逝去的外婆外公,在家乡那如同窗外一般美丽的田野上,曾经度过的快乐童年,一幕一幕在眼前流过,不觉痴了。
自从高中进了城里读书,他已经很多个清明没有回家扫墓祭祖,这一刻,总觉得空落落的。
李永突然感觉手上一暖,回头看到宁小雪清亮的眼眸正看着自己:“李子,想家了?”
“啊!有点!”李永感觉眼眶有点湿润,肯定是刚才陷得太深,有些动情了,让宁小雪给看到。
李永抹了下脸:“风吹着眼睛了……”
宁小雪露出甜甜的微笑,两眼弯成弯弯的月牙:“李子,你们家是不是也有这样大片大片的麦田,还有金黄色的菜地啊,对了,还有波光粼粼的水面,对不对?”
“呵呵,差不多吧,就是麦田更大片的,菜地也更大片,水面就更大片了,”李永笑着说道,捏了捏女孩温软的小手,挺感激她安慰自己的。
哈哈,终于摸到女孩的小手了,李永突然意识到刚才发生的这件事。
“小李,以后想家就过来玩,就把这当作家里一样,”宁母在前面说道。
宁小雪俏脸微红,偷偷把手缩了回去,李永还陶醉在幸福当中,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心中那个懊悔。
“叔叔、阿姨,下次你们也去黄海玩吧,我们那有种滩养的野鱼,味道特别好,就跟今天吃的那种昂刺鱼差不多,”李永高兴地说道,兴奋终归压倒了懊悔,既然有第一次,还怕没有第二次?
“我也要去!”宋春春大声嚷嚷道。
车厢里的气氛重新活跃起来,宁父就在前面说道:“咱们中国人的传统,清明要祭祖扫墓,这是对祖先的怀念;祖先也希望子孙过上好日子,所以咱们的老祖宗,在清明这一天,也有踏青、插柳、放风筝、荡秋千的传统,这就叫继往开来、承前启后。”
宁父的成语虽然用得不伦不类,不过他说到清明的传统,倒是让李永他们很感兴趣,他们所知道的清明,也就是扫墓,还有家里做的糕点吃食,没想到还有这么多讲究,怪不得宁父搞得跟春游似的,原来这也是“传统”。
“你们年轻人都不懂了,我们小时候那会,还有踏青、放风筝的,这些年也就是扫墓祭祖,今天啊,咱们可得好好弥补一下,过个传统味道的清明节,哈哈!”宁父笑着说道。
李永他们一听,也都很高兴,本来心中还有点疙瘩,现在好了,可以正大光明地玩,而且还能理直气壮地说,这是弘扬传统文化,缅怀古人的生活。
第三部 乡野农家乐
第四十八章 河边野趣
'更新时间' 2009…09…30 23:43:15 '字数' 3347
金山这边的道路还算通畅,很快到了墓园,隔着老远就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周围都是呛人的硝璜味道。
李永他们一行人将车斗里的东西都弄车厢里,提了篮子走进墓园,到处都是烟雾袅袅的,青松郁郁葱葱,人的心情也沉郁起来。
到了地方,宁父、宁母先打扫了下墓地,擦干净墓碑,然后摆上鸡鸭肉鱼、果品点心等祭品,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显得很认真,很虔诚。
点燃香烛,青烟袅袅,纸钱在烈焰中升腾,寄托着后人对祖先的思念,过往的缅怀。
有风吹过,灰烬打着旋儿飞起、飘远,新绿的草地上星星点点。
纸钱烧完以后,宁父他们磕过头,李永他们也上了柱香,祭祀仪式就算结束,大家收了东西,就往回走。
直到出了园子,车开出去一段距离,宁父才笑着驱散那种压抑的氛围:“好了,现在是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时候,说吧,你们想去哪里玩,先去前面的河湾钓鱼?”
宁父打开车里的音乐,这次放出来的是支老曲子“梦里水乡”,牧笛吹出的清音,悠扬悦耳,江珊轻柔婉转的歌声,将人带进烟雨朦胧的江南。
“春天的黄昏、请你陪我到梦中的水乡”
“看那青山荡漾在水上,看那晚霞吻着夕阳”
“暖暖的午后、闪过一片片粉红的衣裳”
“玲珑少年在岸上守候一生的时光”
窗外的春风吹在身上,青青的麦地、金黄的菜花在眼前流过,大家的心情渐渐开朗,宋春春大声道:“好啊,可不可以钓黄鳝?”
“钓黄鳝得到夏天,现在这时候不好钓,不过你可以试试,能找到黄鳝的洞穴就成,这些年那玩意都少见了,”宁父打着方向盘,皮卡离开了公路,驶上一条机耕道。
机耕道的路况不比水泥公路,车子开上去,就像波浪中的小舟,剧烈地颠簸起来,人也被前后左右摇来晃去。
前面的宁父宁母还好,后面的四个人本来就挺拥挤,让这么一颠,就滚成了一团。
宋春春抱着蔡遥咯咯直笑,还发出尖叫,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在坐过山车。
有时候,车身突然落下时,那失重的感觉,跟过山车也确实可以一拼。
宁小雪身子前倾,一只手抓住前面座椅的靠背,一只手还抓着小企鹅,“球球”也吓得唧唧乱叫。
宁小雪小胳膊小腿的,一只手哪里稳得住,左摇一下,右边晃一下,一头栽进李永的怀里。
李永趁机伸手搂住宁小雪的双肩,隔着几层衣物,似乎也能感觉到女孩那瘦削圆润的香肩,不过,宁父宁母就坐在前面,李永也只能眼观鼻、鼻观心,做出一副超然物外的样子。
不过,这感觉还算是很销魂啊!
李永很希望这个过程能够长一点,不过皮卡车颠簸了一会,很快就开到河边,这边的道路更加荒芜,车子更不好开了,宁父停了车:“就这里吧,咱们拿了竿子去找地方。”
李永虽然不情愿,也只能放开宁小雪,女孩子俏脸粉红,低头不看李永,逗着“球球”。
宁父带他们来的这处河湾,要比上次在松江区的那个地方更荒芜,河边长了很多杂草,河面也更宽些,水中钻出许多嫩绿色的芦芽,随着风儿轻轻摇摆。
李永注意到河的两岸都有不少荒芜的土地,长满杂草。
田地抛荒,在上海挺普遍的,本地人不愿意种田,外地人想种却没有田地,像眼前这样的地方其实挺多的。
这边的污染倒也不是太严重,河水还算清澈,毕竟工业不是很发达,为数不多的工业都集中在临海的化工区,其中金山石化曾经是这个区的主要支撑。
宁父带了他的全套钓具,虽然不及杨大炮他们那么讲究,不过该有的也都有了,光是鱼竿就有好几根,足够一人一根。
除了常见的鱼竿、钓线,宁父还拿出几根一尺多长的硬铁丝,铁丝的一端弯成了钩状:“钓黄鳝要用这个,你们先去找地方挖蚯蚓,顺便看看能不能找到黄鳝的洞穴,找到洞穴就好说。”
杨大炮他们钓鱼用的钓饵,都是专门配置的,很有讲究,宁父不知道是没有准备,还是比较粗犷,准备直接挖蚯蚓。
李永在水空间的浮岛上倒是放了一些特制的鱼饵。
用水盆给“球球”在“天池”里安家的事情启发了李永,他将“伶仃洋”那个泡沫浮岛弄到“天池”里,那些鱼虾虽然活跃,但不如海蟹那么变态,通常是不会折腾浮岛的,在上面放点东西也好,就相当于带了个包。
当然,毕竟是扔在水上的,李永通常也不会在那边存放东西,除了小企鹅需要的一些吃食,这些特制的鱼饵,也是留着忽悠老头们的。
李永用的是宁小雪的背包,这时候也找不到借口将钓饵拿出来,反正大家也不是冲鱼来的,挖蚯蚓倒显得更有野趣。
宁父终究不是叮当猫,车上只有一只小铁锹,宁父就让宁小雪去挖蚯蚓,李永当然跟着去了,小铁锹也很快转到他的手上,宁小雪捧着小企鹅,充当指挥官。
宋春春则兴奋地拉着蔡遥去水边寻找黄鳝的洞穴。
李永和宁小雪往旁边走了两步,顺着河堤往下走,宁小雪道:“蚯蚓喜欢潮湿,背阴的地方,咱们到那块菜地旁边看看好了。”
李永走过去一瞧:“嘿嘿不用咱挖了,用捡的就行。”
今个儿天气阴,看着要下雨,蚯蚓最喜欢这时候出来活动,菜地那边环境好,土壤松软肥沃,有几条蚯蚓爬得正欢。
李永伸手就捡起一条青色的大蚯蚓,表皮滑滑的,他们公司就有一牛人,养了几只蚯蚓作宠物,说是这玩意环保,吃剩下的剩饭、果核啥的,扔进去就能消灭,蚯蚓排出来的粪便又是养花种草的好肥料。
李永就将这事当笑话讲给宁小雪,手上不停地又捡了几条蚯蚓,看看没有了,就找了块比较潮湿松软的地面,开始挖掘。
宁小雪嘻嘻笑道:“我大伯他们村子里,有个人家还用蚯蚓做菜呢!”
李永就晕了一下:“不会吧?咋啥都敢吃啊!”
“听说好吃着呢!”宁小雪道:“他家做农家乐的,这个是招牌菜呢!有很多人专门去吃的!”
李永挖了一只红蚯蚓,拎起来在宁小雪面前晃了晃:“那你是不是想吃啊!”
“想啊,不过我不敢吃哎!”宁小雪蹲下来,将小企鹅放到地面上,小家伙向前摇了两步,把头一伸,从翻开的土里叼出半条小蚯蚓。
“呵呵,小家伙都知道自己觅食了,”李永话没说完,小企鹅摇到宁小雪面前,咬着蚯蚓,扬起头,扑棱扑棱短小的翅膀。
“球球,好样的,”宁小雪用手指挠了挠小企鹅的脑袋,小家伙很享受地眯着眼睛,还是很用力地扑棱翅膀。
小家伙嘴一松,蚯蚓落到宁小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