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攻自破了。其实,堂堂常务画市长出面前借不到钱,本身就能说明问题了。”
他的判断职是基于自身的了解,也是基于对历史的记忆。秦筠身在局中,就很难有准确的判断,疑惑的道:“就算三角债的情况很严重,如果国务院出面,还是很容易解决的吧:清偿掉互相之间的债务就行了吧。”
“哪有那么简单,来自破产或将破产的厂子的债务就要不回来了。恐慌一旦爆发,有钱的厂子也不会还债的,银行还会冻结存贷款,最后就会有更多的厂子俐闭,更多的烂账,继续俐闭,明白了?”苏城接着给出论断,道:“周市长和他的董大林根本是逆着潮流,这样大张旗鼓的闹腾,自寻死路!”
小胖却是眼前一亮,说道:‘,师父,你这么肯定,那就发表文章和他们对着干啊:”
“不行,民不与官斗。”秦筠立刻反对:小胖‘,嘿”了一声,道:“我师父哪点像民了?再说了,周董两人闹腾的越厉害,估计掉下来的也越重,说不定被橹掉了呢?师父?”
苏城仔细回想了一遍,慢慢的道:“真要对着干,好像是可以。”
“那还等什么!”小胖兴奋了,乐呵呵的道:‘,咱们这就动手,然后找崔哥发出去,到处发,等过两个月,看董大林说什么!”
秦筠拧了他一把,道:“所师父也是猜测,万一两个月以后没事呢?万一是四个月五个月以后,才爆发呢?”
“撑不了那么久。”苏城摆摆手,道:“咱们国家的经济还很脏,弱,想拖延时间都做不到,反而有提前爆发的可能。其实,提前爆发也好,说不定就有些厂子,因此活了下来。真到大部分厂子都受不了的时候,破严的也就多了。”
想到此处,苏城干脆喊来杨明,让他召集集团的笔杆子们个写文章。
他自己也拿出稿纸,个构思。
小胖更不用说,要了纸笔,就坐在待客的沙发上,对着一张报纸,咬个齿的逐条批驳。
秦筠在旁看了会,脸色数遍,最后受不了了,就抢过稿子修改,最后修的面目全非。
正文 第二百三十五章 论战
2月21日。苏城撰写的《三角债的危机》在《经济日报》发表。由于是热门事件,紧贴时政,又有大华实业的背景傍身。这篇文章出现在了二版。
紧接着,由笔杆子们撰写,苏城审阅的数篇文章,出现在了数家全国性报刊上,彻底引爆了“三角债”话题。
短短的几天里,关于三角债的稿件雪片般的投向各大媒体。
在国务院的摸底结束之前,三角债的问题究竟有多严重,没有人真的清楚。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处于不同的地区环境,就会有不同的认识。
越是面向企业,处在上游的工厂,债务状况就越糟糕,如煤炭、钢铁、机械制造等行业,不讨债就发不出工资,自然觉得三角债可恶糟糕至极。越是面向终端用户,处在下游的企业,债务问题就越轻松,如家电、外贸、交通、电力等企业,往往是他们拖欠供货单位的款子,不仅现金流充沛,还能获得不少的隐性收入,于是就很难感受到三角债的危险,甚至暗自欣喜。
着眼于局部地区,重工业和原料企业多的地方,三角债问题就严重,轻工业和商业发达的地区,三角债问题就轻松。国家拨款的非生产部门人员,如军队和行政机关,倒是觉得手上现金的威力大增。
各方感受不同,也就有了媒体间的论战。
反对者并不止童大林和周市长。自觉轻松并觉得全国都轻松的高层不在少数。上至国务院。下至乡镇区县,不停的有人发表署名文章,抨击苏城和其他“危机论”者。
这些文章,或批驳、或宽慰,其中又以外经贸部的某领导的提法最有市场:“相信国家能够解决三角债问题”一度喧嚣直上云端。
就连秦筠私下里也觉得,三角债问题就算再严重,国家只要出面,就一定能处理好。
对此,苏城只能报以苦笑。任何政权,都有无法处理的经济问题。以中国现在的家底。要想处理三角债,就得由银行无限制的放贷,不仅再造通货膨胀,而且要承受更多的坏账和呆账。最糟糕的是。1990年的中国已经进入了通缩的通道,等于说,要想和平解决三角债问题,就得承担重回1989年经济的恶果。
这自然是不可能的。1989年近乎崩溃或者已经崩溃的经济,最终由全社会买单,而三角债问题再严重。也不过是由企业买单。
因此,和平解决三角债问题并非不可能,而是成本比爆发还要高。最终的结果,只会着眼于损失多少。
苏城觉得,提前两个月引发三角债的论战。也许能挽救一些有心人。至于泥足深陷者,就不是他所能影响的了。
3月刚过,天气乍暖还凉。
祁蒙等人风尘仆仆的回到了京城。连续走访了三个月之后,十数只调研组完成了摸底工作,集合在一个房间里,开始汇报工作,汇集结论。
这一汇集,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
情况之严重,实在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他们每个人都调研一个省到两个省,分别到下面的区县地区。以及国营大厂深入调查,得出的报告也是本地区的。在信息没那么通畅的情况下,互相之间也不好通消息,因此,调研组即使得到了糟糕的结论。也会私下里安慰,我们调研的地区可能是最严重的。
如今。大家的报告都出笼了,简单的互相印证之后,大家才明白,原来我们调研的地方,问题还不是最严重的。
或者说,每个地方的问题都是极严重的。
刚出差回来的人,本想报告一番就回去洗澡睡觉。可是把各地的数据一看,主任就发话了:“得,都别休息了,开会吧。”
连续两天,开了三场会。头天还是体改委的人,接着就包括了国务院和发改委,然后又增加了相关的部委。
信息很快报告到了上面,会议的规格也越开越高,时间越开越长,最后上了常委会。
这个时候,媒体间的讨论还在继续,参与的人数看似没有减少,但参与者的级别却降了一个层级。
先前还发表署名文章的外贸部、政策研究所、国务院的同志,再也没有出现过。即使是论点正确的人,也不再出言了。
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论战已然尘埃落定,剩下的是如何处理实际情况了。这个时候,反对者不敢说话,赞成者也不想被卷入其中——若是被派遣治理三角债,说不定会好事变坏事。这可是火山口上的买卖。
中央的调子减弱了,并未立刻传导到地方上。
只有少数对政策敏感且熟悉高层动向的有心人,才能通过报纸上没有写出来的东西,查探到了上层动向。
这里面,自然不包括周市长和他的亲信童大林。
他们两个人,都是从运动年代走过来的“年轻干部”。在革委会的时候,就擅长以粗糙的手段战胜高明的战术。经过十多年的训练,两人如今手法已经政治许多,但仍不免用力过度。
周市长早些天就赤膊上阵,在《大众日报》上发表了文章,童大林更不用说,借了一屋子的人给他写文章,写一篇发一篇,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少说发表了10篇稿件,简直和连载差不多的。
有他们两个挑大旗,济南市府和地方国企以下,再没有说“三角债危机”的人。倒是一些不在地方管辖范围内的国企,如胜利油田或者大华实业这样的企业,才会频频露头肆意表达。
周市长对胜利油田无可奈何,林永贵的行政级别比他还高。但是,他对苏城的不听话就很不满意了。
不满积蓄酝酿着,到了3月中旬,终于爆发——周市长亲自署名的文章被《经济日报》拒稿了。
《经济日报》是中央大报,在经济领域的地位超然,乃是中国主流经济研究的桥头堡和要塞,由于它直接受中宣部的领导,不理地方领导也是常事。周市长的文章被拒,放在任何时候都不奇怪。问题出在苏城的第一篇文章,就发表在《经济日报》,而且是相对显眼的二版。
鲜明的对比,令周市长近乎恼羞成怒。他对这篇文章充满了信心,自觉呕心沥血都不为过,竟然连报尾都没登上。“有人从中作梗”的想法,第一时间就塞满了他的脑海。
“去把苏城找来,我要问问他清楚。”周市长深吸了两口气,才把胸膛的闷气吐掉了。
秘书出去打了电话,没有找到人,又亲自跑了一遍大华实业,也没有找到苏城。
童大林自告奋勇,开车去大华实业,要把苏城给揪出来,折腾了一天,还是未能如愿。
他回报周市长,倒是让后者的心情好了不少。
周市长自言自语的说:“这家伙可能是躲起来了。我还以为他是孙猴子要大闹天宫呢。”
童大林一股子悍勇之气,说道:“要我说,咱们给大华实业丢几个罚款,立刻就能把他给炸出来。他要是不出来,咱们一天丢10万罚款给他,甭管什么企业,一个星期就得跪下来。”
“这个不行,其他的企业,你可以罚款,你要是莫名其妙的罚了大华实业,石油总公司之类的央企是要来找麻烦的,不能授人以柄,这样,你先等机会,另外,再找全国的报纸发文章,我就不信他能把所有的媒体都买通了。”周市长拿定了主意,就坐回了椅子上,重新拿出他的文章,丢给童大林道:“这篇文章,你想办法找个全国报纸,发出去。”
“好嘞,我想办法,周市长的文章,肯定是没问题的。”童大林是野路子的运动员,认识不少三教九流的人物,正常途径办不成的事,他用不正常的途径总能办成。让他做企业局的局长,就是为了对付不走正路的民企和国企。
童大林兴致勃勃的出门想办法去了。
没两天功夫,他就找了个老关系,拿钱疏通了一个《光明日报》的版面,尽管放在了第六版有点磕碜,但有总比没有好。
童大林就守在门房,等《光明日报》送到,翻到地方一看,就乐呵呵的去找周市长了。
市长大人也觉得不错,这年月要在中央报纸上发表文章是相当不容易的。正常的大报也就是8版,小些的还有4版的,去掉中缝的广告,剩下的版面真得精打细算不可。
国家级的中央大报,算上只有海外版的《中国日报》也就是8个罢了。全数加起来才64个版面,周市长的署名文章《三角债不足为惧》一篇就占了四分之一的版面,摊在全国范围,颇有些了不起。
周市长将报纸摊开在办公桌上,孤芳自赏的重新阅读了一遍,越读越有味道。
正准备说两句评价的时候,童大林突然揉揉眼睛,指着下面说道:“那不是苏城吗?”
“嗯?哪一个?”周市长的办公室位于三楼,正好能看到大门全景,不管谁进,都能看个一清二楚。顺着童大林手指的方向,能看到两个年龄相仿的青年人,全都穿着厚呢子大衣,缩头缩脑的。
“左边那个,我去给您提溜上来。”童大林撸起袖子,气势汹汹的奔了出去。
……(未完待续
正文 第二百三十五章 清债领导小组
童大林一口气跑下楼梯,叫上一楼保安科的小伙子,略作指点,就大摇大摆的奔苏城去了。
他这个企业局长背靠常务副市长,资格够老之余,又有不少额外的进项。平常有事没事就请客,在处一级的官员中,算得上是最吃得开的。保安科的年轻人,听了他的话都不问是什么人”一人揣一根警棍就跟了上去。
七八个人在办公楼下,把苏城两人给拦了下来。
此处的办公楼是才盖了两年多的新楼,高六层,占地面积极广,供市府和市委合署办公。一楼的大厅像是港台片那样,全铺的是瓷砖,墙壁则用人高的绿油漆上色,两边都挂着牌子,能看到各部门的房号。
进门的区域敞出了不小的空间,正好够保安科的小伙子们散开。
“你们站在这里等一下。”保安课长非常积极,一手叉腰,一手抓着警棍,有一下没一下的拍着。
苏城尚未说话,与他一起来的年轻人疑问的看着他手里的警棍,问对方道:“这里不是市政府吗?麻烦你们让开,我们有事。”
“让你等着就等着,哪里那么多破话。”保安科的成员虽然有正式工作,但却是各单位的刺头,说话流里流气,像是街上的混子。不过,他们是看不起混子的,只是平日里做混子做的事,倒也逍遥自在。
苏城拉了他一把,说道:“胡处,稍安勿躁,等着就等着吧。”
“你好耐心,我手上成堆的事忙着呢。”胡处只比苏城大几岁,上唇的胡须还是绒毛状的,从未刮过。但是,他的自信心是超卓的,用手拨开伸到自己面前的警棍,说道:“我是国务院清理三角债领导小组的成员胡集,找你们市委书记包波,有介绍信。如果这里是市委办公楼的话,麻烦通报一下。”
众人惊疑不定。他们听到苏城叫“胡处”了,当时心里还在嘀咕。现在听胡集说是国务院的,有些信了,又有些不相信,但动作全都迟缓了,脸上的戾气也差不多消散了。
和混混们不同的是,他们不光是有单位的人,父母多半也是有单位的人,平日里欺负平头老百姓是开心的很,对官位的畏惧却比混混们还要强烈。
正此时,童大林出现了。
他仍然是绿军裤,白衬衫,细溜皮带的扮相。看起来有点像是80年代初的人,即使以内地的眼光来看,童大林的打扮也是土透了。
他一手拄着皮带,把裤子一边倾斜的拉歪了,口中不阴不阳的说:“苏城是吧?周市长要见你,和我走吧。”
“市长姓周?”胡集是真的有事,一点时间都不想浪费。
苏城在他耳边轻声道:“常务副市长。”
“哦,副市长。”
在一个城市,这也是仅次于市委书记和市长的三把手了。但看胡集恍然大悟的表情,童大林登时一副便秘的脸色,问:“你谁啊。”
“本人胡集。”他表现的不卑不亢,却不肯再报单位了。
保安科长果然解释说:“他说自己是国务院来的。”
“真的?”
“他说有介绍信,没来得及检查呢。”保安科长挺心虚的。内地城市不像沿海发达地区,等闲见不到中央干部,人家连打秋风都懒得跑过来,所以只有例行检查工作的时候,才能遇到小猫两三只,作为市府工作人员,他也没见过几次中央干部,国务院就更是未曾与闻,因此,从表面上根本无从判断。
童大林上下审视胡集,自觉有些不妙。
他作风粗糙,只是因为年轻时的经历,并不是脑袋不灵光。相反,童大林常常借着自己粗俗的表象,获得文明人无法获得好处,例如在企业局工作的时候,以前的局长对国企的土皇帝都是好话一箩筐,不行了也是先发通知再批判。他就不一样了,先停水再停电,卡车赌场门,当众破口大骂,什么事儿都干过。偶尔做的过分了,最多捞几句不痛不痒的批评,工作结果却往往获得上面的赞赏。
面对不熟悉的东西,童大林勉强笑了,问:“这位胡同志,有什么工作?”
“我见了包书记自然会说了。”
“哦,听他们说,你有介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