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平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荡平天下- 第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则尽费矣。”

    嬴荡现在已经不是当初的热血青年了,就算这种明眼人一看都明白的问题,他也不会轻易表态的。一方面他要通过这些表面现象,了解到下面大臣的心理活动;另外也是通过这种争执,了解下面的大臣究竟分为哪些派别,谁是真心任事,谁在沽名钓誉。

    眼见嬴荡不说话,下面的宗室老头一个个都跳了出来,“大王,伐赵已近全功,剩下的不过是一点收尾工作。此时称帝,正好可以震慑东方五国,令其不敢轻举妄动。同时,也将我大秦之威,布于天下,使我大秦兵锋所到之处,尽皆望风而降。”

    嬴荡鄙视了他们一眼,震慑个毛啊,你这是要逼他们狗急跳墙,跟我大秦拼命。不过,嬴荡还是没有说话,不置可否的看了一眼站在那里假装什么都听不见的范雎。

    他这个造型令嬴荡很生气,虽然你是我妹夫,但也不要年纪轻轻的就装深沉,好不好。

    宠臣自然有宠臣的觉悟,范雎知道自己一直以来都受到嬴荡的重视,早已经令很多人不满了。特别是他推脱了宗室的拉拢之后,一下子都树立了不少的敌人。

    不过还好,嬴荡不管什么时候都一直护持着他,目前为止,那是一点事儿没有。再加上他就是一个典型的激进扩张主义者,他的出谋划策使得军方获得莫大的好处,显然也获得了军方的好感。

    范雎拉风的摆了摆造型,慢慢的站出来说道,“大王,臣以为此时不宜称帝。如今秦赵大战正酣,天下人正在观望风向,倘若此时称帝,岂不是告诉他们应该联合起来。抵制我大秦;其次,周天子尚在,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我大秦称帝,名不正言不顺,不伦不类,徒惹笑尔。”

    嬴荡赞赏的点点头,“两位丞相所言有理,此议暂且作罢。如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彻底的击败赵国。诸位都是我大秦的栋梁,切不可好高骛远,治国也跟吃饭一样,都得一点一点的来,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来。诸位要时时刻刻谨记,胜不骄,败不馁,这才是制胜之道,这才是秦国能够从贫瘠的陇西之地。杀出一个天下第一强国的根本原因。”

    现在嬴荡开口做总结了,一群宗室老头也不得不低头服软,“大王英明。”不过他们的眼神却是投向范雎,隐隐还带一点怒色。

    嬴荡嘴角一撇。怪不得历史上范雎得罪了军方之后,就不得不自动引退。原来他还跟宗室水火不容啊。

    不过这些宗室最近越来越胆大了,居然干敢公开跳出来抢权,寡人的权力是那么好抢的吗。看来打完这一仗。还要找机会狠狠的收拾他们一顿才行。

    “启禀大王,帝国大学那边已经成功了试验了牛痘种苗法来预防天花。还请大王能够下旨,将此法推行全国。”

    “成功了!”这是嬴荡今天听到的最好的消息。尽管知道这个方法肯定能够成功,但也止不住心里面暗暗兴奋。

    这年头出生的小孩,十之二三都长不大,其中大部分都是死在了天花上。现在满朝大臣居然听到有预防天花的方法,也止不住在那里窃窃私语。

    “是的,已经成功了。”

    “那好,立刻推行全国。让下面的郡守,县令仔细的盯着点,谁敢在这上面做手脚,动心思,寡人就让他们掉脑袋。”

    “臣等遵旨。”

    “还有事情禀报吗,没有的话,今天就退朝吧。各自回去履行各自的职责,如今正是两国大战期间,切莫懈怠。”

    嬴荡说完正要转身离开。一个声音打断了他。

    “大王,我大秦前往西域的商队,遭到了乌孙的拦截,商品被抢,人员被杀,这种事已发生多起了。下面的商人请求大王发兵,打通通往西域的通道。”

    翟景刚刚说完,那些宗室老头和世家大臣,一个个都连连点头,“是呀,大王,那些乌孙人太可恶了,居然胆敢抢劫我大秦的商队,不惩戒他们,怎能显示我大秦之威。”

    嬴荡呵呵一笑,看来这些家伙多半也被抢过,要不然不会这么齐心。

    “乌孙人可恶,不过我大秦和乌孙之间还隔着一个大月氏,想要发兵,恐怕很难。大月氏的态度如何?”

    宁越也站了出来,“大王,我大秦边军也与大月氏屡有冲突,不过规模都不大,而且他们和乌孙,以及北方的匈奴人的关系都不是很好,要不然他们恐怕也会参与进来。”

    这其中的原因嬴荡是很清楚的,自从他发布了捕奴令之后,这些商人、世家越来越胆大,屡屡跑到大月氏和乌孙的地盘上去抢劫,结果被打回来了吧。要不是大月氏和乌孙之间的关系也不好,恐怕三国之间,早都已经开战了。

    “诸位,打通商路的事情,迟早要实行。不过现在秦赵大战正是关键时候,不宜两线动兵,暂时忍忍吧。”

    “诺,大王英明。”其实他们也知道现在不宜两线开战,不过是预先做个准备,提个醒罢了。

    一说到西域,让嬴荡又想起了魏冉,这家伙不知道在干什么,“西域的魏冉有消息传回来吗?”

    下面的大臣一个个连连摇头。看来这个开拓西域的急先锋,还没有能够搞定西域啊。不过那边那么远,环境那么恶劣,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谁知道他是不是还活着。(未完待续。。)
第七十八章 鼎定大局
    不管嬴荡还在那里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秦军合围赵军三十万主力大军的消息,短短时间就传遍了天下。秦国老百姓自发的组织起来煮酒庆祝,那些闻到血腥味的商人以及世家,更是组织了一个个商队往上党和中牟赶去。这年头,捡漏也需要赶早了。

    而六国的老百姓却是心惊胆颤,暴秦威势如此,何人能够与之为敌。当初赵国何等的强大,北方如狼似虎的胡人,都被他们打得狼奔鼠窜的,可对上秦人就不行了,眼看这么就要完蛋了,真是难以令人置信。

    赵军主力被合围的消息传到邯郸的时候,赵王何完被全吓坏了。自己的旨意还没有抵达前线,秦军的主力却先到了。心底的那一点点侥幸心理完完全全被击的粉碎,这一下再也不敢嘴硬,坚持要守住邯郸了。

    赵王何召来虞卿商讨了一下迁都事宜,留下赵豹防守邯郸,带领一批亲信大臣,元老世族,就往列人赶去。

    赵人一下子冲出来,顿时打了司马错一个措手不及。他最近只是做了几次试探性的进攻,还没有全面部署完成,毕竟邯郸是赵国的都城,不是那么好攻打的。

    司马错由于不知道逃跑的人中间有赵王何,一开始也没有引起重视,他只是派军封住了城门,派出五千轻骑兵前去追赶。等他从俘虏的嘴里得到消息的时候,赵王何的队伍已经快到列人了。

    司马错顿时大急,留下十万人围住邯郸城,亲率五万大军往列人直追过去。

    赵王抵达列人之后,只是稍作休息,立刻就往巨鹿赶去。巨鹿也不是他的最终目的地,他的目的是临城。再往北他也不敢去了,北边是昔日中山国的地盘,这些地方刚刚征服不久。民心未附,自己跑过去多半要遭殃。

    司马错追了一路,追到列人的时候只抓到一批还来不及逃走的世家、商人,连赵王的一根毛都没有看到。接下来他就再也不敢追了,毕竟他带的人少。北边是巨鹿,巨鹿的东北就是沙丘。这些地方也是赵军防守的重点方向,各个关隘的驻军也不少,他这五万大军虽谈不上去送菜,但不小心也会被刮一层皮。

    可惜嬴荡准备的后手没用了。他早就在邯郸埋下了钉子,准备在关键的时刻。打开邯郸的大门,趁赵王没反应过来,一举冲进城去俘虏他。

    现在城门还是一样被打开了,但赵王已经跑了。不过有一点好处就是,失去了赵王的邯郸,军民士气一落千丈,秦军根本就没有费多大的力气就占领了邯郸。

    司马错占领了邯郸之后,立刻就派蒙骜率领八万大军前去支援上党的白起。

    中牟城下的赵军很快就被歼灭,他们无险可守。尽管英勇作战,但被秦军里外包夹,很快就被分割包围,一一歼灭。

    上党的歼灭战也开打了。这里的战斗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赵军在副将的率领下拼死和秦军厮杀。这里虽然已经不如上党中部的地形险要,但依然是起伏不定山峦。双方每一个山头,每一个谷口的争夺,尸体铺了一路。鲜血洒满了整个山谷。

    最后白起觉得伤亡太大,然后将赵军完全困住,等待他们粮食用尽的时候。再发起进攻。

    接下来双方进入相持阶段,大家都在拼命的修筑壁垒工事,不同的是,秦军是为了把赵军困住,赵军是为了抵挡秦军的进攻。

    秦军一连五六天都没有进攻,这时赵军才反应过来。接下来赵军又开始拼命的突围,可惜秦军早有准备,一次次的突围都被打回去了。一旦赵军退却,秦军也不追赶,只是将赵军紧紧困住。

    赵国失去了大片国土,现在就连都城邯郸都失去了,仅剩的二十万主力大军还被困在上党。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这次赵国不死也会被脱层皮。

    那些有志之士又开始站出来,鼓动唇舌,号召天下合纵伐秦。鲁仲连又出山了,苏代又出山了。鲁仲连去了楚国,苏代去了魏国。

    虽然楚国的春申君和魏国的信陵君都大力的支持他们,可惜上到君王,下到臣民都不怎么支持他们。

    魏国是被秦国打得太惨了,再说打仗大家都得不到什么好处,为什么还要去打。楚王却是新登基,自己的王位都还没有坐稳,哪敢去招惹秦国,况且他也是个和平主义爱好者,最多就是喜欢欺负一下南边的那些土著,跟秦国打仗的心思,那是一点都没有。

    赵军坚持了一个月之后,终于支持不住了。白起顺势派人去招降他们,不过赵军尽管被饿得手脚无力,但大部分人依然不愿意投降。

    秦军这时才发起大规模的进攻,赵军抵挡不住,连连后退,最后被压缩到仅有的几个山谷之间,再也动荡不得。

    白起再次派人前去招降,这一次,赵军有五万多人放下武器投降。剩下的不到十万人全都是赵国的死忠了。看来赵武灵王刚死了没几年,赵军的战斗力比历史上长平之战的时候强得多。

    白起这一下再也没有发慈悲了,他集中了大量的猛火油和炸药,将投石车运送到了山顶上,顷刻之间,就让赵军所在的山谷燃起了冲天大火,十万人全都被活活烧死。

    秦赵大战告一段落,司马错被召回咸阳,白起被任命为前线的最高指挥官,负责指挥歼灭赵国剩余的军队,并且彻底的占领赵国。

    赵王抵达临城之后,下旨招募所有的青壮成军,用以防守临城。同时将各地的驻军都集中起来,布防在巨鹿泽和櫆抵一线,希望能够抵挡住秦军进攻。

    秦军在邯郸经过一个月的修整之后,分成三路大军,向赵王所在的临城压了过去。

    左路由乐毅率领,从列人出发,直逼巨鹿。中路由白起亲自率领,直插赵军防线的中部——柏人。右路军由王龁率领,绕过赵军的防线,攻打赵军的后方——高邑。

    失去了主力大军的赵国,想要逃过这次大难,可真的很难了。(未完待续。。)
第七十九章 再次合围
    所有的人都认为秦军攻占邯郸之后,会有一段长时间的修整,才会再次出兵。毕竟打仗不是其他,士卒也是人,长时间在野外作战谁都受不了。

    可谁也没有想到,短短一个月的修整,秦军又一次出发了。难道秦军都是铁打的,这一点不仅赵人不明白,就连天下人都不明白。

    其实他们不知道,秦军是真的到极限了,倘若此次出兵失败的话,秦军恐怕也要伤筋动骨了。至于这次白起坚持要出兵,是携这次大胜之后的余勇,准备一举荡平赵国。

    这样一来,秦军作战的速度就要快,作战的时间不能太长,太长的话,士卒的体力和耐力就会承受不住。而且还不能遇到大的挫折,一旦遇到挫折,士卒的绷紧的弦随时都可能会断,军队有崩溃的危险。

    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敢继续出击的,仅有白起一人,不可模仿,不可复制,不仅对敌人狠,对自己人同样也狠。

    首先出击的是乐毅,他率领十五万大军,迅速的攻占了巨鹿,并且沿着大河向东北方向推进,直抵沙丘。这样一来,一方面是为了阻止赵王逃去齐国,同时,也是为了阻止齐国出兵救赵。

    接下来王龁率领二十万大军,穿过教与山,直插高邑,这样一来,顿时就打了赵国一个措手不及。

    赵军都是新组建的,他们来自于赵国各地,之前相互都不认识,之间没有经过协调训练,也没有过协同作战。再加上他们中间掺入了不少刚刚征召的青壮,这样的战斗力,只可以用乌合之众来形容他们。

    秦军如泰山一般压了过来,赵国上下,再次感受到了压力重重。要知道。秦军可是对整个赵军展开了包围,稍有差池,赵军连个退路都没有了。

    只是这一次,赵王也不敢再退了,再退,就只有退往代地。代地,一部分是以前中山国的土地,一部分是以前胡人的土地,这些都是赵武灵王夺回来的。赵王倘若敢退到那里去,先不说秦军会不会放过他。就是那边的中山国余孽和胡人也不会放过他的。

    赵国连接齐国的通道被断,和燕国又是冤家死对头,和北方的胡人也不是什么亲戚。凭着现在的赵国,想要阻拦住秦军,那真是异想天开了。

    赵王这个时候也算是头脑清楚,他知道不能再败了,再败就真的完了。他毫不犹豫的启用了一直不受重用的庞煖为将。

    对于庞煖这个人,别人了解的不多,嬴荡却是知道的。他是庞涓的后人。而庞涓当年又差点带兵灭了赵国。正因为这一点,所以一直以来,他在赵国都不被重用。但他的资格老,而且活得特别长。历史上他是赵国的四朝元老。曾经跟随赵武灵王北伐胡人,直到他七十多岁的时候,还组织并指挥了最后一场六国合纵伐秦的战事,那个时候赵孝成王都快要死了。

    赵王已经无人可用了。廉颇死了,赵奢还没有成长起来就被刺杀了,李牧还不知道在哪个旮旯角落呆着呢。至于历史上赵国后期的名将乐乘,那是乐毅的儿子,现在还在秦国的军事学院数星星过日子呢。

    正因为无人可用,赵王才不得不启用庞煖,尽管对他也是万般不放心,但赵王还是咬牙将兵权交给了他。

    只不过庞煖也不是神仙,赵军兵力不足,组织也不给力,各种物资的供应,后勤的输送,更是惨不忍睹,他拿什么来打赢秦军。

    要说虞卿建议赵王放弃邯郸,其实也是为赵国着想,可惜他不是军事家,不知道这个年代失去了都城对士气民心有多大的影响。

    邯郸还在的时候,赵军虽然被打的节节败退,在军士和民众的心目中,那也是强国,精气神还在;如今邯郸一失,整个赵国都迷失了,没有都城的赵国还能说是强国吗,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