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修仙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科技修仙录-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干大哥,干大哥?”

“哦?呵呵,不好意思啊,想到了一些过去的事情。好了,不要再吃了,再吃成小猪猪了,可就不漂亮了。”乾正阳赶紧岔开话题,他可不想在袁青柔面前露出自己柔弱的一面来。

“哼,跟人家说话走神还说人家。干大哥,我们再走一会好不好,现在还早,我还不想回去。”

走在路上,乾正阳又问了许多关于“小六茶馆”老板的事情,袁青柔只知道那个老板出来见人的时候都戴着一个面具,而说话和打扮都很中性化,根本看不出是男是女,而且快十年过去了,一点都没有变化。

不过这个人除了给袁青柔看过一回病外,再没有给任何人看过,反而给人看的最多的就是风水,还有就是帮忙设计装潢样式。人很低调,除非是有人去请,否则人家就只呆在他的那个茶馆里,哪里也不去。

回到家里,整理这些零碎的东西,乾正阳基本上可以断定,这个“小六茶馆”的老板要么就是个国际有名的大骗子,要么就真的是位隐士高人。不过从昨晚的灵力波动来看,这位恐怕还真的是隐士高人的可能性高。

那么他为何不和其他的修真者一样隐于灵气充盈的高山大川之中修炼,反而会来到芜城市这个闹市繁街呢?从师傅留给他的信息中,乾正阳可是知道,修真者是很不喜欢这种现代的大都市的,因为污染很严重,本来就稀薄的灵气更加的被破坏了,对修行没有一点好处。

虽然心里有许多的想不明白,可是他却不能直接跑到人家跟前去问个清楚,所以乾正阳很快放弃思考这个问题,继续向那个玉佩中输入自己那少的可怜的真气试探无果后,开始了今天的功课,打坐修炼。

经过了一个月来的修炼,此时的乾正阳已经很容易就能进入入静的状态了,只不过他昨天才能内视,修为更是没多大的进步,仅仅比穴位刚刚产生真气好了一点,目前连最近的两个穴位都没有连通呢。

心神再次沉入心底,意识中一片空灵,灵识缓慢的游走于奇经八脉之中,带动着穴位处的真气缓缓的向旁边渗透着,一遍又一遍的流转。

突然,空灵之境中昨晚的那种情景再次出现,一个个的细胞清楚的显现在他的脑海里,仿若亲眼所见。乾正阳这次不敢有任何的情绪波动,仿佛一个旁观之人,冷静的随着灵识观察着体内的情况。

慢慢的,乾正阳逐渐的发现了穴位处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之处了,原来真气并不是真的无色无形,当灵识经过的时候,灵识会自动的附着于真气之上,然后会就像风吹过带动空气一般,让那里的真气向前涌一阵。咋看到可能没什么,可是当乾正阳观察了几十次之后,他终于发现了这里面的端倪,一旦灵识扫过,真气波动的时候,这里显现的情形都会有一点点的折射,就好像我们透过水看水里的东西一样,细胞的位置会有稍稍的变化。

折射,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变化。所以,当我们透过水看水里的鱼时,其实实际上鱼并不在我们看到的那个位置,而是有所偏移的。当我们和鱼都不变化的时候,拿开水,让我们确定彼此的位置,那么当水再重现出现的时候,我们就会有所感觉。

乾正阳不知道他现在脑海里的情景是如何出现的,但是很明显,光的折射定律在这里同样是遵循的。而所不同的是,当水波动的时候,水面发射的光会让你看不清鱼的位置,而这里却没有反射这个现象。当真气不波动的时候,真气里的细胞处于一个位置,当真气被灵识带动的时候,细胞又会处于另一个位置。只不过由于参考物的缺少,细胞整体移动的范围又很小,所以乾正阳才会一直都没有发现。

第一卷 天降福缘入仙途,百样门径寻长生 第十六回 先天后天相演论,古今仙凡根底寻

随着灵识扫过全身,一个个穴位处的真气被带的涌起再涌落,一点点的向前渗透过去。一旦真气突破了细胞之间的空隙,到达另一端的那个细胞,真气就会马上将其笼罩在内,形成一条真气带。而现在乾正阳的体内就是这么一小节一小节的真气段,他所能运用出来的也只是连接手上穴位的几小节真气而已。

空灵中出现的这丝清醒的意识在观察了许久体内的经脉和穴位之后,那种好奇心已经慢慢的平复,以前就想到的那个问题又冒了出来:这“气”究竟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呢?

经过他的观察,似乎这“气”本来就在各个穴位里储存着,只是当他的灵识不断的冲刷,将穴位激发后,这些“气”没了限制,这才扩散开来,而灵识和“气”却拥有更高的契合度,所以当灵识经过,就会附着在“气”上,推动“气”朝着固定的路线前进,将一个个的细胞群连通起来,形成这么一小节一小节的真气段。那么是否这些“气”本来就是存在的呢?

就在此时,脑海中的影像突然出现了一阵抖动,这不是因为他的走神造成的,而是那里的真气突然变浓郁了,有一大群真气涌现,加入了其中,这才造成了真气大面积的波动,让灵识传来的画面出现了抖动。

灵识的移动虽然缓慢,可也只是让他能够记下刚才涌现出来大量真气的地方是哪里,还没来得及查看是什么部位。不过经过几次之后,他终于确定,体内并不是仅仅只有一个地方会涌现出真气来,而是有好几个地方,比如:胃脏、肺脏、肾脏这三个地方。

一夜过去,体内的真气段又缓缓增长了一点,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相邻的两个穴位就会被连通了,那时合两个穴位之间的真气量来进行定向的渗透,速度一定会加快不少。

查找医书,乾正阳很快发现,中医理论中已经对“气”有了许多的解释,最新最抽象的就是前文说过的世界三元素“信息-物质-能量”混合统一体的流。而中医学认为,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分别有三种:先天精气;后天水谷之气;清气。

先天精气来自父母,特别是处于孕育时期在羊水中吸收的先天之气,出生后储存的最关键地方就是肾脏。后天水谷之气,就是吃了食物后消化所得的能量,大部分储存于脾胃。而清气就是我们通过口鼻呼吸进入身体的外气,储存于肺脏。

看到这些知识,乾正阳不禁想到,难道这三种气就是体内可以滋润细胞,让细胞变得更加强壮健康的“气”,亦或就是这种“气”的来源?

再回想功法中的解释:“上药三品,神与气精。”即所谓的精气神三种,乃是人们青春永驻、长生不老、超凡入圣最好的妙药。

“气者,命也。人承先天之气而生,承天之命也。气有先后天之分。先天之气,元气也,未有天地先有此气。人虽生于天地之后,所得之气,仍先乎天地之气也,故曰先天。后天气者,即呼吸之气也。”

“人得先天之气而成胎,渐生口鼻之窍。俟十月胎足,瓜熟蒂落,哇地一声,始开呼吸之门,先天之气,得之于前,呼吸之气有之于后,故曰‘后天’。先天之气如木之根本,‘后天之气’如木之枝梢;‘先天之气’如水之源,‘后天之气’如水之流。水无源则流止,木无根则干枯。先天之气竭,后天之气断,气断则命绝。命绝因气绝,命存因气存,气即命也。”

抛开一些相关“性命双修”的解释,这里所说的“先天之气”就是混沌之时就存在的一种东西,可以理解为是能量,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物质,或者其他的东西,并没有具体的说明,而是冠上了“气”这个称呼。并且说这种东西在宇宙形成之后,并没有消散,而是依然存在于这个宇宙之中,存在于宇宙中的任何地方任何生物之中。

当生物繁殖之时,受精卵还未形成就已经受到这种东西的滋润,然后才形成胚胎,进而发育成新的个体。只有当胎儿出生,张开口鼻,吸入外界的空气,这才得到了后天之气。先天之气得之于前,产生于宇宙之前,故而称之为“先天之气”;呼吸之气得之于后,便称为是“后天之气”。

两相比较,双方均有表明空气属于“气”的一种,但是另外的却稍稍有些不同了,只能勉强符合,乾正阳便不知是否正确了。

现代科学和中医理论认为先天之气便是“精气”,水谷消化而来的是“后天之气”,呼吸的多了个名词,谓之“清气”。修真者呢,认为气只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天地未产生之前,混沌中便孕育的就是先天之气,这点勉强可以附和人未生出来之前处于羊水之中的情景,也许那时却是有大量的先天之气聚集于母亲的子宫内,包裹着胎儿,亦或本身形成受精卵的精子和卵子就富含父母的精气,就是所谓的“得先天之气而成胎”。而子宫里的情形也可以理解为天地未开之时的混沌之状,那么先天之气勉强可以两相符合。

那么根据修真者的理论,降生之后所得的气乃是后天之气,其实亦可以相符。无论是呼吸进来的“清气”还是食用进来的水谷产生的“后天之气”,均是在人诞生之后才被摄入体内的,那么相对得之于父母先于胚胎的“先天之气”,后面二者均可被认为是“后天之气”。

“古人讲究法不传六耳,所以写的总是隐晦含蓄,怪不得同样一本《道德经》会衍生出众多的门派功法出来,出了所谓的‘大道三千,条条可证混元’的说法,要是都像我这样,大道何止三千啊。”

乾正阳摇了摇苦思的发晕的头脑,不禁唉叹一句,他现在才算是明白没有师傅教导修真是如何困难的一件事了,尤其是他还要什么都想弄个清楚。

不过虽然很累,他总算总结出了一个自认为很合理也很理解的说法:“真气就是一种特殊的东西,具有物质、能量、信息三元素的所有特性。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为一种物质,比如类似水的东西,也可以把它理解成为一种能量,亦或者是一种特殊的信号。它可以和自然界的物质、能量、信息进行相互的转化,从‘气’转化成其他的东西,比如滋润细胞使得细胞变得更大更强壮;也可以由其他东西转化为‘气’,如呼吸进来的空气、胃脏吸收食物形成的生物能等皆可以成为‘气’,就像后来经脉里突然涌现的那股真气便是这样。”(汗,绕了半天,也不知道大家看明白了没。以后我会尽量简短,这个就先这样吧,大家理解一下!)

第一卷 天降福缘入仙途,百样门径寻长生 第十七回 由气论及精与神,心悟恍明上三药

“气其实就是一种东西,只不过没有具体的形态,不像锅碗瓢盆一样有具体形状,能给人那么直观的形象,但它也不是如很多人想的那么飘渺,反而就以各种形态存在于我们的身体里,只不过是平时我们感觉不到罢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乾正阳又想到:那所谓的“神”、“精”是否也跟“气”一样,或者说根本就是“气”,只是因为形态或者存在的部位不同而被冠以了不同的名字呢?

古典有曰:“神者何?即妙明知觉之心也。此心非血肉有形之心,乃虚灵无形之体,在五行属火,八卦为离。离有乾之二阳光明于外,坤之一阴虚静于中。玄妙莫测,变化无穷,故名曰神。

神有先后天之分:先天之神,元神也,后天之神,识神也。先天固有之真性,本寓于先天元神之中。因私欲熏染,神失其初。神之所发,渐与性反。性即为质所蔽,斯为后天神矣。先天之神静而完,后天之神动而亏;先天之神灵明与性合,后天之神昏暗与性离。昏暗则元神不觉,故发诸妄;灵明则诸妄寂灭,仍还先天。

古云‘人心死,道心生’。道心者,元神也,人心者,识神也。道心亦即先天真性,人所同有,不同者后天之人心耳。欲死后天不同之心,必有种种不同之法。我无不同之心矣,即无需不同之法也。”

由此可见,修真者所说的“神”换成我们通俗的理解就是“脾气”。先天之神即是元神,就是一个人的真性情,而后天之神即是识神,乃是人受到成长过程遭遇之事影响改变之后的脾气。比如说,一个人生下来之时是个很好动活泼之人,那么“好动活泼”就是他的元神;而后来受到家人教育或者其他事情,让他逐渐的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之人,那么“沉默寡言”就是识神。

元神,原本之神;识神,认识之神。如此可见,“神”是“性”,即脾性;而“气”是“命”,即生命。现在的修真者讲究“性命双修”就是既修“神”,也修“气”。那么“精”又是什么呢?

所谓“精气”,“气”乃是“命”,那么“精”是否也是“命”呢?乾正阳想着想着,脑海里忽然冒出了“灵魂”、“肉体”等名词,恍然大悟道:“神即是灵魂,气即是生命之能,精即是肉体之源。”

也就是说,人们所谓的灵魂便是修真者讲的“神”,也是所谓的“灵识”、“精神力”、“元神”。人们常说“活人有生气”的“生气”、“生命之能”等即是所谓的“气”。而“精”就是肉体,不过这并不是说“精”本身就是肉体,而是说“精”乃是肉体存在和生长的本源东西。

神,控制生物的思想;精,控制生物的肉体;气,连通二者而肩负调节滋养二者之重任。修神,生物的灵魂才会更加稳固,思维才会更加敏锐,才会变得更加聪明;炼精,必先练肉体,肉体强健了,精气就旺盛了,精旺,则体更强;练气,则后援强劲,不会因为“修神”或“炼精”而导致肉体后继无力,虚耗本源,最终枯竭。

“神有知而气无知,以先天之元神游注先天之元气。神气既交,渐由否而转泰,由未济而既济。凡息停,真息生,一阳萌动,大地回春,氤氤氲氲,气逆轮转。坎中之一阳,过化离中一阴,化之既久,变为纯乾。始则以神练气,以气化神,继则形神俱妙,与道合真。飞腾云霄,倾刻万里,隐显变化,所欲随心。贯金石而无阻,入水火而无碍。身外之身,即神与气精,混合为一之化身也。”(纯乾即纯阳;坎离乃八卦卦象,代表水火,这里坎中一阳离中一阴均指“神”。)

也就是说,修神、练气、固精,三位一体,精、气、神相合相融才能修的真身,成就大道。

理顺了这些东西,乾正阳就仿佛拨开云雾见明月一般,对功法的理解更进了一步,准备迫不及待的回家进行修炼。这时才看到身边不知何时已经出现了袁青柔,小妮子正在很好奇的坐在那里盯着他看呢。

“怎么了,我脸上有花吗?”

“啊。没有,没有。”看到乾正阳回神过来,袁青柔赶紧也回神,“干大哥你在想什么啊?脸上表情好奇怪,眉头一会皱起来,一会舒展开,一会笑一会愁。我今天才知道你表情这么丰富的呢,哈哈哈。”

听了这话乾正阳只感到自己头上一阵冷汗,漫画里绝对是头上三条竖线的模样。

“今天还去吃大排档?连吃了几天该休息一下了吧?”

乾正阳就有些奇怪了,有钱人不都喜欢去高级餐厅吗,这位倒好,专门喜欢找大排档吃。虽然乾正阳是没问题,可他怕袁青柔的身体受不了,所以才表现出自己已经有点腻了的意思。

不过很明显,今天袁青柔并不是找他去吃大排档的。只见袁青柔摇摇头说道:“不是啊,今天我们去喝茶。小六茶馆,如何?”

“小六茶馆?”乾正阳脑海里又出现了那家平凡却很显眼的茶馆,还有被袁青柔描述的很神秘的世外高人,接着想到自己的身份,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反正他虽然已经修炼了一个多月了,可是体内的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