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换仕途:林小熙的别样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颜换仕途:林小熙的别样人生- 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老郭,政府的人来看咱们了。”

  中年妇女把他们让进了院子后向屋里喊到。

  只见一个戴着墨镜的中年男人拄着一根拐杖出来了,林小熙一眼就认出来了,因为她经常在傍晚的时候,看到两人在广场上散步,非常恩爱甜蜜的样子,林小熙羡慕不已。

  “快到屋里坐,快到屋里坐。”只见他熟练地拿出几张椅子,摆放在门边。看来,他对这个家非常熟悉了。

  “生活还好吧?”林小熙在战斗英雄摆好的椅子上坐了下来,问道。

  “挺好的,谢谢政府的关心。”战斗英雄还有些腼腆,尽管这样的场面已经经历过很多次。

  林小熙看了一眼,这是典型的农家小院,一间大瓦房,里面隔成了几个小间,分别是他们的卧室和小孩住的屋子,中间是个客厅,家俱虽然简陋,但收拾得很干净,很整洁。林小熙还以为是他夫人收拾的。

  “哪里,我平时在幼儿园上班,我上班后,他没事干,就开始听电视,收拾屋子,还给我煮饭。院子里那些菜,果子也是他种的,可能干了。”听到妻子的夸奖,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你的身体怎么样?”林小熙问道。

  “还可以,就是入冬后,我的胸口和腿部就开始疼,这是老毛病了,还能挺得住。”

  “政府挺照顾我们的,如果他突然犯痛的话,给武装部打电话,他们就会过来送他去医院,不管是什么时候,都是随叫随到,他们还定期来帮我们收拾屋子,你们看,这屋子的瓦一直是他们帮捡的。”

  两人一言我一语地向林小熙一行说他们现在生活,都是一些家常小事,可两人都是互相赞赏对方、欣赏对方。

  “你们结婚这么久,都没有争过嘴吗?”林小熙怀疑他们这种幸福是装出来的。

  “有,几乎天天都有!不过,小梅她不跟我计较,我是男人,当然更不能跟她计较了,我们争吵归争吵,从来不记仇。”

  小梅?林小熙反应过来了。在这个战斗英雄的心中,他的妻子小梅的容颜永远定格在三十年前的模样。

  “我看村子里有不少人家都盖了楼房,你们有计划盖楼了吗?”林小熙问。

  “有呀。我们一直都有这个计划。小女儿明年就毕业了,我们家现在没有了负担,儿子很快要结婚,我们当然要为以后的生活打算,已经存了不少了钱,我现在在编竹椅、竹床,也能赚点钱,又可以解闷。”

  “入冬了,我们来看看你们的生活怎么样,看到你们现在这个样子,我也放心了。我是城关镇新来的镇长,姓林,这是我的名片,上面有我的电话,如果你们有什么困难也可以给我打电话,我一定会尽我的能力帮助你们的。”林小熙掏出名片,秦晓也悄悄一拿出了红包塞到林小熙的手里,“还有,还有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虽然不多,但……”林小熙把名片和红包一起塞到了小梅的手里。

  小梅只收下了名片却把红包退了回来:“谢谢政府的关心,这钱我们不能再收了,留给比我们更需要的人吧。我知道你们政府也不容易。”

  “还是收下吧。”林小熙把红包往小梅的手里一塞,转向就走,两人把他们送出了院外。车子驶出了后山,可林小熙的心情久久都不能平静下来。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007 钉子户
下午四点,他们来到了今天的最后一站,也是城关镇跟张湖乡交接处的黄家村,离城区有二十多公里的车程,这个村的田地有一半与张湖乡石里村的田地混在了一起。

  张湖乡不但有湖,还有几条大河,水源极其丰富,市里打算在这里建一座大型水力发电站,预计投资十个亿,可以说是这一届市领导班子的一个大手笔。

  黄家村和石里村的三个屯都处在库区,要全部迁移。因要迁移的村民并不是很多,基本上都是在本乡内调整,他们要移的地方并不远,可是,黄家村里有一户人家坚持不移,他认为市里的赔偿政策不合理,因为他们家有一大片土地,他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毕业的高中生,今年也快四十岁了,比较勤奋好学,他们家无论是农田还是果园,都发展得不错,特别是他自己研究嫁接出来了五十多株梨树,同一个品种,可他种出来的梨又大又甜,果肉细腻收获时,别人的梨拿到市场去卖,一斤一元钱还卖不出去,可他的梨五元一斤都供不应求。

  说来也怪,他在别的山坡上也种了不少的梨,同一品种,同一种种法,可结出来的梨和平常的一样,他再也种不出这种品质的梨了。这几年,他靠这几十棵梨树赚了不少钱,他也是村子里唯一一家建起了三层小楼房的村民。

  因为他们迁移到新的地方重新分给他们田地,所以赔偿款只是按一般果园的收入予以赔偿,而且他也知道去了新的地方他是不可能再种出这样的梨树,也就是说他的“摇钱树”没了。所以他不愿意搬。

  市里移民办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都做不通,而村子里的其他村民都到新区修建好了新房,逐渐搬出了村子,现在只剩下两户人家,一户是他家,另一户就是林小熙他们要去慰问的贫困户陈大狗家,在路上,秦晓给林小熙详细介绍了陈大狗家的情况,陈大狗是个痴呆儿,在父母的教导下,仅会自理,其父母还花了不少钱给他娶了个媳妇,因他是个傻子,好姑娘当然娶不到,也娶到了一个智商和他差不多的傻妞,两人傻子凑在了一起,在父母的引导下,还生了一个孩子,可前两年陈大狗的父母去世了,临死前求同村的亲戚朋友多多关照他们儿子,但是,村里的人只是督促或是帮助他做一些农活,在田里收获的米都不够吃,更不说那去换日用品了,所以生活十分窘迫,这一次搬迁,他也得到了一笔钱,村里的人帮忙他在新区修建好的房子,过两天就可以搬新家了。

  车子在一间有八成新的大瓦房前停下,秦晓说到了。

  贫困户住这样的房子?林小熙有些吃惊,也许是他父母留下来的房子吧?估计他们家以前的生活水平应该在村里属于中上。

  林小熙一边打量着房子一边跟在秦晓等人的后面进入了房间,里面可是什么都没有,一进去就有一股臭气,屋中的正中是一个火坑,烧着几截木柴取暖,烟很大,林小熙眼睛都睁不开,再加上嘴也不能张开,实在是憋不住了,从屋里跑出来了。

  “陈大狗!我们是镇政府的人,来看你来了。”民政干部对着两人喊到。

  “啊——啊——”陈大狗看到了民政干部抱着一袋大米,开心的啊啊起来,而他的老婆,也在一旁傻乐,把怀中的孩子放到了地上,要上来接大米。

  “大狗媳妇,地上冷,快把孩子抱起来!”村支书一看急了,赶快冲着大狗媳妇叫到。

  大狗媳妇又抱孩子抱了起来。

  林小熙看到大狗和媳妇身上穿的衣服,陈大狗居然穿了一套西服,里面是一件看不出颜色的卫生衣,而大狗媳妇却穿了一件已经看不出颜色小棉衣,里面一件盖过屁股的长毛衣,滑稽极了,知道他们穿的是好心人捐献的衣服,估计也是民政局、妇联之类的单位送下来的。

  林小熙虽然出生在镇里,但父母是在镇上做点小生意的,生活还算是过得去,在父母离异前虽然不能说生活得很好,但最起码能吃饱穿暖,今天她走了几个村屯,看到了那些贫困户,她真的没想到农村里还有这么穷的!

  “林镇长,过两天他们就要搬去新家了,这些棉被先不要给他们,给他们也给糟蹋了,我们在新区帮他们建了新房,还买了一些家俱。他们平时有村民的照顾还稍为干净一些,只是这个月村民们都搬走了,所以才这么脏。”村支书解释道。

  这时林小熙看到村子里唯一一幢楼房的二楼阳台还晾着衣服,很奇怪,问:“这楼里还住人?”

  “你不知道?”村支书更奇怪,“他就是黄劲力,黄二毛呀。”

  “他很有名吗?”林小熙开玩笑道,她的确不知道黄劲力是何方人士,秦晓在车上也没有跟她提到这个人,其实秦晓是故意不说,因为她也看不惯市移民办的做法,他们太欺负这些村民了,根本没有按国家的政策办事,反正这个移民办的主任在市里有后台,她还不知道林小熙的底,不敢乱说话,万一这个移民办主任跟林小熙也有那么一丝一缕的关系,那自己就倒霉了。

  “在我们村很有名,呵呵。”村支书看到秦晓不说话,也知道这种事情不能乱说,便打起了哈哈,“他不肯搬去新区,没有接受移民款。”

  “为什么?嫌少?”

  “算是吧。”

  “那怎么办?电站已经在建了,明年到了夏天就要炸坝,这可是定向爆破一次成坝的电站呀,如果成功就创下了亚洲第一的纪录,怎么可能出现这种事情?村民都没有搬走?市里面知道吗?仙塘电站指挥部知道吗?”林小熙急了。

  “韦副市长知道。移民办也知道,我想,电站指挥部也应该知道吧。”秦晓看到林小熙是真的不知道这件事情,开口说话了。“可这事不归我们管,黄劲力虽然是我们镇的村民,但这次移民工作移民办根本不让我们沾边,黄家劲到镇里跟曾书记反映过好几次,曾书记也只能向负责这个项目的市领导韦副市长反映,韦副市长说由移民办来负责处理,所以——”

  “明白了。”林小熙知道里面肯定有利害关系,又牵涉到了韦副市长,这的确不是自己能管得了的,这时看到民政干部已经把米面等食品搬进了陈二狗的家,便向秦晓示意可以走了,同时对村支书记说,“尽快把陈二狗搬到新区,在这里很危险的,搞不好两人把孩子扔进火坑里都说不定。”

  支书连连点头,“明天我就组织几个村民过来帮忙搬家,放心吧。”村支书把新棉被放进了他的拖拉机,跟林小熙人他们再见。

  林小熙上车的时候看到有人站在二楼的阳台上,正向他们打量。

  她心虚地缩回了眼光,心里很不是滋味。

008 饭局
回去的路上,林小熙一改来的时候的兴致,只是看着窗外,沉默不语。秦晓知道她的心情很不平静,可是,她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回到镇里快六点了,正是下班时间。

  他们的车子进到院子,就看到曾少伯和一个镇党委副书记陪着一群人正从楼梯上走下来,好像是要去外面吃饭的样子,曾少伯看到林小熙下车,连忙大声地说到:“林镇长,你们回来了,还顺利吧?”

  林小熙连忙停了下来,等着他们过来。

  “这是市科技局的领导,刚验收完我们的科技项目,呵呵,一起去吃饭吧,跟领导们认识认识,明年这些事就归你管了,哈哈!”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能不去吗?刚好自己也有问题要问曾书记,林小熙点头答应了,跟他们一边寒暄一边往外走去,他们要去的饭店就在河对面,走路不到十分钟,叫阿六火锅城,便宜又好吃,镇里有接待任务的时候一般都是去那。

  阿六火锅城的包间做的很有特点,他们租了一家二层小楼,小楼的后面是市公园的一片空地,因是公园的地,自然不能建钢筋水泥的建筑物,但又不可能让客人们在露天里吃饭,那就是大排挡的水平了。怎么样才能显得高雅一点,又不破坏公园的景致,与周围的环境溶为一体?于是老板灵机一动,在空地是盖了很多的“茅草屋”,全部用竹子搭建,造价不高,拆起来也方便,再配上红灯笼、竹墙上挂着牛角、干辣椒、玉米棒等饰物。倒也别有一番风味。这种返朴归真的做法吸引了大批的客人,当然,最主要是这里的菜色很多,服务周到,还有一点更重要的理由,就是阿六是市府张副市长的小弟,市直单位都争着捧场,把接待客人的地点定在这里,而且,这里可以签单,每月拿着单子到单位去结帐,所有单位都会按时结帐,不敢拖延,生意非常红火。

  林小熙他们来到火锅城的时候看到有不少的人都订不上包间了,好在镇党委办主任提前订了包间,他们说出了包间号,领班小姐把他们领了进去,并给了他们菜单让他们点菜。

  “今天的有什么时令特色菜?”曾少伯问道。

  “今天买到一批清水河的铜鱼。”

  “铜鱼?不会吧?是真的?”曾少伯听了很兴奋。

  “当然是真的,我们阿六老板从来不卖假货。你们要不要?”领班小姐有些不高兴了,怎么能怀疑他们的信誉呢!

  “多少钱一斤?”

  “60。”

  “来5斤吧。然后来一个冻猪蹄,炒一盘油菜,一个土豆丝,还有一篮下火锅的配菜。你们看够不够?”曾少伯点完菜后客气地问科技局的三位领导。

  “够了,够了。你们太客气了。”

  “先生你们要什么酒水?”

  “对了,喝白酒还是喝啤酒?”曾少伯又问客人。

  “吃鱼当然是喝白的了。”科技局的领导倒是不客气。

  “那先来五瓶洋河大曲。”

  “好。”领班的服务员退下去了。

  “铜鱼?是什么鱼?要60元一斤,比芝麻剑还贵?”林小熙第一次听说,一直等到现在才有机会向曾少伯寻问。

  “呵呵,现在铜鱼太难得了,几乎都要绝种了。只有张湖乡的清水河才有。你们这里有谁吃过?”

  大家都摇头。

  “我是二十年前下去张湖乡的,那时我从企业局到张湖乡做副乡长,你们都去过张湖乡政府吧?”

  有点头的有摇头的,林小熙摇头,她从来没有去过。

  “张湖乡政府的大院后面就是这条清水河,他们叫张河,那时铜鱼还挺多的,我们经常用网在河里拦鱼,这种鱼的鱼鳞呈铜色,在太阳的照射下发出铜色光芒因此而得名,它的肉非常细嫩又多油,吃它的时候都不用再放油,我们最喜欢煎着吃。把鱼放在锅里,放着小火煎,不一会,整个屋是都是鱼香……”林小熙听的口水都要流了下来,过了好一会,她才从鱼香中回味过来,“曾书记,你也在张湖乡呆过?”

  “当然,而且一呆就是十年,我在那里做了一届副乡长,一届副书记,然后又是一届乡长,老婆都是张湖乡的人。”

  “这么说你对张湖乡很熟悉啰?那仙塘水电站离张湖乡政府远不远?”林小熙想把话题扯到黄劲力的身上,曾少伯一听就知道林小熙想问什么了,便说:“挺远的,主要是那里是一个死角,从张湖乡去哪里和从市区去哪里路程差不多。你今天去了黄家屯了?”

  “嗯。”林小熙知道曾少伯明白自己的意思了,急切地看着他。

  曾少伯却避开了她的眼光,恰巧这时两个服务员过来了,一人端着电磁炉,一人端着锅,鱼煮好了。

  “呵呵,快尝尝,”曾少伯趁机转移了话题,用筷子夹了一条鱼放进了林小熙的盐醮里,“快吃吃看,味道怎么样?”

  林小熙挑了一大块鱼背上的肉,放在嘴里品味,不由得惊叹起来:“好好吃哟,这么这么嫩滑呀?”

  大家都拿起筷子,都说不错。

  林小熙不好意思再追着问下去了,他们还要招待科技局的客人呢!

  第二天,林小熙还要下去,一连三天,她几乎走完了十二村,但村下面的屯只去了不到三分之一,秦晓说不能急的,她在城关镇工作都 三年了,还没有走完全镇的所有的屯,以后有的是时间,先走个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