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拍卖背后的惊天迷案:掌眼(全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价拍卖背后的惊天迷案:掌眼(全本)-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青花盘就是林浩今天要拍下来的物件。
  刚到这里时,林浩在盘子前站了足足两个小时。由于这个盘子标价很低,盘子前甚至没有关于这个青花盘的文字说明,只简单写了一行字“中国瓷器”。拍卖公司允许人们将它拿在手里随意翻看。但没人肯在这个青花盘前留步看它一眼,只有林浩一人在看。
  林浩从未见过这样的青花盘。
  这盘子的直径有一尺左右,盘内绘有一条青花鲤鱼,这条鲤鱼看上去比盘子还要大,两条胡须和鱼尾探出盘外,贴在了盘子外腹,盘外腹部刻有一圈波浪纹暗花。
  林浩有些怀疑,怀疑是自己的眼睛看错了,还是当年在这个盘子上绘画的画匠画错了,这鱼怎么能这样画呢?更让林浩惊异的是,这盘子无论看胎质釉色还是器形神韵,那都是宋朝时期的瓷器,怎么会有青花呢?可这钴料绘成的青花鱼明明在盘子的透明釉下,就在林浩的眼皮底下出现了。青花鱼发色不均,如同一片浩瀚大海,既有海深处的深邃,也有沙滩浅岸处的清澈。
  林浩觉得手有些发颤,慌慌地把这盘子放回原处。林浩怕自己太激动伤了这盘子。
  大家都知道,这青花瓷起源于唐代,自元代开始成熟,明、清两代更是将这青花瓷发展到了顶峰。可问题是,大家在博物馆里看到的唐朝青花没有完整的器皿,均是些破碎的瓷片,而仅存的比较完整的几件唐青花不是一般人所能看到的,并且这几件唐青花的真伪一直有争议。偶尔有人放言说他有完整的唐青花,大家都会嗤之以鼻,因为早已见惯了后人拙劣的仿制唐青花的伎俩。更为离奇的是,唐青花后应该跟着宋青花,然后才是元青花,可偏偏宋朝青花就像蒸发了一样,连破碎的瓷片都凤毛麟角的没有几片,更别提完整的青花瓷器了。
  可面前的这个青花盘分明就是宋朝时期的,决计错不了。
  林浩脑子乱哄哄的,他知道这件青花盘是真的,但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面前这个青花盘的价值别说是两千万,就是两亿、二十亿,那也值得,这是国宝重器,价值连城。
  拍卖会开始了,林浩坐在座位上,脑子里依旧是乱哄哄的,一遍一遍地提醒自己注意拍卖师喊出第37件拍品。
  挨了好长时间,拍卖师终于喊到了37号,起价十英镑,有没有人应价?……有没有人应价?拍卖师喊了两遍后,林浩举了一下手。
  “十五英镑,这位先生出价十五英镑,有没有人想高过十五英镑?……”拍卖师喊了两遍,举起了小锤子又朝着大家喊道,“这位来自中国的先生想要用十五英镑得到这件精美绝伦的中国瓷器,有没有人想阻止他?”
  林浩恨不得冲到台上去掐死这个拍卖师,丫的真能乱煽动。
  场内的人发出一阵交头接耳声,但随即平静,大家都不打算应价。
  拍卖师见状,伸出手来,手心朝上对着林浩喊道:“好吧,你这个幸运的家伙,十五英镑归你了。”说完,举起另一只手里的小锤子朝桌子上砸落。
  忽然,拍卖师看到前面有人举起了手中卷成了纸棍的一张海报,急忙使劲抽回手中的小锤子,那小锤子几乎就要落下。
  “对不起先生,现在这位女士出价二十英镑,这位女士硬生生地把这件精美绝伦的瓷器从你手中抢走了。”拍卖师朝林浩呼喊道。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一章 宋青花(10)
林浩没说话,也把手里的拍品海报卷了卷,朝上一扬。
  “这位女士,那位先生好像很不在乎你,那位先生出价二十五英镑。”
  林浩看到自己座椅前几排有个女人又举起了手中的海报,那女人一头乌黑的长发泻在肩头。林浩有种感觉,感觉这女人也是中国人。
  没等拍卖师朝自己喊,林浩便举起了手中的海报回应。
  “那位先生果然不在意你的出价,他又加价了,现在是三十五英镑,女士,他真抠门,他只用五英镑就把你赢了。”拍卖师继续喊道。
  “三百五十英镑!”那女人没举手,却喊出了一句话。声音清澈,虽然是英语,但还能听出一股子北京炒肝的味道来。
  果然是中国人。林浩想到,也难怪,只有中国人才识货。林浩也没有举手,喊出了四百英镑的价。
  “四百英镑,这件艺术品的价格现在是四百英镑,这位先生的价格一直领先,这位先生一直压着别人。”
  “四千英镑!”那女人喊出的价格令拍卖师兴奋异常。
  “四千英镑,现在是四千英镑,这个价格是这件伟大的艺术品的真正价值吗?”拍卖师一边喊,一边朝旁边的工作人员招了招手。两名工作人员立刻推着一个活动展示柜上来,把原本随随便便搁置在桌上的青花盘放进了展示柜的玻璃框里,并且打开了玻璃框里的几盏灯,又有工作人员过来把摄像机对准了青花盘,拍卖师背后的大屏幕上便立刻出现了青花盘的特写。
  “有没有人想证明这件艺术品的真正价值绝对不是四千英镑?……”拍卖师指了指身后屏幕上的青花盘,神情庄严地望着场下,望了望林浩,又望了望那个女人。
  林浩喊出了五千英镑。
  那女人喊出了五万英镑。
  全场又一阵哗然后,又恢复平静,静悄悄的,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林浩忽然明白了,那个神秘人给了自己一张两千多万的支票,绝不会让自己用几万英镑就把这个青花盘拍走,支票上的钱是用来埋单的,除了青花盘的价格可能还包括拍卖公司的佣金。这个女人明显就是个托,来跟自己抬价的托。
  林浩虽然明白了,但仍然想尽力配合拍下这个青花盘,因为这是国宝,是重器,拍下它是责任。
  可林浩还想试探一下这个托。所以,林浩没有应价。
  拍卖师注视着林浩,全场的人都注视着林浩。林浩却不说话。
  等了好久,拍卖师失望地喊叫了几遍,举起了锤子,准备落锤。
  林浩本想着前排的那女人一定会着急,却见她纹丝不动,没回头,仿佛算定了林浩还会出价。林浩无奈,知道这女人不好对付,喊出了六万英镑的价格。
  拍卖师又兴奋了起来,嘴里叽里咕噜地喊道:“前人的智慧需要得到后人的认同,这件旷世无双的艺术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需要后人的尊重和认可!现在是六万英镑……”
  “七万英镑。”那女人喊道。
  “八万。”林浩回应。
  “十万。”
  “十五万。”
  “二十万。”
  “三十万。”
  “五十万。”
  “六十万。”
  “七十万。”
  “一百万。”
  ……
  林浩最后的价格喊在了一百五十万英镑,那女人不再应价。林浩算了一下,一百五十万英镑加上百分之十的佣金,正好接近三百万美元,剩下的钱刚好够林浩买机票住酒店吃大餐。幸好拍卖的价格包含了税款,否则林浩还得倒贴出不少钱。
  这女人果然是托。
  小锤子落下后,那女人便起身匆匆离去,林浩只看到她很年轻,戴着一副墨镜,一头秀发如同波浪一般泻在肩头。 。 想看书来

第一章 宋青花(11)
两天后,林浩回到了国内。
  刚下飞机,就看到了乌战名和师傅的一帮老朋友守候在机场。林浩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来接自己。乌战名说:“大家都知道了你用两千万拍下了一个青花盘的事情。因为你拍下青花盘的第二天,不只是英国的《太阳报》《金融时报》《观察家》这些报纸刊登了这件事情,连《纽约邮报》《法兰克福报》《莫斯科新闻报》等好多报纸上都刊登了。这些报纸上说你拍下的青花盘很可能是宋朝时期青花盘,还说你捡了个大漏。大家都赶来飞机场接你,想亲眼目睹这国宝级的青花盘。”
  回到了斗彩斋,大家迫不及待地围住了林浩,看着他把打了火漆的青花盘放在了桌上。谁都没说话,挤在一起伏向桌上瞪着大眼凑近青花盘仔细地看着,这些平日里举止文雅的收藏家们现在却脑袋顶着脑袋,谁也不肯少看一眼。
  静悄悄的大半天后,有人说话了,可他说的话却令屋子里的人大跌眼镜。
  那人叫牛志国,是位有名的收藏家。他盯着盘子瓮声瓮气地说:“这青花盘的胎、釉、形倒是没问题,可这青花的发色可说不准,看上去有些地方发暗,不像是进口钴蓝料,另外盘子上画的这条鱼,不像是宋朝时期的风格,这鳞片和鱼唇,倒像是元末明初时期的风格。”
  他这话一说完,屋子里更安静了,大家的眼光都从盘子里拔了出来,像看怪物似的看着他。
  这古玩界的规矩,若是有人刚得到了一件古玩,没有开口说让你鉴定,只是说让你欣赏,那你就老老实实地欣赏,即便面前的东西是赝品,你也不能说,想说只能在日后旁敲侧击地说,还不能直说。因为在别人刚花了大价钱买了件古玩,正沉浸在幸福中呢,你却告诉人家是假的,这对人是极其沉重的打击,心脏承受力差的说不准会当场犯病。再说人家也没有要你鉴定,只是让你欣赏。这就像你去参加别人的婚礼,新娘子再不好看,你也不能在婚礼上当着众人跟新郎说。
  这牛志国年纪也有五六十了,整天在古玩圈子里摸爬滚打的,这些规矩他自然知晓。可他为何还说出这番话来呢?难道他自恃自己的眼光看得比林浩还准、还细?大家摸不着头脑,不晓得他为何说出这般疯话来打击人。
  终于有人气愤不过,站出来反驳他说道:“话可不能这样说,看一件物品不能只看一样便妄下定论,形神韵皆要品。这青花盘的造型胎釉都是宋朝时期的代表风格,决计错不了。至于这青花的色泽,我想你应该再仔细多想想,唐朝时期的青花所用的钴蓝料是进口的,那是阿拉伯商人从丝绸之路带来的苏麻泥青料,虽然这钴蓝料烧出来的色泽蓝艳惹人喜爱,但它的价格却不菲。到了宋朝时期,金、辽、西夏、蒙古割据一方,通往西亚的丝绸之路不再通畅,钴蓝料的来源也渐渐断绝。但是,一些窑场像磁州窑、吉州窑的工匠们还留存着少部分钴蓝料,由于当时连年战乱,这些工匠们从北方南迁至安徽、浙江、江西等地继续烧制瓷器。当然,吉州窑的工匠们就不用南迁了,吉州窑就在江西,想必牛老弟你比我更清楚,我说的南迁主要是指磁州窑和巩县一代的窑工们。这些工匠们迁移至南方后,随身携带的钴蓝料虽已存留不多,但还没有到了完全断绝的地步。至于发色不均匀这一点,我实在是想不通牛老弟你为何说出这样外行的话来,这发色匀不匀不仅取决于青料,还要看施用技术和炉火温度,要看画工的技术怎么样,画线用力均匀烧出来是一种颜色,用力时轻时重烧出来的颜色那肯定不一样,炉火温度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青花的发色。牛老弟好歹也算是个收藏家,居然说出发色不匀是疑点这种话来,真是贻笑大方。它是宋青花,咱们大家看了半天还不知道究竟用的是什么青料呢,你以为是现在景德镇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青花瓷,发色倒是匀称,价钱也下来了,一个盘子五元钱。这种问题即便是刚入行的小玩家也懂得。” 。 想看书来

第一章 宋青花(12)
说话反驳他的是头发花白的赵教授,赵教授跟何其庸是至交,多年来一直在研究陶瓷,是国内陶瓷研究的权威人士。赵教授边说,边用手扶了一下眼镜,又伸出手指触指着青花盘上的几处微显剥釉的瑕疵说:“我想你作为一个收藏者,应该是见惯了明清时期的精美瓷器,这样的青花盘跟明清瓷器比起来,自然显得拙笨了许多,你眼大了,这盘子不入你的眼了。但是你要知道,顶级的明清瓷器那也不过是件艺术品,而这青花盘的身上却承载了填补没有发现完整宋朝青花瓷器空白的重任,它的使命价值远远高出了艺术的价值。”
  大家纷纷点头认同赵教授的话。牛志国却依旧不依不饶,指着青花盘上的鲤鱼说道:“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只是对这鲤鱼的颜色和画工有看法。”
  赵教授抬头瞪着他说:“你还有什么看法,倒说来听听。”
  牛志国说:“这鲤鱼的胡须和鱼尾就不能伸出盘子外!这不是那个时代的风格,我见过类似的青花盘,可那是清朝光绪年间的物件,还有,这探出盘口边沿的胡须和鱼尾的发色跟盘内的发色有很大的差异……”
  牛志国边说,边伸手拿起了盘子,指着盘外的图案朝大家说道:“盘外的色泽极为翠艳,跟盘内的颜色形同陌路,并且上面的一处釉子无开片,这是什么道理?大家说这是怎么回事,赵老您倒是给解释一下。”
  大家仔细地朝盘外的图案看过去,可他把盘子拿在手中,看也看不清。赵教授凑近了牛志国,手扶着眼镜,俯下身子仔细查看。牛志国就说:“赵老,您自己拿着好好看看吧。”说着,伸手把盘子朝赵教授递了过去。
  赵教授抬手去接,可就在将要接住的一刹那,青花盘从牛志国和赵教授两人中间滑落了下去,啪的一声摔在了地上……
  碎瓷声清脆如磬,余音袅袅。
  屋子里的人全傻了。
  足足有十几分钟,屋子里静悄悄的,屋子里所有的人脑子都天旋地转的。大家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两千万的青花盘刚下飞机没多久,便在眼皮子底下摔碎了。
  赵教授嘴唇颤了大半天,才吐出一句话:“我……我还没接!”
  牛志国愣了愣,呆呆地说:“我递出去了。”
  林浩没听到他两人的喃喃自语,青花盘摔碎的声音在林浩的脑子里游来撞去,徐徐不散。
  直到乌战名送走了屋子里的人,拉着他坐在了饭桌上,林浩满脑子里还是青花盘清脆的碎裂声。
  这古玩行的潜规矩,一个人在交给另一个人一件古玩时,绝对不会手把手地交到对方手中,而是把古玩稳妥地放置好后,松手,做手势请另一人自己去拿起来。为的就是避免二人在交接古玩时不小心把古玩掉在地上摔坏了,是谁的责任都说不清。赵教授和牛志国两人都是行家,争执中竟将这入门就需知晓的规矩给忘了。两人谁也脱不了责任。
  这青花盘得由两人共同来赔偿。
  赔偿是小事,只是这青花盘太珍贵了,眨眼间却变成了一堆碎瓷片,不论是谁,这心里都堵得慌,难受得要死。
  可又能怎样呢?心碎了能挽回,瓷碎了就什么都不是了。
  第二天,林浩还是浑浑噩噩的脑子发昏,坐在屋里发呆,听到屋外有人说话。过了会儿,乌战名进来了,坐在林浩面前说,刚才紫竹轩的老板靳林来了,是赵教授和牛志国托他来说这青花盘的事情。赵教授和牛志国想拿两块瓷片去鉴定一下。

第一章 宋青花(13)
林浩冷冷问道:“做什么?”
  乌战名答道:“靳林也不好意思明说。我听他话里的意思,赵老和牛志国想拿着这瓷片去做鉴定。”
  “鉴定?鉴定什么?”
  “可能是想鉴定这青花盘是不是宋朝的。”
  “……让他们鉴定去,要几片就给几片。”林浩有点儿恼火了。
  乌战名倒了杯茶递给了林浩说:“我是这样寻思的,这青花盘上打着火漆,是你刚从伦敦拍来的,票据都有,上面写着价格。最起码这两千万他俩是赔定了。牛志国倒好说,这些年不光是收藏,他也来回倒腾古玩,钱也赚了不少,摊在他头上的一千万应该有能力偿还,再说没有现金他还可以变卖家里的藏品。可这赵老就不同了,穷文人,他就是变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