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那场战斗下来以后,家君亦是身负重伤,回到家中之后不久就去世了。”
“当时朝廷已经开始通缉,那些北击鲜卑幸存下来的官兵。家君在临死之前,让我一定要帮这些浴血奋战的官兵讨回一个公道。”
“之后我就带着家母来到了右北平,一边隐姓埋名的生活,一边联系那些聚集在一起的官兵。”
“我平常给了他们很多资助。有时候甚至会跟他们一起,去北方斩杀鲜卑鞑子。”
“前段时间我待在家中,不曾想鲜卑人南下劫掠,杀死了家母。只有我死战逃脱,辗转流亡到这里。”
听到这里,陈旭心中一动,开口问道:“你说当初北上攻打鲜卑的官兵,幸存了五千余人。如此多的兵卒,难道汉帝就不分青红皂白,想要一律斩杀?”
“还有,你家人被鲜卑人屠杀之后,你为何不去投奔那些被通缉的官兵,反而会来到我黄巾军的大寨之中?”
五千的帝国精锐骑兵,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若是能够保留这么多的兵力,大汉的这场北伐也不见得就是完全失败。
所以说,这一点令陈旭非常疑惑。
但事实上,朝廷的确下达过这样一道圣旨,陈旭也曾经隐约听到过。
若果真有此事,那么只能说北伐的官兵,生还下来的绝对没有五千人马,那么赵煌就是在欺骗陈旭。
而且,赵煌既然是那位曾经差点击杀檀石槐副将的儿子,他在这些官兵心目中的位置一定不低。
纵然他的家人,被南下劫掠的鲜卑人杀掉,他也完全可以前去投奔那些被通缉的官兵,而不是像流民一样,跑到了黄巾军的山寨之中了。
立于一旁的赵云,闻言心中亦是一动,右手悄悄放到了剑柄之上。
只要确定此人是在说瞎话,拥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赵云就会毫不犹豫的将此人斩于剑下。
赵煌听到陈旭的质问,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洒然一笑,回答道:“夏育等人回到朝中的时候,每人只带领了十几个亲兵,其他的兵卒全部被他们抛弃。”
“当时的情况,官兵在沙漠中连续走了几日,人困马乏。”
“面对鲜卑精锐的包围,他们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所以夏育三人回到洛阳以后,才会说有很多官兵畏战不前,投降了鲜卑人,成为了他们的俘虏。”
“还有一些不愿投降之人,全部战死。”
“当时陛下得知这个消息以后,认为官兵已经全军覆没,才会下达那条命令,将罪名推到这些战死的官兵身上。”
“及至后来有五千官兵突围成功,圣旨已经下达,又岂能擅自更改?”
陈旭细细思考了一下,觉得这个说法完全站得住脚。而且当时汉灵帝的做法,也算得上是比较高明。
夏育三人虽然罪该万死,但是朝中还是有很多人,与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若是想要斩杀三人,必定会掀起很大的风波。
说到底,这件事情还是汉灵帝下令北伐在先。若是把事情闹大,对他也没什么好处。
所以才他会把罪名,推到那些已经战死的官兵身上。可能就连汉灵帝自己,也未曾想到会有五千官兵能够逃得性命吧。
虽然想通了这些,但是陈旭仍旧有说话,只是把目光放在了赵煌身上。
“将军可知,经过整整九年的战斗,有多少官兵埋骨他乡?”
赵煌继续说着:“曾经的五千官兵,现在只剩下了不到一千人马。”
说到这里,赵煌的声音无比悲伤:“他们有些人留下了子嗣,但是有些人却至死都是孤身一人。”
拥有子嗣的人,那些孩子就子承父业,继续游荡在幽、并两州,以及北方的大草原上,不停的与鲜卑人战斗。
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们也吸纳了一些因鲜卑劫掠,而无家可归的人。所以直道现在,这支队伍仍旧保留着三千多人的规模。
“但是现在,我们浴血拼杀了九年,付出无数的鲜血与泪水,又得到了什么?”
“很多战死之人,他们家中都还有幼子、老母,这些人又有谁能够照顾?”
说到这里,赵煌的泪水又忍不住流了下来:“我们不畏惧牺牲,只是畏惧死后的家人无人照顾。”
“大汉已经抛弃了我们,环顾整个天下,却已经没有了我等的容身之地。”
九年的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人的思想。
很多先辈战死沙场,他们的后辈,虽然仍对鲜卑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
但是他们已经不在乎自己的荣誉了,不在乎天下人是怎么看待他们。
面对这种情形,这队人马不愿继续为了当初的誓言而奋斗。有些人想要躲进山中,过着安稳的日子;有些人则想要变成马贼,四处劫掠为生。
可以说,现在这支三千人的队伍,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分崩离析。
所到底,他们已经对大汉彻底失望了。
这个时候,黄巾军横空出世,屡次击败官兵,并斩杀皇甫嵩,盘踞在了太行山一带。
于是乎,有很多人心中,就有了别样的心思。
家中被鲜卑人劫掠以后,赵煌就前去投奔这些人。他得知了他们的想法,就毛遂自荐,要求先来黄巾军大寨之中看看,陈旭到底值不值得他们投奔。
毫无疑问,这几天的观察,使得赵煌对于黄巾军的印象非常好。
黄巾军治下的百姓,生活的虽然不算富裕,却是井井有条,能够不忍饥挨饿。
今日他刚好听到了陈旭的叹息,当即大喜过望,这才挺身而出。
说到底,他们虽然不愿意继续过着以前的生活,但是心中对于鲜卑人的仇恨,却是丝毫没有削弱。
只是事到如今,他们虽然每个人都骁勇善战。但是一方面缺少了优秀的统帅,另一方面却是怕战死以后,家人的生活得不到保障。
若是这些官兵全部带着家人投奔黄巾,哪怕他们战死,他们的家人也能得到很好的照顾。
没有了后顾之忧,这些人绝对不会畏惧与鲜卑人交战。
赵煌解释完毕以后,赵云才悄悄把握住剑柄的右手放了下去。
陈旭思索了半晌,说道:“你要想清楚一件事情,我们即使出兵幽州,也绝对不会只与鲜卑人交战。就连那些四处劫掠的乌桓人,我们也不会放过。”
“而且只要你们前来投奔我黄巾军,以后就打上了黄巾军的标签。我们现在的身份可是反贼,日后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与官兵交战。”
“你确定你们的那些人,能够做到这些。”
话毕,陈旭目光灼灼的盯着赵煌。
赵煌大笑一声,答道:“只要将军善待我等,不管是鲜卑人,还是乌桓人,只要是将军剑锋所向,我等必定万死不辞。”
而后,他眼中厉色一闪而过,说道:“至于朝廷,早已抛弃了我们。我等九年的拼搏,亦没有得到原谅。”
“既然如此,我们对于这个腐朽的帝国,又有什么好留恋的呢?”
陈旭闻言大喜过望,说道:“若是尔等果真倾心来投,我黄巾军必定如虎添翼!只待尔等到达,我黄巾军便可出兵幽州。”
说出这句话,陈旭就相当于变相承认,自己已经相信了赵煌,并且愿意接纳那些被通缉的官兵。
赵煌闻言,连忙跪在地上,高声喊道:“煌拜见主公!”
陈旭急忙上前,将他扶了起来,说道:“我得子亮,何其幸也!”
而后他又皱着眉头说道:“虽然子亮愿意投奔我黄巾军,却是不知其他人会不会有所想法。”
赵煌拍着自己的胸膛说道:“某蒙家君遗泽,在军中尚且有些威望。若是我将山寨事务如实禀报,众人必定不会反对。”
随后,陈旭就调遣了几十个精锐骑兵,让他们跟随赵煌一起,前去收拢那三千人马。
他自己却再次召集了山寨之诸将,商议出兵幽州之事。
带众人得知将有三千精锐骑兵,要前来投奔黄巾军以后,都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这一次,虽然反对出兵的人少了很多,但是仍然有人不赞成出兵。
说到底,还是黄巾军的实力太过弱,他们并不认为黄巾军的四千骑兵,能够与胡人相媲美。
但是陈旭这次已经铁了心要出兵,就对众人说道:“我会让帐下骑兵的战斗力大大提升,若是赵煌果真带领三千精锐骑兵来投,那么我也必定会出兵幽州!”
168。第168章 改良马具
离开议事厅以后,陈旭就找来了很多木工与铁匠,就连赵风也被他叫了过来。
在陈旭召集这些人的这段时间,他让赵云带兵将房屋团团围住,而后就拿出一些图纸,再讲解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木匠与铁匠在这个时代的地位并不算高,他们不知道自家主公为什么会把他们找过来。
一时间,众人都有一些惴惴不安。
陈旭看到匠人们都来齐以后,就开口说道:“我召集诸位前来,是想让诸位帮我打造三件物品。”
“但是这三件物品,他们都属于军事机密,所以你们打造完了之后,都不能对外泄露半分。”
而后,陈旭目露寒光的望着众人。
工匠们被陈旭的眼神看的发毛,心中畏惧不已,全都跪在地上说道:“我等绝对不敢泄露半分秘密!”
“很好!”陈旭脸上露出了笑容,继续说道,“在我们的黄巾军的山寨之中,无论哪个职业,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至于你们这些匠人,也不例外。”
“这次只要打造出来我需要的东西,你们每个人除了能够得到丰厚的奖励以外,还能分到五亩田地。”
匠人们闻言,都露出了欣喜若狂的神色,就连赵风也不例外。
田地,是华夏每个老百姓,都希望能够拥有的东西。
黄巾军虽然开垦了很多梯田,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得到赏赐。
这些开垦的田地,大多数都是租给百姓们,所有权仍是留在了山寨之中。
陈旭看到众人的脸色,继续说道:“田地虽然分给了你们,但它们的所有权还是属于山寨所有,你们只有七十年的使用权。”
“你们得到了田地,也不能够私下买卖。若是你们想要把分给自己田地卖给他人,或是荒废了,山寨就有权将它们收回来。”
众人闻言一愣,对于这种赏赐田地的方式,他们从来都没有听说过。
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并且自己只能使用七十年,这又算是怎么回事?
似乎知道众人的疑惑,陈旭继续解释道:“土地的所有权虽然归山寨所有,但是在上次给你们的七十年里,你只要不把土地荒废,无论种什么庄稼,山寨都不会管。”
“而且田地里的税收,按照这种田地每年种植粟米的平均产量,以十税一的方式抽取。”
“遇到天灾**,还可以减免税收。”
陈旭之所以一直没有分发田地,就是没有想好以后黄巾军该如何对待土地,该使用怎样的政策。
来自后世的陈旭,深切的知道,只要是土地私有化,就会产生土地兼并。而土地兼并,则是一切动乱的根源。
所以他就想要借鉴后世的土地政策,先在太行山中实行,看到底能不能实施。
以十税一,跟汉室的税收似乎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汉律中虽然规定只能以十税一,但是各地官员往往横征暴敛,加重了百姓们的赋税。
并且在天灾**的时候,不但不减免地租,反而逼迫百姓们早日缴纳赋税。这才使得很多百姓卖掉房屋,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民。
陈旭之所以没有像后是那样,完全减免地租,并且还给农民补贴。
那是因为现在的生产力实在非常低下,黄巾军也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若是不征收赋税的话,黄巾军根本无法维持军队的耗粮。
众人思索了一下,发现除了不能私下买卖土地,以及有个七十年的期限以外,跟外面的模式也没有什么不一样。
卖掉土地,若非百姓实在活不下去,没有人愿意如此行事。所以这个条件,对于普通百姓来讲,反而是一种变相的保护。
至于那个七十年的期限,众人虽然感到有些遗憾,却也没有说些什么。毕竟七十年对他们来讲,还是太过遥远。
也许等他们的儿子死去以后,这些田地仍归他们家所有。至于自己的子孙后代,也只能看他们的造化了。
若是能够拥有田地,总好过那些租着山寨土地的百姓。
那些租着山寨田地的百姓们,他们虽然也能够养家糊口,但是大部分的地租都要交给山寨。毕竟山寨还要储存粮食,替未来打算。
他们忙碌一年下来,除了留足自己家中需要的粮食以后,几乎没有多余的粮食存留。
饶是如此,山寨之中百姓们的生活,也好过以前在外面食不果腹的日子。
好在很多百姓家中都分到了牲畜,他们可以利用这些牲畜赚些外快,逢年过节也能够打打牙祭。
当然,山寨分出去的牲畜并不是免费的。待百姓家中的牲畜长大下崽之后,还是要偿给还山寨。
好在山寨四周都是山林,毒虫猛兽也被黄巾军消灭一空,所以百姓们养起牲畜来,倒也不必耗费粮食。
总体来讲,能够分到属于自己的田地,总归是件好事。
想通这些,匠人们都感到非常高兴,他们对于陈旭要打造的东西,也开始期待了起来。
看到众人似乎并未太过抵触自己下达的命令,陈旭心中也松了一口气。
说实话,他的这些政策虽然简单,但是真要是实行起来,无异于是汉代版的土地革命。
在实行这种策略的时期,不知道会触动多少豪强、大户家中的利益。
好在这些匠人都是最底层的百姓,对于这些也都没有深究。
“困难,还只是刚刚开始。”
陈旭感叹了一下,就对着匠人们说到:“我想打造出来三种东西,一种是马镫,一种是马蹄铁,最后一种是高桥马鞍。”
匠人们听到陈旭的话,都是一愣。
‘马镫’,‘马蹄铁’、‘高桥马鞍’,这可都是非常新奇的名词。
马镫还好解释,毕竟这个时候已经有了单边马镫。这个马镫非常简单,大多都只是一条打成圆圈的绳子,好使一些女子便于爬上马背。
但是对于骑兵来讲,却没有用这种单边马镫。
因为对于一个合格的骑士而言,上马下马必定都是家常便饭,所以根本用不到这些东西。
但是马蹄铁与高桥马鞍,匠人们却从来没有听说过。
陈旭前世也没见过这些东西,也不知道‘马镫’与‘马蹄铁’是哪个朝代出现的。但是他来到汉代以后,才发现这个时代并没有这些东西。
虽然他并没有见过实物,但是对于这些东西的功能还是非常了解的,于是就开始向工匠们解释。
“这个‘马镫’啊,我是这样想的,希望在战马的腹部,加上两个能够放脚的东西。”
“这样我们的骑兵骑马的时候,只需要紧紧踩住马镫就行,就不用双腿用尽力气夹住马腹了。”
“如此一来,哪怕那些骑术不太精湛的骑士,也能够非常轻松的驾驭战马。”
陈旭说完以后,匠人们都聚集在一起议论纷纷。
有时候,一个想法就能改变整个世界。困难往往不是实现一个目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