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太平天国- 第3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讲到了这里,慈禧还向奕譞公开了自己再次垂帘后的打算。由于黄河防线已经不在,为了防患于未然,即便到了最后关头大清朝照样可以跟乱匪们继续周旋下去,大清朝将把都城重新迁回奉天。京城将作为领地封赏给他醇亲王,由他全权负责关外的一切军政事务。慈禧还叫奕譞放心,此次迁都伴随圣驾出关的依仗一切从简,也不带走更多的军队,以免影响到他今后与叛匪的对抗。另外,她还要派遣特使尽速去拜见俄国沙皇,就是倾家荡产,也要恳请俄国朋友们全力地支援大清抗战,誓死不当亡国奴。

    慈禧的话说着悦耳,听起来开心,奕譞越来越觉着只有眼前的这位嫂子,才是他的真正知己。到了最后,当慈禧又提及到眼下还在奕忻他们掌握之中的同治小皇上的时候,奕譞更是美得北在哪里都快找不到了。

    对于被奕忻等人用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亲生儿子,慈禧表现的很是有些不屑。她恨恨地说小孩子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小皇上虽然才一岁多,但在奕忻等人的教育下,绝对成为不了一个人样。她甚至还预言,即便到了能够独掌朝纲的年龄了,这个小皇上也一定是个跟他爹一样,喜欢寻花问柳的败家子儿。为了大清朝的世代永存,她蹙起一对儿细细的杨柳眉,显得哀伤地请求奕譞,尽早成婚吧,这样才能早早生子,她很有把握地告诉奕譞,只要他娶了她的妹子,就一定能生个大胖儿子,她相信她妹子绝对有这个能力。

    “到时候,我这个又是姑姑又是姨的总要送孩子一个重礼呀,先皇除了那个不争气的小东西再无子嗣,咱这大清基业总不能交给不安分的人去守吧?”慈禧咯咯地欢笑了起来。

    奕譞就是再傻,这个时候也听明白了这位“嫂子太后”话里的意思了。当然了,他也不会不明白,接下来就是嫂子该要求他做点儿什么了。一想到这里,他又不免感到对六哥等人有些过意不去。

    “六叔他们其实实在是把嫂子我想象太凶恶了。”似乎是看穿了此时奕譞的心思,慈禧幽幽地叹了口气,“嫂子我一个女人家,哪里就有你们男人们那样的一股子的杀气?再说了,大家本来就是自家人,真要闹到了你死我活的份儿上,还不叫外人笑话?就是老百姓们还知道个家丑不可外扬呢吧?”

    “是……是这个理儿呀……”奕譞的声音有点儿微弱。

    “嫂子我之所以今天请七叔来,就知道七叔是个通情达理、心地善良之人。嫂子我就是不想把事情闹大,更害怕见血。”

    “那……那我能帮太后些什么呢?”听慈禧这样讲,奕譞终于咬着牙站了起来……

    紫禁城里的空气几乎要凝固了。

    早上派去天津方面打探的人员,当天夜里就带回了经过验证的确切消息。俄国人的第二舰队全军覆没,不仅如此,太平红军已经经由北塘、大沽上岸,天津城外红旗招展、人喊马嘶,城内浓烟滚滚、炮火连天。其实,这些探报根本就没有靠近天津,而只是一过廊坊,才到武清就停住了脚。

    武清城内,到处都是前面溃败下来的俄国水兵,经过一番打探才知道,如果不是京城方面联军总部早早地派来了一小队人马,强行制止溃兵的行动,这些溃兵早跑到京城去了。不过,虽然探报们从俄国人及当地人的嘴里得到了前面的败况,但却打探不到前方失利的战场上所发生的真正细节。因为,只要一提起当时的战况,那些俄国败兵们就会下意识地抬头看着天,脸色惨白,眼睛里更满是惊慌,就是不敢说话。

    这个消息叫奕忻、载垣、端华等人,还有预测很准确的僧格林沁都是面面相觑、哑然无声。太快了啊,怎么可以这么快?俄国人即使泥捏的,也不至于三两天的功夫就丢了一支舰队不说,还丢了两座号称是十分坚固的炮台呀?想当初俄国人提出重新翻建北塘和大沽炮台、建设军港,大清可是忍着肉疼,从国库里拿出来了数十万两白花花的银子哦!

    难道太平红军真的是长了翅膀不成?

    天津方面的难题奕忻等人还没搞通,一个更为严峻、生死攸关的事实就又摆在了他们的面前。跑得满头大汗,嗓子都发哑的范文瑞带来一个惊天的消息,醇亲王奕譞已经引导驻防在圆明园的俄国军队,没费任何的劲,就已经占据了德胜门和安定门,目前正在向紫禁城开进。不仅如此,晚上应邀前去俄国公使馆的耆英,也秘密遣人送回来一个急报,俄国公使馆内战云密布,说是有重大军事行动要进行,很可能就是针对紫禁城的。

    “妈的,这个该死的奕譞!”端华一下子就蹦了起来。这还了得?

    奕忻当然知道端华担心的是什么。他下意识地看了看门外,两手一阵的紧搓,“这紫禁城的守备兵马可都是老七的手下啊……这……”

    “恭王,尽管紫禁城的忠义救国军这个营是醇亲王的下属,但是除去部分军官之外,其他的未必就愿意听他的调动。”范文瑞从袖筒里摸出一份名单,递给了奕忻,“就上面这些人,赶紧关起来,另派得心之人接管军队。另外,在来的路上卑职已经派人赶赴良乡,通报僧王和绵洵将军留在那里的人马,火速进京平叛。其他各城门的守军,卑职也一同报知了这个消息。”

    “文瑞啊,你可真是立了大功了!”奕忻感激地看看范文瑞,瞅也不瞅赶紧把名单交到端华的手上,“赶快派人去办。”

    “这……这一时哪里去找会带他们的将领……”端华急得一跺脚,突然又望着范文瑞笑了,“我他娘的可真是有些急疯了,文瑞,带着你的随身人马赶紧接管大内防务。凡是名单上的人,不管他妈的三七二十一,都给我就地正法!”

    “这样最好!”奕忻连连点头,又转脸看看僧格林沁、绵洵和桂良,“趁俄国人还没封锁住皇宫,僧王、桂大人还有绵洵大人,你们立即出宫,掌握好京城里的各路军马,不能叫他们落入奕譞和俄国人的手里。只要俄国人真的敢对皇宫下手,就给我狠狠地打!”

    说完,他又看着端华和载垣,“火速召集宫内的所有官员、太监,一个不能少都分赴四门严守。至于圣上,由我亲自护卫。”



………【第四二九章 紫禁城的惊变(七)】………

    即使是那些曾经从祖辈的记忆里听到过二百多年前李闯进京的传说,或是搬着大清入关史认真看过之后,熟记八旗铁骑“雄风”威临紫禁城的人,都不会想到,如今天子脚下的北京城,怎么不见外面闹腾,可这城内突然间就打得是不可开交了呢?

    从长春园满心惬意回来之后的奕譞不愧是少年英雄,对于今天的行动,他绞尽脑汁反复斟酌了可不止一时半会儿,一出手,那自然就是贼不走空一般。别看德胜门、安定门的守将平日里锦衣辉煌,一论下来那都是他的家奴,主子一到,万事皆宜。在奕譞的号令下,德胜门首先大开,奕譞昂然而入,继之安定门也是犹如怀抱琵琶半遮面的美人儿,羞答答地敞开了胸怀,隐伏在城外的柯西尼上校率领的一千五百“近卫军”,悄无声息地顺利进入北京城。

    紧接着,又是在奕譞率着贴身的卫队为先导,柯西尼那些全副武装的沙俄兵紧随其后,穿过一队队目瞪口呆的大清巡夜哨队,呼啦啦地扑向厚载门。

    随着厚载门方向冲天而起的几声炮响,位于东江米巷的俄国公使馆内,黑压压涌出成群的武装人员,轻车熟路奔向大清门。

    那个时候的皇城正门天安门以南可没有如今的这样敞亮。一出天安门,南至正阳门箭楼,是红墙夹起来的“T形”区域。天安门前的长安街上,向东西伸展分别坐落着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跨过长安街,沿着一条百步宽、千步长左右各有东西向廊房110间的“千步廊”向南面走到头,就是明清两代的皇城正门天安门的外门,又称“皇城第一门”的大清门(大清门位于正阳门与天安门之间的中轴线正中,也就是如今毛泽东主席纪念堂的位置)。这座大清门在明永乐年间始建,当时称之为“大明门”。到了满清奴役中华,为了炫耀满清的辉煌,就像把大明朝的承天门改之为天安门一样,于顺治元年将其更名为了“大清门”。

    大清门的外面,就是被平行地夹在长安街与东西前门大街之间,北京城大名鼎鼎的江米巷(蒙古入侵之后,东江米仓是江南粮米的聚散之地,起初因为这里有不少卖江米的铺子,所以就叫江米巷。再加上江米是用来做芙蓉糕、江米条、江米酒、江米藕、元宵、粘糕、凉糕、粽子等食品的原料,因而这一带很快地就食品铺、小吃店林立,逐渐地发展成了一条商业街,商贾云集,成了一个很热闹的繁荣地区。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将原江米巷改建为一条东起崇文门内大街,西至北新华街的三里长街,成为当年北京城最长的胡同。后来,由于要建正阳门,将江米巷被拦腰分为两段,东段为东江米巷,西段为西江米巷。而东江米巷随之成了明清两代王府官廨的所在之地)。

    “那一夜,简直就像是除夕夜,枪炮震天,火光通明。”大多都是在睡梦中被惊醒京城百姓们都还记得,这一夜可真是热闹非凡,“放鞭炮那还得有个停歇的空档呢,可那天晚上,枪炮声就根本没有闲过一刻。乱,那个叫乱啊,乱得你即使好奇,绝对也是连大门都不敢出。甭管你从哪个方向听,呜嗷的大兵叫喊声和杂乱的脚步声,满街筒子都是,那叫吓死个人。”

    对于准备充分的沙俄兵来说,从公使馆看大清门,那简直就是在眼皮子的底下。一迈步窜出先前还是一片寂静的俄国公使馆,沙俄兵们就突进了正阳门背后的瓮城,没费吹灰之力,就轻松地缴下了百余个大清国御林军的刀矛。可当他们站在大清门门前那正方形的深广各有数百步的“天街”,转头要面对大清门的时候,问题就不是那么的简单了。

    无论是穆拉维约夫还是普提雅廷,都没有认真地去听取那位“置身于深宫的柔弱女子”的意见,自信一场有计划、有组织、有协同的行动一定会像第一次那样的顺风顺水,手到擒来。之所以闹腾这么大的声势,不过就是要震慑震慑那些还有胆敢心怀不轨的“毛贼”,弘扬弘扬连战连败的沙皇军威而已。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欲速则不达。

    号称是“为了情人而奋不顾身”的普提雅廷,为了沙皇帝国军队的颜面舍生忘死的穆拉维约夫,本以为轻而易举地就可以通过大清门直抵天安门,把龟缩在紫禁城内的那些不听话的奴才们一个个地扯着大辫子给揪出来,却没有想到在这里遇到了大清国“近卫军”的迎头抗击。两下一交火,根本没有就准备爬城器具,一心指望着齐刷刷迈着正步就可以雄赳赳进入大清国皇城“一饱眼福和口服”的沙俄兵马,顷刻间连滚带爬地就败下阵来。

    穆拉维约夫大为光火,不顾在事先计划中奕譞曾经的一再警告,支起大炮猛轰大清门城门。炮声过后,被烟雾笼罩的大清门城门破碎,红了眼的沙俄兵再次涌向城门洞。哪知道宽阔的城门洞早已被装满泥土的麻包堵得死死,前进无路的哦沙俄兵们又一次遭受到准备充分的大清国“近卫军”枪弹、弓箭、甚至还有石头、各种杂物的涂炭。

    “他妈的,给我轰,把所有的城墙都给我炸塌,把这个肮脏的皇宫给我从地面上抹掉!”穆拉维约夫气疯了,这可是真他妈的流年不利,简直就是背兴到了家了,跟太平叛军一打一输,到了这种地方,居然还是缓不过手气来。

    “不能这么干!”普提雅廷赶紧制止穆拉维约夫的冲动,“千万不可因小失大。奕譞就是冲着自己要坐进这里才跟我们合作的,事情闹大了一旦奕譞反目,结果不可收拾。”

    “难道我就看着我的兵士们被这些下贱无耻的猪猡们戏弄?”穆拉维约夫像头疯狂的野兽,猛地一甩拉着他胳膊的普提雅廷。

    差点儿摔趴在地上的普提雅廷再次挺身上千,死死地再次揪住了穆拉维约夫的一只胳膊,“冷静,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冷静!”他大吼着,又赶紧一指傻愣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的传令官,“命令他们继续佯装冲击,引诱里面的清兵消耗弹药。”

    “勋爵阁下,这皇宫内兵马不多,先不说是不是就有奕譞的心腹从中协助,即便是硬耗,他们也耗不了多少的时间。”普提雅廷又转向穆拉维约夫,耐心地劝慰着,“情报不是说了吗,他们的弹药是有限的。再说,用不了多久,北门的攻击就会得手,到时候他们首尾难顾,何必争这一时的高低。”

    普提雅廷所说的后门,就是奕譞、柯西尼扑奔的厚载门,又叫紫禁城的后门,它位于紫禁城的北垣正中,南对景山,北对鼓楼,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称北安门,满清入关之后的顺治九年再行重建,并易名为地安门,与皇城的南门天安门南北互相对应,号称是寓意天地平安,风调雨顺。

    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宫门式建筑,面阔足有七间,中明间及两次间为通道,明间宽七米,两次间各宽五米四,四梢间各宽四米八,总面阔三十八米,通高十一米八,进深十二米五。正中设朱红大门三座。地安门内左右两侧还各有二层的燕翅楼一座,为内务府满、蒙、汉上三旗的公署。

    柯西尼上校带领的人马在刚一抵达地安门之际,如果不顾一切地就为了夺取紫禁城的这个后大门,只要把随身携带的大量火药朝着地安门的门洞里一塞,也许根本就没有后来的那些麻烦事了。不过,还是奕譞不允许这样干。

    圣驾就要出关,紫禁城将要是他的产业,哪怕弄破了一砖一瓦他可都肉疼。他拦挡住柯西尼的兵士,跃马城门下,大声呼喊着守城官佐的姓名。先是只听到里面杂乱的声音,却没人搭理他,又过了一阵子之后,几颗血淋淋的人头骨碌碌滚落在他的马前。

    定睛细看,原来正是他所呼唤的那几位心腹官佐的首级。

    (春节到了,在这里小女子衷心祝所有的朋友们春节阖家欢乐,事业有成,牛年大吉!)



………【第四三○章 紫禁城的惊变(八)】………

    “醇王,不奉召唤,擅自领兵进城,这可原本就是犯上作乱的大罪过。”黑沉沉的门楼突然灯笼高挑,理藩院的尚书瑞常出现在门楼上,他一指下面的奕譞,“公开持刀弄炮的攻打皇城大内,更是十恶不赦,还请王爷你好自为之。”

    “瑞大人……”奕譞看了看手上提着的俄国造短枪,脖子费劲儿地伸了几伸,“本王是奉了圣母皇太后的懿旨,前来迎接皇上的。你不会不知道,正是由于弈忻等人挟持皇上,结连叛匪,心怀不轨,这才造成了朝廷眼下的内外交困。瑞大人,先帝爷待你不薄,还是请你认清局势,不要拿着宫内皇上的龙体安危开玩笑。”

    说着,奕譞的短枪在空中一摆,“你们听听,凡是背叛大清的家伙们如今都在遭受无情的清剿,弈忻等人早晚都将束手就擒。瑞大人,你很清楚,在俄国朋友的大炮面前,任何的顽抗都是毫无意义的,只会徒增伤损。皇宫是我大清的圣地,如果由于你们的不识时务而导致皇宫有一丝一毫的破坏,你们就必将是大清永远的罪人。”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醇王,除非你敢把瑞林炸成齑粉,否则,你就休想踏进皇宫半步!”瑞常一声冷笑,“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