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照为荷,此致。
国民政府秘书处
民国十七年五月三日
对于朱培德,蒋介石可谓是知根知底的。朱培德是云南盐兴人,曾参加过蔡锷领导的反清昆明武装起义,后又参加了护国反袁之战和护法战争等,一九二三年,朱部改编为孙中山大本营警卫部队,朱培德任建国军第一军军长,一九二七年任江西省主席,一贯仇视共产党。但就是这位*坚决的朱培德,最早认识到共产党的威胁的人之一。
朱培德拿到国民政府的“上方宝剑”,立即与湖南的程潜携起手来,调遣七个师的兵力,先后两次对井冈山进行了“会剿”,都被毛泽东指挥的红四军打败了。
正是湘赣两省两次“会剿”的失败,使蒋介石逐渐醒悟过来:山大王毛泽东和他所领导的农民军不可等闲视之!
蒋介石权衡再三:长痛不如短痛!
一九二九年一月一日,蒋介石一边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人周旋,一边又腾出手来,委任何键为代总指挥,调集湘赣六个旅十八个团对井冈山进行第三次“会剿”。
井冈山在铁蹄下呻吟!
“国军”一度占领了井冈山,烧杀掳掠,抢劫一空。这时蒋、桂战争爆发,“国军”不得不撤离井冈山。
五月,彭德怀率领红五军收复了满目疮痍的井冈山。
三次“会剿”井冈山,湘、赣两省军队都损兵折将、无功而返,使原本以为毛泽东是秀才造反三年成不了事的蒋介石这才意识到:难缠难斗的毛泽东非一般“山大王”可比,确有他的过人之处。但仍认为*不过是一群打着劫富济贫旗号、啸居山林的亡命之徒,不过是趁着他后院守备空虚,乘乱偷放了一把火而已,是小沟里的泥鳅,掀不起什么大浪的。
阴霾桂北 八(3)
当然,此时的蒋介石没有先知先觉,他绝对没有想到,正是凭着几百条破枪“盘踞”在井冈山的毛泽东,竟然是他命运中最大的克星,日后会成为他一生的劲敌,俩人在经过二十余年的拼死较量后,毛泽东掀翻了他苦心经营的蒋家王朝,最后将他驱赶到孤岛上郁郁而终。
江西省主席朱培德
蒋介石思前想后,心底涌起一种苦涩的惆怅之感:是啊,悔不该当初对偏隅一方的*掉以轻心,让其日益坐大,以至弄成今日倾尽国力军力都难以剿灭的窘境。
蒋介石抿抿薄薄的嘴唇,憔悴的脸庞掠过一丝笑容。
好在自一九三三年九月以来展开的第五次“围剿”,虽历时年余,耗尽人力物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终于将*盘踞多年的江西老巢端掉了,逼得*倾巢西进。据目前情势来看,此番只要谋略得当,必能在西进途中寻机将*彻底剿清。
蒋介石迈着细步踱至作战态势图前,鹰隼的目光沿着江西向西移动:据二十日桂军李宗仁的电报,*红军主力直指江华、永明一带,龙虎关、富川、贺县同时吃紧,李宗仁特来电请求将桂军主力移赴恭城附近,以防*红军进犯广西腹地柳州。
蒋介石并没有当即答复,而是命令空军派机侦察两天后才下达命令。
今天下午,据空军侦察报告,的确发现红军主力正大规模窜往江华、永明一带。
蒋介石顿时感到困惑了:莫非*红军已得知自己在湘江东岸决战的军事计划,改变了原定西进湘西的军事部署,改向广西腹地进军,企图在广西重建根据地?
蒋介石思虑再三:管他哩,只要促使桂军主力与红军决战,就达到了预期目的!但若允许桂军主力南撤的话,湘江防线就会兵力空虚,只有命令湘军刘建绪部快速南下,占领军事重镇全州,接防桂军在湘江沿线的防御,无损于原定的作战部署。这样的话,*红军纵使是声东击西,也不足为虑了。再则桂军在湘江沿线还留下一部分兵力驻防,一时还能抵御一阵。
让蒋介石感到兴奋不已的是,没想到桂军原来一直拒绝湘军、中央军进入桂境,如今反倒主动请求湘军入境,何不将计就计,趁机派湘军大举入桂。
在蒋介石看来,不仅*红军是他的心腹之患,拥兵自重的桂军也是他的心腹之患,如今正是削弱桂军势力的天赐良机!可笑他“小诸葛”白崇禧时刻精明算计别人,与我斗还嫩了点!
蒋介石与幕僚们商榷半天后,下午十七时,下达了准许桂军南撤的复电:
衡州何总司令:
据德邻(李宗仁号)电,以“据迭报,匪主力由临武分经嘉禾、蓝山西窜,龙虎关、富川、贺县同时吃紧。仁部原在龙虎关以北防堵,故拟即将仁部主力移赴恭城附近,策应富、贺、兴、灌。但兴安、灌阳以北,仅能留一部,诚恐力量单薄,请转饬何总司令所部向全县推进,以期周密。”等情,除复电外,希即查照办理具复。
蒋中正
二十二日十七时
蒋介石当然清楚诸将听命而行是取胜的关键,对江西苏区几次“围剿”,败就败在诸将拥兵自重、不协同作战上。
蒋介石清楚地记得自己是四年前的一九三○年十二月九日,在这里成立陆海空军总司令行营的,当时任命鲁涤平兼行营主任,调集第六、第九、第十九三支路军及航空队共十万人,于十二月十六日对江西苏区进行第一次“围剿”。
阴霾桂北 八(4)
十二月十二日,上海《民国日报》的“南昌通讯”报道了蒋介石的这一动向:蒋主席为限期肃清赣境*起见,特电召十八新五新十五等师长来省开军事会议,并面授机宜,各师长将陆续由前方赶到,晚即总司令部行营开会,出席者有何成浚、朱绍良、鲁涤平及张辉瓒等十余人……
国民党兵力十万,红军兵力四万人,双方力量对比251。
蒋介石所采取的战术原则是:长驱直入,外线作战,分进合击,猛进猛打;
毛泽东的战术原则是:诱敌深入;
结果,蒋的战术不敌!
十二月二十七日,十八师师长张辉瓒因与公秉藩不合率部轻率冒进,在龙岗被红军主力聚歼,遂致第一次“围剿”失败。
一九三一年二月十日,蒋介石任命何应钦为南昌行营主任,在这栋楼房里调集二十万人马,于四月一日向江西苏区进行第二次“围剿”。
国民党兵力二十万,红军总兵力三万五千人,双方力量对比61。
蒋介石的战术原则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紧缩包围;
毛泽东的战术原则仍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诱敌深入,集中兵力。
结果,蒋介石仍是不敌!
由于各路领军将领不协同作战,仅两个月的时间,三路大军先后在东固、东韶及广昌接连失利,第二次“围剿”以惨败告终。
两次“围剿”的失败,蒋介石恼羞成怒,除了将部下诸将痛责一顿外,于一九三一年六月下旬,亲赴南昌,主持策划进剿事宜。
连续三夜通宵达旦的“诸葛亮会”,蒋介石披挂上阵,调集一百四十三个团,共三十万人马,分左、中、右三路,于七月一日向江西苏区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第三次“围剿”。
当时的红军主力不过三万多人,双方兵力对比为101。
这是蒋介石与毛泽东在战场上的第一次直接较量。
蒋介石的战术原则是:长驱直入,分进合击;
毛泽东的战术原则仍是:诱敌深入;
结果,又被毛泽东以运动战的战术,将他的各路大军“肥的拖瘦,瘦的拖死”。
红军先后在莲塘、良村、黄陂、老营盘、方石岭消灭了国军的两个师、两个旅,击溃了一个师,第三次“围剿”又以失败告终。
接连三次对江西苏区“围剿”的失败,犹如给蒋介石当头棒喝,蒋介石像打了个激灵,头脑清醒了许多,这才真正意识到*是强劲的对手,等闲小觑不得。
这时,觊觎东北已久的日军多方制造事端,正谋划“九一八”事变,全国抗日舆论高涨。
在蒋介石看来,日本国小物薄,兵力、财力有限,耐不住久战,根本不可能灭亡中国,而中国共产党则是一个有信仰、有行动纲领的严密组织,才是国民政府政治上、军事上最大的威胁力量和真正的潜在对手。
于是,蒋介石置全国抗日舆论于不顾,反视*为心腹大患,在南昌发表了《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的书告,抛出了著名的“攘外必先安内”的谬论:
我全国同胞当此赤匪军阀叛乱,与帝国主义者联合进攻,生死存亡,间不容发之秋,自应以卧薪尝胆之精神,作安内攘外之奋斗,以忍辱负重之毅力,雪*百年之奇耻,唯攘外必先安内,却腐乃能防。不先消灭赤匪,恢复民族之元气,则不能御侮,不先削平粤逆,完成国家之统一,则不能攘外。
为了实现“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意图,一九三二年五月,蒋介石披挂上阵,出任鄂豫皖“剿匪”总司令,调集三十万人马围攻鄂豫皖根据地。
阴霾桂北 八(5)
蒋介石在鄂豫皖得手后,于年底坐镇南昌,主持对江西苏区的第四次“围剿”。
国民党兵力五十万,红军兵力四万余人,双方力量对比101。
一九三三年二至三月间,蒋介石再次兵败黄陂、草台岗,麾下第五十二师和第五十九师、第十一师被红军主力全歼,第四次“围剿”又以失败而收场。
毛泽东就好像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的孙猴子,弄得蒋介石焦头烂额。
四次“围剿”的失败,使蒋介石如骨鲠在喉,既吞不下又吐不出,深深刺痛了蒋介石。蒋介石决心哪怕是倾尽全国的军力物力也要将*红军彻底铲除。
一九三六年七月九日,周恩来在延安与斯诺谈话时说:“一九三四年,蒋介石的势力发展到了顶峰……蒋介石在江西第五次‘围剿’时能动员五十五万军队,实行封锁,那是他势力最强大的时期。”
势力强大的蒋介石于一九三三年八月至九月间完成了第五次“围剿”的准备工作,十月初,蒋介石在这座行营里主持召开军事会议,确定了作战方针,向江西苏区发起了第五次“围剿”。
国民党兵力五十万,红军兵力四万多人,双方力量对比101。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色中国杂记》中这样记述蒋介石的作战方针:他(指蒋介石)采纳了德国顾问的建议,采用短促出击,在纵深处构筑碉堡,步步为营,集中兵力的战术,最后靠优势兵力逐渐缩小包围圈取胜。
蒋介石请来的德国顾问赛克特,曾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长。蒋介石最为欣赏的是在阅读赛克特所写的著作中引用希特勒的名言:我们的斗争只有两种结局,不是敌人踏着我们的尸体过去,就是我们踩着敌人的尸体过去!
第五次“围剿”与其说是蒋介石的新战术奏效取胜,还不如说是红军内部王明的“左”倾军事冒险主义帮了蒋介石的大忙。
由于毛泽东被排挤出*最高决策层,失去了军事指挥权,毛泽东创建苏区时经过多年探索出来的运动战、游击战等战术被阵地战取代,兵力火力均处劣势的红军与蒋军展开“寸土必争”的正规战、阵地战,正中蒋介石的下怀,红军主力消耗巨大,江西苏区一天天缩小,在鏖战一年后,中央苏区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蒋介石绞尽脑汁苦心经营的第五次“围剿”终于得手了。
终于得手的蒋介石在窃喜一阵子后,笑容中夹杂着几缕愁绪,心情逐渐沉重起来。
在蒋介石看来,*红军已钻入了他精心部署的天罗地网中,然而凭这么多年与*红军打交道的直觉告诉他,*红军不那么容易被彻底消灭掉。不过纵使能闯过重兵层层防堵的湘江防线,其元气必大伤,因此他事先又在湘西部署了第二个包围圈,到时候红军就会像一头困兽,落入陷阱中,任凭他宰割。也就是说,西窜的红军已走上了绝路。
让蒋介石感到头痛的是,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趁机削弱李宗仁、白崇禧的实力。
蒋介石认为,*红军西进的途中虽前有防堵、后有“追剿”、侧有截击,数十万大军如影相随,分进合击,但因国军内部派系林立,尤其是桂军首领李宗仁、白崇禧貌合神离,对自己的命令阳奉阴违,为保存实力,恐作壁上观。
蒋介石思虑再三,决定采取软硬两手齐下的办法,逼迫桂军就范。一面命令湘军、中央军数路大军像驱赶鸭群般将红军主力赶往湘桂边境,逼桂军为防范红军深入广西腹地不得不在湘桂边境防堵,一面又采取安抚笼络的手段,给桂军拨发军饷,勉励桂军在湘桂边境积极防堵。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阴霾桂北 八(6)
这从十一月一日二十时三十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截获的蒋介石所下达跟追红军战术的几条要令就可以看出:一是白天派飞机阻碍红军的行动,二是要求一些部队化整为零,以连排建制行动,干扰红军前进和宿营,意在迟滞红军行动速度,三是进攻红军部队中部和尾部,四是要求跟踪红军,不可距离太远,要粘住不放,时时袭扰,使红军不得安宁。
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是:桂军若不在湘桂边境防堵的话,红军长驱直入广西腹地,中央军可以“追剿”之名,趁机大举进占广西,彻底占领李、白的独立王国;桂军若在湘桂边境防堵的话,必与红军主力有一死战,红军挟十万人之众,犹如出枷猛虎,李、白桂军必大伤元气,那时候中央军就可坐收渔人之利,收拾残局易如反掌。
如今*红军主力直指富川、贺县,威逼桂军腹地,李宗仁、白崇禧为图自保,不得不与*红军决一死战,一石二鸟,自己何乐而不为!
他要趁老对手毛泽东大权旁落之机,彻底将*红军剿灭,同时将自己的劲敌李宗仁、白崇禧彻底铲除!
蒋介石想来想去,觉得大战在即,很有必要重申军令、严肃军纪,遂于十一月二十二日十九时再次电令各“追剿”大军:
此次朱、毛被我压迫,离开赣南老巢,窜扰粤、桂、湘边境,如任其窜过湘西,将贻国家之大患。各部队如能协力堵剿,亦为歼灭赤匪之良好时机。兹求各部队共同注意之要项如下:
(一)匪之惯伎,向利用边区防务之弱点以图窜逃。此次无论追、堵部队,应不分畛域,合力同心,务期扑灭而后已。
(二)凡任堵剿之部队,务须切实严密防堵,力求迟滞时间,以便追击队之夹击。其授有城池及指定封锁工事之军政官吏,尤应固守待援,不得擅离职务,否则以军法治罪。凡经指定工事封锁地带及重要城镇,宜预置烽火。如遇股匪急攻,或在附近接触时,即举烽火告警。
(三)任追剿之部队,宜与匪保持接近。以特授追剿部队应匪之主力而击破之。以免失去好机,以可行截击,其半渡时期,尤不可轻易放过。
(四)空军除陆续尽力侦察、轰炸外,应多置通信筒,随时将匪情通告军队,以取联络。对于匪之主力接战,以及追击队进攻险隘时,尤须尽力协同作战。
上四项,希即通饬所属遵照。
下达毕电令的蒋介石兴奋得有点难以自抑,他那鹰隼的目光穿过南昌,穿过湖南……
他仿佛看见了湘桂边境上,红军、桂军横尸遍野,血流成河,李宗仁、白崇禧焦头烂额,扼腕哀叹;
他仿佛看见了老对手毛泽东正痛心疾首,仰天长叹。
蒋介石那薄薄的嘴唇一咧,为自己的精心部署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桂林前敌指挥部的白崇禧接悉复电后,即刻下令连夜将原在全州、兴安、灌阳布防的第十五军撤往恭城,仅在全州留有第七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