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被慢慢曝光之后。
长乐酒楼的林老板,他知道王动是三湘商行的大掌柜,白沙液、白沙醇,可是要把福建人的酒钱全都骗去了,但长乐没有潇湘记,也没有三湘客栈,他上次好不容易从福州弄了几坛过来。突然现在现,三湘商行两大仓库之一,居然在长乐,正愁没机会去烧香,王动过来了,仓库里整排的宿舍,住上了三十多人,林老板放话,长乐酒楼开门一天,仓库就不必开灶。
候显,不用多说,这帮人里,他最好吃,知道王动那仓库名字不好听,但里面比哪个客栈都舒服,吃的比哪都好,食材全是长乐最大的酒楼,长乐酒楼送过来的。平时由天下第一厨―――之子陈四掌勺,当然,哪天王动高兴了,也会过去指点一下,那天,他一定要在场。
周鼎,这个家伙不用说了,老吃老做的了,当初在南京的时候,就盯着王动,自从知道王动的手段之后,后来王动家的护卫送到军营里训练的时候,就是他抢着接下来的。开始不明事理的还笑他拍一个商人的马屁,后来当他再也不喝普通水酒的时候,大家就知道不大对头了。酒精和白沙液可不是普通将校喝的起的,而周将军家里好象这个酒不要钱一样。
朱真,唐敬,这两个是水师的,船上的人比陆地上的还要好酒,他们过来王动这里,主要是为了白沙液和白沙醇这两种酒,每次不多,按王动的估算也就半斤的样子,两人就晃晃悠悠的回了,不醉也不会吐,酒风还不错。
还有一位丘彥诚,旧港新老大的女婿,此人在国外生活多年,很少能吃到正宗的中华美食,到了京城之后,现好吃的东西太多了,因为他本人是福建晋江人,与候显是同乡,而候显又分管外交这一块,所以常跟着候大人混,也就被候大人带着跟王动混到了一起。后来才现,王大人家里吃的比官饭还要好,于是,有事没事也就往王动这里跑。王动也是招呼的非常周道,通过他的嘴,王动知道了不少,三佛齐,爪哇和满剌加的往事。
今日王动在家开宴,林老板今日送了菜过来,都是窖藏的蔬菜,王动一高兴,又在家折腾上了,几位老吃客,不用请就在座了,加上他自己家里这帮人,大大小小,十个左右,陈四和林老板的儿子林旺两人主理,林旺说实话是林老板带来偷艺的。今日玩的是铁板烧,两人在中间弄菜,一帮人围了个半月型等着吃。
到了自从上了船之后,王动喜欢上吃海鲜了,清蒸是传统吃法,红烧煮汤也是有,铁板烧这是个创举,还有就是生吃,芥茉反正很容易搞到,加点酱油就行了。正好今日小孟原来的相熟的那帮渔民,送了好多鲜鱼过来,可以大吃一下了。这帮人也是得了王动的好处,王动差木工做了大桶,然后每日渔船出的时候,他会差人把这大桶送来,送来时,里面有小半桶冰,这下这帮我抓到好鱼马上放到这桶里,傍晚回来时,鱼还是十分新鲜,一点腥臭都没有,价钱自然也就可以卖的好些。王动要求也不高,送个几条给算是冰的钱,而余下的,让他们送到长乐酒楼。
“大掌柜,你说这铁板烧是谁想出来的,是不是某次烤鱼的没有架子只有个铁板,又性急要吃,所以就有了这种吃法。”林老板想着怎么在他自家的店里也搞一个铁板炉子。
“林老板,好吃就行了,你管那么多,厨子只管怎么做蛋,生蛋,还是让鸡去生。”周鼎帮王动回。这话一说,几人酒都差点喷出来。
“话粗了点,但道理还是对的嘛。”李真帮他圆场。
“哪天李大人去码头那看看,有没有大螃蟹,要肉蟹,我弄个黑胡椒螃蟹给大家试试!”王动说了一句。
“黑胡椒螃蟹?”胡椒可是名贵的调料呀,这个菜名就没听过,听着都觉得好吃。
这是王动在新加坡吃过的当地名菜之一,新马泰之行,就肉骨茶和辣椒螃蟹,黑胡椒螃蟹他吃的爽,这会还没辣椒,只能做个黑胡椒螃蟹,至于肉骨茶,现在已经是京城潇湘记的招牌菜了。
“丘大人,那旧港有什么好东西吃?”王动问。
“水果有榴莲,此为万果之王。”丘彥诚刚一开口。
“太臭。”李真马上就堵上了,“天晓得居然有人会吃那种东西,黄白之物。”
“怕是李将军不懂吃吧!”王动接。
“哪里,静之有所不知,那东西闻都闻不得。”
“闻起来臭吃起香的东西可不少噢。”丘彥诚想起了在王动这吃过的臭豆腐了。
话真说着,听得“滋”的一声,陈四把酒淋到了鱼的身上,马上酒在热热铁板上蒸开了,香味四散。
“陈四,那酒,你能不能少用一点呀,做鱼嘛,普通料酒就行了。”周鼎是舍不得那酒呀,王动做鱼,喜欢用烈酒,他觉得入味。
郑和因为和王动算是有亲戚关系,所以有时在原则方面把的还是很严的,要堵上别人的嘴。而候显就不一样了,他与王动算是君子之交,王动也正是想着这一点,才拉往他,通过他搞好丘彥诚的关系,当初王动想的是,永乐如果真的不想在旧港驻下一兵一卒的,那么王动一定要在旧港把施家扶起来。王动知道,施家需要朝庭的支持,凭他们家的实力,想要在印尼半岛站住脚容易,想做老大,那就难了。
………【第六十节 开发夷洲】………
郑和是个穆斯林,但为了统战的需要,他还是个居士,目前还没有资料可以查到,郑和和道教有什么来往,反正有一点,很多人认为,郑和是个泛神论者,而他对妈祖的信仰崇拜的确是虔诚的,所以肯定的说,只要有需要,郑和就是再多个道长的身份也是有可能的。在南京,一个新的天妃宫正在造着,到了长乐半个多月,又放话,下次回来,要请旨在南山修个大的姐祖庙。王动作为一个无神论者,很难理解这帮人修庙的热情,而这点,陈泽劝他也要积极投入。王动则回他,茅山那里,他已经投钱修道观了。
这天,郑和带着费信,王动,张浩三人,去南山游玩,别的人没带,不过,昨天知道郑和有这个雅兴之后,王动吩咐陈四准备了个两个食盒带上了。
“三峰塔,原名‘圣寿宝塔’,此塔是宋徽宗为祝寿而建,始建于宋绍圣三年(1096年),建成于政和丁酉年(1117年)2月22日,塔身八角七层。因位于长乐城区中心南山之巅,故又俗称‘南山塔’。”郑和做导游,亲自讲解。
不过此时的三峰塔已经有点破败了,呈现出来的是苍桑之美。
“静之,你也算是个有钱之人,捐点钱做点善事,把这塔重修一下吧!”张浩不知怎么回事,居然会这么提议。
“浩子,什么意思,是不是上回在长沙修爱晚亭让你费了心了。”
“你不说我倒忘了那事。”
“浩然,你修亭?”郑和被勾起了好奇心,年纪青青的一个小伙子,居然会去修凉亭。
“去年重阳,和长沙的知府大人同游岳麓山,静之提议修个凉亭,他的岳丈大人就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了。后来修好后,静之给起了个名字,爱晚亭。静之,你说说,那会知府大人邀你登山,是不是为了相女婿。”张浩捉弄王动。
“爱晚亭,名字不错,有雅趣。”费信蛮喜欢这个名字,“爱晚亭,停车坐爱枫林晚,那岳麓山有红叶?”
“有些,没有京城栖霞山的多。”王动回。
“栖霞寺的红叶是京城一景。”郑和接话。
张浩一句话,便给王动摊了这么个事,他也没话讲,修佛塔毕竟是一大善事,积德不说,王动不信这些,但能为他在当地换来一个好名声,这是很值得的事情。事实上,这个塔历史上是郑和出资重修的,只不过,现在落到了王动身上。
“舅父可曾到过夷洲?”王动问郑和。
“不曾去过,不过听人讲,夷洲也是有不少乡民,更多的是一些夷族。”郑和很奇怪王动会问这个。
“夷洲岛大,物产也是不少,如果这样放弃了,很可惜。”王动说,“夷洲地肥,可种稻米,还有很多瓜果,既然朝庭不大想投入人力物力,静之倒是想上去经营一下。”
“福建地方上也是两种意见,一个要守,一个要弃,京官离的远,那里会管岛上有什么,只是听说那年年有狂风暴雨,又有不开化夷族。每年朝庭放官都不大愿意去,去了又是个个叫苦。如果静之真的有意,无妨,但使人上去好了,若有人要说事,某家替你挡着。”郑和有他的想法,若是把夷洲展起来,以后去硫球和日本就方便了。当然,他不知道,王动心里想的是什么。
这些天,仓库里还在往船上上货,从京城又过来了两条商船,再过几天还会有两条船过来,那两条船上装的是水泥,最后一条船将装上糖和味精,以及在长乐附近采购的货品。
王动绝对是个能花钱的主,廖管家则被王动差的买这买那,很多东西他根本不知王动买来做什么。硝石是买回来制冰用的,这个是王动府上的秘密。但木工砖瓦工铁匠纺机这些东西也是要买,难道海外连这些也能卖钱吗。
考虑到要在海外一年多,王动算过,一个人基本上要吃掉一吨的粮食,郑和是问过他,是和大船队混着吃,还是他们自己准备,王动则回,混着一起吃,但自己船上也会备些,自己备粮成本高,但混在郑和的粮船一起,那就简单了,付钱嘛,小意思。
廖管家一直说人手不够,结果小孟又介绍了几个渔民家的孩子给他,年龄都在十四五岁的样子,结果廖管家又埋怨,语言不通。不过有一点廖管家很知足,这几个小家伙基本上还是蛮听话的,说东不敢往西,后来沟通才知。个个都觉得在东家这里,吃的好。廖管家又骂,个个都是饿死鬼。
这几个收来的孩子,三个女四男,廖管家挑了个机灵的服侍王动,小家伙叫林达,王动一看这个名字就笑,对他说,番国,名在前,姓在后,你的名字就变成了达林,这个达林在一种番话里意思是“亲爱的”。古人含蓄,王动这么一说,把这帮小家伙弄的莫名其妙,不过,绰号小爱就叫开了。
王动让廖管家教他们认字,结果,廖管家哪里有空,这事最后落到了绿柳身上。绿柳也是乐的每天有事做,自从到了福建以后,王动并没有很多时间陪她们,如果不是赵大娘每天都过来说说话,她还真的很闷。她又不象刘秀珠,一眨眼人就不知去哪了,且她只要一说出门,廖管家马上会安排三四个护卫跟上,弄的她很不习惯。
十一月,陈泽的叔叔陈贵过来了,还带了四个人,这四人是懂制盐的。陈贵原来就是在家庭里面负责采购,当陈家听到陈泽的消息之后,族长,也就是陈泽的父亲就把家里几个主事都召集起来商议了一下,决定由陈贵选几个人,先下来,配合王动把盐场搞地来。
王动是不会对郑和说,他要到台湾去晒盐的,盐铁专营,民间私盐是要砍头的。在郑和的支持之下,王动开始动用大船往台湾运送物资了。肖勇和一帮工匠到达长乐后,一大帮人,八条船,浩浩荡荡的往夷洲进,这些,王动把刘秀珠和绿柳都带上了,好好去台湾考察一下,好好玩一下。
船队到澎湖停了一下,把一个做好的水车,在那装了起来,另外,还有几架风车。王动考虑到海上风大,有个风车,也能提供点动力。这下,把澎湖小六子和王铸的老巢弄的蛮象个样子了。不过,这样一来蒋武他们也知道,原来味精和雪糖都是王动搞出来的,对王动的佩服又多了几分。
王铸和小六子靠着渔民和岛上的人搭上了关系,不过开始主要是去收购海草海菜,后来开始往岛上输糖和味精,再后来,他们开始大做生意,很简单的生意,把一些生活用品,从长乐贩到夷洲,不过价钱非常便宜,开始在岛上收买一人心。最后,用白沙酒搞字一位族长,在他的肯之下,他们搞到了一块地。请人搭好了高脚的木屋,等王动过来。
结果王动带着官兵和朝庭的文书过来,名义是为下西采办物资,这下岛上,他成了老大。不过他没摆老大的架子,先是通过那个族长,把岛上的少数民族头目全都召集到一起,很简单的说了个话,大体意思就是,先前官府离开了夷洲,不代表朝庭不要夷洲,战事不断,一直顾不到这里,这些年,稳定了,朝庭决定好好在这展一下。
这话一出,底下两个意见:一个是服从朝庭,他们这帮人,以前就是良民,而且这次过来赴会的时候,看到王动的船,马船,座船,粮船各一艘,另外余下五条战船,船上的士兵个个十分英武,加上郑和出使日本的时候,庞大的舰队,多年前就已经让这岛上的居民受到过惊吓了。但也有另一个意见,另一些小的部落,在岛上自由惯了,这会要听朝庭管,自然不愿意。
王动又解释了一下,朝庭不会与他们争利,反而会在岛上修水利办学堂修路,凡有所取必有所偿。而且说了,不收税赋。关于税赋的东西,王动问过郑和,郑和的意思是不用去收了,你今天收了,灾荒之时,你就要救济,到那时,可能收的不够拨的。
一听到没有税赋,果然,抵制的少多了,除了几个在密林深处的部落以外,别的基本都表示同意。特别是那些处在沿海水边的部落,他们近两个月以来,已经开始从物质上改善生活了,这当然要归功于王铸和小六子的生意。
………【第六一节 夷州规划】………
王动学地理的时候只知道台湾有高山族,后来开放之后,得到一些台湾的信息,才知道台湾有很多个民族,而这些人,在汉民族嘴里被称为原住民,仅此而已。这天的集会,马上就现了这个问题,来的人三五成群,有的十多人一起,就这样还是分了十三个族,然后这十三个部分里又分为多个部落,而且还有多个东北部的部落来不及通知,没有赶过来。有的一看就知道是渔民,有的则是住在森林里的,有的脸上有刺青,而且还一个重要问题是,语言。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语言,或是同种语言,但口音不同,反正王动是听不懂。一到长乐他只要出门,都会带上小孟,由小孟做通译。回想一下,后世推广普通话多么重要呀,而在大明朝,你要不会说官话(凤阳口音),再大的本事也没用,皇上是有可能看你的文章,但一面圣,两人无法交流,那问题就大了。
到了夷州,这里有汉人,居然还有识字的汉人,这个问题很好的解决了,现在的翻译。这些汉人,特别是识字的,居然大多数算是死囚,基本都是朱元璋对头张士诚手下人的后代,当年打败了逃到夷州,在夷州久了,也不想去大陆了,如今若不是王动一再称既往不咎,重新开始,他们大多还不敢站出来。通过这些人,王动大致上对这个岛了解了个七七八八,有了些第一手的资料。
从商人的角度来说,王动只想知道,这里有什么资源,市场有多大,别的他不会在意。但他现在是借了明政府的名义,那事情就多了。第一个是把这帮人住哪里有多少人有什么生活习惯要弄清楚,第二个才是好好去找找人力资源和地理资源。好在,这次过来的陈贵年龄年长些,还能压的住,而陈贵以前负责采购,海盐,井盐,池盐散布在明朝不同的省份,他也是到处跑,也是走南闯北,还行,还能对付。
当天王动人分成两队,一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