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永乐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回永乐时代- 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现在还是大明朝,虽然从上到下,因为王动的穿越,有很多人已经开始注意到了商业,风在吹,但听到了树叶在响,树也在晃,要狂风折枝,时候还没到。王动在他随郑和下西洋之前,通过潇湘书局猛出了一批书,他自己置身海外,行自己的船,让别人去说吧,1408年,明朝有部分人真的开始重新审视商业问题了。矛盾的焦点,居然不是学问,而是人。

    王动是郑和大人的甥婿,问题不大,郑和在清官言官眼中,品阶并不高,且还是个太监。但问题是王动还在帮永乐赚钱,攀上了楚王和谷王,这很多人就要考虑一下了,稍稍有点人脉的官员又现,王动居然是枪炮司的起人和供奉,汉王与赵王也极看重他在火器和商业方面才能,太子不用多说,公认的太子党,天下第一大才子解缙是目前官员中与王动关系最好的。在很多识眼色的官员眼中王动不能动。

    那能动的是谁,推来推去,从苏州推到武汉推到岳阳直至巴陵。岳阳知府迁琼州,这算是流放了,巴陵知县却没这么好命,直接给革了官。这是正派儒家守古制之人与永乐的一妥协,管峻是牺牲品,他牺牲的很惨,也很有面子,以他一个小小的县令,居然动用了锦衣卫,纪纲没从这事上捞到一丁点的油水,哪怕是政治上的投机机会都没有,他很不爽,后果很严重。

    锦衣卫动手,给管峻带来了家破人亡的惨痛现实,其实他老婆是带着孩子一起自杀的。管峻无罪开释之后,便无家可归了。王动下西洋的时候,收到过张晋湘的一封信,虽然信里只是问了下王动如此大规模招人的意图,作为老江湖,这种东西隐隐约约还是能猜出个七八分。就这样,管峻被送张晋湘收留,并送到了夷洲,王动拥有了第一个真正意思上的行政官员。

    永乐初年,除了跟着永乐造反得利的官员以外,在内地及南方,私底下不爽永乐的大有人在,管峻作为建文帝时期被提职的官员,且又受了这种打击,似乎更有理由愤世嫉俗一下,更有逃离中国一下。于是他就到了夷洲,在这里当上了个父母官,不是当地人民选择他,而是父母官这个职位选择了他。

    他过来只是作为张晋湘用上一可用之人,送召募的匠师夷洲及西洋去的,结果到了夷洲之后。管峻就现到了这里的问题。陈贵、小六子和王铸,老的不老,小的很小,镇不住场,与当地番民的交往靠的是商业利益、打的是感情牌。干些小事没问题,短时间没问题,要想真正处理好新兴城市哪怕是村寨,这些都不行,一定要有制度、要有政府机构,哪怕是随便什么样一个机构都行,但却要担负起行政管理的职能,担负起经济展文化展治安管理多方面的责任。

    于是他又走马上任了。他在夷洲留了下来,送人的事,交浣江去跑了。论做官,他有经验呀。论教书,他文化程度最高,王铸这会还没文凭呢,他有,多年前就通过高考了和本硕答辩。

    王动听到了这段故事也是大惊,他知道总有一天,会有些理论上的碰撞,但没想到是这样的闷响,也没想到受到冲击的居然是岳阳知府和巴陵知县。想想也对,武汉有楚王罩着,苏州呢,税赋重地,牺牲这两人也是必然。至于那场理论和政治斗争,管峻只字没提,他这会是想通了,真正走到了当时理论与实践的前头,本着三个有利于的精神在夷洲踏实工作,正在迸他生命上的第二春。

    管峻的三个有利于是王动帮他总结的,一是有利于展夷洲的生产力,容易理解,不用多说,多种水稻多办作坊,二是有利于提夷洲的自给自足的能力,这也不难,目前很多生活生产用品夷洲没有,去福建买难度可不小,明朝基本认为夷洲只有野人番人,三是有利于提高夷洲百姓的生活水平,这个太受少数民族朋友的欢迎了。

    王动非常高兴夷洲终于出现概念意义上的城市,高雄,至于为什么起这个名字,王动没解释,管峻为第一任高雄市的市长。新名词有新名词的好处,那就是真哪天传到中国去,他们也弄不大清楚这是个什么东西,可留下大量的诡辩空间。

    更让王动吃惊的还在后面,到了鸡笼之后,这里的港口已经建设的有模有样了,高雄在南,鸡笼在北的格局已经形成。不用多说,也是管峻的功劳,市长小了些,要任命为省长才行了。接下来,王动改鸡笼为基隆,这样好听些。

    这两地走完,陈贵负责的花莲王动倒是没去,盐都已经卖到北蒙去了,已经看到工作成效了。管峻这个一个假政府官员,他的强烈的责任感,迫使他建议,让王动说服郑和,动用郑和的力量去灭倭寇。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夷洲更明白倭寇的职业性质和工作内容是什么。这个建议,让王动和郑政听了都很高兴,这事好象前些天两个刚提过,没想到另一个更好的理由出现了。

    于是以郑政水师中的西洋番人装扮的商船出现了,假托旧港及苏门达剌进贡商船的名义在大明朝东部海域游弋。

    足利义持断了朝贡贸易后,断了很多人的财路,导致了日本国内中国产的消费品价格上扬,直接刺激了破产武士到海上和中国东南沿海捞一票的想法。1409年五月中,配备了明朝正规水师装配但以海外华人和番人为主的龙城水师,与日本倭寇在海上有心无心的相遇了。



………【第六二节 东番海战】………

    在1409年如果有人问王动倭寇是什么,王动马上就会告诉你日本破产下层人与中国海盗的混合军事力量,时常打劫中国东南沿海一带。事实是不是这么回事呢,他也不大清楚,所以他还是要虚心向周围的人学习,而老资格的外交家郑和是选,郑和可是在1404年将兵十万出使过日本的。

    “前朝倭寇已有,初始以劫略高丽为主,后以备元征伐为旨而演化为掠元海境。我朝初年洪武皇帝因遣日使臣被杀而禁海,建文年间,日本国王使臣入朝未受礼遇,永乐初年,有使入朝,足利氏也得了皇上的封赏。日本有奏,倭寇于其国境内亦是不法之徒,后有擒拿二十二贼献于我朝。”

    郑和的官方资料以外,管峻还有民间资料补充,

    “倭寇成分混杂,农民商人武士皆有之,掠夺财富之后,贩卖于日本富贵之家,官府亦不以为意。”

    那么倭寇到底是怎样炼成的呢?这里又要回到前面我们说过的一点点的日本历史,足利义满用了四十年时间,结束了南北朝,形式上统一了日本。这四十年里武士浪人,农民成了武士,战争又造成了更多的人破产,拿起了刀枪。而对于日本这种连铜钱都不会铸造的国家,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中国的供应,特别是货币。朱元璋海禁其实有多种目地。打击日本是其一,重要的是,还要割断明朝百姓与海外敌对势力勾结的可能性。但这海禁对日本的影响太大了,偏偏日本国第一任国王足利义满对中国的文化极为仰目,更喜欢用中国的产品,所以那会上上下下都对倭寇的行径都是不支持不反对的态度,明朝初年特别是洪武朝的倭寇就是这样来地。

    洪武皇帝马上得江山,倭寇怎么抢进来,他就怎么打回去。所以,那会不足为患。但总是讨厌,堂堂大明朝被一个番夷骚扰很没面子。

    可以说海禁促使了倭寇的展。永乐上位时,日本国倭寇到处都有,真地成了一种普遍现象,一个特殊的群体,但这个群体从开始到消失一直都受到上层大武士集团地控制和利用。

    足利义满捧永乐的**,这就不用多说了,当然永乐也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那就是1404年的《勘合贸易条约》。也就是朝贡贸易体制,日本人带货过来进贡,中国这边再回礼一下。一般说来回礼价值远远大过贡品,至于日本带货过来进贡时私底下个人夹带的货物,永乐也是大手一挥,且卖去吧,只要有人要。所以在足利义满时代。倭寇的生存空间太小了,因为日本上层建筑为了保证朝贡贸易的通畅,都表示要制约倭寇,实际上,他们也都是倭寇们的东家。

    不过这会变天了。义满已死。义持上位,他上位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断了朝贡。倭寇的生意又来了。

    东番三屿,黄尾、赤尾和钓鱼,此处是大明朝往硫球国航船必经之地,日本琉球国南下西洋也是必经之处。西洋过来地船,一般走的都是台湾海峡,但这会他们飘到了外面。郑政的饵是两条明朝的福船系的商船,当然其实是战船,但这会外观上看是商船,更重要地是,里面多装了些石头,吃水很深,一付载货很多的样子。

    倭寇船共十多条,打头的也是明朝造的福船,不过一看就知那是商船,因为没有卫墙和炮位。

    是日风和日丽,倭寇看到了羊,郑政也看到了羊。不同的是倭寇靠地是出色地眼力,而郑政船望塔是士兵用的是千里眼。

    “郑大人,来了,十多条呢,都是倭贼。”

    “确定?”

    “确定,那衣服,那胡子,还有那倭刀,假不了。”担任望地是夷洲岛上的渔民。这会看到的倭寇是真倭不是假倭。如果倭寇也有自己的史话,那么他们会以早期对抗元朝的先辈为英雄,把中期打劫朝鲜和中国的海贼大将军当作强盗,后期的则成了中国海盗们的仆从,这有点感叹噢。

    郑政的船在前在跑,倭寇的船在后面追。彼此都是满帆御风,没多久,倭寇打头的三条福船追了上来,其他较小的船,则落下了。

    “郑大人,大将军炮已经准备好了。”个个都很紧张,个个都很兴奋,毕竟他们还没有进行过真正义上的海战。

    不用提醒,郑政也知道,这会倭寇的船已经进入了火炮的射程之内。

    “试炮。”

    倭寇玩的是接舷战,明朝的战船用的是床弩,投石器和火炮。在船头和船尾两侧都有固定炮位,主要的攻击是在两侧,打手段包括箭、火箭、飞石、床弩和枪炮,郑政这会用的是商船,和倭寇是一个级别的,只不同的是,明朝正规水师应该有的武器他们是备齐了,特别是两架可以移动的火炮。

    两船在前,三船在后,约有两三里远,通常在这个距离,彼此玩的都是心理战,倭寇绝对想不到,在这个年代已经有武器能够在这么远的距离动攻击。而郑政做到了,确切的说,夷洲的军械场做到了,得了王动的图纸和数据,制造大炮和火药只是钱的问题,而钱,王动好象也不缺。

    倭寇知道到炮,但没有想到,有打这么远的炮,逆风,炮声传的不远也不快,以至于,炮弹射出后,倭寇才听到了响声。声音蛮大,但这声音是怎么回事,倭寇们并不清楚。直到船不远处的水面突然击起了几丈高地水柱。这下他们才奇怪了。

    鲸鱼喷水也没这么高,而且击水的声音这是很响,很多倭寇都站到水柱一边看生了怎么回事。第二炮声音传来,与此同时,又一个巨大的击水声在另一侧响起,这会终于有在人想,这会不会是商船在搞什么鬼。

    水响之后,海面上又只有追逐游戏在上演,只是郑政这边看到肥皂泡了。而倭寇们还在继续兴奋着。

    前面这五条船已经看到钓鱼岛了,后面的倭寇的船才过黄尾屿。

    “炮击!单打一船。”旗语打出。

    商船居然要转向。正常逃跑也不能这样跑呀。倭寇们也没弄清怎么回事,不过已经有人开始准备抛钩了。为登船作战做准备。突然间一声巨响,这声音也使着龙城的水兵为之一振,真***响呀!四颗一起向离的最近的倭寇船飞去。

    三颗铁铸的炮弹没有砸中,但砸中地那个,也没让倭寇明白怎么回事,主桅被击中,正好打在了桅与甲板相交的位置。主桅被打断,满帆吃风,主桅带着帆倒了下来,一下子又挂在了根桅帆上。整个船在猛地振动一下后,度慢了,把船上的倭寇们吓了一,断口处一个洞,铸铁地炮弹已经砸到船的底层去了。

    没等倭寇反应过来。另一波的攻击开始了。“继续放炮,击沉它。”

    钓鱼岛这边,全付武装的龙城卫师在等着,十六条沧海船听到顺风而来的第一声炮响,马上整队分成两队驶了过来。一队绕个大弯往黄尾屿驶去。第一队的刚驶出隐蔽点。就与郑政的两条船迎面遇上了,而郑政这边也指挥船转向。与郑政的旗舰相比。这队船以一条福船为主舰,另有七条沧海船,沧海船机动灵活,逆风比福船还跑的快,更重要的是,龙城地正规水师配备的全是火炮。

    倭寇两条船紧咬着郑政,另一条船已经慢了下来,这三条船很快的便与郑政的部队碰撞了。

    落在后面的倭寇船队,正在努力地往前赶,这会只看到前面桅顶,已经看不到整船了,但还在追。不多会,终于连连船的影子都看不到了,突然他们听到了雷声,那是夏日神风过来时才会有巨大雷声,密集,震撼,但天空看不到一丝丝云彩,旱雷滚滚。

    雷声来的疾去的也快,前方海域又静了下来,按福船的度,这会已经驶过钓鱼岛了,尾随而来地倭寇也是力猛追。

    海面上已经能看到碎木破帆,倭船打前站地船和郑政的诱饵都是大明朝地商船改制的,所以很难从海面的上残骸判断出什么,于是,一帮倭船又是鼓起勇气壮大胆子往前追。

    驶过钓鱼岛,倭船还在奇怪,然后一处小岛后,驶出了一支船队,一看便知是水师,但船上挂的是星锚旗而非大明朝的龙旗。

    但见那支舰队一字驶出,而倭船满帆成一团扎了过来,正如一拳打向一堵墙一般。

    郑政已经上了旗舰了,幡旗飞舞,旗舰一炮打出,随后倭船此前听到的天雷声起,对面的船上升腾起阵阵的白烟。

    倭船四周升腾起水柱,如巨型的喷泉表演一船,群集的倭船四周海面水柱只指天空而起,有的船甚至穿过了水柱,巨大的水柱落下后,把站在甲板上等着接舷而战的倭寇淋的浑身湿透,同样湿透的还有他们的心。只有抛石器飞出的石弹才有这种水柱,且还没有这么高,且抛石器没有这么大的响动。

    第一波进攻已经有船被击中,整个船猛的一振,炮弹自甲板入侧舷出一个大洞,海水汩汩涌入,船马上歪去,船上唔哩哇啦叫喊声一片。

    第二波炮声振天,倭船越驶越近,很多倭船已经开始落帆做好了登船作点的准备,校好了准星的炮弹在倭船群里开花了,这次的击水声少多了,更多的是“嘭隆咔嚓”撞击声,越来越多的船被打的歪了方向。开始的那个握紧的拳头松开了,倭船群散开了,有的是被打的失去了方向,有的是在转头,有的根本失去了控制,往前直冲。

    炮声隆隆,卫船上的步卒整队持枪而立,另一半则是紧张的运送炮弹,装弹,瞄准,点火。整个甲板硝烟弥漫。铁铸的炮身上搭上了厚厚的湿布,不一会蒸汽四起,马上有人扯去换另一块,不停往上浇水。炮手完全失去了开始从容瞄准的时机,这会只要快快把炮弹打出去便完事了。沧海船两侧各配备四门火炮,试炮后,连续三十后始有炸膛,所以吩咐水师,连续射只可二十弹,而作战伊始,一箱四粒炮弹,也只是排了五箱在炮位后。一个多时辰,五箱炮弹打空,海面上静了下来。

    卫船的一字型战阵保持的还算完整,十多条倭船,有一条居然穿过这队卫船,歪歪的往前飘去,还有一条居然已经紧紧的贴在了一条卫船边上,有三条正在下沉另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