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永乐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回永乐时代- 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焦爷,依静之所见,那炮局还是放在江心洲吧,那四面是水,方便。”王动提议。

    “也是可以,有些声响也无关紧要,物料动送也是方便,我看可以。”焦玉附和。

    “江上风大可以建个风车,借风力。”

    “如此甚好。”

    “焦爷,我看这两天,把那江心洲上的布置定一下吧,回到京师,皇上问地来,也有个应对。”

    “静之已经有了计划了吧!”焦玉笑了。

    “这是我的规划图,只是个初案,焦爷,静之可不是匠师,只是提个想法,怎么弄,还要那些个砖瓦匠们说了算。”王动说的很诚恳。

    焦玉把王动递过来的纸打开,看了一下,看了之后很吃惊。王动把试火枪的屋子放到了地下,把试炮的没有,标注是放在了江边一处山区里。别的没什么了,只是看到王动标了一段,城墙,焦玉很奇怪。

    “静之,此墙何用。”

    “焦爷,炮有进攻用炮,有防守用炮,口径不一,有固定有移动,有段墙在,方便试验。”

    “言之有理。”……

    王动走之前,已经交待了下来,要从桃江工坊抽些人手,另外,让吴铁匠和金泰那边再派人手过来,朝庭那虽然也有人手,但王动还是想在各个方面都放进去自己的人。从开始到现在,最大的问题,好象不是钱,而是人,潇湘学堂的人要能用,还早,那只有三湘商会的人,漕帮的人只能用在船上,别的地方不行。

    王动自己有个日程表,上面分了几个部分,桃江,京城,苏州,福州,四个地方,然后是几个项目,水泥,玻璃,炮,枪,然后是人手。

    他还有一个小本本,写的是船队,这个只是列了几项,这要等到了京城,去过造船厂才知道,他现在只是个规划。这个小本本还有更隐秘的东西,那就是王动的蓝图,王动世界的蓝图,

    那上面画了后世的台湾,日本,文莱,新加坡,马六甲,槟城,雅加达,斯里兰卡,沙特阿拉伯,南非等等。王动有个非常大的计划,但这计划的第一步,就是京城,要在京城站住脚,第二步是郑和,然后再是其他的。



………【第三章 金陵烟雨 第五节 掌柜进京 五】………

    南京素有吴头楚尾之称,最早见于史册是春秋时吴国置冶城于此。后来越王勾践灭吴后,令越相范蠡修筑越城于秦淮河畔,这可能是南京最早古城。其后楚灭越,尽取吴故地,筑城于石头山,置金陵邑,这是南京被称为金陵和石头城的由来。

    南京是好个地方呀,秦灭楚后秦始皇东巡,认为金陵有天子之气,遂改金陵为秣陵以贬斥之。南京又多了一个名字。

    南京在三国时期又进入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时期,诸葛亮出使江东,观察南京山川形胜,作出了“钟阜龙蟠,石头虎踞”的著名评语。后来,孙权果然把他的基地从京口迁秣陵,改名建业。以至于最终,孙权称帝定都建业,这便有了南京作为国都的开始,算上后来的东晋、宋、齐、梁、陈合称六朝,故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

    六朝建康城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达百万。经济达,文化繁盛,在江南保存了华夏文化之正朔。然而隋灭陈后,时为晋王后为隋炀帝的杨广竟然下令荡平建康城,他的理由很简单,这个城市太过奢华,不适合他所处的时代,此后隋、唐两朝统治者相继采取抑制南京的策略。

    唐朝时唐德宗有意迁都,令镇海军节度使韩滉整修金陵,然其事未成。五代时期的杨吴和南唐也定都金陵,在南唐时期金陵府改名为江宁府。北宋灭南唐,以江宁府为升州。这个名字取的也好,后来的宋真宗以赵受益(后改名赵祯)为升王,不久立为皇太子,真是升上去了,不过在他的时候南京的名字由升州改回江宁府。赵祯即位,是为宋仁宗,他觉得江宁为其龙兴之地,常以亲信之臣(如包拯)为江宁府尹。宋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以江宁府尹出任宰相,主持变法。元兵南下,以建康府为建康路。后又改建康路为集庆路。只到朱元璋攻克集庆,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作为根据地,朱元璋自称吴国公。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国号明,是为明太祖。以应天府为南京,以为都,以开封为北京,以为陪都。南京之名,便是这时来的。不过在1378年,朱元璋又改南京为京师。1386年,京师城垣完工。即今南京明城墙。是为世界第一大城垣(其次巴黎;在中国,其次北京)。

    以上这此是王动所知道的南京的历史,当然南京的印象,王动有的后世的印象应该说是中国民国的情形,与明朝的南京城相比,那还是差太远。王动在南京的时候,住在下关区,他对那一带还是很熟悉的,结果王动被通知已经到码头了,出来一看,印象全无,这与他想象中的那个城市差太多了……

    在古代,皇帝赐你姓是一种荣誉,赐你与国同姓,那算是最高荣誉,比如唐朝时期,很多归附的少数民族将领都被赐姓李。当然还有另一种,就是恢复你本来的姓,这也是一种赏赐。永乐皇帝收集了不少太监,他老子帮他收,他本人也收,他手下的将军也帮他收,不只是在中国收,还去朝鲜和越南收,这里面出过很多牛人,后面我们会一一碰到。这其中一个叫狗狗,这个狗狗名字是入了史册的,燕王当初一直这么叫他,靖难后,永乐帝赐名彦,并让他恢复原来的姓,名王彦。

    郑和这会大家虽然都喊他郑大人,但他的府邸还是叫马府,且门匾上大大的写着“马府”。还是永乐帝手书。郑和家的管家没在,和郑大人一起出海去了,在家只有个叫郑旺的管事,这个管事也是知道云南大爷家有人要过来,早就收到书信了,但几时过来不知。结果今日大早城里饭庄潇湘记的人过来报信,说马家的大少爷,今日下午会到下关码头。

    郑旺忙拉住报信的问,“你怎知马家大少爷要到京城?”

    那报信的人也不知怎么回他,因为他得到的消息就是东家今日到京城,同来的还有马家的大少爷,并让人去马府报个信。云南的马文铭大老爷虽然有了家书给郑和,但郑旺这个下人是没资格去看的,所以他也不知道,主人郑和,原名马三保在家是行三的,这会比他大的大哥大姐都找到了。

    不管是真是假,都要去接一下,万一是假的,没关系记下名字,郑大人回来后,去整他,不就是个买卖人,开酒肆的,怕啥,要是真的,那可是大功一件,那边过来的可是长房老爷。

    下关码头马府过来的轿子就两顶,一大一小,大的给公子坐,小的是郑管事自己坐的,还有几个挑夫,估计行李不会多。云南大房老爷不比以前郑大人祖辈的时候,现在主要还是靠郑大的恩萌,所以这几号人够了。

    正午,太阳暖人,江边的风大,吹久了还是觉得受不了,郑旺出来看会,便钻回了轿子里。等王动船到的时候,郑旺居然一点都没觉。等到张科问伙计,不是让通知马府的人了吗?结果才有人过来敲打郑旺的轿子,郑旺这会已经和周公交流了好一会了。

    郑旺非常吃惊的是,来接长房大公子,居然有百十号人,他这几号人显得很可笑。除了挂着潇湘记牌子的轿子,还有雇来的轿子,还有牛车,还有几十号的挑夫。船上往下挑东西时,就吓人了,也不知什么东西,但好多都是锦盒,长长的几十担。还有整整十架牛车,这个队伍真是吓人。这种队伍,若说是送货的,那货显然都是不便宜的东西,要说是迎亲之类的,又没个喜字,贺字。郑旺就在那看这些东西,流水似的往码头上卸货,然后又看到流水似的被抬走。

    接着就看到了船上下来很多人,花花绿绿的小姐夫人就有六七位,结果其中一位小公子被带到了他跟着,小公子话:“你是二叔派来的?”

    显然这就是长房公子,郑旺马上施礼:“小的郑旺,马府管事,今日特来接大少爷。”

    那小公子看了看他,又看了看他后面的两抬轿子,现看看边上潇湘记来接人的轿队,车队,马队,又说话:“我还是跟妈一起吧,你们回吧。”说罢就转身走了。

    郑旺这下急了,接不到人,郑大人回来可是要挨批的,怎么又多一姑妈了呢。郑旺跟在那小公子后面:“大少爷,大少爷”

    马恩来还是没跟着郑旺走,他知道郑和没在,而张晋湘这边,他都已经混熟了,特别是表姐,表姐夫,以到于姑妈让他和他们一起住到张科府上,他都不愿意,硬是要住到王动新的府宅里去。



………【第三章 金陵烟雨 第六节 狮子山下】………

    永乐帝已经听人说了王动出的书了,当然也可以这样说,已经知道了,长沙府有个潇湘书局,出了些书,这些书与圣训在违,更是与祖训有悖,然又觉得有些道理,这书现在还是在私底下议论,纪纲已经有密报过来,潇湘书局和谷王没有关系,与楚王也没有关系,但这两位王爷器重王动,倒是实情。另外锦衣卫也有王动详细的生意资料送了上来。正是这个资料,让永乐帝有点心动了,王动此人看来真是个人才呀。

    仅商道一途,三湘商会,潇湘书局,潭州煤炉,纵横制器,泥灰场,油坊,潇湘学堂,同样的买卖,很多人做过,王动出手,点指成金,多个行业,多个地域,仅半年而已,陶朱公也不过如此。别的永乐帝没有直接认识,但谷王送来的煤炉,如今宫里已经是离不开了。他本人可是直接让内府采办了一些送王公大臣的,后来也是有人谢表,纪纲的折子则是说,潭州的煤炉整个大明朝都在用,以长沙府一地之产,整个大明朝都在用,有的地方光东西运过去就要一个月,这煤炉出来也就一季而已,居然能以这种度和范围在大明朝洒开,非常惊人。纵横制器已经成了兵器局督标的商家,且火炮一事,可能要承个大部。潇湘书局,印的书虽然没有大儒出来品评,没有朝庭定论,但这二版印刷已经足证其销量不错。泥灰场弄的东西,永乐没看明白,后问了找了工部的人过来一问才知,是个泥浆子,烧石而成,再磨成粉,遇水成石头,非常神奇。油坊则报是做菜籽油的,这个有点怪。学堂不提,永乐早就知道了,他奇怪的是,历来匠师视技为命,怎会轻易授人。当然永乐不会知道,王动是从潇湘记内部培训开始起的,这个培训的好处就在于,老师和学生,大家都算是自己人。

    政道,锦衣卫的密报表明,王动表明不想入仕,长沙知府,岳州知府,谷王和楚王似乎都有举荐他入仕的意思,而且,王动与谷王和楚王有来往,但种种迹象表明,这种来往只限于生意,最让锦衣卫关注的是谷王在岳麓山谷的潭州煤炉,采矿,制铁,制炉全都有,且守卫森严。如果说王动不想为朝庭出力,但他又捐了个监生,难道只是为了行事方便。

    永乐召来了纪纲:“端是一个煤炉场,纪爱卿奏来如同是个要塞,却为何故。”

    纪纲回:“臣也是好奇,才让手上去探个明白,谷王靖难功,臣心里也是雪亮。”

    永乐没让他继续废话;“探出什么没?”

    纪纲脸色一紧:“回皇上,除了摊子大了些,别的好象没什么。”

    永乐看了他一眼:“知道了。”

    大家都清楚,纪纲和永乐,一个是希望里面在制兵器,另一个是不希望这事与政治有关系。纪纲这个锦衣卫最喜欢的就是有谋反大案,这会才能显示出锦衣卫的重要性,才有他表演的舞台,更重要的是,敛财。

    是日,焦玉入宫面圣,永乐帝在御书房见了他,焦玉把他这段时间的湖广之行说了一下,然后报奏了枪炮局的选址,人力,物力的筹备情况,这些倒是永乐帝最有兴趣的东西。

    “焦爱卿辛苦了,只是此事非爱卿莫属。若人手不够,朕命杨成助你。”

    “谢皇上,得静之相助,足亦。”可不敢让这个太监来插一脚……

    王动的宅子从王动的角度来看,占的地还真不错,离狮子山不远,这个地方王动太熟悉了,后世的他就住在南京的下关区,不过,此一时彼一时,此时的狮子山虽然在南京城内,但离中心区域还很远外。没有自行车,没有巴士,也没有的士,更没有地铁,出门主要是走,强点的就是骑马,但京城不是个个都可以骑马乱跑的。

    狮子山面临大江,从江北遥望此山,“吴樯远眺,看隔江螺髻离离”,也就是说山的形状尤如水上的青螺或美人的髻,绿树成荫,峰林叠翠,所有俗称之为青螺山或北山。后来东晋元帝司马睿初渡长江到此,见山岭绵延,远接石头,真江上之要塞,象长城边上的卢龙寨,故赐名卢龙山,这个名字沿用了1000多年。直到朱元障在卢龙山上指挥伏兵8万,打败了陈友谅40万军队,为大明王朝建都南京奠定了基础。他称帝后,为纪念这次决定性胜利,又一次驾临卢龙山,下诏在山顶建造一座阅江楼,并亲自撰写了《阅江楼记》,其中有“一山突兀,凌烟霞而侵汉表,远观近视,实体狻猊之状,故赐名日狮子山”

    王动很吃惊的现,此时的狮子山比后世的要大,有几座小山,后世只是一个小山包,且上面的阅江楼也是近年才修建的,不过他没上去过,只是远眺,现在王动出了自家宅院不用走多远就能看到那阅江楼,楼不似后世那么高大,只两层。下关码头离狮子山并不远,也就是说,离王动家很近。

    王动一路过来没坐轿骑马而行,中上倒是看到了一个道观,没看到静海寺,他知道静海寺据传永乐修的,但也可能更久远。静海寺因为《南京条约》使得只要读过小学的人都知道有这么个庙。王动问了问张科,结果张科不知。

    自打从廖掌柜变成廖管家之后,他这个角色一直扮演的不错。王动对他在婚庆时的表现就十分满意,到了南京之后,看到这个府宅,更满意了,王动俨然有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问了廖管家才知,廖管家基本没怎么动,只是添了些家具,买了些下人,还有就是重新刷了漆。

    这边一停下来,安置好,已经是入夜了,晚饭开了个大食堂,王动和杨刚等一起吃的。吃完后,一起去了王动的书房,廖管家给王动准备了三个书房,一个在王动独院,一个在外面大院,还一个是书房兼密室,安排在刘秀珠的小院里,这个密室原来就有的。饭后三人是在大院书房,这个书房很大,有点会议室的感觉。

    “材栋不在,明日你我一起去大公子府上,他前些天列了个单子,让解大人出面请人吃饭,到时你我一起去,这个饭局估计是在三日之后,借着解大人的面子,在这多结交些官人。”

    “呵呵,跟着去就行了,静之在,我听就行了。”杨刚笑了,他去也就是打个下手,记人,记名字,记官衔,备着以后送礼用。

    “龙山的泥灰场进展如何,几时一起过去看看。”王动问杨刚。

    “应该差不多了吧,肖勇此人可堪一用。”杨刚回王动。

    “龙山往南,有地名句容,此处有茅山,山上的道观,声望很大,泥灰场要开山取后,日久会有非议,这等事,又以这些神佛最为难缠,凡事要谨慎。”王动说这话,让杨刚非常的吃惊,这就叫少年老成,杨刚还从没想过这事,没想到王动想的这么远,看的这么远。

    “静之深谋远虑。”杨刚这话是心里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