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视台的许可证。尽管当时默多克就对这一条款表示反对,但澳大利亚的
工党政府曾努力向他解释说,默多克本人肯定是不在这类公民之列,他是真
正的澳大利亚居民。
在那个时候,无需政府确认,默多克当然是一个合格的居民,可以合法
地拥有“10频道”电视台的许可证。但随后他不再是一个澳大利亚居民了,
但政府也跟着修改了有关规定。新规定要求,任何电视台的“老板”必须是
一个澳大利亚的居民。这实际上就是专门给默多克的优待,因而被人称为“默
多克修正案”。但是,到
1986年年中,情况有所变化。他作为美国公民,将
不得不卖掉他在澳大利亚的两家电视台。
然而,默多克还是想方设法地保住它们。他把它们看得非常重要,是他
的帝国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他现在的帝国是以好莱坞的福克斯电视网为
中心,并从这里开始,在世界各地编织全球新闻和娱乐网。
在默多克的祖国澳大利亚,却有人想直接阻止他的宏伟计划。“我们有
关限制跨产业经营的规定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阻止了默多克在整个世界既
拥有报纸,又拥有电视,”澳大利亚广播委员会主席戴尔德雷·奥科诺尔直
截了当地说,“它打破了这个惯例。我认为默多克当时非常急于保住
10频道。
他当时刚刚买下福克斯电视公司,并且说,这对美国和澳大利亚都有巨大的
好处。但那正是我们所担心的,我们不想被美国的东西所淹没。”可见,这
时人们已经把默多克当做美国文化的传播者,而这种文此是不吉利的。
他当时刚刚买下福克斯电视公司,并且说,这对美国和澳大利亚都有巨大的
好处。但那正是我们所担心的,我们不想被美国的东西所淹没。”可见,这
时人们已经把默多克当做美国文化的传播者,而这种文此是不吉利的。
和美国一样,澳大利亚在
80年代也陷入了越来越严重的债务危机之中。
资产被炒来炒去,连工业资本家们都普遍表现出一种“赌徒心态”。澳大利
亚工党领导人和商业大亨之间建立了复杂的关系,相互支持。霍克总理就称
帕克是“一位亲密的朋友和一个伟大的澳大利亚人”,相反,费尔法克斯和
墨尔本《论坛报》被认为是代表着旧的权威和正统势力。
默多克在成为一名美国公民之后,他的澳大利亚律师曾宣布了一项计
划,将
10频道电视网的控制权转移给新闻公司的各个股东,同时让默多克保
持在这两家电视台
15%的股份。根据法律规定,最多只允许外国人拥有这么
多的比重。根据这个计划,一家名叫“10频道电视网控股公司”将拥有这两
家电视台。
澳大利亚政府负责广播事业的委员会原计划于
1985年
11月举行听证
会,但后来推迟到了
1986年的
4月份。这只是为了等默多克,因为他在
1985
年年底那段时间专心致力于向瓦平转移的事。
当委员会开会的时候,新闻公司提出,它在
10频道电视网控股公司中所
拥的股份不足
1%。委员会的审查集中在控股的比例上,然而,新闻公司仍
然能够影响
10频道电视网的董事会。
一些人推测说,由于默多克与工党政府关系密切,他是能够通过听证会
的。但是此后不久,政府突然宣布它的“出版王子或荧屏皇后”计划。从现
在开始,只要谁愿意,他部可以尽可能多地买电视台,但不能同时拥有超过
这个市场的发行量的一半以上的报纸:墨尔本的一家电视台的老板不能同时
拥有墨尔本的一家重要的报纸,这些新规定没有追溯的效力。也就是说,如
果有人将原来的电视台或报纸转手。就可加入角逐。
这个计划不会对默多克或帕克产生任何影响,但是它惩罚了墨尔本《论
坛报》和《新闻周报》集团,以及费尔法克斯集团。《论坛报》集团在许多
城市都有一份日报,而一法令将阻止它发展一家全国性的电视网。
科里·帕克没有任何报纸,只有杂志,所以他对新的规章无需提心:对
于默多克来说,情况有所不同。假设他不能保持注他的
10频道电视台,而不
得不卖掉它的话,他现在能够得到一个好得多的价钱。因为如果政府没有发
放新的电视台许可证的话,在墨尔本和悉尼的主要的电视台的价值,就将大
幅度增加。尤其是对于任何企图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电视网的人。有人估计,
帕克和默多克的电视台的价值大约从
8亿澳无增加到了
18亿澳元。
“出版王子或荧屏皇后”计划是财政部长基廷提出来的。在政府最终宣
布这项计划的几周之前,基廷曾经在纽约与默多克一起屹晚饭,并将他的计
划告诉了他。默多克后来说,这听起来自然是非常地美妙,但似乎太荒唐了。
他认为这个计划恐怕永远也不会在内阁得到通过。在此之前,基廷同样也提
醒了帕克。当内阁同意基廷的计划并宣布时,默多克知道这将是卖掉他的电
视台,成为一个更有实力的“出版王子”的最佳时机。他从加州回到澳大利
亚来,计划买下《论坛报》集团。
一段时间以来,《论坛报》集团一直很脆弱。它曾经是一家很有成就的
公司,有着相当值钱的资产。它的“旗舰”墨尔本《论坛报》,曾经是这个
城市销售量最大的报纸,但它的发行量已经在下降。他现在的负责人名叫约
翰·德阿西,是一个性格外向的爱尔兰会计师。他多少改善了公司的经营状
况,并在悉尼、新南威尔士和墨尔本的郊区买了儿家报纸。
一段时间以来,《论坛报》集团一直很脆弱。它曾经是一家很有成就的
公司,有着相当值钱的资产。它的“旗舰”墨尔本《论坛报》,曾经是这个
城市销售量最大的报纸,但它的发行量已经在下降。他现在的负责人名叫约
翰·德阿西,是一个性格外向的爱尔兰会计师。他多少改善了公司的经营状
况,并在悉尼、新南威尔士和墨尔本的郊区买了儿家报纸。
德阿西试图与其他几家公司通过相互持股的方式,结成联盟。一同抵御
默多克。这些公司中,包括布里斯班的昆士兰出版公司和阿德菜德的《广告
简报》。们是,这个想法并不成功,这时,《色坛报》集团正处于低谷,据
资产评估商的计算,它的股票实际价值是每股
9澳无
28分,而现时的市场价
格只是
7澳无
60分。德阿西承认:“每个人都知道,《论坛报》集团是可以
被俘获的,如果价格估算是正确的话。”
1986年
11月初,默多克与德阿西在一起吃饭。他对德阿西说:”这是
一个钱潮涌动的世界。《论坛报》集团成为一个被收购的目标是不可避免的。
我不想在三条战线上战斗。”他提出,应当让新闻公司和《论坛报》集团合
并在一起。德阿西不着急:“我认为,对于澳大利亚来说,它实在是一个规
模太大的公司,而贸易管理委员会和政府是不允许这样做的。此外,您的公
民权也是一个问题。”
12月
3日上午七点,默多克在澳大利亚的全权代表肯·科雷打电话给德
阿西,告诉他说,默多克想见他和《论坛报》集团的主席总裁约翰·达尔森,
时间定在九点钟。
他们二人按时来见默多克。默多克很友好地,但坚持到下午五点以前得
到答复。《论坛报》集团公司马上就召开了一次董事会,讨论了整整一天。
一些人认为。他们是可以拒绝这个报价的,但也必须要考虑到他们对股东负
责。“这是一个流血的奖品。他准备支付年收益额的
40倍。”德阿西后来说。
当天晚上,董事会决定,如果没有更好的报价的话,就接受默多克的报
价,每股
12澳元。《论坛报》集团发表了这一声明后,默多克告诉新闻界,
他的价格是公平合理的,也是相当慷慨的。他说,如果交易成功,他就将卖
掉《论坛报》集团所控制的墨尔本和阿德莱德电视台的股份。因为根据跨产
业经营法,他必须这样做。这也符合默多克的财力情况。
如果“接管”成功的话,它将给默多克前所未有的权力。在澳大利亚报
业,他的澳大利亚帝国已经很广泛了。在悉尼,新闻公司拥有《澳大利亚人
报》、《每日电讯报》、《星期日电讯报》和《每日镜报》。在佩思市,新
闻公司拥有《星期日泰晤士报》,在布里斯班市,有《星期日太阳报》。在
阿德莱德,他仍然拥有《新闻报》,这是他的第一份报纸。此外还有《星期
日邮报》。有了《论坛报》集团之后,他将控制澳大利亚首都、各个省的首
府和每一个大城市的主要的日报,并将在佩思、布里斯班和阿德莱德形成垄
断。澳大利亚的
75%的报纸发行量将在默多克的手里。
默多克的报价,引起了一些人的愤怒和担心。他的老对手费尔法克斯尤
其感觉受到了威胁。悉尼《论坛早报》发表了一篇评论,警告说,默多克将
对《论坛报》集团进行大的改组,使它成为默多克的工具。《金融评论》抱
怨说,澳大利亚政府鼓励一个人实现全国性的垄断,在一些地方是绝对的垄
断。而这个人是一个美国公民,他利用报纸操纵政治,以适合他自己的口味。
默多克对此进行了反击,称这是“肮脏的诽谤”。
断。而这个人是一个美国公民,他利用报纸操纵政治,以适合他自己的口味。
默多克对此进行了反击,称这是“肮脏的诽谤”。
默多克没有马上行动。在他正式投标要求购买《论坛报》集团之后,《论
坛报》集团的股票价格开始上升。许多人都猜测,是佩思市的一个名叫赫尔
姆斯·科特的商人在背后悄悄地收买,他已经拥有
4%的股份。人们也知道,
一个叫龙·布里尔利集团也有兴趣提高它的股份比例,它已拥有了
12%的股
份。布里尔利几个月来一直在购买这一股票。其他的人估计,费尔法克斯也
可能会再一次出来拯救《论坛报》集团,和
1979年默多克要购买时一样。
1986年圣诞节前夜,赫尔姆斯·科特提出了一个
19。5亿澳元的报价,
也就是说
13澳元一股,来收购《论坛报》集团。一些人认为,他的报价是一
个谈判计划,是为了使默多克得不到《论坛报》集团一些有价值的资产。但
是,默多克的态度很坚决:”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会与赫尔姆斯·科特
先生单独做交易。”当赫尔姆斯·科特将他的报价增加到每股
13。5澳元时,
董事会将这一情况通知了股东们。
1987年
1月
4日,费尔法克斯加入了角逐。他想要的不是整个《论坛报》
集团,他只想要昆士兰出版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拥有《论坛报》集团
24%的
股份。这一战术相对来说比较便宜,同时也是一种向默多克施加压力的办法。
费尔法克斯为昆士兰出版公司的股票出价每股
20澳元,现金交易。就在前一
天的交易日,这家公司的股票收盘价是每股
17。2澳元。费尔法克斯的条件
是,昆士兰出版公司应当接受赫尔姆斯·科特收购《论坛报》集团的要求。
通过这一条件,可以显示出,费尔法克斯和赫尔姆斯·科特联合在一起对付
默多克,并分享和宰割《论坛报》集团。
默多克做出了反应,他提高了价格,达到每股
15澳元。对于费尔法克斯
想得到的昆士兰出版公司,他开出的价是每股
23澳元。但是这次他是通过他
的家庭公司,克鲁登公司,而不是新闻公司出面。费尔法克斯马上又超过了
他,出价为每股
24澳元,收购昆士兰公司。
l月
15日,赫尔姆斯·科特和默多克做了一笔交易,尽管默多克最切坚
持说他不会做这种事。科特同意撤出角逐,不再试图收购《论坛报》集团,
但作为回报,他被允许买下《论坛报》集团在墨尔本的电视台,价格是
2。6
亿澳无。此外,他还将得到西澳大利亚报业有限公司。色是《西澳大利亚人》
和《新闻日报》的出版商,价格是之亿澳无。他还可以通过出售他所拥有的
《论坛报》集团的股份,赚取
1亿澳元的交易利润。
费尔法克斯又提高了价格,超过了默多克的出价。他还提出要瓜分这家
集团。然而,《论坛报》集团的经理们认为这个报价太晚了,已没有任何人
可以阻止默多克了。
默多克最终得到了他父亲建造的这栋“房子”。
一旦《论坛报》的交易完成。默多克就迅速地卖掉了这一集团的电视资
产,以避免政府机构的调查。1987年
2月。他宣布将卖掉电视台和广播电台,
价格是
8。2亿澳大,卖给北星控股公司。这是一家规模不大的媒体公司,总
部设在北部的新南威尔士,它背后的支持者是悉尼的一家投资公司西田资本
公司。
公司。
年
2月,默多克对悉尼的
10频道进行了最后一次访问。他指出,
自从他成为美国公民后,他已有
18个月不允许进入电视台。他说,新闻公司
对于卖掉“10频道”感到“非常沮丧”。但他说。无论如何他还会让美国给
“10频道”提供电视节目。几周以后,默多克宣布新闻公司将占有
15%的股
份,而由北星集团经营这家电视台。默多克的代表肯·科雷将参加新公司的
董事会。
默多克还卖了他在阿德莱德和布里斯班的旧报纸。在其他一些城市中的
报纸,包括阿德莱德的《新闻报》、布里斯班的《太阳日报》和《星期日太
阳报》也都卖给了北星公司。但这些报纸将继续在新闻公司的印刷厂里印刷。
此外,北星电视台也将有第一优先权,获得福克斯公司的影视产品。
默多克任命约翰·德阿西为《论坛报》集团的总裁,兼任执行总经理。
他还任命他的妹妹珍妮特·卡芙特·琼斯小姐做董事长。她是董事会中的第
一位女士,她与她母亲和她哥哥一样地激动。她将直接负责振兴她父亲建立
的“家业”。当然,这既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它的发
行量曾经一度超过
50万份,随后降到了大约
23。8万份。它应当重新回到各
个家庭中,应当有权威。默多克提出的要求很简单:“《论坛报》将是墨尔
本最好的报纸,是一份年轻的中产阶级的报纸。”
默多克还袭击了费尔法克斯。他任命原悉尼《论坛早报》的主编埃里克·比
契尔为《论坛报》集团的执行主编和《论坛报》的主编。比契尔认为自己为
一个严肃的记者,而不是一个赶时髦的记者。有人说他将在伦敦至少蹲上两
年,负责《泰晤士报》或《星期日泰晤上报》的编辑工作,但比契尔不怕别
人说什么,在财政方面,默多克给了他相当的支配权,他本人也发现。默多
克“富有魔力”。他开始帮助默多克去挖费尔法克斯的高级记者们。
1987年
7月,默多克正式“重新发行”《论坛报》。这样就展开了一场
价值数百万元计的广告大战。编辑时间提前到上午
10点。这是一个勇敢的努
力。在以后的几个月,比契尔坚定地将报纸成功地推向了市场,和它的对手
《时代》进行较量。看到这一切,默多克的母亲伊丽莎白女士自然是非常地
高兴。但是,老板和编辑之间的关系逐渐恶化了。默多克重整了他父亲的“旗
舰”,想再现以往的辉煌,那种他孩提时代的记忆中的辉煌。但事实证明,
这种希望很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