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人日本将引发日本传播界出现国际化浪潮;朝日电视台把传播与计算机软
件相结合将引起日本传播界新一轮技术竞争。他俩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战
争”,以确定究竟是谁将统治日本数字卫星广播。许多分析家预测,日本的
四家新的数字广播公司在这场战争后将只有一家或两家生存。当然,默多克
受到的压力也是巨大的,他必须能够生产日本的节目,又必须增加来自他的
全球媒体帝国中其他公司的节目进口。
对孙正义而言,与默多克的联盟使他扩宽了势力,超越计算机相关业务
进入多媒体和娱乐界,尝试在新的领域发挥才能,把软件银行公司发展成为
日本数字信息工业的基础。
1994年
2月初,鲁珀特·默多克在印度检查他购买的印地文
zeeTV的情
况,他在那里同政府官员打得火热,并用精明的眼光盯住这块被好莱坞称之
为“未来的市场”的领土。据估计,印度至少有
4000万人是属于中产阶级,
富有而且讲英语,对于收费电视来说,这是一座潜在的金矿。印度电视台覆
盖了
4300万户收看电视家庭中的
64%;据估计,默多克的卫视覆盖约
1000
万户。
在拉丁美洲,他的“运河福克斯”在
18个拉丁美洲国家拥有
380万的收
视户。此外,他还跟墨西哥的格热波电视以及巴西的格罗伯机构签约,向拉
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国家提供卫星服务。1996年中国长征三号火箭升空时爆
炸,原本载有默多克的电视转播卫星,预定涵盖中南美洲。
默多克没有把自己的势力仅局限于全球各大洲,而是扩大势力范围。为
了让帝国永不败落,默多克紧跟高科技的步伐。默多克接受
BBC访问时说:
“我们眼前有大多开放的机会,所以我们不能只把我们的角色限制在报纸发
行或是电视上面。。我们要稳稳地掌握新出现的各种发行系统。”
行或是电视上面。。我们要稳稳地掌握新出现的各种发行系统。”
默多克的“新闻多媒体公司”是“新闻国际公司”的子公司,而“新闻
国际公司”也就是默多克横跨五大洲、三大洋的“新闻公司”的一个分支。
新闻多媒体公司跨人电脑界制作光盘,自然不能砸了母公司的招牌,它
除了注重美感和界面之外,还得严格控制内容品质。在内容方面,新闻多媒
体公司拥有报社、出版社、电影公司、电视公司和广播网可以充当后勤支援,
加上原始的、独立的研究资料,它在先天上早已取得了优势。
目前,推出的光盘计有“曝光”、“展望”,以及“真实娱乐”等系列
产品。“曝光”是一系列的视像历史档案,其资料多半来自《泰晤士报》的
黑白影像资料库,这一系列的光盘主要是作为学校教学辅助教材,主题包括
有
30年代英国的闪电战、大撤退等,与观者互动的部分并不多。“展望”系
列所囊括的则是其他的重要事件和议题,第一梯次的
4张光盘是以第一次世
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女权、和环境为基础。“真实娱乐”事实上是一
种结合了事实和娱乐的完美概念。打头阵的两张光盘将会是《谜:发觉布菜
齐力公园的秘密》和《塑造
20世纪的伟人》。“谜”来源于同名的密码机,
它曾在二次大战时破解德军密码。布莱齐力公园其实是联军战时的情报中
心,使用者(也许可以说是游戏者)在布莱齐力公园空空荡荡的大厅里游荡,
而这些大厅的陈设也以三维动画的方式呈现出来,其逼真细致程度,犹如当
年的原景重现。《塑造
20世纪的伟人》档案里,罗列了
200位对
20世纪有
长远贡献的男男女女,这个档案其实是《星期日泰晤士报》几年前连载过的
一个系列。这
200个人归纳为
6大类,分别是权力、身体、心灵、感觉、发
现和设计。比如说,当你进入权力的世界的时候,你会置身于一个完全立体
的环境里,其背景是一个大都市,走过一个街角,你就会看到唐宁街
10号,
然后一架直升机出现在荧屏上,载着铁娘子降临到大门口。
1993年,默多克的新闻公司已拥有英国天际广播公司的
50%的股权,默
多克在
9月
1日宣布了一项关于建立一个以卫星为基地的数字化通信公路的
辉煌前景,从而把天际公司与传统电话经营业结合在一起。默多克说他正在
同英国电信公司商议为用户提供一种双向式通信联系。
可以说当今世界是网络世界,1995年,当太阳微系统公司开发的网络语
言
JAVA还不被广泛认识时,鲁珀特·默多克积极活动,促使下属的德尔菲互
联网络服务公司获得太阳微系统公司同意,服务公司总裁负责经营太阳微系
统公司的一个新的分公司,目的是在快速增长的互联网络和有利可图的内部
网络上推销
JAVA。
第十九章看得见的手
第十九章看得见的手
默多充访华由澳总理“打前站”
·默多克是“英国工人的天故”
·想给英国的“保守党时代”划上句号的人
·梅杰和撒切尔夫人的告碰壁,日为他的唯一信条是:只支持胜利者
·布莱尔与默多克煮酒论英雄
·《太阳报》炸弹接连抛出,保守党灰头土脸
·“我从未见过比鲁珀特·默多克更精明的人。”
尽管默多克欣赏耸人听闻的报道,但他是一个喜欢在政界活动的报业
主。他不喜欢罗伊·汤姆森对社论过分苛求的做法。以前是工党的《太阳报》,
在默多克的领导下逐渐向右拐了。在纽约,《纽约邮报》变成了具有强烈政
治色彩的报纸,在纽约市长选举中支持埃德·科克的候选资格,而不顾默多
克的一些记者的强烈反对。在澳大利亚,他由于人们批评他的一些报纸是黄
色的而感到痛心,于是创办了《澳大利亚人报》,这是一份极端保守和严肃,
甚至到了几乎令人厌烦的地步的全国性报纸。
在政治上,默多克始终是一个引起争议的人物,其左右摇摆的
立场令人捉摸不定。但有一点是十分肯定的,那就是:他始终利用对传
播媒介的控制左右政治,不管是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美国的竞选运动,还是
英国和阿根廷之间的马岛之战。
70年代末的一轮美国大选拉开序幕,总统吉米·卡特决定再次参加选
举,然而对他来说纽约州的民主党初选很关键,因而得到该州主要报纸《纽
约邮报》的支持对卡特十分重要,因为那里是他的主要对手爱德华,肯尼迪
参议员的老巢,是卡特的险区。肯尼迪一贯支持以色列的记录无人打破,卡
特则倾向于一些温和的阿拉伯国家,以寻求广泛的解决问题方式。肯尼迪可
能会在纽约州赢得一边倒的支持,他不仅能得到犹太人的支持,还将得到很
多其他亲以色列入的拥护。
卡特的密友杰拉尔德·拉夫肖恩和乔尔·麦克利里准备参与卡特连任的
竟选运动,因而为卡特打前站及秘密交涉。由于获取报界支持是当务之急,
1979年
6月,他们去《纽约邮报》的老板鲁珀特·默多克在纽约的家中作客,
与默多克进行了一番长谈,默多克向他们询问卡特总统的能源和经济政策,
他们当即提议说,总统本人能提供最好的回答。两个政治活动家向默多克发
出和吉米·卡特总统会晤的邀请。
9月,麦克利里进驻纽约,他努力安排默多克和卡特的会面,并迅速和
公共顾问、民主党活动家霍华德·鲁宾斯坦建立联系,此人恰恰受聘于默多
克。麦克利里将鲁宾斯但视为杰出的形势判断专家,几乎每天同他交谈,并
通过他了解《纽约邮报》对政治态势的看法。他的所见所闻使他倍受鼓舞。
1979年末,《纽约时报》和《读者文摘》开始对查帕奎克事件进行重新调查,
那是
1969年
7月,在美国东北沿海的查帕奎克岛,爱德华·肯尼迪驾车失事,
驶进一条小溪中,淹死车中一女秘书,事后弃车不顾。而《纽约邮报》在监
视肯尼迪的私生活上走得更远,它发现了一个自称和肯尼迪有暧昧关系的女
人。鲁宾斯坦看到,争取《纽约邮报》支持卡特大有希望,便提出“白宫约
会”的建议,并选择了约会日赐,确定为
1980年
2月
19日。那时,默多克
不仅已成为白宫急于拉拢的对象,他作为
ATI的“同舱驾驶员”,还可能成
为波音公司最大的买主。波音公司建议在同一天同默多克见面,这一天成了
各界关注的焦点,也为默多克日后陷入诉讼案埋下伏笔。
总统卡特和报业大王默多克两个大人物谈了两个半小时。默多克后来回
忆说:“那是一次特别长的交谈。除了像伊朗这类一般性话题外,他谈到了
纽约市。。”尽管默多克未对大选作出承诺,但他许诺在纽约州初选中支持
卡特。三天后,《纽约邮报》一篇刊登在里面版页上的评论文章说:“民主
党初选:本报支持卡特。”这篇文章说杰里·布朗根本不行,也批评了肯尼
迪。尽管它对卡特过去的中东政策以及他未能说服国会将社会福利作为联邦
责任等问题持保留态度,但他称卡特在这些及其他问题上“善于及时总结经
验”。
尽管卡特得到了默多克的支持,肯尼迪还是得到了不少的选票。调查表
明,3/4的犹太裔民主党人支持肯尼迪。
也就是默多克这种英国式的新闻辩护风格给他带来麻烦,默多克畅所欲
言地支持吉米·卡特总统。在卡特政府期间,卡特的对手抓住此事,默多克
被控告利用他的政治优势为他控制的一家澳大利亚航空公司为购买美国制造
的飞机争取贷款。然后举行听证会,列举事实,尽管控告缺乏证据,但后来
仍导致他的支持者卡特与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之间的斗争越来越激烈,并
且爱德华·肯尼迪在
1980年民主党主席候选人选拔会上向卡特提出挑战。
在鲁珀特·默多克的报业生涯中,为了扩展自己的事业,他一直与政治
纠缠不清。在涉足报业之初,他与澳大利亚当时的总理惠特拉姆从极其亲密
到反目;到了
80年代,他在澳大利亚的政治影响力已无人可与之匹敌,每一
位政府总理都是“他的朋友”,他是名副其实的“无冕之王”。1986年他第
一次访问中国时,即是由当时的总理霍克为他打的“前站”。
默多克很善于利用手中控制的媒体来影响政治进程。在
1979年英国大选
中,他积极支持撒切尔夫人的保守党,成为撒切尔夫人的狂热支持者。英国
与阿根廷之间的马岛战争期间,默多克指使他的报纸为此战煽风点火。由此
他也成为撒切尔夫人的“密友”。1986年,他在英国政府的暗中支持下,使
英国印刷工人工会落人了他所设的“连环计”中,遭受了“历史上最惨重的
损失”,因而获得“英国工人的天敌”的绰号。
默多克也是尼克松的“挚交”。尼克松生前出国访问时,常常是乘坐由
默多克提供的私人飞机。默多克曾表示,他们两人一致的地方是都“以全球
眼光看问题”,尼克松是“战略家”,他是“具体行动者?,而新闻传播是
“摧毁专制统治最锐利的武器”。
198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他积极支持里根。默多克与美国国会许多共
和党人士交往密切,1995年还通过自己的出版社为众议院议长金里奇出版了
一本书。为此
1995年
12月美国众议院批准成立法律顾问小组调查议长金里
奇的违纪行为,其中之一是这位佐治亚州共和党人与新闻媒体巨头鲁珀特·默
多克的新闻公司拥有的一家公司达成的这个出版交易,有试图“利用”其职
务之便牟取“个人利益”之嫌。
1996年
3月默多克宣布将在年底总统大选期间,免费让克林顿和多尔在
自己的福克斯电视网发表意见,引起各界强烈反响。
80年代中期,默多克开始与戈尔巴乔夫接触,并为戈氏出版了《新思维》
一书的英文版。苏联剧变后,默多克公开为之称快,宣称这是:“新闻自由
的胜利”。目前他已经在俄罗斯、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等国开设了办事处,以
图日后进一步发展。
的胜利”。目前他已经在俄罗斯、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等国开设了办事处,以
图日后进一步发展。
自
1992年大选以来的四年中,保守党由于在地方补选中一再失利,它在
下议院的多数党地位逐渐萎缩,早已风光不再。1997年
1月以来,保守党就
已在充当少数党的边缘上徘徊了。先是
1月
16日一个保守党议员去世,保守
党以一票之差成了少数党;好不容易到了
1月
20日,保守党靠一个工党议员
病逝才与工党在下议院扳成平局。2月
27日,一向为保守党盘据的英格兰西
北部的南威勒尔选区举行补缺选举,人们认为这次补选结果将是大选之前的
一次最有估量价值的民意测验。结果是工党候选人查普曼夺得议席,保守党
惨败。因而在下议院
651个议席中,保守党占
322席,反对党占
324席。
当少数党的滋味可不好受。且不说备受报界和反对党的椰榆,还因为只
要提出的议案不获通过,反对党就可以立即在议会提出对政府的不信任动
议,因此每日如坐针毡,这种状况迫使梅杰政府提前大选。英国政坛出现一
种奇特现象:英国的经济表现不错,民心却思变,媒体也倒向工党,看来梅
杰也只能来个哀兵之战了。
1997年
3月
17日中午,英国首相梅杰在唐宁街首相府前向记者宣布:
大选定于
5月
1日举行。梅杰面露笑容,轻松自若。对于大选,他的看法是,
“还可以赢,我们会赢”。
然而两个小时后,他轻车简从,到离伦敦不远的卢顺区进行“访问”。
卢顺区是保守党
70个“危险区”之一,必须要守住。几乎在同一时间,工党
领袖布莱尔匆匆赶往格洛斯特,这是工党的一个关键性的“危险区”,工党
要赢得漂亮,必须拿下它。虽然正式竞选要到复活节假期后才开始,然而大
选之战已经展开。从此时起到投票日的
6个星期,是
1918年以来英国大选史
上最长的一次竞选活动,很可能也将成为英国最不文明的一场大选。大选的
日期之所以决定最迟必须在
5月
21日前举行,保守党自有其如意算盘,认为
当人们尝到经济好景的果实时,自然会重投保守党的怀抱。然而,尽管“好
日子”已经来了,人们还是不领情。各项民意测验显示,工党依然遥遥领先
25个百分点左右。保守党的谋士绞尽脑汁,终于又想出一招,用马拉松式的
竟选运动来“暴露”工党的弱点。保守党想以他们的雄厚财力、发动舆论界
的老朋友,使人们相信“新工党,新危险”。梅杰也满怀信心,认为凭他的
丰富经验,将能在电视上击败刚过不惑之年的布莱尔。他向布莱尔提出挑战:
两人在电视上就有关国计民生进行两至三场的公开辩论。
大选的主题是经济、欧洲联盟和宪制问题,竟选运动自然也应该以这三
大战场为主来展开。保守党认为他们在各个战线上都占有优势,特别是经济
一片好景,失业人数已由
6年前的
265万降到
170万人,单单
2月份就减少
了
6。5万人。在欧洲联盟问题上,保守党深信王牌在握,宣称只有梅杰才能
维护英国的主权和利益。据《每日邮报》3月
21日报道,梅杰已经决定在晚
些时候正式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