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无法达到我们心中期待的远方,那么,如果能读到一首好诗也是最美好的事情。
唐诗宋词元曲这一些古诗,无数的朋友们早就已经读够了。哪怕是有一些没有读过的,但当这一些诗出现在自己眼前之时,人们也已经不会有那么的激动。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属于古人的诗,这是属于古人的那个世界。属于现代人的诗,属于现代人的梦想在哪呢?
以前,人们将这一个希望寄于在现代诗当中。
因为只有各种各样的现代诗才能完全的满足人们对于现代诗歌的期待。
只是可惜,此前现代诗实在是给人太多的遗憾。
但今天,遗憾或许就要结束。
一首给予人们无数期待的诗,却是已经出现。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这一句充满诗意的句子出现之后,下面则是一句更为有诗意的回答。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为什么从明天开始就能做一个幸福的人,因为,明天自己就要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了。
此中不管是喂马,还是劈柴,这一些看起来很是粗糙的活儿,在诗人字眼里却是无尽的诗化。更不用说,最后一句本来就已经无比诗化的周游世界,更是给无数读者带来强烈的回响。
读这一首诗,不仅感受到了这一首诗美妙的意境。更为难得的是,在这一首诗的带领之下,好像所有人都已经开始了周游世界。
对,他们已经去了远方。
当然,这一首诗的经典又何止是开头这两句。可以说,这一首诗几乎每一句话,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语,哪怕看起来无比的普通,但却无比的充满诗意。仿佛,这一首诗以生俱来就有诗歌一切的特性一般。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幸福的闪电可以告诉每一个人,一首经典的句子,同样可以如闪电一样瞬间穿破万里云霄,到达地球上每一个角落。
而在他们读了这一首诗之后,他们记住了有这么一首现代诗。
他们记住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他们记住了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
“爷爷,我给您读一首诗吧。”
一位读初中的小姑娘对着正在“喂马”的爷爷说道。
“乖孙女,爷爷小学没毕业呢,听不懂你们学的诗。”
爷爷停了下来,笑咪咪的对自己的孙女说道。
“没事,爷爷,这一首诗您一定听得懂。”
“真的吗,那好,乖孙女,你给我读来听听。”
“嗯。”
小姑娘重重的点了点头,然后从兜里拿出了一张白纸。
白纸上写着十几行字,这是今天中午小姑娘摘抄下来的。
看着爷爷喂马的动作,小姑娘读起了这一首诗。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爷爷半咪着眼,听着孙女给自己读诗。
这一句话,他似乎听懂了。
做一个幸福的人。
自己已经年过60,上还有老母亲,下有一儿一女,还有一个乖孙女,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幸福。
小姑娘的声音并不大,但却清晰没有一点杂质。带着还稍显稚嫩的声音,小姑娘继续读下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听到这里,爷爷半咪着眼睛的神情突然一闪。
喂马,劈柴,这不是自己一直做的事情吗?
这种感觉,令爷爷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当中。
他感觉这个世界变得很奇妙,他感觉乖孙女读来的诗似乎与别的诗不一样。这一首诗写得很简单,但简单却充满着一种令人愉快的意境。只要是听上那么一句,整个人却是一片安详。
爷爷是信奉佛教的。
每到初一十五,爷爷必诚心礼佛。
很多人问爷爷为什么这么信佛,佛真的存在吗?
爷爷都是不回答。
但是,在爷爷心中,他却是知道。佛有没有他不知道,他知道的是,当他信佛的时候,他能让自己感觉非常的平静,让自己无比的舒畅。
只是,爷爷怎么也没有想到。
在自己没有礼佛的时候,仅仅只是听了乖孙女读出来的诗,自己的内心也是一片的温暖。
这时,阳光直射过来,照射在爷爷安详的脸上。
小姑娘看着爷爷安静详和的样子,眼睛却是有一些痴了。
这是她十几年来看到的爷爷最为满足,最为幸福的样子。(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六章:这其实是一首寂寞孤独的诗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历来经典的诗必然有经典的绝句。
所谓的绝句,那就是最为经典的一句话。
雨巷的确是写得很经典,但雨巷并没有绝句。而面朝大海,春暖开花,则处处是绝句。
不管是这一首诗的名字,还是这一首诗的第一句话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还是第二句,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更或是关心粮食与蔬菜,几乎与那一些流传了几千年的古诗绝句一样,瞬间传播至了每个人的心底。
无数读者在读到这一首诗的时候,都是忍不住激动的与无数的诗歌爱好者讨论起来。
“兄弟们,你们最喜欢这一首诗的哪一句,我最喜欢的是第一句,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哈哈哈,我现在已经将这一句当成了我的个人签名。”
“第一句虽然经典,但我更喜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哎,你们呀,眼光就这么狭窄,难道你们没觉得最后几句才是最为经典,也是最为有意境的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顶楼上的,后面这几句确实写得非常漂亮。”
“哈哈哈,别争啦,这一首诗其实从名字到最后的每一句都是经典的不能再经典。”
“我算是服了。此前几天有人说凡尘大写的雨巷太过于复杂,看不懂。现在好了,一首比之雨巷更为简单,但却更为经典的诗出现了。妹的,这样的才华,想一想都要头痛。坑爹呐,上天为什么这么不公平,为什么不将这样的才华赐于我。”
“做梦估计就有了。”
“楼上的楼上,别喊苍天了。苍天其实对你够好了,因为,如果不好,你恐怕一辈子也无法欣赏到像面朝大海这样经典的诗。”
其实上面说错了。参与讨论的已经不再是局限于原来的现代诗爱好者。在这一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之下,那些原来不喜欢现代诗,甚至对诗歌没感觉的朋友,也加入了这一首诗的大讨论当中。
一时之间,原本被秋水先生打残的现代诗,却是再一次恢复了生机。
不过,关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一首诗的解读,却在此时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第一批对于这一首诗解读的,是大众读者。
与这一首诗的题目一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基本上大部分的读者都认为,这是一首治愈温暖的诗歌。读了这一首诗之后,整个人都感觉暖洋洋的,被温暖所笼罩。同时,读了这一首诗之后也感觉这个世界变得更为美好。
只是,对于某一些研究者来说,他们却是有不同的答案。
一位id叫做“温顺的野猪”却是发表了一则贴子表示:“很多人都说这首诗是最为温暖,最为给人希望的诗。但是,在我看来,恰恰相反,这一首诗却是最不温暖,最没有希望的诗。别急着反驳我,请听我解释。
这首诗的第一句,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不少人觉得,这句话写得很经典。当然,我也认为很经典。但是,经典是经典,我们还是来分析一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吧。或许有人会说,这句话已经写得很明白了,还要分析吗。不就是,从明天开始,我要做一个幸福的人吗?是的,这句话就是这样。但是,我却不经想问,为什么要从明天开始,而不是从今天开始?
古诗有云,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这句话说的是让我们珍惜时间,活在当下。诗人明显知道这个道理。可是,为什么他还要说明天。其实,一切并不困难。有一个问题很有意思,说的是永远到不了的时间是哪一天,答案就是明天。于是,从明天开始,做一个幸福的人……也就变成了明天只不过是诗人的假想。也许是明天,也许是将来,也许是未来……
如果说“明天”给了我们一个不妙的信号,那么,另一句,从明天起,给每一个亲人通信,则更为的不妙了。试想一下,平时我们怎么会想到给每一位亲人通信呢?而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必需给每一位亲人通信,这一天又将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
陌生人我也祝福你,最后,当诗人祝福了所有陌生人一遍之后诗人做什么了呢?诗人仍然情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以前听人说,诗人的世界是孤独的,寂寞的,因为我们大家都不可能能读懂诗人的内心。此之前也觉得这句话有道理,但具体是什么原因,一直无从得知。但是,在这一首诗之后,我想,我已经能够明白为何诗人孤独寂寞了。”
一种是温暖与希望。
另一种却是绝然相反的孤独寂寞。
两种解读相互碰撞之下,却是激起了无数的浪花。
“我草,面朝大海明明给予我们的是温暖与祝福,他喵的谁说的是孤独寂寞?”
“我只能说楼主小白,连首诗都看不懂。”
“好像你就是大师了,你们比凡尘大还了解这一首诗?”
“你看得懂就看得懂,看不懂就算了。”
“莫装逼,装逼招雷劈。”
两种观点,谁也说服不了谁。
没奈何,两方阵营便一至强烈要求凡尘先生对于这一首诗进行解读。
只是,让黄一凡进行解读,他又哪里愿意呢。
事实上,前世这一首诗写出之后,“海子”就自杀了。
说实在,这一首诗真实的意境,也的确如第二种说法一样,这并不是一首温暖希望的歌。这反而说的是诗人的独孤,寂寞。再联想到这一首地诗写出之后的二个月内海子就已自杀,这一首诗看起来也更像是海子与众人的道别。
正如诗里所写的,从明天开始,跟每一位亲人通信。陌生人,我也要祝福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要特意这么做。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海子可能已经做好了道别的准备。所以,在“海子”临走之前,他要向所有人问好。
但如果要让黄一凡解释这一些,黄一凡却并不愿意。
心里面,他更想看到的是这一首诗给人更多的温暖,而不是孤独与寂寞。
所以,黄一凡一个字也没有说。
正如雨巷一样。
你理解成这样也可以。
你理解成另外一层意思也可以。
面朝大海理解成希望与温暖看上去很美。
面朝大海理解成这是诗人临别时的遗言也或许能给别人更多的启发。
但不管大家将这一首诗理解成什么样,现代诗却是真正的起来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七章:仓央嘉措
“凡尘先生,谢谢您,真是太感谢您了。”
燕大中文系主任吾寿静看着最近几天国内先后成立的100多家现代诗研究团体,以及网上突然出现的几百万现代诗诗迷,一时之间,却是激动的热泪盈框。
大师果然就是大师,仅仅凭着区区两手现代诗,就将跌入于泥潭的现代诗给拉了上来。这份功力,想想都令人恐怖。虽然现在现代诗仍是不成熟,虽然现在现代诗仍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但是,吾寿静相信,现代诗的步伐已经起来了,未来只等现代诗开花结果就是了。
当然,更为主要的还是凡尘以加入燕大的身份发表的这几首现代诗,却是给他们燕大增加了无数的学术暴光度。吾寿静很人信心,最新一年的高校排名他们燕大一定可以重夺第一。
“对了,凡尘先生,现在现代诗的热情已经被您给激发了出来。您最近还有没有再写其他的现代诗,一块发出来,正好给火热的现代诗添一把火。”
内心激动,吾寿静再一次向黄一凡约诗。
“这个……有倒是有。”
看到吾寿静发过来的信息,黄一凡有一些迟疑:“就是这一些诗可能会引起一些其他的反响。”
“反响?”
吾寿静有一些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过了一会,却是保证的说道:“凡尘先生,您放心,我们相信您的水平。而且,现代诗也需要全面的让所有民众接受,能引起什么轰动却是再好不过。”
“既然这样,那行,行,晚上我会登陆燕**bs,将最近我写的几首现代诗发出去。”
“好的,期待中。”
结束与吾寿静的谈话,黄一凡却是打开文档,准备再写几首现代诗。
其实,黄一凡脑海里有着太多太多的现代诗了。别说其他,光是民国时期就有一大堆的现代诗值得黄一凡去写。只是,对于那一些现代诗,黄一凡其实并不是特别想写。不想写不是因为这一些诗不够好。事实上,民国时期的不少现代诗诗人的作品还是非常不错的,只是,这一些现代诗不错归不错,但黄一凡总感觉太过于平淡。
如雨巷的优怨。
春暖花开的祝福。
意境美则美于,但却没有太多激情。
这样的诗只能让大家在平静的时候阅读,或者喝茶的时候品读。
新生的现代诗极需要人气。
新生的现代诗极需要一切人等的认可
新生的现代诗需要无数的关注度。
所以,仅仅只靠这一些略有一些平淡的现代诗似乎力量不够。或者说也不是力量不够,而是,一下子这一些诗不能爆发出他应有的力量。他可能需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散发出别样的光彩。
只是,黄一凡却没有这个时间。
如今自己好不容易将现代诗拉出了泥潭,更应该快刀斩乱麻,让现代诗直接打入现代人的生活文化当中,这才是最佳的策略。
于是,黄一凡想到了一位很有个性的诗人——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是前世西/藏著名的诗人,也是西/藏著名的政治人物。
关于仓央嘉措的一生,有着太多的神话。历史记载,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仓央嘉措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旺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当时的西/藏摄政王第巴?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在桑结嘉措的主持下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
也就是说,其实仓央嘉措就是西/藏传说中的活佛。
只是可惜,仓央嘉措虽然身为西/藏人民的活佛,却受到了无数的约制。
在布达拉宫,小时的仓央嘉措受到严格监督学经修道,他常走出庭院散心,而那些年老的经师则亦步亦趋地跟随着他,恳求他继续学经,生怕被第巴责骂。仓央嘉措出身红/教家庭,红/教教规并不禁止僧侣娶妻生子,而黄/教则严禁僧侣接近女色,更不能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