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名医传奇:古代的中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七大名医传奇:古代的中医-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康孟修痛哭流涕,冲着北方跪下,心中祈求着朋友的原谅。
  若干天以后,远在北京的缪希雍接到了康孟修的信,读了以后,知道母亲已经离开了自己,他没有想到,自己与母亲那天的对话竟然是最后一次了。
  作为一个医生,一生救人无数,最后却连自己的母亲病了,都未能挽救,这是何等的痛心啊!
  此时,缪希雍望着开垦了一半的田地,悲从中生。
  向南方跪下,叩拜,然后放声大哭。
  在经过长途奔波之后,缪希雍回到了家乡,见到了康孟修。
  康孟修感到无比的自责,他给缪希雍跪下,说自己没有脸面再见朋友了。
  缪希雍流着眼泪上前扶起康孟修,说:“我的好朋友,人生都有生老病死,你已经尽到一个挚友的职责了,我怎能怪你呢?!”
  然后,缪希雍将母亲葬在了阳羡山中,距离自己的父亲和大老婆孙夫人的墓地几里地远的地方。然后,在旁边也给自己擗出了一个位置,
  这一年,缪希雍已经四十岁了,在四十一年以后,这里将是他永远陪伴母亲的地方。
  那位和缪希雍一起为北京开垦了四万亩良田的徐贞明先生,极度失望之余,愤然辞官归家,四年后,抑郁而死。
  今天,北京周边水库密布,河道纵横,良田无数,粮食产量已经直超江南。
  但是,我们无法忘记,那些质朴的先人,为了老百姓能够过上好日子,曾经做过的努力。
  大展拳脚的时刻到了
  此时的缪希雍,已经是学验俱丰了,家乡的人闻听得他回到此地,就闻风前来求诊。缪希雍凭着自己过硬的学识,开始大展拳脚。
  这不,患者开始来请了,有位叫杨纯父的人,他家的小孩子病了,什么症状呢?是身上寒热不已。先是请来其他的医生,这些医生一看,身上寒热,甭问啊,这是外感伤寒!
  于是,用治疗外感病的药物开始解表,结果毫无效果。
  恰巧这个时候,听说缪希雍回来了,就赶快给请了过来。
  缪希雍诊断了以后,说:“这不是外感,这是体内受了伤啊。”(此必内伤)
  “啊?!”大家都大吃一惊,这么小的一个孩子,会受什么内伤啊?难道,这个家里,出现了心怀叵测之人?!
  杨纯父同志也很恼火,瞪起眼睛,问奶妈和仆人们:“怎么回事,孩子受过伤吗?”
  大家一口咬定:没有啊?(并不知所以伤故)
  这的确是个疑案,小孩子自己也说不清楚,怎么回事儿呢?
  大家转过头来,全都看着缪希雍,但是缪希雍还是一口断定,孩子肯定受过伤!
  恰巧,就在这时,他们家背柴火的仆人正好从外面进来,听说此事,突然想起了什么,说:“我曾经看到过这个孩子爬院子里的竹子,竹子梢断了,他从上面跌坐到地上,难道是这样受的伤吗?”(囊见郎君攀竹梢为戏,梢折坠地,伤或坐此乎)
  缪希雍忙让他给指出爬竹子的地方,一衡量高度,就肯定地说:“就是这样受的伤了,这么高掉下来,屁股着地,一定是受了内伤。”
  真相由此大白!
  于是,开了活血导滞的药物,结果,没几付药,小孩子就痊愈了。(数服而起)
  高手,实在是高手啊,您别看缪希雍外表豪放,其实诊病细心着呢!像这种医案,能从众多假象中找出症结所在,没有真功夫那是做不到。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3;缪希雍(19)
其实,他一定有他的诊断依据,只不过书中没有记载而已。比如,一般瘀血会在舌象上有比较明显的反映,我这里可以教给大家,在患者伸出舌头的时候,如果在舌体上出现黑色或者紫色的瘀斑,那么说明此人体内有瘀血存在,另外还有看舌下静脉等方法,这些都是诊断的重要指征。
  我们接着往下讲吧,有位张璇浦的老婆,在生了孩子六天后,突然发狂了,这可不得了啦,本来挺贤惠的一个人,突然去厨房操起了菜刀,见人就砍,哭着喊着要杀人,大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把她给制服了,可是不能这么下去啊,这还了得?大家回头一走,我们这位张璇浦哪儿是他老婆的对手啊?
  于是,大家赶快把缪希雍给请来了,缪希雍一诊断,说:“这是生孩子的时候流血过多,阴血受伤,肝虚火炎的缘故啊。”(中医认为肝藏血,如果血虚,那么最受影响的就是肝经了,而肝经又是直接负责情志的)
  大家连忙问:那怎么办啊?
  缪希雍告诉大家,赶快先给她喝一瓶新鲜的童便。
  得,这一幕又上演了,大家赶快出去满街借小孩,借来了,还是那个老法儿,这边小孩哗哗哗尿,那边咕咚咚地喝。(估计缪希雍居住过的地方小孩子的身价一定特高)
  结果,喝完了,还真就安静了一些,这时缪希雍开了方子:龙齿、泽兰、生地、当归、牛膝、茯神、远志、酸枣仁,药量特别的大,并嘱咐熬好后,再加入童便一碗。
  就这样,这付药喝完以后,患者就痊愈了。(顿服而止)
  在这里面要注意了,缪希雍在补血的时候用到了酸枣仁,这是缪希雍的独特的心法,他在刚刚见到王肯堂的时候曾经透露过,王肯堂给记录下来了,这才让我们得以知道他的秘诀,王肯堂说:刚刚认识缪希雍的时候,“相得甚欢。忽谓余曰:补血须用酸枣仁。余洒然有省。”可见缪希雍特逗,一见面还没等人问呢,就把自己的秘诀迫不及待地告诉王肯堂了,而王肯堂也立刻从里面悟出了些道理。
  这可真是一对儿赤诚相待的好朋友啊。
  缪希雍在治疗心经、肝经的血虚之证时,经常使用此药。现在这个药特贵,价格直线上升,不知道为什么。反而是童便现在特不值钱了。
  顺便提一句,酸枣仁粉治疗部分失眠效果不错。
  再来说一个医案,就是前面的那位喝童便的于中甫同志,这次是他的老婆病了,我再次感慨一遍,这家人真是幸运啊,有缪希雍这样的中医大家做朋友,一家人都受益啊,现在哪儿找这等好事啊。
  这位于夫人患的什么病呢?原来是生了孩子以后,突然患了气喘这个病。
  缪希雍来了以后,因为当地的风俗是,没满月的产妇是不能见外人的,所以就凭着家属的叙述,开了方子,用人参、苏木、麦冬,喝了一付药以后,就不喘了。
  没想到,五天以后,患者忽然开始大量的出汗,无论白天晚上,只要一听到响动,就开始出汗,稍微喝点热水也是全身大汗。(昼夜闻响声,及饮热汤茶,即汗遍体)
  这可奇了怪了,怎么会出现如此大汗呢?
  缪希雍在门外面转了好多圈,反复地想,起初,以为是虚呢,就开了人参、黄芪、当归、地黄,结果喝了两付没有效果,缪希雍立刻意识到,药不对证!于是赶快让患者停药,然后就自己再仔细地思考。
  缪希雍实在是个谨慎的医生,我们在他的医案里,经常会发现,他在思考病情的时候,经常要翻阅许多医书,来寻求支持诊断的证据。(顺便八卦一句,这就应该是现在全球最流行的循证医学的概念,其实,循证医学的创始人也说,他的想法是从中国古代的文献考据中来的)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3;缪希雍(20)
缪希雍对此案,也是翻遍了医书,寻找相似的论述,在翻到明朝名医戴原礼的《证治要诀》的时候,他突然感觉戴原礼的论述很有见地,戴原礼说:如果出汗使用固表药没有效果,那么就要补心,因为汗者,心之液也。(这是中医的特殊概念,中医认为血和汗同源,而汗为心之液)
  缪希雍就对于同志说,原来你的夫人是产后阴血不足,心无所养,才导致的大汗啊,我现在明白了,就开方子治疗吧。
  于是就开了一个方子,其中以酸枣仁作为君药,重用到了一两,这个分量够大的了,好在那时候酸枣仁还特便宜。
  服用了三十二付以后,还是没有见到什么效果,大家全都很失望,心想,这位缪大侠别不是又给看错了吧。
  于是,于同志就支支吾吾小心翼翼地提醒了一下缪希雍。
  但是,这次缪希雍十分肯定,他说:“这是因为阴血难生的缘故啊,不要着急,这不是一两天就能够见效的,再等等。”
  就这样,这个方子又接着服用了十天,到第十天的时候,于夫人忽然觉得非常的困,于是就投床大睡,这一睡可不得了啦,整整睡了四天!
  睡醒以后,病就痊愈了。
  而且,于同志还发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病好了以后,夫人变得更漂亮了,皮肤变得比去隔壁“西施美容院”做几百两银子的面膜还光洁红润,原话是“颜色愈常”,原来,这是气血更充足的缘故啊。
  神秘的东林书院
  各位都知道,在明朝万历三十二年(1604),在无锡的东林,形成了一个东林学派。该年,顾宪成、高攀龙等从朝廷被阉党排挤出来的人,重新修复了这里的一座宋代旧书院,邀请江南的学者开坛讲学(估计如果进行电视转播,就会和今天央视的《百家讲坛》有些类似),自此兴起探讨学问与道德文化的运动。江南一些富有正义心、希望为国出力的学子云集东林书院,声势浩大,大家在这里讨论政治,抨击政府(这是个危险信号),希望政府能够驱逐奸邪,广开言路。
  缪希雍在行医的过程中,认识了好多东林党人,由于自己也有一腔爱国热情,所以很快,就和他们打成了一片。
  现在有很多学者嘴冷,以讽刺古人为能事,在他们的嘴里所有古代医生向当时的学术中心靠拢的行为都被看成是附庸风雅,缪希雍和东林党人的交往也被暧昧地说成是为了名声,这里我要给澄清一下。
  第一,缪希雍的爱国热情和东林党人的思想特一致,大家一聊就成了哥们儿,他们都认为应该为国家做点什么事儿,如果要是不考虑爱国,单纯为了名声和地位的话,那和东林党人交往远远没有和魏忠贤交往有好处。(当时有很多这样的学者,直接奔了魏忠贤去了)
  第二,和学术精英的交往是无可非议的,这点还真谁都别嫉妒,其实在和别的学科的学术精英交往的时候,往往特能开阔自己的思路,自己在本领域想了半天没懂的事儿,人家其他领域的高手还真能给您一个新的思路,比如您现在交往的朋友都是各领域的院士,那您得到的益处绝对是不言而喻的,东林系当时集中了一些最优秀的学者,缪希雍乐于与其交往是当然的。
  第三,如果是附庸风雅,那么大可不必在东林党被阉党大清洗的时候,冒着生命问题营救东林人,因为当时明朝的政治那叫一个黑暗,魏忠贤对东林党那是要斩尽杀绝,后期做一个东林党人和在国民党时期白区的地下党没大的区别,您说这要是为了名声,犯得上拿自个儿的生命开玩笑吗? 。。

3;缪希雍(21)
第四,很多学者认为,医生在过去的地位很低,和学者交往是高攀,可以提高自己的地位,这可就太误会了,在宋以后医者的地位不断提高,其实到明清两朝的时候,医者的地位还真不错了,这事儿医史界一直有人不懂,总是拿个别的贬低医生的话来说事儿,其实我们从医案中可以看到,当时社会对医生已经很尊敬了,够不错的了,还能怎么着啊?您没看见东林党里面的好多学者也热衷于向缪希雍学习医术,后来有的人干脆成了缪希雍的弟子,还有若干人为缪希雍整理医书,如果医生地位特低,总是在巴结东林学子的话,那这种事儿您可就解释不通了。
  好了,不讨论这些事了,让我们看看缪希雍和东林党人的交往故事吧。
  再说一句,其实,缪希雍和东林学子们的交往完全是因为都有着一腔热血,都有为百姓做事的志向。比如缪希雍最早认识的丁元荐。
  要说起这位丁元荐,那我们可得好好地介绍一下。
  这位丁元荐,字长孺,是长兴人。他的父亲曾任江西佥事,是个懂得医学的人,这对丁元荐有一定的影响。丁元荐举万历十四年进士。但这位丁元荐绝对是和缪希雍一个脾气,都是疾恶如仇,我觉得甚至比缪希雍还火爆,他进了朝廷以后,一看到朝廷里那些奸臣当道就火冒三丈,在别人都不敢开口噤若寒蝉的情况下,他却毫无顾忌地不断上书揭发,这么说吧,我看他基本上就没消停过,那年头,您这么做官哪儿成啊?结果是三天两头被贬,最后有人帮他计算了,说他“通籍四十年,前后服官不满一载”,意思是档案虽然在政府部门里放着有四十年了,但真正当官的时间不到一年,当公务员混到了这个份上,实在是没什么好说的了。
  以这种性格,我们的丁元荐同志有幸成为了魏忠贤阉党眼中东林党的大炮,必欲除之而后快,所以后来连他的官籍都给削了。
  但是面对官场的失利,我们的丁同志根本就不在乎,就在缪希雍结束游历的那年(1587),丁元荐遇到了缪希雍。
  丁元荐那也不是个简单的人物,他很会观察,他一看,嘿,这位缪希雍老兄不得了啊,只见这位老兄一身豪侠装束,平时行医不带药囊(戴着药囊是为了卖药),给人看病就直接写药方,结果疗效特好(为人手书方,辄奇中),而且写的药方与别的医生都不一样,这些俗医看不懂人家的方子,就经常诋毁缪希雍,但是碰到了疑难重症,却惶惶不知所措,又来请缪希雍给诊治。
  再看这位缪希雍给人治病,往往是那种都要死了的人,他还能给治好(往往起死人),而且,治好之后,撸起袖子,自己感到无比痛快,都不需要患者的感谢(攘臂自快,不索谢),何等豪放!而且,人家瞧病,甭管您是朝廷里的公卿大人,还是要饭的小乞丐,他都一视同仁,认真诊治,没有说看人下菜碟的。
  一个人,只有到达了一定的精神境界才会做出此种举动啊!
  我们丁元荐看了以后,羡慕极了,心想,这可比在朝廷里做官伺候魏忠贤那帮孙子好多了,于是,就开始和缪希雍接触,结果两人一聊,还真是大有渊源,原来,这位丁元荐同志也是许孚远老师的弟子,学的也是王阳明的心学,嘿!感情还是师兄弟的关系,从此,两人就成为了好朋友,在若干年后,缪希雍还曾经搬到丁元荐所在的长兴居住。

3;缪希雍(22)
这样,丁元荐就可以更好地向缪希雍学习医术了,后来,他把缪希雍的一些医学经验给整理了,写成了一本书,名叫《先醒斋笔记》,这个“先醒斋”就是丁元荐书斋的名字,很多人以为是缪希雍的呢,不是。这本书后来又经过缪希雍的其他门人的整理,增加了许多内容,再次出版,就变成现在我们看到的《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可见,这位丁元荐对缪希雍医学的传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东林书院有个高攀龙
  丁元荐不但自己向缪希雍学习,还觉得,这么好的同志,也应该让其他朋友们都认识啊,于是就给缪希雍介绍了很多东林党人,比如当时著名的高攀龙。
  说起这位高攀龙,那还真得提一下,他也算得上是位大名鼎鼎的学者了。
  高攀龙,字存之。无锡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上书说了几句皇上不大爱听的话,被贬到了揭阳县去做基层工作,又逢亲丧,于是干脆就在家里哪儿也不去了,以后朝廷三十年没有用他,但这也正好,在此期间;他与顾宪成在家乡东林书院讲学,抨击阉党、议论朝政,影响较大,成为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