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不是说,妻子就该完全放弃工作,做全职家庭主妇。妈妈如果要工作,必须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在孩子上小学之前,最好放弃或减少社交活动,无论如何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孩子上小学时,要多和孩子交流,不要总是为自己的处境辩护。
“妈妈现在必须得工作,你怎么想呢?你有自己的人生,妈妈也有妈妈的人生。就像学习是你的任务一样,工作是妈妈现在该做的事情。”
尽管只是小学生,但是完全可以沟通,当然妈妈要注意沟通方式。不能采取向孩子征得同意的态度,但偶尔会有这样的父母。孩子小时候把他当皇帝一样伺候,长大后必然会产生问题。大人的事情该由自己决定,与孩子沟通只是为了让他能够理解。
等孩子到了初中,就不用在孩子身上花太多的精力?这时候,反而应该减少束缚。并不是说不管孩子,而是换一种爱的方式,守护着孩子,让孩子自己作决定,并学会自力更生。
即使工作,也必须在孩子不同的年龄段,以不同的方式爱孩子,才是一位聪明、称职的妈妈。
孩子刚出生以后的这三年是最重要的。尽管妈妈去工作扔下孩子不管是不对的,但妈妈的心情也应该得到理解。
同样为人父母,丈夫不仅能够在工作上有所成就,获得晋升,同时还扮演着爸爸的角色,妻子的心里当然会不平衡,所以妈妈会觉得只有自己受了损失。
但是如果妈妈这样计较自己的得失,最后受伤害的也是自己的孩子。不仅如此,等孩子长大后,当初丢下孩子的后果会让妈妈更加痛苦。因此为了防患未然,妈妈应该首先满足孩子的需要。
修行中,放弃自己的欲求,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但是从社会现实角度看,却很难做得到。自我修炼时,即使丈夫有了外遇,也要抱着他说:“我究竟
妈妈必须亲自照管孩子“三年”
有多少不足,让你这样做啊。”如果把怨恨埋在心里,也只有自己痛苦。若做不到,就干脆分手。
从制度角度看,情况又会不一样。如果因为丈夫外遇离婚,那么法律应该让丈夫承受更多的损失。但是,我们不是生活在制度中。不管是在什么情况或条件下,心灵的自由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修行时懂得包容,才是对自己有利。
孩子的问题同样如此,最好放下自己的欲望,抱着对孩子全权负责的态度。制度不可能立刻改变,孩子却在一天天长大,我们不能只抱怨制度。话是这么说,但不能因此误解,将责任全部推卸给个人。我们修行时要学会放弃,同时也教我们构筑美好的世界。个人修行的同时,还要试图改变制度,解决孩子的养育问题。
对孩子的爱,因时而异(3)
“不管怎样,请亲自抚养孩子三年。”这是避免孩子和妈妈的心灵受到伤害而给出的建议。从社会制度层面来讲,应该确立“三年产假”制度。
每个家庭的孩子,被抚养成人才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因此国家应该给产妇三年的带薪假期,如果这样比较困难,也可以实行半薪产假,或者三年中一年为带薪产假,两年为无薪产假。不管怎样,应该保证三年的产假。
如果不能做到,公司则应具备完善的保育设施,让妈妈可以带着孩子上班,或者给予一定的关照,让其居家远程办公。如今,很多事情都要通过电脑来完成,可以创造居家远程办公的条件让妈妈在家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完成工作。
近年来,出生率下降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每天为了生活而奔波,抚养孩子成为了负担,很多人干脆放弃生孩子。出生率低,社会失去发展动力,是经济发展的一大困扰。T米T花T书T库T ;http://__
生完孩子,却为了工作把孩子托给别人照管,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长大后患忧郁症的概率也非常高,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自杀。
因为妈妈的行为导致孩子性格脆弱,内心不安,却还逼着孩子学习,孩子无法承受这种压力。如果社会保育制度得不到应有的改善,最终会破坏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今后,为了保证父母有充足的时间照顾孩子,除了给带薪休假的待遇外,还应将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步扩大到初中和高中,朝着福利社会的方向发展。
有人可能认为这种做法会浪费国家预算,其实不然。国民幸福指数提高了,对国家更加有信心,工作热情反而会提高。
从前,工作是为了填饱肚子,温饱解决了,便不思劳作,这是所谓的“饥饿精神”。而现在,工作不仅是为了填饱肚子,社会应该提供更好的福利环境来保证人们的工作热情,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从妈妈的角度来说,不管政策怎样,都应该保证孩子出生后亲自照管三年。如果非得工作,那就带着孩子去上班。不用觉得不好意思,如果公司不允许,那就应该坚持斗争,争取自己正当的权利。
事实上,妈妈们忙着抚养孩子,再让她们站出来试图改变制度是不可能的。并且,如果这样做,妈妈便无法专心抚养孩子,愤怒的情绪也会影响孩子成长。所以,为改变制度而努力,不应是现在正在抚养孩子的妈妈,而应该是曾经抚养过或者即将抚养孩子的人。
雇用女性员工,给其三年产假,会减少她对公司的价值,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她们在家里是妻子,是妈妈,她们的孩子不是别人的孩子而是我们的孩子,是社会成员的一部分。所以,社会和国家应该将这个问题提上议程,建立和健全这方面的制度。
如果只考虑经济效益是愚蠢的。认真抚养孩子才会有更大的经济效益。孩子的问题,会导致家庭和社会的问题,并且事后弥补会需要更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孩子的彷徨不利于他身心健康的发展,将来可能影响到身边的人。为了家庭与社会的安定,“三年产假”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孩子三岁之前,无论如何都应该是第一位的。三岁后,夫妻双方若能凡事为对方着想反而对孩子比较好。不管发生什么事,夫妇都应将彼此放在首位,把孩子放在第二位。
所以,如果丈夫因工作调动去了外地,那么妻子就必须一起去。如果考虑到孩子上学,而与丈夫分开,这样反而对孩子不利。夫妻双方若能将彼此当作生活的重心,即使转学次数再多也不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但是如果把孩子当成家庭的重心,因为孩子,夫妻分居两地,不管怎样爱孩子,最终都只是徒劳。因为家庭是否和睦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夫妻和睦是爱孩子的最佳方式。和睦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心情舒畅,并赋予孩子无穷的力量。
除了家庭和睦之外,还应该注意善待周围的一切。不光要疼爱自己的子女,同时也要疼爱邻居的孩子;不仅要善待自己的父母,也要善待邻里的老人。这样,生活才会更加美好,父母才能在生活中成为孩子的榜样。如果一味地爱孩子,却不对老人尽孝道,孩子长大后也会不孝。如果自己对父母孝顺,即使不教,孩子也会懂得孝敬长辈。
如果希望孩子成为一个谦逊、有礼貌的人,那么必须尊重丈夫。虽然这与性别没有关系,且夫妇间是平等的,但是因为妈妈要照管孩子,就该注意言行举止。吃饭、发脾气、厌烦,妈妈的每一个行为孩子都会模仿。想让孩子不模仿自己的言行,是不可能的。俗话说得好:“大者无好样,小者无好相。”
这个时期,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孩子强大的模仿力是不容忽视的。妈妈的性格就会像遗传基因一样,遗传给孩子。所以如果孩子有什么不对,不能责怪孩子,应该反省自己。
孩子从三岁开始到上小学,学东西很快,且都是潜移默化,是无意识的。司机高超的驾驶技术,不只是成年后接受的培训,也是从小跟随爸爸出行时,受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溜以即使没有路标他们也能熟门熟路,连里程数都一清二楚。
孩子跟着父母学,所以父母要做好榜样。父母应该是孩子的榜样,而不能只停留于口头教育。和孩子一起打扫房间、晾衣服、钉钉子时,让孩子帮忙拿着钉子盒,打扫时让孩子帮忙拿抹布。这并不是在指使孩子干活,而是在让孩子学习。
若以这样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离开父母后就不会遇到什么问题。如果一味地溺爱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像宠物一样没有自理能力,家长也会因为孩子不打扫房间而责怪孩子。
教育孩子要有耐心,五次不行,就十次,十次还不行就二十次。有些妈妈往往按捺不住脾气,会对孩子发火。路上经常会看到有妈妈对着小孩发火,那不是妈妈该有的态度,妈妈应该做好示范,耐心地等待孩子的进步。
孩子要成为风度翩翩的人就必须内心平和,如果误解了风度的意思,反而会变得造作、傲慢。只有谦逊才是真正的风度,造作与傲慢都是因为内心的自卑引起的。为了掩饰内心的自卑,才会购买名牌,精心化妆,用华丽的外表包装自己。
妈妈课第一章R26;对孩子的爱,因时而异从小依赖的习惯会让人卑微,唯有主人翁意识,才会让你变得有风度。教育孩子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以身作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爸爸说脏话,却教育孩子不要讲脏话,这是没用的。爸爸晚归,却教育孩子早点回家,当爸爸不在家时,孩子仍会晚归。因为孩子知道晚归也没什么大不了。孩子看到爸爸酗酒虽然会想“我长大后不会酗酒”,但往往长大后也会酗酒。孩子看到父母吵架,会想“我结婚后一定不吵架”,但实际上结婚后肯定会吵架。夫妻离婚的时候,孩子也会想“我以后肯定不会离婚”,但往往在结婚后过得不如意时,就会想到离婚。
内心和理智是不一致的。内心是一种习惯,是自己无法控制的,所谓的潜意识就是这样。
孩子从三岁到上小学前,跟着父母养成了言行举止各方面的习惯。所以,父母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行为正确。花钱让孩子上钢琴、跆拳道等各种辅导班都不是最重要的。
夫妻和睦,让孩子内心平和;父母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这才是最成功的教育。过去,由于生活贫困,很多孩子得不到精心照顾,健康得不到保障,而且也没有读书的机会。如今的孩子,营养充足,学习条件好,智力发育更加健全。
但到了青春期甚至上了大学后,仍然会像个不懂事的小孩,做一些幼稚的事情。这都是因为家长代劳的事情太多,剥夺了孩子自力更生的机会。尽管这也是爱,但最终却害了孩子。爱是父母的初衷,但实际上却不了解孩子的成长的特点,不知道如何正确地爱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特点:情感和思想都逐渐以自我为中心,呈现多样性。有时候会怀疑人生,厌倦学习,会悲伤,甚至会想到死,也开始关注异性。这个时期最大的特征就是:无论什么事情,都要亲自体验。年幼时只会按照父母的指示行动,但是到了青春期,便什么都要亲自体验,逐渐形成自身的主体意识。
在父母看来,是孩子突然变得不听话了,并能感觉到孩子的叛逆。小时候,只要告诉他东西烫手,千万不要碰,他就不碰。但是现在,尽管父母提醒了,但是孩子还是会小心翼翼地用手碰一下,然后一边说“啊,好烫”,一边把手缩回来。小时候没能亲自感受,长大体验之后,“烫”会变成他自身的感知。
孩子长大后,除了父母的教诲和看书外,自己的研究和体验是获得知识的又一途径。他们会恋爱,并且经历失恋,尝到心痛的滋味,体验人际关系。
这个时期,父母能做的便是守护着孩子。孩子摔倒了,父母不用扶他起来,而应该在身旁默默地守护着他。这个时期,孩子在遭受很多挫折,经历很多失败的教训后,才会逐步地成熟,父母必须耐心地等待。
父母认为,仅仅靠守护不能完全履行父母的义务,所以会内心不安甚至会心疼。但是,为了孩子,父母必须忍耐。如果这个时期有干涉孩子的行为,就会影响孩子独立成长。
对孩子的爱,因时而异(4)
父母自以为是,无微不至的照顾,不仅会妨碍孩子的自立,而且会给孩子造成压力。父母为想挣脱约束的孩子而操心,孩子也会因为父母的压力受累,彼此都会让对方感到疲惫。
小时候,父母因为精心照料孩子受了累,而现在就应该让孩子自力更生。这样,不仅父母轻松,孩子也会拥有自己的人生。
但是,悉心照顾已经成为父母们的习惯,即使在孩子长大后,仍然认为无微不至的关怀是表达爱的惟一方式。这是让很多父母无法自拔的陷阱。
过去的父母,小时候无法精心照顾孩子,长大后也不会干涉孩子的成长。
一直到正在为人父母的这一代,都是在没有父母的干涉下度过了青春期。不是以前的父母都是教育家,而是因为他们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青春期没有人干涉,孩子才能自由地体验不同的事物。孩子自立了,在恋爱、学习、工作等问题上才能自己做主。父母的干涉,虽然生理上成熟了,心理却很幼稚。所以求学、婚姻等问题都由父母决定。房子、工作都是爸妈帮忙解决;自己的孩子出生后也由父母照顾,离婚了,孩子也交给父母。或者就是另一种情况,生活在父母身边,一直不成家,生活仍然由父母照料。有些人,甚至结婚后还要父母照顾。◆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像这样,父母只能照顾孩子一辈子。这不是孩子自身的问题,在孩子应该独立的时候不肯放手,阻碍孩子恋爱;在孩子彷徨的时候不让孩子彷徨,这都是父母犯的错。孩子因此变得懦弱,父母从生下孩子一直到老都要为此付出代价,这便是因果。
孩子对父母的妨碍产生逆反心理后,不利于他自身的独立成长。逆反心理让他迷失了方向,孩子不仅对父母没有感激之情,反而会对父母充满埋怨。最终,孩子会因为无法自立而一直依赖父母。
野生动物出生一段时间后便能学会独立生活。但是,如果把家养的动物重新放回大自然,它便无法生存,最终还是回到家中,赶都赶不走,因为它没有生存的本领。
人亦如此,如果一味地呵护、溺爱孩子,孩子将会成为父母一生的负担。所以,孩子小时候,很听话或缺少主体意识,不一定是好事。作为父母,一定要知道这一点。
孩子到了初中阶段父母应该懂得尊重孩子的意见,并要与之对话,将对话作为说服的手段,而不是把父母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不喜欢学习?”
“对啊!”
“爸爸妈妈那个时候也讨厌学习啊!”
“真的吗?”
“当然了!”
其实,大人都理解,所有的应试学习都是索然无味的。父母应该回想自己小时候,理解孩子并和他沟通。
“那想上大学吗?”
“不想。”
“那你想做什么呢?”
孩子如果有自己的梦想,就应该创造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