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品典当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品典当师- 第1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过举办瓷器专拍的形式,来提升我们公司的品牌。”季凡说道。
  “季总,这是个不错地想法,至于你提到的拍品我认为贵公司应以精品至上的原则。如果能有那种令人拍案叫绝的珍品做为压轴拍品那是再好不过啦!”杜长河说道。
  “是啊。季总,贵公司制作的青花瓷从各方面特征来看。与元青花极为接近,堪称现代版的元青花,如今元青花极为走俏,尤其是以人物为题材地瓷器更是备受人们青睐。
  季总,你如能拿来一件这种市面上难得一见地人物纹饰青花瓷放到拍卖会上,我想立刻会在产生轰动效应,贵公司想不出名恐怕都难啊!”
  三年前在韩笑石府上赏宝大会上,人们带着妒忌的眼神望着那件元青花三英战吕布瓷罐的那一幕,仍然历历在目,更不要提起以2、3亿元人民币成交的那件鬼谷子弟子下山图罐带给人们的震憾啦!
  “崔经理,此话倒是一点不假,可是恕我直言,这好比镜花水月,难度实在是太大啦!”听着崔洪才这个极具诱惑的建议,季凡暗自苦笑道。
  虽然在瓷器上绘画仍然算不上挥洒自如,但是这两年来,闲瑕时他也曾把大量时间花费在制瓷上,深知由于采用宝石蓝青料所难以避免的晕彩,直接导致人物题材的青花瓷太难烧制啦!
  即使是象唐俊这样成熟地陶艺师,也无法烧制出一件人物纹饰题材地青花瓷,“杜总,你尽管放心,我们拍卖的瓷器绝不会低于这件瓷器地水平的,至于压轴的人物瓷器我们尽量争取吧!”季凡说道。
  经过双方商议,最后敲定在六月下旬举行瓷器专拍。走出拍卖公司大楼,想到人物瓷器的事情,季凡的心情不禁沉重了许多。
  “季总,接下来咱们到哪?”厉振海随手招了辆的士问道。
  “直接到故宫赌物院去找孙院长。”季凡说道。
  今年是龙兴瓷皇大刀阔斧全力扩张的一年,为了提升公司知名度,同时也是为了全力配合即将开业的几家瓷器专卖店,在程汉章的点拨启发下,季凡决定采用一系列活动来打造龙兴瓷皇顶级艺术瓷这个品牌。
  举行龙兴瓷皇艺术瓷展,举办一次瓷器专拍,以及回归瓷都之星活动,如今瓷器拍卖会的事情已经落实,下面该去会会孙院长啦。
  来到故宫博物院,恰好院里正在开会,季凡和厉振海两个人只好在门口的门卫室等待着,直到日上三竿时分,才看到稀稀拉拉的工作人员走出会议室,向远处的食堂走去,孙明学落在人群后面。
  “孙院长!”季凡大声招呼道。
  “你小子怎么找到这来啦?”孙明学扫视了他一眼问道。
  “孙院长,我给你提个意见,以后你们这文山会海的习惯作风是不是得改改啦!你看为了等你,我都快都要饿死啦!”季凡说道。
  “你小子不会是又来我这蹭吃蹭喝了吧?我先声明,我们院里经费紧张,可没钱招待你。”孙明学微笑着说道。
  “唉,孙院长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小气啦!你别害怕,今天我做东安排你,这样总可以了吧?”季凡白了他一眼说道。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你小子莫非有什么事想求我帮忙啊?”孙明学笑嘻嘻地问道。
  “咱们找个地方慢慢聊吧!”季凡说道。
  东来顺羊肉馆,孙明学品尝了一口酥脆的芝麻烧饼,好整无瑕地问道,“你小子说吧,最近又碰到什么难题啦?”
  “孙院长,我知道你在故宫博物院工作多年,与国外的各大艺术藏馆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我想请你老人家帮我搞一个龙兴瓷皇当代艺术瓷全球巡回展。”
  “什么?全球巡回展!”孙明学不无吃惊地注视着他说道,“你小子竟然准备打我们故宫博物院的旗号,你不会是疯了吧?”
  “孙院长,我知道你关心的是故宫博物院的声誉问题,我们公司的瓷器品质究竟如何,这你十分清楚,我想不用我再做过多解释啦!它绝对不给你们涂黑的,这一点不用质疑。”季凡说道,“你就当做支持民族瓷业啦,而且我们会适当给院里提供一些费用做为补偿的。”
  “你小子这次倒给我出了个难题,我虽然是院长,但是我们这里可不是一言堂,如果只是调人这种小事我倒是可以马上拍板。”孙明学苦笑着说道,“这件事我还要征求一下其他院领导的意见,再给予你答复。”
  “那就拜托你啦,希望能早日听到你传来的喜讯。”季凡说道。
憂滺书萌 UUtxT。Com 荃纹自坂月镀

淘尽黄沙始见金 第二百四十四章 《永乐大典》残卷 字数:3404
  两天后,季凡终于盼来孙明学的答复,“关于艺术瓷巡回展一事,经过我们院里研究,原则上同意你的这个计划,不过还有一个附加条件。”
  “别说一个条件,就是十个条件也没问题,孙院长你说吧,到底是什么条件,你老可别趁机狮子大开口啊!”
  “臭小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堂堂一院之长,有你说得那么不堪吗?”孙明学在电话里笑骂道,“你也知道现在有大量的中国文物流散在海外,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国文物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拍卖会上,可是由于资金毕竟有限,导致重金抢购这些文物实在有心无力,因此不乏由企业出资拍卖,再捐赠给国家。”
  “原来是让我回购文物啊!这没问题,不知是什么文物啊?”
  “下个月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有一本《永乐大典》残卷,希望你能帮着院里拍下来。”
  《永乐大典》!季凡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对于这部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他并不陌生,英国人曾以号称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学术性百科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为荣,不过跟这部《永乐大典》比起来根本不值得一提,仅仅4400多万字的字数,尚不及《永乐大典》3亿7000千多万字的八分之一。
  《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明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文献大成》。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尤为难得的是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全书正文22877卷。凡例和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总字数约3。7亿字。书中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宋元以后地佚文秘典,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达8000余种,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
  《明乐大典》分为两个版本,原永乐皇帝下令编著的正本一直深藏于皇宫内院,却不知何缘故,失传已久,被一些学者称为这是中国书籍史上最大的疑案。
  而做为嘉靖皇帝重新抄录的副本本来深锁禁宫多年,按理说收藏环境不错,但是由于疏于管理,少有问津。历经火灾毁坏、义和团起义、英国联军入侵等战乱。以及人为偷窃等原因,直接导致数量剧减。自大清康熙年间始,一些官员偷偷地从皇史往外夹带。到了清朝末年更是变本加厉,咸丰年间,每到冬季来临时。看守紫禁城的官兵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以往非常注重礼仪形象地官员们怎么突然之间一个个变得大腹便便呢?
  原来这些人早上到翰林院时,带着一件棉袍,包得如同两本《永乐大典》大小,等到晚上离开时,再把棉袍穿在身上,将两本《永乐大典》装在包袱中,这样将书神不知鬼不觉偷出宫中。
  接下来这些大腹便便的官员鬼鬼祟祟出落于洋人使馆前。从身上袍子里面掏出整本黄皮封面的《永乐大典》卖给洋人。一本书获利才不过十两银子。
  光绪年间一位翰林侍读文廷式,一人就盗走100多册。文廷式死后。这些书又被其后人出售,卖给洋人或古董商。
  1900年,随着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更给《永乐大典》带来了毁灭性打击,毗邻东交民巷的翰林院成为战场,藏书四散毁损,侵略者对《永乐大典》肆意抢掠,有的甚至将其代替砖块,构筑工事。这场灾难过后,《永乐大典》丧失殆尽,仅存的数百册也散落世界各地。
  如今硕果仅存的《永乐大典》残本星散于世界各地公私藏家之手,也不过400余册,800多卷而已,可谓弥足珍贵。
  “孙院长,你可真瞧得起我,竟然让我拍卖这种大部头的东西,我恐怕能力有限,力所难及呀!”
  “据我们院里专家估计,这本残卷大约在五百万元人民币左右,这点小钱对你这个暴发户来说,那还不是毛毛雨啦!”
  “才五百万而已?”季凡在心里不由大大画了个问号,这种国宝级的文物不应该只值这点钱吧!
  据说解放前地一天,有一个喜欢收藏地老先生在北京琉璃厂闲逛,他无意之中在一个旧书摊上发现了一本破旧的大书,书皮是黄色的,他翻开里面地内容一看,却不由大吃一惊,这书虽然外表破烂不堪,品相极差,但里面的内容明明白白地告诉他,这是一册流失的《永乐大典》。老先生装着毫不在意地样子,不露声色闷地问摊主,这本破书卖多少钱。
  摊主脸上露出诡异的笑容,伸出食指,“这是从皇宫内院流出来的东西,珍贵得很呢!一克书,一克金,您拿一块金砖我才能卖给您这一本。”
  季凡心里不太踏实,总感觉孙明学有些言不由衷,“孙院长,你也知道我们公司刚刚走上正轨,我还有一大摊子事要去处理,要不你看现在成不?我直接给你们院里打过去八百万当做赞助费,拍卖的事情由你们直接处理好啦?”
  “那可不成,我们院里只接受企业和个人捐赠的文物,从来不收钱的,你小子不想让我坏了规矩吧!”
  “看来我别无选择,那好吧!我答应接受你这个条件。”季凡说道。
  回到景德镇,季凡立即把唐俊叫到自已办公室,“老唐,瓷器专拍之事,我与嘉德拍卖公司杜总已敲定了,不过杜总提出,我们再好能提供一件宝石蓝人物青花瓷做为压轴的拍品,这样效果更好些。”
  “人物纹饰的青花瓷,这可比烧制青花大器还要难啊!”唐俊苦着脸说道,“季总,你也知道去年我们就曾经尝试着烧制人物题材地,可是由于晕散现象,直接导致瓷器上面地人物都成了大花脸,在先后烧制几十件废品后,我认为把珍贵的宝石蓝青料大量花费在这种难度极高地人物瓷上有些得不偿失,于是就下令停了下来。”
  “老唐,青料消耗量大这没什么,如果人物题材的元青花如果那么容易烧制的话,它也不会达到几千万,甚至是上亿元的天价啦!”季凡平静地说道,“现在你要不惜一切代价,抓紧时间把它烧制出来。”
  “我尽量争取吧!什么时候要货?”唐俊明显有些底气不足地说道。
  “拍卖会虽然在六月下旬才举行,但是在此之前举行的艺术瓷巡回展,当然也少不了这件重量级展品,这样算起来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季凡站起身拍了拍唐俊的肩膀鼓励道,“老唐,拜托你啦!拍卖会效果好坏,关键就在你这件压轴拍品啦!”
  “那成,我马上抽调几个专精人物绘画的组成人物瓷研发小组,负责全力攻关人物瓷。”唐俊说道。
  由于宝石蓝青花瓷风格极其接近元青花,因此在绘制人物瓷之前,唐俊花了大量精力对元青花,尤其是元青花人物瓷进行了深入研究。
  元青花做为典型的墙内墙外香的瓷器,国外对于元青花的认知和研究水平也要远远领先于国内,而且西方收藏家对于元青花的兴趣超过任何一种中国古瓷,现在元青花的拍卖高价都是由西方创造的就是最好的证明,而做为元青花瓷器极品的人物纹也几乎被外国人所垄断。
  画有人物纹的元代青花罐非常罕见,全世界不足十个,分别藏在博物馆和私人手里。主要有东京出光美术馆藏的“昭君出塞”青花罐、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的“尉迟恭救主”青花罐、日本大阪万野美术馆藏的“百花亭”青花罐、英国铁路基金会藏的“锦香亭”青花罐、苏富比在1996年拍卖的“三顾茅庐”青花罐,还有“西厢记”、“细柳营”两个青花罐,都为私人收藏唐俊还发现这些图案装饰,几乎全是人们所熟知的家喻户晓的元代话本故事题材,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仙道高僧,都是故事中人物。
  既然青花大罐如此受欢迎,没理由不采纳这种器形啊!至于这人物故事题材,当然要选取富有代表性的,唐俊为此绞尽脑汁,翻阅了大量资料,最后决定采用鸿门宴这一中国历史上耳熟能详的一幕做为此次绘制的题材,在花了大量时间,并进行了无数次修改后,终于绘制出令人满意的底稿,接下来就正式进入到具体的烧制中。
幽u書盟 uutxt。cOm 铨文字版月牍

淘尽黄沙始见金 第二百四十五章 苏富比拍卖会 字数:3766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是唐俊烧制人物纹青花瓷后所得出的切身感受,这些天以来,他和另外四名陶艺师合作,先后绘制了不下五十件人物纹青花瓷,可是无一不是因为晕散问题而以失败告终。
  这种因为烧造技术和原料问题而形成的自然晕散,属于青花瓷中极为常见的普遍现象,惟独使用这宝石蓝青料更是明显。
  此时,唐俊站在窑前,望着自已精心绘制的瓷胚烧成了一堆废品,他有些无奈地向易长风问道,易老,你说这到底差在哪儿呢?莫非是窑火过旺造成的?”
  “我看不象,你看同一窑烧制的其它瓷器毫无问题就是最好的证明。”易长风说道。
  “老唐,别着急,还有一个月时间呢!时间还来得及。”季凡劝说道,让他颇感欣慰的是翡冷翠青花瓷的烧制进展异常顺利,多少排解了人物纹青花瓷没有起色所带来的几分焦虑。
  几天之后,季凡、林枫和厉振海三人带着旅途的疲惫出现大西洋彼岸的纽约城约克大街
  1334号的苏富比总部,这次季凡是专程为那件《永乐大典》残卷而来。
  担任预展的十楼艺廊搭起一道深蓝色的门,深蓝色的墙壁围起长长的通道,站在门外望去,通道尽头同样深蓝色的幕布上y”的字样格外醒目。
  做为享誉全世界的知名国际拍卖公司的苏富比一直是拍卖业的符号和风向标,对于收藏圈的人来说,不知道苏富比,就好比画画的不知道毕加索一样。
  苏富比每年举办地拍卖会多达三百多场,在纽约、伦敦、香港、阿姆斯特丹、日内瓦、巴黎、米兰、苏黎世、墨尔本、新加坡等地都能听到它地槌声,它制造了无数艺术品拍卖的记录,至今仍无人超越。全世界最贵的一张油画——《拿烟斗的男孩》。以1。04亿美元成交,就是由它一手缔造的。
  展示大厅内布置得高贵典雅,而又不失艺术情调,也许是明天开始正式举行拍卖活动的缘故,今天展示大厅内人流如炙,主要以金发碧眼的西方人居多,同样也不乏黄皮肤、黑头发的亚洲人徘徊其间。
  对于此次中国艺术品专拍地瓷器、玉器、古籍、铜器等各类杂项,季凡兴趣不大。他径直来到《永乐大典》的展台前仔细观瞧,这本残卷比普通的古籍明显大上一圈,黄色封皮,书有些卷边,隐约可见白棉纸的纸质,嘉靖时期副本的显著特征。
  确认这本残卷确为明嘉靖时期的真迹后,季凡三人离开展示大厅,由于早已提前将参拍所需的保证金打入苏富比的帐户。来到楼下办公室,在出具身份证明后,很顺利地领取了拍卖号牌和拍卖手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