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品典当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品典当师- 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充满诗情画意。
  在店里转了半天,当季凡看到一块残缺不全的墨锭时眼前不由一亮。为了不引起老板的注意,他先是装模作样地打听了几块墨锭的价格后,这才神态自若地拿起那半块墨锭,墨上雕着金刚法轮图案,并书有“紫玉光艺粟斋”六字,此墨望去紫光浮动,闻之芬芳馥郁,审之细腻莹润,乌黑铮亮,“湛湛如小儿睛”。他心中大喜:这可是清代制墨名家曹素功所制地“紫玉光”!
  说起曹素功和他的“紫玉光”,藏墨者无人不晓。曹素功是清代四大制墨名家之首,素来享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的美誉。曹素功生产的“千秋光、紫玉光、天瑞”等名贵墨,成为徽墨之冠。他制作的“黄山风景墨”以三十六峰为主题,作通景图案,并按山势地位的高低,划分三十六锭墨,每锭正面是山峰图案,背面刻有吟咏黄山诗句。此外,曹素功制作的“青麟髓”,也是墨中极品,全套十五种,分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四款。
  当然,曹素功最为得意的还是“紫玉光”。相传康熙南巡时,曹素功曾向其进墨,康熙帝见其色泽如玉、紫光浮动、芬芳馥郁,当即龙颜大悦,御笔亲题“紫玉光”三字。从此,曹素功与“紫玉光”声名远扬。曹素功经营地墨庄名为“艺粟斋”,其所制“紫玉光”,色泽如漆,黝黑之中泛紫光,芳香扑鼻,墨迹不腐,历来为古墨收藏者所青睐。
  “这墨锭怎么只有一半呀?”季凡邹着眉头装做不经意的样子问道,“多少钱啊?”
  “您居然相中了这块墨锭,老板果然好眼力。您别看它只是半块,它可是大有来头的,在过去它是作为贡品专业做给皇帝御用的……”店主微微一笑有板有眼地说道,“这墨锭名叫紫玉光,想当年在大清朝的时候,它可是名列十八款徽墨之
  季凡一听店主这话,心里不由一沉,人家门清地很啊!看来这次想蒙混过关是不太可能了,果然店主张口就要了两万。
  “这么一块黑不溜球地墨块居然要两万块?你不会是在说梦话吧!”易明俊使劲白了店主一眼说道。
  “这位小兄弟此言差矣!你看它雕刻精美,细腻莹润,色泽如玉、清香四溢,实乃徽墨中之极品啊!我这个价格已经很公道了。”店主见季凡身着得体,估计是个有钱的主。于是他不慌不忙地说道。
  古墨收藏如今已成为收藏界独立地一个艺术门类,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拍卖场上不断看涨的行情,古墨收藏逐渐升温,成为收藏界的热捧对象。1996年春季北京瀚海艺术品公司拍卖一锭清乾隆御制天府永藏墨以60万元成交,清乾隆御题西湖十景诗彩墨55万元,清乾隆御制七香图墨39万元,清康熙八大家墨8锭30万元,清乾隆御制来仪、云龙墨4锭22万元,清嘉庆黄山图墨3万元,光绪御制棉花图墨2盒16锭7万元。古墨行情看涨,一路飙升,已成为藏家热捧的高雅艺术品。特别是以曹素功为首的清四大制墨名家所制作的贡墨,已成为各大藏馆的稀世珍宝。
  季凡仔细审视了下,墨锭确实不错,不过这价格可要好好斟酌,想到这儿,他装做不太满意地说道,“这墨锭看起来还行,美中不足的是只有一半啊?老板它要是全品相的话,我出双倍的价格也愿意接受。品相再好,它也只是个残器,真是令人弃之不舍,食之无味啊!”
  季凡一语道破,正好说中了店主的要害。这块墨锭他收上来也有些日子,就因为它残缺不全,很多人看过后都无可奈何地放弃了,他巴不得早点卖出去,想到这儿他口气松了下来说道,“看来老板也是个行家,我看这样好了,再减去五千,算你一万五千块好了。”
  “还是有点太高,我最多只能出高五千块!”季凡神态自若地说道。
  “老板,你这个价有点低得离谱啊!实不相瞒,五千块我收都收不来啊!”店主夸张地说道,“你再给加点。”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季凡最后以五千块买下了这半块紫玉光。“季先生,我可真有点搞不懂,你干嘛花这么高价买这么一块墨锭啊!而且它还是破烂不堪的。”易明俊愤愤不平地说道,“要我说别说五千,就是五十块都不值。”
  “明俊,这你可有点看走眼。”对于这块墨锭的真正价值略有所知的唐俊笑嘻嘻地说道,“你别看它毫不起眼,它可是过去专门献给皇帝使用的贡墨啊!”
  “老唐说的有道理,如今这种贡墨抢手得很,我想如果不是由于它过于残破的话,它也不可能落地我手上,我估计早就被别人抢走了。”
优悠书萌 uUtxT.CoM 荃文子坂粤牍

淘尽黄沙始见金 第一百五十九章 清沽美酒经瓶 字数:3355
  可能是书院门紧邻着名的西安碑林博物馆的缘故,这条街上一些店铺专门出售各种碑贴拓片。真迹毕竟只有一份,而且还要很好地保护起来,书法爱好者尽管心向往之却不能收藏,幸好有这些拓片可以满足大家的心愿。
  这些店铺里的各种拓片数量之大,质量之精,令季凡大开眼界。这里面有秀美的隶书雕刻的汉碑精品的《曹全碑》、王羲之遗留的墨迹选集而成的脍炙人口的佳作《大唐三藏圣教序碑》、着名草书家怀素的《千字文》,笔意奔放,流利洒脱,为世所珍、颜真卿的《多宝塔感应碑》,气势雄浑,苍劲有力,是标准的“颜体”、柳公权的《大达法师玄秘塔碑》,笔力遒美瘦挺,劲如削竹,结构峻整,神足韵胜。
  面对这些被书法爱好者们奉为圣经的拓片,季凡爱不释手精心挑选了几副书法名家的拓片。看着孔子《至圣先师像》和达摩《一苇渡江图》画像栩栩如生,形象逼真,于是也干脆一并买下。
  季凡满载而归,兴之所至,看见前面不远处走有个卖瓷器的地摊,于是兴奋地大声喊道,“走,咱们瞧瞧去。”
  地摊的摊主是个六旬老者,眼巴巴地瞧着太阳快要西沉,可自己摆了一天愣没开张,正焦虑不安地闷头吸着旱烟,猛然间听见低沉的脚步声向自己的方向走来,抬头望见季凡三人的身影,立刻喜上眉梢,“几位老板,想买点什么?”
  “噢,只是顺路过来随便看看。”季凡看着无人光顾略显冷清的地摊漫不经心地回答道。一件形如“高脚杯”状的东西。造形独特,上面还画有美观花纹,引起了季凡三人的好奇,围绕着这件东西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唐俊和易明俊争辨了半天,胡猜了许多样,也没猜出它地用途。最后还是季凡笑着揭开了迷底:“这是油灯。有一星、二星、三星的,是过去供家庭、商店、寺庙用的。销路可好喽!”
  两人这才看清“高脚杯”上果然有个小孔,原来是油灯嘴断掉了,不禁哑然失笑。一件有些破损的粗瓷海碗大得出奇,足在洗脸盆大小的碗底,装上两尾鱼,或是七八斤肉绝对不成问题。
  “这回我终于见识到什么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易明俊望着这特大号的瓷碗感慨地说道。
  这种大鱼斗碗。它是由四川峨眉地区的高桥古瓷窑早些年烧制地,由于什么收藏价值,季凡随手把它放回原处。
  一只清沽美酒经瓶映入季凡眼帘,让季凡眼前为之一亮。此瓶小口、溜肩、修腹、小平底,其形制与金代时期通常所见的经瓶分毫不差。细审此瓶整体造型挺拔俊秀,风格古拙淳厚。通体白釉黑花,器体采用铁釉画地方法,以粗线条的墨笔,勾画出五组纹饰。颈部绘莲瓣纹,肩部为丛草纹。上腹主题花纹是四个等距的圆形开光。内填“清沽美酒”四个大字,书体遒劲豪放,意境深邃广阔,令人不及拔塞尝酒,仅望其瓶,品其字,便已有三分醉意了。开光外填绘丛草纹,下腹绘莲瓣纹。花纹简洁清新。自然大方。瓶上“清沽美酒”四字,明白无误地指明这件瓷器是盛酒之器。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影响较大的民间瓷窑,它始烧于晚唐,到宋金时达到鼎盛。而白釉黑花瓷器尤为常见。在磁州窑瓷器中题诗、作词和绘画,充分抒发了当时制瓷匠师们的创作激情。生活感受和审美情趣。因而在内容题材方面,与选材苛刻严格的官窑相比。更直接、更充分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民俗民风、市井文化思想,具有浓厚地乡土气息与民间艺术色彩。
  眼前的这件清沽美酒经瓶釉色对比强烈,花纹和器物造型十分和谐自然,巧妙地结合成完美的整体,体现出浓郁的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风韵,堪称磁州窑瓷器中的精品。白壁微瑕,只可惜瓶口一个黄豆粒大的缺口分外醒目,令季凡婉惜不已。
  “老板,这瓶子怎么卖的?”季凡象是无意地问道。
  这三位瞧了半天,虽然没说什么,但从他们不屑一顾的表情可以看出,人家压根就没相中自己的这堆东西。摊主正暗自叹息自己今天运气不佳时,听到季凡开口问价,心里不由一喜。瞧着季凡衣冠楚楚地样子,显然非富即贵。对于象他这种有钱的主儿价格自然要高点,他考虑了再三,伸出一个手指,张口开价一万块,然后忐忑不安地观察着季凡的表情。
  看来摊主根本不了解这件经瓶的实际价值,季凡心里非常兴奋,可脸上平静似水,波澜不惊,装做一副很无奈的样子地指着瓶口处的缺口说道,“老板,你这个瓶子是个残器,这个价格好象有点高啊!”
  “季先生,象这种破瓶子,我们作坊就能烧制,价格便宜惨了。你要是喜欢,只要花个百八十块就能搞定,你又何苦大好远往回折腾它呢!”易明俊有些费解地说道。
  摊主听到易明俊这么说,心里暗暗叫苦,生怕这桩生意黄了,忙说道,“老板别急嘛,咱们价格好商量?要不老板你说个价”
  “我只能出一千块。”季凡神态自若地说道。
  “多少才一千块?”摊主倒吸了一口冷气,这看似不起眼的年轻人杀价可倒是够狠的!“老板你这太没诚意了,这个价格太不贴谱,最少也得五千块。”
  “我再加五百,行,我就拿去,不行我就闪人。”季凡放下手中地经瓶站起身说道,“老唐,我们走。”
  “老板,先别走啊,你看我在外面风吹日归根到底站了一天了,你再给加五百,算你二千块怎么样?”摊主装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哀求道。
  “那好吧,二千就二千吧!”季凡心中暗自窃喜,掏出二千块付给摊主。
  西安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外国人到中国旅游的必选之地,而作为西安市文化中心的书院门更是到西安不可不来地地方。随处可见蓝眼睛高鼻梁地面孔。
  前面有一个外国观光旅行团,成员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亚洲人,听着他们叽哩咕噜地对话,唐俊有些厌恶地邹了下眉头,“是小日本吧?”
  “不,是韩国人。”季凡侧耳听了下他们的对话后说道。
  “季先生,你怎么知道他们是韩国人呢?”易明俊一脸质疑地问道。
  “我从小就在鸭绿江畔长大,我们村里就住着几十户朝族人,邻居就住着一家,时间长了,我多少也能听懂几句他们讲的话。”季凡说道。
  此时,这些韩国旅行团正驻足在一个地摊前观看,见那个地摊上摆放着不少瓷器,季凡不禁兴趣大增,他看了下时间,“嗯,时间还来得及,咱们几个看完这最后一个点就撤。”
  这十几个韩国人将这个地摊包围得水泄不通,季凡见此情景,将手中的经瓶往易明俊手里一塞,明俊,千万帮我拿好瓶子,我到里面看看去。”说完他瞧准人群中的一条缝隙,挤了上去。无意之中他碰了一个穿着一套绿西服的中年男人,绿西服回头瞪着一双牛眼,带着敌意的目光使劲瞪了季凡一眼。
  “Sorry”季凡带着歉意冲着绿西服点了下头。
  绿西服有些不满地嘟囔了一句,季凡清楚地听见他嘴里嘀咕的国骂,眼里不由闪过一丝怒意,涵养极好的他强压住心头的怒火,选择了忍耐没有当场发作,而是把注意力转移到地上摆放的瓷器上,这堆瓷器中的一对民国产粉彩花觚立刻引起了季凡的极大兴趣。
  花觚上所绘的白头翁栩栩如生,牡丹花枝繁叶茂花艳蕾圆,正是晚清民国时期极为盛行的以“牡丹与白头翁”题材的“富贵白头瓷”。
  晚清民国时期,民间婚嫁流行用景德镇烧造的成双成对的瓷瓶、瓷罐、瓷盖碗等做嫁妆,此类瓷器为晚清瓷中的大路货,由于所绘题材大多具有美好吉祥的寓意,其中典型的“牡丹与白头翁”象征富贵白头,因此这类嫁妆也常被称作“富贵白头瓷”和“嫁妆瓷”。此类瓷器一般有将军罐、花觚、双耳瓶、粉庄等。这类瓷器中既有青花,也有粉彩、五彩,图案画法如其他民窑瓷器作品一样,较潇洒随意,而且风格多样,题材繁杂,生动地反映了中国民间生活风俗和宗教信仰。
  由于“富贵白头瓷”名家手笔少,而且又是民窑烧制,数量众多,因此它的价值大打折扣,一直以来根本不被专家和收藏者青睐,甚至连收货的小商贩对它都不屑一顾,敬而远之。
UU书萌 Uutxt。CoM 荃纹自版越镀

淘尽黄沙始见金 第一百六十章 不同寻常的富贵白头瓷 字数:3413
  “富贵白头瓷”虽然出自民间工匠之手,质量良莠不齐,但仍不乏精美传世作品。季凡清楚地记得《说瓷》中对这种晚清民国时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曾做过详细记载:光绪年间,景德镇有张子英、张少云、张子帅、陈光辉等多位制瓷高手,制作此类瓷器。其中,以浅绛彩大师张子英绘制的富贵白头瓷作品最为细腻传神,被视为上品。
  富贵白头瓷属于民间流行器物,传世数量本应较多,但苦于上个世纪战乱频发,瓷器这种东西又难以保存,因此后世所见到的完整品,特别是那种精雕细作的精品,已经少之又少。
  眼前这对粉彩花觚却与时下常见的那种大路货有所不同,它胎质精细,底釉肥厚,绘画工艺精湛,造型隽秀清丽,幽雅大方,曲线玲珑,实为富贵白头瓷中的精品之作。季凡心里不由一动,随手把其中的一只花觚拿了起来。
  画觚上面有一首七言绝句手书:“独占春台第一筹,文章大块最风流。果能修得汾阳福,富贵绵绵到白头。”富贵绵绵到白头,这自然是父母给予即将出嫁的女儿的真挚祝福了。底款“壬寅年岁次子英于珠山”几个字清晰入目。
  对于张子英这个人《说瓷》中曾给予其极高评价:张子英师从王少维,也曾师从倪田,擅长粉彩和浅绛彩。民间流行的富贵白头瓷绝大多数属普通民窑作品,但张子英所制的富贵白头瓷绝对达到了官窑水准。
  眼前这对花觚,季凡从胎质、釉色、纹饰、画工分析,不失为一件精品。但绝没想到极为难得的是它竟然出自制瓷大师张子师之手。
  有些肥胖笨拙的老板望着围上来的这些人,想到自己马上就能小赚一笔,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老板。这瓷器怎么卖地?”季凡指着手里的花觚问道。
  “你问这对富贵白头瓷吧?咦,怎么就剩一只,另一只呢?”胖老板见季凡要买的居然是那对大路货的花觚当时高兴坏了,这种晚清民国产的民窑瓷器如今根本没人瞧在眼里,都快烂在手里了,今天好算有人想买了,于是他不敢怠慢。连忙四下扫视着,终于在季凡身旁的绿西服手里找到了另一只花觚,他笑嘻嘻地对绿西服说道:“先生,这件瓷器那位老板相中了,请你把它交给我好嘛?”
  谁料绿西服象没听见他的话似地,根本没将手里的花觚交给他,而是冲着身边一位翻译模样的人一阵咆哮。
  多少能听懂朝族的季凡闻听他对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