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好问见张邦昌已经哭得双目红肿,心中叹息,道:“张大人也是迫于无奈,诸位大人也是知道的。我只是想问问你,接下来我们该做些什么?”
“对啊,现在该怎么办?”众人见危险已经过去,不禁有些同情替罪羊张邦昌。
张邦昌见大家有谅解自己的意思,精神好了些。他苦笑着说:“各位大人,我也是被金人架在火堆上烤的。咱们且在北京里呆着,一旦宗望退兵,我们再将大政还给大宋皇帝。我知道大家的饿了,可还有一事我要拜托大家。这北京城的宫室都是皇帝陛下之物,千万不能损毁了。我再麻烦大家一次,看能不能写些封条把各出宫门都封了,将来也好完整无损地移交给国家。”
吕好问等人都同时点头:“本该如此。”
于是,张邦昌带着众官忙了一个
这才将大内宫门都贴上封条,上面写着:臣张邦昌谨
到晚上,宗望总算派人送过来十几桶猪食一样的东西。饿了一天,众人人也顾不得脏,吃得畅快。
接下来十来天,张邦昌都穿着便服躲在宫中不露头,除非金国使前来,他才临时换上一身皇帝衣服。见了女真人,就是一通大哭。金人对他本就有好感,又被他哭得精神崩溃,就由得他自己在宫中自生自灭。
其实,若张邦昌手上没一点权力,若就此甘心做牵线木偶,对宗望没有任何好处。依照宋金两国和议,到北京交割给宋朝还有一段日子。宗望正该在这段时间中帮张大人的伪政权招募一支部队,以巩固政权。
可是,这段时间宗泽和杨华大军囤于成安,给宗望很大压力。
双方的斥候骑兵在北京和成安之间相互追逐,大大小小打了十多仗,因为和约关系,大家都很克制,交战的规模也控制在十人左右。可因为杨华河东军这一年打出了赫赫威名,金军普遍患了恐杨症,队伍也有骚动迹象。
宗望忙于安抚士卒,保障后勤供给线,自然也顾不上张邦昌和那群官僚。
金军士卒现在被杨华和宗泽闹得无法安眠,而且,各路河北军在得知北宋皇帝赵桓大行之后,都一改往日踌躇不前的态势,合力朝北京攻来,急于在未来皇帝赵构面前表现。加上女真人又都想家,战斗力急剧下滑。宗望一看情形不对,再在北京呆下去,只怕还真要被宋军给包围了。
于是,他决定立即启程回国,将北京和河北这个烂摊子扔给张邦昌。
这个时候,宗望这才愕然现,如果将北京扔给张邦昌,这个光杆司令可没能力守住这座城市。
在离开前的那一天晚上,宗望找到张邦昌,提出:“张大人,我明日就要率部北归。要不,我留两千精锐部队给你,也好治理这个国家。”
张邦昌听宗望这么说,心中大急。对他来说,宗望就是一个瘟神,现在好不容易盼到他走了,自然是大喜过望。可如果他还留一支军队下来,自己可就真的坐实了这个汉奸称号了。
他难得地鼓起勇气,连连摇头,说,二皇子,我大楚好歹也是一个有独立主权的国家,外国驻军是坚决不能要的。否则,对天下臣民不好交代。
宗望闹了个没趣,仔细一想,真要留一支军队在北京,只怕女真士兵都不会答应。到时候,被点名留守的军队非哗变了不可。金国部队大多由部族武装拼凑而成,有的人宗望也指挥不动。但若留自己的嫡系部队,心中却又舍不得。
“罢了。”宗望叹息一声:“就不给你留兵了,可你拿什么守北京啊?”
张邦昌装出一副感激的模样:“我自己征兵。”
“哎,你可不是杨华和宗泽的对手。”宗望有些伤感,他拍了拍张邦昌的肩膀,有些动感情地说:“一切小心。”
完话,他从怀里掏出玉玺,塞到张邦昌手中:“张相,这是你们汉人的宝物,听说只要有这东西在手,就算是受到上天的庇佑。
有此物在手,你就算是正式继承了赵宋的法统。对你征招部队也有帮助。作为老朋友,我能为你做的也只有这点了。“
张邦昌接过玉玺,又哭了起来,也不知是喜是悲。
哭了半天,张邦昌又问:“二皇子,太上道君皇帝的事情你做何打算?”
“本打算等我军北归后就还给宋人的。”宗望沉吟片刻,说:“但是,我不打算履行这个诺言。张大人,一旦你这边支撑不住。我就让赵在河间登基,来一个二帝并立。看宋人敢不敢打他们的太上皇。”
金国大军离开北京的那天,张邦昌也没带百官送行,众人都坐在宫中听外面一阵接一阵的喧嚣。整整一天,女真人才走完。
待到外面安静下来,吕好问这才匆匆从外面跑进来,欢喜地大叫:“女真人走了,我们自由了!”
“万岁!”众官都欢喜地哭泣起来。
“诸位大人安静一下,安静一下。”张邦昌大声说:“大家也知道我这个皇帝是被逼的,现在我也不当了,还做我的太宰。现在,谁愿去康王那里跑一趟,献上玉玺,还政于赵氏?”
“我去。”吕好问忙走上前来。
“好,我马上写一封信给康王,劝他登基继位。”张邦昌提起笔来,略一思索,在纸上写道:
……
乃眷贤王,越居近服,已循群情之请,裨赝神器之归。由康邸之旧藩,嗣我朝之大统。
汉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兴;献公之子九人,唯重耳之尚在。兹惟天意,夫岂人谋。
尚期中外直协心,同安定之至计。
……
很快,由吕好问领衔的投降队伍和权进队浩浩荡荡地从北京出,朝相州走去。
此时,大宋皇帝刚驾崩,太上道君皇帝被金人俘虏,因为没有指定太子,也找不到合法的皇位继承人。赵构若要登基,于制不合。而玉玺的出现,让康王的法统得到世人承认。
如此一来,赵构继承皇位在法理和舆论上都已准备完毕,只差军方重量级人物宗泽和杨华点头了。
热情接待了吕好问一行人之后,赵构有一种酒醉后的愉悦。内心中,他十分感激张邦昌,很策略地应允,将来一但新君登基,念在北京众人是被金人胁迫的。现在又献上玉玺和北京城,不但无罪,反而有功。新君想必不会追究众降官的变节行为,将来还是会大用的。
站在相州城头,看着巍峨的太行山,手握玉玺,康王赵构有一种天下尽在我掌握中的感觉。
“宗泽和杨华该来了吧?”
这一年,赵构二十岁。
S:双倍月票的最后一天了,再次求一下月票,巩固下在分类月票榜上的位置。
只要能稳稳站前十五就好。
第四卷 西望太行
第二百七十八章 可以预测的人事变动
马在田野上缓缓而行。一个骑士从马上跳下地。用刀'地上挖起一棵麦苗。小心地捧到宗泽面前。
麦苗碧绿的像是由翡翠雕成。绿油油亮的让人心情舒畅。
拉停战马。宗泽接过麦苗。笑眯眯地看着杨华:“茂先。今年又是一个丰年。看出来康王很重视农耕。在相州的这几个月他也没忘记播种。”
杨华点点头:“大人。今年的丰|还是可以预期的。不过。相州才多大点。河北残破。么多兵马。仅靠相州一府产出也没办法支撑这么多军队。”
“对。河北今年是没指望了。”泽从马上跳下去。小心地将这颗麦苗埋进土里。面上全是欣慰的笑容。若不是他穿着一大红官袍。还真像一个老农:“依我看来。现在北京张邦昌已降。皇帝已经大行。金人肯定不会再将河北各地归还我朝。北奴北归避暑后还将再次南下。战争还是会拖下去的。要支撑河北战场。就从东南荆湖和四川调集钱粮。可名不正言不顺。大元帅府可没权利征调能各地的粮草。因此。康王登基之事不能再拖延|去。”
杨华笑笑:“大人。我们不是联名劝进了吗?”
北京落入北宋手中后。宗望大军走的更快。现在已经跑到深州。眼看就要进入河间。河北战役算告一段落。宗望也没归还太上道君皇帝的想法。而河诸路宋军畏惧金军。又忙着拥立新君。自然也没兴趣同金人作战。
现在的北宋乱成一团。而迎还赵这样的大事的集中全国的力量才能实现。
因此。大家也只能眼睁睁看着金军越跑越远。
河北战事也就这样这一场战争让河北元气大伤宋军缺衣少食战斗力急剧下滑。杨华的部队都是骑兵。对后勤依极高。而大元帅府也负担不起这样一支军队。
因此。当战役结束后。杨华就命令李鹞子带先带着部队穿太行山回山西去了。
而杨华身边只带着一百轻骑至河东镇勤之役也宣告终止。此战。杨华最大的收获是从东京武库弄了海量装备。可以大规模扩军了。
他也非常想家离家已经五月家中地儿子女儿也不知道怎么了。
可是。赵构登基一事牵动朝野。也关系着各路军事将领朝中大员地未命运。杨华迫不已留了下来。备参加完赵构的登基大典之后领了圣旨再回山西。
听杨华这么说。宗泽拍拍手上的泥土。起身道:“一般来说。群臣劝进之后。储君要推让三才能继承大统。这是礼法不能马虎。前几日。汪伯彦黄潜善大人为了劝康王登基甚至弄了个道士去见康王。”
“道士?”杨华有些疑惑:“关道士什么事。国家大事。不问苍生却问鬼神。糊涂。”
宗泽郑重地说:“也不能这么说。天意从来高难测。鬼神天意之事也不是说没有。存而不论。存而不论……为了说服康那个道士把靖康二字拆开。弄成”十二月立康“。坚定康王的决心。”
杨华抓了抓头:“靖康二字一拆还真是这几个字。不过。现在是三月不是十二月!”
宗泽严肃地说:“大元帅府是十二月立地。”
杨华有些无奈。看来。古代人都迷信。即便如宗泽这样地人物也不免受其影响。
杨华:“宗大人。这次进相州。想必康王也会答应群臣的哀求了吧。”
“恩。应该是了。”宗泽踩着马上了鞍子:“国事如此混乱。现在离秋末还有大半年时间。我大宋应该早些作好预防人第三次入寇的军事准备。不能再拖下去了。我已经写信给康王请他去应天府登基。茂先。你也别急着回山西。先随去南京吧。”
应天府就是北宋的南京。也就是现代地河南商丘。听宗泽说想请赵构去南京登基。杨华有些疑惑:“大人。东京虽然残破。却是我大宋的都城。实在不行。北京也可以啊。为|么要大老远跑去应天府?”
宗泽慈祥地看着杨华。说:“茂先。你虽然在战场上是个八面威风的大将。但政治上还是很幼稚的。北京虽然也是一都城。可河北贫。又直接暴露在金人面前。安全形不容乐观。再说。北京又是伪楚的都城。若在那里登。天下人会怎么想?玉玺是张邦昌献上的。登基大典又在北京。难不成康王的法统传承自伪楚?”
“确实是这个道理。”杨华失笑:“其实张邦昌也是个可怜人。被宗望逼的做了皇帝。好在他没有用帝的礼仪。又把玉和北京献给康王。如此才不至铸下大错。我只担心。将来若清算起来。他怕要倒霉了。
以前在开封。杨华和张邦昌关系不错。虽然不齿相公的汉奸行为。但从张邦昌的所作所为来看。也不是不值的原谅地。
“恩。张邦昌可怜。怪谁呢。若我。早杀身殉国了。何至于有今日之羞耻。”宗泽也是叹息。
杨华轻哼一声:“何不抗金死。留做今日羞。|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宗泽摇了半天头:“再说东京东京虽然是我大宋的国度。可城中宗室子弟无数。康王若回开封。难免有人不坏好意以至于发生动乱。我的意思是。干脆去南京登基。免的麻烦。国家政治混乱有年。是时候另起机了”
杨华恍然大悟。连声道:“宗大人所言极是。杨华佩服。”
“杨侯。宗大人。相州到了。”前面警戒的梁云龙跑回来。
宗泽和杨华抬头看却见远方地平线上一道黑黝黝的城墙。
宗泽:“茂先。我'|且进城休息一日。这几日康王正在接见从东京和各地来的官员。事务繁忙。明日我再去晋见。”
杨华:“走了这一路。又冷又累。休息一日也好。”
“李大人。哪一个李大人?”杨华有些回不过神来。
“还有哪个李大人。然是李纲李大人了。”宗微笑。
“啊。是李相。”杨华心中有些喜。
宗泽点点头:“年前。李大人接大行皇帝的圣旨。让他回开封就任开封府尹一职。不过。新君登基。估计他会大用如果不出意外。应该会做宰相。”
“李大人做宰相自然是国家之福。百姓之福。”华由衷地说:“只不知道新君登基。朝中人事如何安排?宗大人也该进中枢了吧!”
宗泽笑着摇了摇头:“我是进不了中枢的。看康王地意思。宗泽大概会留在开封统领两河军事。到时候。北张所的招讨司和你山西地河东都归我节制。以做防秋之计。新君登基之后。李纲会总领全军。汪伯彦黄潜善辅之。倒是杨华你……估计会与我一同进枢秘院。”
杨华心中一惊。忙说:“太原乃=西屏障。我怕脱不了身。”
放心吧。“宗泽身手拍了拍杨华的背心:”你是个战士。战士就应该在战场上。“
听他这么说。杨华才松了口气。
“至于以前的老臣。”宗泽说:耿南仲何粟张邦昌吕好问等人还依旧做他的宰相。该不会有的变动。“
二人一边说话。一边带着队伍到了相州。杨华和宗泽都将部队驻扎在城外。等待康王的召。
相州城内。大元帅府行辕。
昌。伪号大楚。在京侍从百官。北面膝。奉贼称臣。没有一人死节。自古夷狄之祸中国。未如此者!请康王尽将此等国贼收监。以正国法。以正视听。“
御使中丞颜歧身为言官之首。自是站的笔直。手捧着李纲的来信。大声念道:“兴大业。责任在大王于群臣。纲粗鄙。不足以报答大王知遇之恩新君登基大典之后。请将宰相一职另授他人。”
颜歧的刚将这封信念完。一旁的吕好问脸色就变了。
李纲这封信有两从此意思:一。伪楚政权的投降官员必须的到清算;二。不清算张邦昌。他李纲就不会去应天府捧场。
好问没想到自己率众来相州献玉玺。却碰到这么一出。心中有些畏惧。忙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大王。我等是被金人俘虏。后又被胁迫的呀!”
|。良有胁迫。责任不在他。你等老也没有责任。不会追究的。“
“多谢大王。”吕好问站起来。还在不住地抹着泪。
赵构接过颜歧手中的信又看了一眼。心中也是烦恼。宗望打进开封之后。几乎将整个宋王朝的中央官员一网打尽。可以说。新君登基之后。中央政府要想顺利运转。还的靠这批人马。
而李纲的意思是要将这批人全部清算掉。若把张昌他们全部拿下自己一时间从哪里弄那么多官员难不成让他赵构做光杆司令?
第四卷 西望太行
第二百七十九章 密报
其实,不管是否处罚伪楚官,如何处罚,都得等到新)8才谈得上“一直在旁边看热闹的汪伯彦拱手道:”大王,各地官员的劝进表如雪片飞来,您也该考虑一下登基之事了。“
“是啊!”大元帅府的几个主要官员如黄潜善、耿南仲等人都同时起身道:“请大王去应天府登基吧。”
这几人中,耿南仲本就是宰相,也无所谓。但汪伯彦可是有大功于赵构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