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行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医行大唐- 第1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子涵看。。。如何?”向光彦对陈墨很期待。

    “萧相得的是心疾,小子没有把握,只能治疗着看,还望几位长辈共同治疗用药。”萧遘的情况很不好,毕竟有局限性,现在这样的条件根本就没有治愈的可能,陈墨实话实说。

    “那就让文翰也过来,共同诊治用药。”向光彦和杜怀山也知道陈墨不擅长这种疾病的治疗,三人才是权威,看来萧遘很难恢复如初了。

    “只能这样了,我让人去。。。。。。”

    “陛下来了,陛下来了!”没等陈墨把话说完,外面的官员就向里面喊了起来。

    手下第一宰辅病重,皇帝自然要过来。最近的朝局和天下局势基本平稳,皇帝对这位宰辅很看重,正是励精图治的关键时刻,不能缺了这位“执政事笔”。

    “萧公如何了?”

    皇帝到来,外围的官员纷纷让路。

    这位新皇帝有时候做事情很没准,有些任性的毛病,但关心臣子却真心实意。来到萧遘床榻前他就俯下了身,根本就没有皇帝那种架子。

    陈墨赶紧介绍病情:“萧公暂时没有大碍,需要调养治疗一段时间,处理政务恐怕暂时也难以胜任。。。。。。”

    。(未完待续。。)

 第275章 最佳搭档

    (感谢;大寒尖、唐深深、419026392三位书友的打赏!)

    萧遘的病情真的需要调养,这造成了政事堂权利的空缺。

    韦昭度去了西川,萧遘暂时无法处理政务,一时间,朝堂的风向有些涌动不安起来。

    “执政事笔”休养,这个位置等于风向标,谁都知道萧遘在这个位置坚持不了太久。第一宰辅对于朝廷重要无比,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这个“执政事笔”,萧遘的休养意味着将有很多变化。除了皇帝认可,做“执政事笔”的人需要很多人脉,也需要一种平衡,过于强大皇帝不喜欢,过弱压不住群臣。无疑,以后的“执政事笔”人选成为了一大话题。

    迁一动十,很多人会因此得利,竞争提前开始。

    还是翔鸾阁。

    还是君臣二人,皇帝站在窗前:“萧公的病情大郎心中有数,将来恐怕很难回到朝堂,杜公处事稳重,让杜公暂时引领政事堂,让御史中丞崔胤进入兵部如何?”

    杜让能跟进一步是最希望的事情,萧遘的病情陈墨很遗憾,换一个杜让能是最好的结果,加上一个崔胤,皇帝这是在平衡文官的权利,不使得派系的力量过重。

    陈墨对杜让能暂时做“执政事笔”没意见,他的能力足够胜任。可崔胤进入兵部陈墨不愿意看到:“陛下,微臣看崔中丞进入兵部不合适,崔中丞曾做过河中从事。微臣认为让他进入户部或者工部更为合适。”

    估计是刑部尚书崔昭纬在行动,也许有杨复恭的作用,无论是谁。陈墨也不介意添堵。

    已经被人干掉的王重荣曾经是让光启皇帝跑到兴元的罪魁祸首之一,陈墨的提醒起到了应有的作用,皇帝稍稍思索:“那就等等再说,崔中丞进入兵部还真不合适。”

    这算不算谗言陈墨不知道,可知道一定有作用。皇帝是人不是神,和普通人其实没有太大区别,谁也不喜欢让一个把自己兄长追的乱跑的人。把他的手下重用起来,这样的风格不属于人类。兵部是一个紧要部门,皇帝于公于私总要为自己考虑。陈墨的挑拨足够皇帝压一下崔胤了。

    “其实。。。大郎不要升的太高才好,也能为我分忧,官职太高不方便,你就忍一忍。将来再实现你封侯拜相的愿望吧。” 皇帝终于想起来。自己登基时间不短了,这位好友还在原地踏步,陈墨给自己做的事情可不少,皇帝有些不好意思了。

    “等一等也好,我可是想去兵部。”皇帝给出的理由也算充足,可升官谁不想?陈墨没有那么清高,他还指望着皇帝给自己挪挪地方,好干大事。

    挪地方就去兵部。崔胤不能去,陈墨想去。可惜。。。陈墨知道。这有难度,宦官的力量不能小视,阻力一定在那里,另外崔昭纬估计也是一个很大的阻力。

    “那就等等,皇兄年前要入皇陵。你的事明年再说,大郎最近太嚣张了,还要朕给你。。。擦屁股。”

    擦屁股!这是皇帝应该说出的话吗?陈墨一阵无语。

    陈墨大闹长安县的事情皇帝知道的很清楚,那位长安令陶宏儒吓破了胆,改任庆州的事皇帝也帮了忙。嚣张过后,好多人给陈墨擦了屁股倒是实情。

    “很挣钱是不是?若挣得很多就给朕一些钱用一用,你的作坊总是用了皇家御用的名号,这也是朕应得的回报。”皇帝看着陈墨,眼中有一种期待。

    语不惊人死不休!

    皇帝竟然向自己要钱,还用上了正当的皇家名义,陈墨再一次被震惊了。

    皇帝不应该有这样的经济头脑,一定是要干什么事情不便于在国库中调用,陈墨立刻就问道:“陛下。。。缺钱吗?这是要干什么大事吧?”

    “羽林军已经废了,朕想要让羽林卫重新作为皇家的直属力量,没钱怎么行?”

    原来是这么回事,怪不得向自己开口。

    唐代的“左右羽林军”可以说是“北衙禁军”之首,它的产生比较复杂。可以说是唐朝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北衙禁军”,它的独立建制,标志着北衙禁军

    独立并壮大的过程的开始。

    “北衙禁军”指的是屯驻于宫城以北,以保卫皇帝和皇家为主要职责的皇帝私兵;与国家军队“南衙府兵”相对。北衙禁军是伴随着唐初军队国家化的完成而出现,是皇帝私人需求凸显的产物。真正意义上的北衙禁军形成于贞观十二年,以招募制和私属化为基本特色,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唐前期北衙禁军发展的整体思路。

    唐太宗时,于玄武门置“左右屯营”,成份混杂,统属复杂;唐高宗龙朔二年,改“北门(玄武门)左右屯营”为“左右羽林军”;垂拱元年五月羽林军正式独立建制,取消了以往以南衙诸卫将军检校羽林军的制度,羽林军正式升格为行政系统上独立的北衙禁军,定额兵士六千人。

    唐高宗、武则天两朝羽林军的建立和官署的完善使北衙禁军在建制上脱离南衙十二卫,这种走向与同时期“关中本位政策”的瓦解以及皇权的强化紧密相连。这一时期,北衙禁军开始大规模消解府兵的职任和人员,在中央宿卫方面承担了主要角色。

    再往后,北衙禁军成分越来越复杂,除了“北衙六军”,还有“神威”、“英武”、“射生”和著名的“神策军”。值得一提的是,“左右羽林军”在武则天时期,曾被改称“左右羽林卫”。

    皇帝要重新建立自己的直属军队,这件事以杨复恭为首的宦官集团肯定要坚决反对。那等于削弱了他们的权利,这件事难度不小,也怪不得皇帝向陈墨求助。

    果然是一个有想法。想要励精图治的皇帝,而且很精明。重新建起了御林军就会建千牛卫,就会建立其他军队,权利的分割对宦官集团无疑是致命的打击,让他们无法掌控皇帝,也让皇帝自己拥有了直属军事力量,有了更大权威。

    “微臣那点钱维持御林军还可以。可建起来很难,陛下信得过微臣就要听微臣的。”

    陈墨的话让皇帝眼前一亮,陈墨果然是机敏。他已经看透了这里面的实质问题。

    这已经不仅仅是向陈墨要钱的问题,关键是士兵的来源,无比忠心的士兵和将官很难找。还要承担各种阻力,尤其是宦官方面。千头万绪。哪有那么容易。

    “可以在各军中抽调良家子弟,两个羽林大将军的人选我斟酌一下。”陈墨也不让皇帝着急了,直接开始:“另外,钱粮的问题可不能这样让微臣一个人拿。”

    “为什么你不能一个人拿?我可知道你挣多少钱,供应这几千人毫无问题。”皇帝的疑问来了,印象中陈墨不应该是这样的人,钱对他没什么意义。

    有励精图治的想法,可政治头脑不够。陈墨继续解释:“陛下的羽林军岂能让臣子来养?微臣不是不拿,而是不能拿。拿也可以,但要在暗中运作才能不会有后患。”

    “怎么在暗中?说清楚了,小气鬼,别想这么便宜,钱你一定要出。”

    皇帝啊皇帝!节操何在?

    陈墨无奈的摇摇头:“陛下,不是微臣舍不得拿钱,而是不能以个人的名义,陛下可以下旨让地方提供帮助,这样建起羽林军就名言正顺。”

    “对啊!大郎说得对,你的意思是让各地节度使和观察使出钱,这样名言正顺,然后你也出钱。”皇帝想到了重建羽林军,没想到有这么多细节和道道。

    也不知道这位皇帝怎么变成了财迷?总忘不了让自己出钱,陈墨也不和他计较了,总归是皇帝,给他点面子:“微臣出的钱可以加入左将军的赞助中,这样就没有问题了。至于各地节度使和观察使,随便他们出多少,反正总够用。这样陛下即得到了支持,也会减轻阻力,除非各地节度使和观察使全部反对陛下重建羽林军。微臣认为全部反对是不可能的,陛下其实没有行动就已经胜利了,这个重建的想法比微臣有创意,这是微臣从未想象到的,还是陛下高明,想的长远啊!。”

    被夸赞谁都喜欢,陈墨的夸奖让皇帝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皇帝兴奋的一拍手:“高啊!朕的主意高,想不到大郎也这样高?果然是最佳搭档,就这么办!”

    “最佳搭档”这个词没有在唐朝出现,还有很远的历史路程要走。不得不说,陈墨的“教育”很成功,这位皇帝陛下的接受能力很强。不要说“最佳搭档”,就是“青春派偶像”都知道,还学会了使用听诊器。

    这位皇帝陛下很英俊,身材高大魁梧,血统带来的东西在他身上得到体现,很有“青春派偶像”的资格。

    陈墨感觉到这位皇帝陛下越来越有想法了,想来,只要不走上弯路,这个敢于开拓进取的皇帝让大唐重塑辉煌并不是梦想。

    “还有魏国公那里呢?陛下可有说服魏国公的方法?”

    陈墨两句话就让皇帝的热情稍稍降了温,想了想,这事情杨复恭不可能答应,还要让陈墨出招,皇帝一脸愁容:“大郎你说说怎么办?我可就指望你了,你鬼点子多,别说你没办法,否则。。。。。。”

    “我当然有办法,不过陛下要听我的,否则。。。。。。”果断的打断皇帝的威胁,陈墨立刻回了一个否则。

    “直接说,别啰啰嗦嗦的,爷们从来不这样!你什么时候变得这样女娘气息?”

    好吧,又是自己“教育”的结果,爷们这两个字也跑了出来,还女娘气息,这位皇帝陛下还真有创意,果然是穿越者的“最佳搭档”,陈墨只能感叹自己很幸运。

    。(未完待续。。)

 第276章 残忍的文官

    重新让羽林卫成为守卫宫廷的最重要力量,这件事皇帝不能自己提出来,还需要一个人上书来做文章。

    钱不是问题,只要能够扼制宦官,能够让国家稳定,陈墨什么都愿意做。但现在的陈墨不会做那个上书的人,因为有人比他更愿意做。这个人是一个很精明的马屁精,当得知皇帝想要让羽林军重新强起来,六军统领李顺节很会顺应帝意,第二天他就上书表示愿意为皇帝陛下重新整理一下羽林军。

    谁做这个重整羽林军的人不重要,重要的是李顺节上书没有给杨复恭商量。当皇帝把这个六军统领李顺节提出的计划当庭宣读后,杨复恭站出来立刻就要表示反对。

    事实证明,杜让能比杨复恭“反应”的更快。

    没等杨复恭开口,站在朝班最前端的杜让能立刻就表示了支持:“羽林军是我大唐立国以来的宫廷中坚,历朝历代皆有先例可循,微臣附议!”

    户部尚书张浚反应也不慢,立刻冲出来表示支持:“杜相说得对,羽林军也该重整旗鼓了,陛下身边本就应该有羽林军作为侍卫,对了,还有千牛卫。。。。。。”

    “陛下,羽林卫应该重整了。。。。。。”

    “陛下英明,羽林卫素来。。。。。。”

    “羽林军。。。。。。”

    。。。。。。

    。。。。。。

    文官们太残忍了,根本就不给人单势孤的杨复恭开口机会。绝大部分人都跑出来支持,发出的声音响彻朝堂,而且时间非常长。长的让皇帝都目瞪口呆。

    文官中也有特例,只剩下以崔昭纬为首的几个人,当然也包括刚刚还是御史,现在已经是户部侍郎的崔胤。户部侍郎和御史中丞同样是四品,这等于没晋升,加上没有改任权利更大的吏部或者兵部,崔胤实际上也在原地踏步。

    武官们知道杨复恭要反对。可也没想到文官反应这样激烈,本来武官中有些人想站出来支持杨复恭。可看到文官的阵仗,再看看已经笑得把嘴角咧到耳根的皇帝。谁也不愿动了。

    当然也有人想支持重建羽林卫,只是看到杨复恭被摧残的模样,这些人也不好意思出班了。怎么说杨复恭也是武官的最高领导,面子总要给他留着一些。

    文官们群情汹涌。风风火火。杨复恭也没办法发泄自己的不满。他可没有信心在这种情况下和文官们打架,就是争论都不敢,这些人的吐沫太多,他怕自己被淹死。皇帝纵容很可怕,杨复恭只能悲戚戚的继续站在原地静观其变。

    许久之后,皇帝感觉自己的脸笑得有些僵硬了,他赶紧收起笑容,随后提起手示意。

    杜让能这位临时“执政事笔”和皇帝配合默契。他喊了一声:“好了,诸位听陛下吩咐。”

    效果很明显。跑出来咆哮的文官们慢慢回班,等候下文。

    “羽林卫宿卫宫城,向来是皇家门面,这件事。。。魏国公怎么看?”突破口打开了,最后的环节皇帝也想打开,而不是强行执行。他希望杨复恭像他的名字一样恭顺,自己这个皇帝也好更有威严。

    杨复恭当然不答应,这笔账他怎么算也要吃亏,重新建起羽林卫,士兵和左右将军等于皇帝的嫡系,他自己的力量要再次被削弱。

    这不能答应,杨复恭赶紧上前两步:“陛下,神策左军刚刚重新建起,西川还要很久才能有结果,消耗日甚。还有先皇还要大葬,库中钱粮本来就已经吃紧,再建起羽林卫,恐怕国库更为吃紧,就请陛下暂时。。。不如以后。。。。。。”

    “若是不动用国库钱粮呢?魏国公以为如何?”皇帝很温和,一点也没有被杨复恭拒绝后的恼怒表露出来,因为杨复恭说的是实话。

    难道要动用皇帝私库?可皇帝现在哪有什么私库,杨复恭就纳闷了,皇帝不动用国库,哪里有钱?

    “若是不动用库府钱粮。。。。。。”

    “既然魏国公也同意,这样公忠体国,朕甚是欣慰。事情就这么定了,朕自己想办法,羽林军九重玄武,素来为皇家基石,也该到了重建的时候。”皇帝算是和陈墨学了一个通透,根本就不容杨复恭把话说完,他已经认定杨复恭同意了,而且还给杨复恭带上了一个公忠为国的大帽子。

    杨复恭:“。。。。。。”

    “魏国公公忠体国,诸位爱卿也是这般,想来。。。各地方也是这样。不如就让地方自愿捐助,就说朕要重建羽林军,看看谁最忠心体国?”

    皇帝的话说完,杨复恭就愣住了。

    有些强大的节度使可能不鸟这个皇帝,比如李克用和朱全忠。但也有不少人要左左右逢源,尤其是距离京师较近的节度使和观察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