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战胜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唯一战胜国- 第1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德国不仅把技术交给华东自治政府,还会派遣工程师、工人到中国去帮助中国建造军舰,也就等于是把德国的经验吸收到中国。
  这样的交易是很划算的,华东商馆很快与德国签订了协议。
  ……
  英国
  此时的英国已经出现了食品紧张的问题, 居民的粮食从小麦变成了土豆。
  因为英国可以种土豆,而小麦在英国不能种。
  小麦一般都是澳大利亚、加拿大这些殖民地所种植的,主要的产地还是澳大利亚,不过此时英国甚至没有太富余的船只去运输小麦。
  一支庞大的货船队伍悬挂着华东自治政府的五色旗,驶入了英国的港口。
  这只货船一共拥有三十多艘,货船周围是三艘护航的驱逐舰,由于悬挂着华东自治政府的五色旗,路上没有受到德国潜艇的攻击,很安全的到达了英国。
  这支船队给英国运去了很多食品,这些食品种类很多。
  有小麦,也有肉类,更有水果等等,这支船队甚至只运来了食品和其他民用物资。这批物资的到来,让听到风声的英国主妇欣喜若狂,纷纷跑出家门准备抢购。
  从开战到现在,华东自治政府的商船就会经常成群结队的到达英国,这些商船通常会运来许多民用物资。
  而在军用物资方面,华东自治政府目前除了生产英国的订单之外,把其余的军用物资都运往了德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同盟国阵营。
  华东远洋运输公司这个月又多了五十万吨商船,其中二十万吨是自己造的,还有三十万吨商船是别的地方买的,至于哪里买的他们也不知道。
  以至于华东远洋运输公司的商船吨位上升到了很二的二百五十万吨的程度,再次与美国拉开了距离。
  等到下个月,各造船厂制造出的商船将会增加到四十万吨,因为那些内陆工厂开始发挥作用了,商船的零件大多都是这些工厂制造的,然后运到船坞里进行组装。
  运输业的利润此时可谓大幅度增加,因为英国的商船开始逐渐退出各种商业揽载,这个市场也逐渐空白了出来,导致运费正在快速上升。运输业也随着进入了黄金时代,华东远洋运输公司的主要你业务还是给自己国家的出口产品运输。
  很多国家的出口产品此时还面临着运不出去的问题,而在中国,则没有这样的问题,暴涨的货船吨位让中国的货物能够通畅的运输出去。
  随着秋收逐渐结束,运载量也开始增多了起来。这让华东远洋运输公司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理会其他国家的货物运输,只能把精力放在本国的货物运输上,不过华东远洋运输公司的规模却是在不断扩大的。
  在水手方面,听说不过了多久就会有一大批德国水手来华东远洋运输公司工作,这可以为华东远洋运输公司减轻人员方面的压力。
  尽管在航海学校里有很多学生在学习航海,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东西都需要时间的沉淀与积累。
  不过这并代表着其他国家的货物就真的运不出去,很多英国商船还是能够正常的在海上运输的。
  最主要的还是德国的商船突然不能出海了,这才是运输业突然进入一个黄金时期的主要原因。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英国船只被击沉的数量越多,那么空白出来的市场也就越大了。
  中国市场的运输任务全被华东远洋公司所承载了,而其他国家依然是英国和他们的本国船只在担任运输任务。
  华东远洋公司的商船急剧增加,将不断的占领这个空白的市场,这是一个很庞大的市场。
  但从盈利方面,英国没年都能在运输业上创造出近两亿英镑的收入,两亿英镑也就是22亿复兴币。另外这个市场还有德国、美国、法国三个国家。
  此时排名第二的德国首先出局,排名第一和第四的法国也将相继遭受惨重打击,剩下的也就是中国及美国。
  至于日本,他们的商船数量不多,总吨位还不足百万吨。
  为了占据更大的市场,夏钧满肚子坏水的开始向德国出售VIIB型潜艇,以让德国的潜艇战得更加凶猛。
  夏钧最近比较清闲,没事就在家里给各部门大电话,让他们把最近统计出的数据送过来让他研究研究。
  此时大部分的事情下面都有能力去办了,也不需要他时不时的盯着他们,华东自治政府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制度。
  要说华东自治政府的路线,那就是先形成一个完善的制度,然后再扩大地盘,倒是和美国的路线差不多。
  这样的路线无疑是很正确的,一旦地盘突然变大了,那么就会造成各种遗留问题,很多方面也会变得混乱。
  在制度方面,当前华东自治政府形成的制度是一党专政,媒体监督的政体,行政上又以中央政府加地方的自治议会相结合。
  在权利划分上,则是四权分立,即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督权。
  在这四权方面,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又为夏钧所掌控,施行上层集中,中下层分离的模式。既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互不干涉,但都听从于夏钧的指令。监督权则不是夏钧所掌控的,而是媒体和民众所掌控的权力。
  而华东自治政府则施行教育免费、医疗减免、住房保障等社会福利。
  农业上推行土地兼并、粗放种植的高科技农业。工业上施行污染控制、技术援助、行业扶持的政策。
  走的路线是国工业化、城市化,将人口转移到城市中来,农业则进行集约化、机械化、高科技化。
  经济路线则是以发展对外贸易和内部经济建设为主。主要以高科技农业、轻工业为主体,目前工业正在向重工业上转移,但轻工业也不放手。
  在对内经济建设上,主要是以建设基础设施,满足内部市场消费为主,并且建立关税壁垒、民族壁垒,以将其他国家的商品排挤出去。
  对外竞争方面,夏钧则很上心,每个行业每个月或者一个季度提交一份详细的市场报告,报告中要对竞争对手进行详细的调查。
  如果是技术上比竞争对手差,那便解决技术上的问题,如果是政策上的问题,例如关税收得太高,那么就降低出口关税,是管理上的问题,那就下令对管理进行整改。那些不适合在国内发展的企业,则搬迁到国外去发展。
  农业上则是利用压倒性的技术优势、成本优势,对其他国家的农业进行暴徒式的冲击,以打击其他国家的农业。
  不管是工业还是农业,华东自治政府在这两方面都在强调竞争和制造贸易差额。
  世界的国际市场也就那么大,我占了你就没有,你占了我就没有。占领了这个行业的市场,也就能为本国提供更多的就业,就能将世界的财富吸纳到本国中来。
  从而本国强大了,其他国家也就衰弱了。
  夏钧可谓是把竞争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地位,他手上的兑换平台能够迅速将许多行业的劣势扭转过来,这就是他的最大优势。
  绊脚石就是国民文化程度的问题,这也是夏钧大力发展教育的主要原因,也是为了国家的未来而大力发展教育。
  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内部市场的掌控,财富也就不会流失,而会源源不断的流入,政府各环节上收点税,那么国家也就有钱了。
  夏钧则正在家里看德国潜艇击沉协约国商船的数据,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德国在一个月中击沉了协约国近五十万吨的商船,并且数量还在上升。
  “五十万吨,还不够啊”夏钧摸着下巴想,既然他手上有潜艇,自然要多怂恿一下德国人发动潜艇战。
  如果德国有足够的潜艇,甚至可以让他们去冲击一下封锁线。
  若是封锁线能冲开,华东自治政府的商船也就能开进去了,当然这种可能性极小,也只是想想罢了。
  最主要的,还是消磨掉英国的财力。另外再减轻德国人在战场上的压力,以让战争打得更久一些。
  打定主意,夏钧打了个电话给外交部。让外交部和德国谈谈,只要德国购买华东自治政府的物资,买多少就送一艘潜艇,没多少又送多少枚鱼雷……
  他不能和直白的给德国送潜艇和鱼雷,那样说不定一战结束后会被协约国扣个屎盆子,而购买军火、物资附送,这纯属商业行为。
  至于英国的封锁线,那是你们自己拦不住,关我们屁事。到时候英国佬也只能吃个哑巴亏,要打夏钧还真不怕他们。
  同时夏钧让外交部下调潜艇、鱼雷价格,下调到成本价上去。
  本来潜艇的利润也是挺高的,不过为了鼓励德国继续展开潜艇战,就赚点工钱吧这方面的利润不要了。
  只要德国能击沉越多的协约国商船,那么华东自治政府的回报也就越高啊
  满肚子坏水的夏钧,再次了改变了历史。
  同时,把德国订购的五十艘潜艇的价格也调整了下去,给德国人造一百艘,交货的时候没艘再附送德国十枚鱼雷。
  得知这一消息的德国很高兴,继续又订购了五十艘VIIB潜艇,订购数量从原本的五十艘增加到了一百五十艘,足足翻了三倍。
  德国大使陶德曼随即求见了夏钧,当面向夏钧表示了感谢。同时表示,愿意将现有的一些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废止,并且愿意将德国在中国的租界全部交还华东自治政府,德国在华所控制的铁路一并交由华东自治政府。
  夏钧听了不由楞了楞,突然想到这是个机会啊
  中国关税年年要抽出钱来还庚子赔款,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把各国的庚子赔款全部废止。
  “陶德曼先生,很感谢贵国的支持,我想我们是不是明天召开一个媒体发布会,隆重的公布这一消息?”夏钧对陶德曼问道。
  “当然。”陶德曼自然没有任何意见,公布这一消息对德国并无什么损失。
  ——————
  今天状态不行,就一更吧
  第一卷 第一百三十五章 增加税收与社会保障制度
  第一百三十五章 增加税收与社会保障制度
  陶德曼很快就配合着华东自治政府宣布了取消中国庚子赔款的消息,这一消息马上引起了各国的关注。
  这是否意味着,华东自治政府与德国达成了什么协议?
  随后华东自治政府又再次宣布,将不再对任何国家支付庚子赔款,华东自治政府宣布的这一消息,马上引起了一片哗然。
  其实庚子赔款已经赔得差不多了,只差最后几笔账没结清,但对于总体来说可谓是少得可怜。
  一些国家发出了抗议照会,一些国家则表示支持。例如美国,则是表示支持中国停止支付这一赔款,而英国则是表示沉没,俄国却是发来了抗议。
  只是俄国在抗议之后便没有了下文,因为他们现在对德作战需要武器,这就需要从华东自治政府那里购买,此时华东自治政府掌握了与俄国相连通的铁路,自然是最方便快捷的国家。
  英国表示沉默,但并不代表着英国就此甘心,虽然款子不多,但条款就是条款,这涉及到大英帝国的权威问题,但同时也涉及到中国的尊严问题,因此英国没有表达出什么意见,只是英国并不急,只要等日本在山东战场上打败了华东自治政府,那么一切都是可以再次拥有的。
  中国的市场,中国的赔款
  这些都将随着日本在山东的胜利而到来。
  因此英国没有表态,这也就等于暂时放纵了华东自治政府,华东自治政府不再把关税的钱用于赔款。
  华东自治政府越俎代庖的决定了赔款,北洋政府这个名义上的中央政府自然是要过问一番的,袁世凯给夏钧打了电话,询问他的意思。
  夏钧毫不忌讳的说道:“今年我们的关税有近四亿元,年底必然飙升到五亿,甚至更高,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再给洋人赔款,以后让洋人把赔给他们的全部吐出来。”
  “如果不给洋人赔款,那么洋人若是秋后算账怎么办?”袁世凯担心的问,话里隐隐带着些威势。
  都快当皇帝的人了,自然是有些脾气的。
  夏钧听了十分不爽,撇嘴说道:“袁公既然这么怕,那明天我就让人恢复赔款,就说是袁公你的主意。”
  这话把袁世凯说得神情一愕,随即好半天说不出话来。这小子真那么做,他袁世凯的名声马上便会臭如粪坑,被国民痛骂。
  然而好处全让这小子占去了,不赔款他在国民心目中的地位上升了,继续赔款,他袁世凯的名声就要臭。
  这他娘什么玩意
  “不赔就不赔了。”袁世凯说着哐当一声挂了电话,夏钧也挂了电话,脸上却是浮现出一丝淡淡的哂笑。
  袁世凯想称帝了,现在北京的舆论界正在给袁世凯造势呢他若是称帝,那么离死就不远了。
  夏钧正等着看好戏呢
  对于袁世凯称帝的事情,夏钧作壁上观,不发表任何观点,也不表明任何立场,就等着看袁世凯的笑话。
  袁世凯这时候想称帝,显然也是不把他夏钧放眼里了,毕竟现在华东军比北洋军强那么多,傻子才会称帝。
  但此时华东军和日军在山东打起来了,袁世凯对日本充满信心,而世界各国同样对日本充满信心,这也正是袁世凯把他撇开,正准备称帝的主要原因。
  袁世凯等着看他在山东兵败,夏钧同样在等着看袁世凯称帝后的窘境。
  表面上还算能坐下商谈的北洋和华东,其实也正在互相的等着看对方的笑话,同样是在等待着机会。
  袁世凯等着日本打败华东自治政府之后,发动统一战争,此时不仅正在忙着登基,还在忙着大肆扩大军备。
  夏钧则等着袁世凯称帝后,再吞下几个省的地盘。
  此时中国的割据基本确定,除了拿那些交通不便的边陲省份动刀之外,华东自治政府已经没有可能再扩大地盘。
  因为此时已经不是辛亥**之时,想打多少地盘就能打多少地盘,现在发动战争是需要理由的。
  而且需要的是一个正当的理由,一个能让国民支持的理由。袁世凯既然要称帝,那么就是骑到了四万万同胞的头上,夏钧有正当理由把他给拽下来暴打一顿,再乘机吞掉几个省。
  按照历史的走向,护国战争正是华东自治政府扩大地盘的大好时机。
  不过就算是没有发生护国战争,那么华东自治政府同样可以制造各种理由来吞并周围省份。
  只是要去制造而已,制造一个让国民支持的理由还是比较简单,而且更大多数时候,夏钧只需要取得七省境内人民的支持就可以了,外省百姓同样也是希望纳入华东自治政府管辖的。
  唯一的阻力只来自于舆论界。
  舆论界的声音,貌似很有威力,但其实只要忽视掉他们,他们屁的威力都没与,根本无法阻挡华东自治政府的前进道路。
  ……
  鉴于可能不久的将来,地盘将会扩大,夏钧再次开始大规模培训行政人员。
  经过几年的培训,华东自治政府的行政人员已经很充足了,甚至还有些超编,其目的自然就是为了储备这些人员,以应对未来的地盘扩张。
  制度上已经初步形成了,不过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区。
  例如税收,个人所得税还没有开始征收。而且医疗问题还未彻底解决,更未解决的是养老问题,同时还有一个邮政体系问题也未彻底完善。
  医疗上依旧收着小病的钱,目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药品进入了非常暴利的阶段,更为暴利的还是华东自治政府生产的青霉素、酶链素等药品,也为卫生部创造了巨大的收入,但收入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