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战胜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唯一战胜国-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样的施工进度很快,一天能完成10公里路段,毕竟不是每一段都需要扩宽,一个月就能将建安到福州的道路扩宽一遍。
  有了这条路,就有在闽北发展工业的条件。
  去福州仅够棉花、烟草的人员这时也买回了第一批棉花和烟草,纱厂、织布厂,以及烟草场也开始运营。
  ……
  李世霖是福建的大官商,当然这是以前,自从去年官场上的靠山倒了,也跟着大亏了一比,家产急剧萎缩。
  这也是李世霖回到建安县的原因,否则一个大商人怎么可能回到建安这种商业不发达的地区,同时他将在美国留学的女儿召回国内,准备把女儿嫁个好人家,也为李家找个新的靠山,以求东山再起。
  不料李诗婧刚回家时心情很差,毕竟学业还未完成就被莫名其妙的叫回家,于是跑出去散心,李世霖见她心情不好也就未曾阻止,结果就被土匪给劫走了。好在被人救了,不过李世霖却不再让她出去乱跑,特别是王管家说,女儿对那个夏钧很有好感,更让李世霖警惕,所以不让李诗婧出门。
  最近建安县却是风云突变,各乡镇先后独立,已经变成了建州保安团的地盘,而且在建阳、武夷山、邵武、政和、川石等地,也都是如此。
  最让人震惊的还是保安团的实力,现在不仅是闽北地区能见到保安团的踪影,闽东、闽西等地,都可以见到保安团正在到处清剿土匪,而且打得非常凶悍。
  保安团拥有统一的军装,统一的武器,还有各种代步车辆。
  让李世霖敏感的是,西乡开了个造纸厂,造出的纸张质量奇好,价格又与普通纸张差不多。
  不过建安的那些商人显然慢了一步,西乡的纸张全被一个叫刘锦山的小徽商给吞下了,听说让那刘锦山大赚了一笔。
  那刘锦山两次来进货,保安团都用拖拉机帮他把货物运到福州,而且一路上武装保护,官府若想收税,马上挨枪子。
  最近保安团又开始到处收购棉花了烟草,而且数量十分巨大,显然又是办了什么厂子,看得李世霖蠢蠢欲动。
  以他的人脉,棉花和烟草很好搞,就算价钱上只有一点利润,但把保安团要的货全接下的话,那么大的量,也能赚上一大笔。
  于是李世霖马上派王管家去西乡,看看能不能谈妥当。
  王管家带着几个下人一起赶往西乡,到了小松后马上看到了一条平整宽敞的水泥路,不时有拖拉机在道路上行驶,变化十分巨大。
  王管家他们拦下一辆拖拉机,付了两块银元,几个人搭上了拖拉机,朝着龙村行去。
  路上碰到了一个哨所,王管家这群人马上被检查了一遍,哨所的士兵听王管家说是去西乡做生意的,另外在他们身上没有搜到武器,也就放行了。
  王管家一行人来到龙村,龙村此时已经大变样了,只见龙村不远处就是一个偌大的军营,外面圈上了铁丝网,里面卡车、三轮摩托车整齐的停在那里,另外还有许多帐篷。
  军营后面,是一个占地面积很大的圆盘式建筑,里面也不知是什么,外面有个士兵正在巡逻。
  不远处就是一个正在施工的地方,那里是建州大学的临时校址,建州大学的牌匾已经挂上去了。
  远处的田野中,还看到了一个建筑群,那是造纸厂、三醋酸纤维素制造厂、醋酸纤维制造厂,工人正在里面忙碌的作业,一辆辆拖拉机运着芦苇、木材到达这里。工人将这些芦苇和木材卸下,然后运入厂内进行处理。
  王管家不由惊骇,不过短短十个月时间,这个建州保安团竟然就发展成了现在这个模样,这怎么可能……
  不过事实就摆在眼前。
  王管家拿出名帖交给士兵,要求求见夏钧,士兵连忙给夏钧打电话。
  ——————
  第一更到,求票票!求收藏!
  第一卷 第三十五章 摘桃子
  夏钧正在给陆军学院的学生上课,接到电话后,让人把王管家带过来,然后让陈轩宇接着给那些学生上课。
  陆军学院第一届,只有五十名学生,都是从那近三百名学生中选出来的,这些学生对进入陆军学院有着很高的热情,因为保安团各方面的实力都很强,成为保安团的军官,未来的成就定然不低。
  同时这些学生中夹杂着一些光复会的成员,他们一直以反清为目的,对加入陆军学院有着巨大的渴望。
  这批学生是由夏钧和陈轩宇两人一起教的,陈轩宇的军事素养较高,对布防、行军、后勤方面有着较为全面的研究。
  夏钧与他的军事素养相比,算是半斤八两,夏钧穿越后也从系统里买了许多指导手册研读,不过有些地方相比陈轩宇这样的正规军校生还是差了一些。
  不过在大局观和理论上,夏钧显然比陈轩宇要强上许多。
  因此夏钧把大部分的课程交给陈轩宇去上,而他则给学生们上理论课。
  张四狗也是陆军学院的学生,自打陆军学院开设后,张四狗对夏钧说,他不想当那个军情局局长了,他想带兵打仗,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将军。
  把张四狗调回军队也没什么,毕竟现在军队扩充了,夏钧已经可以在军队中搞平衡了。
  目前主力部队是夏钧自己统领,林成贵都被调到二线部队去当连长了,等陆军学院的学生培养出来,主力部队的军官都将由他们担任,这些学生在军队中没有根基,在主力部队里不可能谋反。有根基的则放出去打仗,夏钧手上有兵,又掐着补给,谋反也是不可能。
  不过张四狗的军情局一时没人接手,夏钧只好让张四狗先管着,同时在陆军学院增设了一个情报班。
  张四狗一边是步兵科的学生,一边又是情报班的教师,他倒是从夏钧给他的书里面学了不少特务技能。
  张四狗来陆军学院有个好处,那就是洗脑。
  “效忠校长!”
  这个口号是张四狗第一个提出的,而且还不是夏钧指示下提出的,其自觉程度让夏钧很满意。
  以至于现在每天早上会操时,陆军学院的学生都会宣誓一番口号。
  很快这股风气就蔓延到了理工学院,理工学院的师生对夏钧也很崇敬,夏钧虽然年轻,很多学生年纪都和夏钧差不多大,但夏钧有能力,有水平,更热衷于办学。
  这批师生多是从江苏、浙江两地沿海城市招募而来,那里是光复活活动的区域,他们当中夹杂着许多光复会成员,光复会是一个十分狂热的民族主义团体,而夏钧宣扬的同样是民族主义。
  这让那些光复会成员对夏钧很是认同,很多光复会成员当即加入了汉民党,按照夏钧说的,会和党是不一样的,加入汉民党并不代表着叛离光复会。
  汉民党除了不要同盟会的,其他会的成员都收,实则,夏钧是想吞并光复会。光复会以前也是同盟会的,不过因为孙中山私自收受日本人的资助,让光复会很是反感,所以退出了同盟会。
  光复会的成员在陆军学院、理工学院都很活跃,天天宣讲着民族主义思想,以及反清思想。
  他们十分认同夏钧的革命思想和光复思想。
  夏钧的革命思想即是武装推翻满清政权,光复思想则是理智对待地主阶级,采用柔和的调控手段,使得贫苦百姓和地主一起富裕。
  也许光听口号他们并不认同,但夏钧拿出了实际说话,例如保安团建设的工厂,以及下发的高产水稻。
  有工厂,有高产作物,的确可以将蛋糕做大,只要分得平均一点,的确可以让各阶级一起致富。
  这套理论很让这些光复会的成员信服,光复会虽然此时已经发展到了7000人以上,但大多数都是松散成员,他们接受了光复会的思想,但他们碰到另外一个思想更先进的团体,对于改换门庭并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夏钧需要的就是这些激进的年轻人,一个落后的国家想要强大,就必须有激进派。
  汉民党很快就把那些光复会的成员吸纳了进来,对光复会的吞并计划也在施行,那些吸纳入党的光复会成员此时正在写信回去,估计不久之后就会有更多的光复会成员到来。
  要说世上最爽的是什么,也许摘取别人的劳动果实就是其中之一,夏钧此时就在摘光复会的桃子。
  这些光复会的到来,让夏钧反清有了骨干力量,否则以前一群人一听到打官府,心里怕得要死,没几个靠得住。
  ……
  夏钧出了学校,在议会大厅边上的接待室里接待了王管家,王管家相比上次脸上挂着倨傲,这次则是十分的谦逊的讪笑。
  “夏团长,士别三日,真当是刮目相看啊!”王管家奉承道:“想不到短短时间内,保安团就了如此规模。”
  “王管家过奖了,不知王管家光临有何贵干?”夏钧带笑中,态度又有些冷淡,李世霖和这个王管家之前对他的态度并不好,表面上客气,其实并不拿他当回事,这一点夏钧清楚得很,因此他也是表面上客气。
  “听说保安团正在收购棉花和烟草,不知道夏团长要多少,价钱是多少,合适的话,我们老爷倒是有些渠道。”王管家见夏钧没什么兴致的模样,也不说什么客套话,将来意说了出来。
  “这个啊!一年大概需要八百万斤烟叶,倒也没有多少。棉花就比较多了,我们保安团的纺织厂一年最多可以加工1万吨,也就是两千万斤棉花。”夏钧说道。
  王管家听了心惊,八百万斤烟叶,两千万斤棉花?数量竟然如此庞大。
  就在这时,接待室的电话突然响了,夏钧接起电话,“喂,我是团长。”
  “报告团长,刘锦发电报来说,他进了一百万斤棉花已经到福州了,让我们派拖拉机去福州运货。”电报员报告道。
  “我知道了,发电报给他,过几天拖拉机就会到福州去。”夏钧说着挂了电话,看了一眼王管家,说道:“王管家你可来晚了啊!这个月我们已经不需要棉花了,你还是回去吧!”
  刘锦山运来100万斤棉花很出乎夏钧意料,他手上的资金也差不多买下这批棉花,因此确实不需要再进货了,得等资金周转后才行。
  “这个……那烟叶呢?”王管家耳朵挺尖,外加电话的声音比较大,刚才也听到了电话里的声音,见夏钧下逐客令了,一时有些为难,老爷交代他办的事就这么砸了?
  “让你们小姐来和我谈吧!你们小姐在家待了这么久不能出门,会被闷坏的。”夏钧看着王管家,嘴角有种诡异的冷笑。
  王管家愕然,上次老爷骗他小姐不在家,难道被他知道了?
  ——————
  第二更到!
  第一卷 第三十六章 民族与信仰
  刘锦山这次收购两百万斤棉花,可谓是大手笔,上次他回到江苏,联络了几个徽商,在他们手上借了些钱,同时通过他们的渠道买到了这些棉花,不过现在不是棉花成熟的时候,最多也就这些了。
  发完电报,刘锦山将棉花从港口运到了福州城外,将货物堆在城外等待,不过几个小时后,一个排的保安团就到达了,他们全副武装,看守着路边的货物,。
  第二天,拖拉机队也到了,这些拖拉机后面装满了纸张,造纸厂由于产能扩大到了10万吨,三班倒生产就是30万吨,扩张得十分快速,这一个月已经生产了1万吨纸。
  这些纸已经足够换取刘锦山收购来的这些棉花了,结算了一番后,刘锦山还要再支付货款。
  而这次刘锦山从江苏、浙江一带找来了近五百多名学生和教师,同时还找来了三十几名西医。
  刘锦山这批货款到达,以及棉花的运达,不仅让夏钧的财政压力减小了一些,纺织厂也得到了原料。
  这些师生直接搭乘拖拉机前往西乡。
  一路上都是武装保护,地方官府的设的关卡见了连忙放行,他们可不想吃枪子。
  当他们到达西乡后,很快被吸纳进了学校中,这批人当中有一个叫张程的留学生,是学化学的,这让夏钧很高兴,有个化学专家在,那些工厂用的化学原料,有条件的可以尝试着自己生产。
  同时还有一个叫杨兴业的西医也是留学归来,另外还有个叫卡罗尔的美国医生,这些医生都是刘锦山在医院里挖来的。
  有了这些医生,夏钧可以自己培养医生了,同时还能成立野战医院。
  同时这一批人中还有两个留学归来的工程师,一个叫郭坤,一个张沛源,他们的到来,总算是让夏钧可以放开手建设了,否则许文博一个人根本应付不过来。
  夏钧都给这些人才开出了高薪,10万块银元的办学经费还在那里,工资暂时不是问题。并且成立了建州大学医学院,那五百多名学生也被吸纳进中学和大学。
  这些学生来到建州大学,主要是因为这里免除学费,而且还有补贴,这些人也不全是刘锦山找来的,很多是收到信之后集结到港口上,和刘锦山的货船一起来的。例如那两个工程师,也就是许文博找来的。
  光复会的学生来的较多,五百多个人里有八十几个是光复会的。
  这些学生和教师的到来,建州大学的理工科开始逐渐完善起来,陆军学院又吸纳了50名学生,第一届陆军学院的人数达到100人,这100人已经是目前教学的极限,得等到明年再进行扩招,到时候可以从第一届的学生中选出的优秀的当助教。
  同时建州大学还增加了‘法政学院’、法政学院也是很重要的环节。
  夏钧未来需要行政人员和司法人员,此时应该尽早培养,否则到时地盘扩张了,却没人进行管理。
  紧接着夏钧又成立了‘建州技校’,技校分为‘运输系’、‘工程系’‘电工系’、‘维修系’、‘生产系’。
  并且抽调了十几名汉语说得好的教师,成立了‘汉语普及处’,可惜夏钧手上的师资不够,否则就可以在军队扫盲了。
  闽北地区说的是闽北方言,闽北方言中夹杂着大量汉语发音,也属于汉语系,例如‘有’、‘小’等词的发音都是与汉语一致,发音上与汉语有较为固定的音调翻译,例如闽北方言中指一件物品漂亮,是说古汉语中‘雅式’一词,当地人不仔细琢磨,大多都以为是漂亮的意思,而按照固定的音调翻译成汉语,就成了‘雅式’。
  组词上则带着一些古越语的组词方式,例如母鸡,组词是鸡母。
  这种语言是古代汉语与古越语融合而形成的,闽北地区作为八闽古都,吸纳的汉语较多,在闽北推行普通话比较容易。
  另外日本话中12345这些数字的发音与闽北话一样,很可能是去日本行商的闽北人传播过去的,福建古代很多人去日本行商,这也就不足为怪了。
  民族就是一种意识形态和行为形态的结合,古代汉族是以服装、头饰为主要意识形态,而语言上比较杂乱,统一语言可以加强行为形态的统一,这种统一不是说要摒弃方言,而是在懂得说方言的同时,还要懂得说普通话。
  在这个冲突愈加激烈的时代,任何一个区域的人都必须抱团生存,因此出现了民族意识和形态。
  西方的民族意识的历史并不太长,他们在十八世纪时才逐渐形成民族,中国的民族形态是从汉代时形成的,也仅是汉人衣冠的形态为主,形态上比较统一,虽然语言不同,但穿着、习俗在各地区都很相似,但意识上比较淡薄。
  清末是民族思想觉醒的时期,光复会那种夹杂着血统思想的民族主义,就是当代普遍流行的。
  1905年左右,一些人在租借报纸上宣扬这种民族思想,引起了极大的争论,支持方情绪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