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战胜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唯一战胜国- 第2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管是哪家报社都明白,未来是华东政府的天下,现在最好是少唱反调。
  当然也有很多报社带有浓重的文人傲骨,刚正不阿。不过根据夏钧所提出的观点,人们在进行辩证之后发现民主确实不适合中国。
  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是一个民族国家,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国家,因此对于中国来说,民族利益一定程度上高于国家利益,而国家利益又是维护民族利益的一个工具。
  如果真的民主了,那么国家将变成一个资本家的工具,资本一旦失去国界,那么其后果就是民族利益遭到侵蚀。
  此时的中国是一个民族主义思想高度复苏的时期,人们在资本与民族之间,选择的自然是民族。
  舆论风向方面的逐渐转变,使的民主共和貌似已经失去了市场。
  对于民众的恐慌,华东政府行政部连续下达三道安民令,要求各地人民不要恐慌,积极把秋收工作做好,商人与工人也不要被政治影响了正常生产。
  夏钧在忙完了收编北洋军的预算之后,马不停蹄的召集了刘锦山和老丈人李世霖,与他们二人商议组建民族资本社团的相关事宜。
  犹太人有共济会,中国也要弄出个非政治社团出来,这样才可以与共济会相抗衡。
  夏钧主要对二人详细阐述了民族资本家的概念。
  从西方经济学的角度,资本更多地被理解为是一种生产要素,资本家当然是掌握这些生产要素的群体。尽管国际资本是没有国界的,但是国际资本却是以美国为大本营,从而向世界进行扩张。
  而民族资本家是有国籍的和民族归属的,资本也是有民族性的,民族资本是为发展民族经济服务的。
  如果从生产要素角度理解资本,则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资本及资本家,他们都以民族为土壤,立足民族,发展经济,特别是在重要历史时期,多以民族大业为重,甚至为国家和民族利益慷慨解囊,无私奉献。
  如《左传》记载,僖公三十三年,郑文公去世时,郑国防卫空虚,守卫郑国北门的秦兵给秦穆公报了信,让秦国军队来攻打郑国。于是秦穆公派出400辆战车组成的大部队,长途奔袭郑国。秦军走到滑国时,恰遇往洛阳贩牛的郑国商人弦高,弦高打听到秦军的目的,一面派人回国报信,一面假装郑国使者,向秦军主帅献上12头牛,从而使秦军主帅担心郑国已有了防备,不得不撤兵回秦。弦高献牛虽然牺牲了自己的部分利益,但为国家安危而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才是他更值得后人学习的壮举。
  在对待商人的政策上,夏钧有过提及,华东政府依旧会继续支持商人,但必须是民族资本商人,而且不能跨越国际界限。
  华东政府可以大力支持他们向外扩张,国家军队就是他们的坚强后盾,但如果他们一旦胆敢向无国界的国际资本方向发展,那么华东政府将直接把这种资本砍掉。
  同时夏钧还提出,可以给那些对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民族资本商人颁发更大的荣誉,以及一些个人特权。
  夏钧的观点得到了刘锦山和李世霖的支持,刘锦山的积极性很高,而且民族主义思想也强烈,而李世霖则是夏钧的老丈人,自然是支持夏钧的。
  随即夏钧提出组建华夏会,华夏会分为核心会及外部会两个部分,核心会只存在少数会员,例如夏钧是大会长,现在的核心人员也就刘锦山和李世霖二人。不过核心会以后的成员还会增多,主要的成员就是来自三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银行资本家,第二个方面就是大型企业资本家,第三个方面就是拥有尖端技术的研发型企业。
  外部会则是可以吸收社会各界精英,在国内主要是针对那些中型企业和一些有潜力的小型企业,以及一些优秀的商业管理人员、科学家、经济学家、工程师、歌星、影星等。
  在编制上,华夏会在内部和外部都和共济会差不多,在国内,华夏会将推行的是民族主义,并且加入华夏会的成员必须签订一个共同遵守的规则,那就是不能做出违背国家与民族的事。
  国家则保证不以个人意志损害商人利益,以及承诺商人的人身安全。但民族资本商人在遇到政策调整时,不能有采取卑鄙的手段左右政府,例如刺杀等等。
  共济会若是碰上美国动摇了他们的利益,那么总统必然死于非命。而华夏会的规则不同,政府调控也将是为了整个民族的利益去出发,万物阴阳复始,有起有落,政策也不会就是一成不变的,只是根据情况而定罢了,因此华夏会的民族资本家应该积极支持政府调控与改革。
  同时民族资本不能插手政治,不得操纵中国政治走向。
  这是每一个入会的民族资本家必须遵守的规则,谁若是破坏了规则,则将受到整个华夏会的抵制以及政府的制裁。
  夏钧与刘锦山、李世霖初步定下了华夏会的规章制度,华夏会也走入了组建的状态。
  核心人员的人选有很多,夏钧的小舅子李盛国,还有那些原本的实业家俱乐部的部分大商,都可以拉到核心里面来。
  华夏会在国外,则是招收国外的精英,就如同共济会一样,将设立各个地区的分会,从而于共济会抗衡。
  国外分会的规章制度就不一样了,不是提民族主义,而是讲‘大同主义’,以及与中国的地区经济一体化。
  经济一体化真正的名字叫资本自由垄断,只是经过包装的名字,在美国这样的国际资本国家的角度上来看,只要经济上与类似国家一体化,的确可以一定程度上使政治上获得契合性,从而减少矛盾。
  不过经济一体化终究不是政治一体化,政治一体化那是真正的世界大同,国界都是可以没有的。
  对于中国这样的民族国家来说,全球经济一体化还要等到中国民族资本可以与国际资本抗衡的时候才能提出或者接受。
  而在提出全球经济一体化之前,可以先进行地区经济一体化,也就是对那些小国进行经济一体化。
  那些小国缺粮食中国可以给粮食,缺药品中国可以提供药品,援助上绝对够给力,但前提是你的市场必须和中国一体化了。
  那么接下来会是什么结果可想而知,中国商人涌入其境内,很快将用优势资本掌控大量重要资源。
  从而,这个国家的经济就这样被中国掌控,而中国则通过华夏会控制他们的政治。因为华夏会将吸纳他们的社会精英,在华商获利的同时,可以给他们一点利益,以形成利益共同体,那么这个国家的政治一旦胆敢动摇华商的利益,那么政权也就走到头了,不仅中国政府会中断援助,国内还会出现政变。
  因为华夏会的主要向外扩张市场也就是那些非世界核心国家,也就是那些小国,因此叫经济一体化是没问题的。
  不过华夏会不会与西方国家的资本去叫经济一体化,反而是要警惕国际资本对中国的渗透。
  在此之前,夏钧已经限制了国际资本流向股市了房地产,以及重要的军工、基础工业等领域,加上中国已经出现了民族贸易壁垒,百姓只认准贴上国产标签的商品,而银行方面华东银行以及工商银行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国际银行资本家在中国也纷纷折戟沉沙,因此国际资本在中国混得很差。
  倒是夏钧的华东集团作为向国际扩张的老大,在欧美取得了不错的战果,还在西方国家的殖民地买下了很多矿产。
  看上去情况是对中国有利的,但实际上西方国家的政策是会变动的,远没有在那些亚非拉等落后国家投资来得保险。
  不过这年头西方国家对资源保护方面没什么意识,而且世界矿产需求量没有后世那么高,而且资源还很充足,因此想以限制开采来打击中国是没什么效果的,一般只有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才会限制中国在他们境内的资源开采。
  ——————
  第一更到
  第一卷 第两百四十八章 中国世界体系,商人运动
  第两百四十八章 中国世界体系,商人运动
  第二更到谢谢各位同学的大力支持,希望大家都能支持正版,踊跃订阅。
  ——————
  华夏会的成立,也意味着中国未来将加大对国际独立团体的支持,即支持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独立和发展。
  至于亚洲国家,夏钧暂时不去考虑,因为未来中国是向周围扩张的。
  对非洲国家和拉丁美洲国家的独力支持还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对他们进行援助,从而为中国开辟新的市场和原材料产地。
  这样一来,中国就能逐渐自成体系,目前来说世界资源众多,把那些西方国家挖空也只是一个空想,不过一定程度上可以消耗他们的战争潜力是没有错的。
  此时的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强的农业技术和最为先进的军工业体系,还有不断增强的全面型工业,以及走在世界前列的医疗技术。
  而且中国在不久前还是一个半殖民国家,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在军事上完胜日本,就如同当年德国战胜法国后在国际军火市场上拥有极大优势一样,此时的中国不仅在协约国和同盟国双方的军火贸易中属于最受欢迎的军火出产国,在那些落后国家那里,同样拥有强大的军火市场竞争力。
  而且中国的军事体系在那些落后国家当中极有市场,不少国家希望能够从中国聘请军官对军队进行训练,装备上同样一律采用中式配置。
  中国的军火的优势性之一就是可贵可便宜,两者都有货,当然一分钱一分货,越贵的作战性能越好。
  在诸多的优势之下,得到中国援助的落后国家一般是不会跳出中国阵营而倒向国际资本阵营的。
  这些国家在得到中国的援助后会产生极大的依赖性,光光是农业技术就能让这些国家的脖子卡住。
  同样也是农业技术,可以让一个刚独立的殖民国家迅速站稳脚跟,人民吃饱了肚子,那么也就能接受新政权的统治了。
  在中国通过援助之后,逐渐掌控这一国家之后,中国将会对这些国家的资源进行开采,从而让这些国家的经济得到发展,虽然是卖资源产生的经济,但他们还是有钱的,而且等中国发展到一定程度,劳动成本增增加的时候,这些国家可以给中国代工,经济又可以发展上去。
  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上去后,可以被中国民族资本家轻易赚走。
  在控制了这些国家的经济,以及向这些国家的各个领域进行渗透之后,中国可以开始向这些国家推广中国文化。
  既然世界上的主要发达地区都已经被国际资本渗透或向国际资本妥协,那么中国完全可以另开门户,同时也只能另开门户。
  这与德国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道路相似,德国人并不是擅长去追逐市场,而是擅长开辟新的市场。
  此时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远洋贸易基础,商船吨位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完全有能力向之前的德国那样开辟新市场。
  成立华夏会只是一个开始
  华夏会要想牢牢的在外部扩张中控制住一个国家,那么规章制度必须有一个完善。最重要的就是对其他国家的社会精英进行吸纳,这样可以为中国民族资本家在那些国家的活动提供便利,也能够通过这些精英控制他们的国家。
  控制他们的社会精英,则需要给与这些人一定的利益,这点小利益并不算什么,但给利益的同时也要对他们产生一定的约束性。
  ……
  北洋政府解体很快就近半个月了,这半个月里中国正在进行秋收,华东政府在逐渐统一的舆论之下依旧没有做出任何官方就成立新中央政府的回应。
  但中国的局势却是快速的稳定了下来,因为华东政府对北洋政府的收编开始了,北洋政府一倒台,意味着他们的行政体系也彻底的土崩瓦解。
  华东政府陆续派遣了行政人员接管了北洋官员的地方行政,这些地方行政被华东政府掌控之后,北洋政府在行政上已经彻底没有了,当然他们的政府也没有了。
  同时还有一些北洋政府的地方行政人员则是直接被华东政府给收编了,这些被直接收编的行政人员都是属于那种比较清廉执政的官员。
  华东政府长期以来对北洋政府进行了严密的渗透和考察,对于北洋政府委任的地方官员,超过三个月的行政时间就会对其进行考察。
  这些官员是好是挫,是清官还是贪官,都是有记录在案的。
  相比那些被收编的官员,北洋政府的大部分官员都被华东政府给砍了,发给了一些遣散费,让他们回家抱孩子。
  对北洋军的收编方面进展得则很顺利,北洋军愿意接受收编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遣散条件高,第二个就是华东军的待遇高。
  不管是被收编还是遣散,都不吃亏。
  因此华东政府对北洋军的收编,是得到北洋军普通士兵的热烈支持的,就是直前就有很多北洋军渴望被收编。
  华东军的待遇好得一塌糊涂,吃得好穿得好,装备又先进,军饷拿得也高。
  华东政府愿意收编十五万北洋军已经很给面子了,因为华东陆军的职业军也仅仅六十万人,其他的则是义务兵,只下发零用钱和负责吃穿住的。
  收编了这些北洋军之后,职业军人数量上升到了七十五万。
  而让北洋军的那些普通士兵去当义务兵也不太靠谱,毕竟这些士兵是要养家糊口的,不像华东军的士兵家里不仅脱离了温饱,而且一定程度上富裕起来了。
  虽然华东政府当前逐渐完全控制了整个中国,整个中国的人民都开始迅速脱离温饱,但终究家里需要他们这个劳动力,因为他们仅仅是脱离温饱,脱离温饱还是靠政府救济,而华东政府管理时间较长的省份,除了那些没有劳动能力的群体外,其他都不需要什么救济了。
  这些北洋军的士兵在被收编之后,将被打散编入华东军之中,就算是这些北洋军人身上带着什么不良风气,也会很快被同化,从而融入华东军的体系之中,无法融入的则滚蛋。
  由于华东政府针对这一特殊时期有了准备,因此给地区政府都把稳定生产当成了首要任务来抓,因此各省各地区的局势非常稳定,农业生产工作正常进行,工业生产也在正常的进行运转。
  然而在地方稳定的同时,在杭州却不是那么风平浪静,反而让人感觉有些混乱。
  混乱的不是城市运转秩序,而是在华东广场上,民主共合派也跑来请愿了,和专政帝制派发生了几次肢体冲突。
  不过好在劝阻及时,没有酿成流血冲突。
  在华东广场上,防暴警察已经用盾牌将两边的人群隔开,以免他们继续发生肢体冲突,夏钧拉开窗户往下看时,经常能看到双方爆发着激烈的口水战,各种当前的国骂充斥满场。
  这些民意代表睡在广场上已经好几天了,而且数量还越来越多,但百分之九十都是专政帝制派代表,民主共和代表看上去少得可怜。这些天这些民意代表就睡在华东政府给他们提供的帐篷里,食物和水都是华东政府提供。
  夏钧实在看不下去他们的骂战,干脆设立了一个擂台,让双方轮流派遣代表上抬进行辩论。
  华东广场上记者云集,中外记者大多都把目光放在这里,每天都能在报纸上看到双方的冲突报道。
  不知情的人看了报纸还会以为中国局势有些混乱。
  两派的论战在华东广场上持续进行,涌现出了一大批擅长辩驳的民意代表。
  在辩论之中,民主共合派十分被动,因为专政帝制派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