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战胜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唯一战胜国- 第2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夏钧没看到什么,对林玉喜说道:“近距离打几炮让我看看。”
  “是,元首。”林玉喜应了一声,连忙跑去让测验员对准两百米外的近距离的不动靶进行射击。
  炮击很快开始了,测验员用很短的时间就瞄准了两百米外的不动靶,炮弹从迫击炮的炮管中飞出,在两百米外轰然爆炸。
  爆炸现场气浪翻滚,炮弹横飞,木制不动靶瞬间被炮弹击毁。
  “这一炮的杀伤半径如何?”夏钧对林玉喜问道,林玉喜回答道:“这种81mm迫击炮的杀伤范围不是圆形的,杀伤范围大概是20米×16米。”
  “嗯”夏钧点了点头,对这样的杀伤半径显然十分满意,这款81mm迫击炮从数据上来看显然是一种性能良好的迫击炮,不过能不能经受得住考验还得陆军的试用情况说的算,夏钧接着对林玉喜说道:“马上造一些送到陆军去试用一下,看看陆军用得顺不顺手。”
  “报告元首,已经送去了。”林玉喜回答道。
  “嗯”夏钧再次点了点头,说道:“既然81mm迫击炮研制得差不多了,而且结构上有所改进,那就再研究一款60mm迫击炮,以及口径更大的120mm迫击炮也要开始研制。”
  60mm迫击炮是班级、排级、连级装备的,81mm迫击炮则是连级、营级装备的,120mm迫击炮则是团级、师级装备的。
  “另外可以尝试一下用稀土球墨铸铁来制造炮弹,这样破片效果可能会更好。”夏钧再次提了一个建议,中国的稀土多得是,这东西工业其实也用不了多少,军事上却是有极大用途。
  迫击炮是未来陆军的重要武器,这种武器制造成本低,使用起来又方便灵活,可以大规模装备陆军。
  ……
  从火炮研究院出来,夏钧看了看行程,一会还得去视察‘医学博览会’的准备情况,这次博览会是中国所办的第二个世界级的博览会,同时是帝国成立后第一个博览会。
  之所以是搞医学博览会而不是工业博览会,主要是为了明年的西班牙大流感爆发而做准备。
  届时是一次捞钱的大好时机。
  不过在此之前,中国医学必须彻底打响名气,这样才能在西班牙大流感爆发之后捞到更多的钱。
  有名气就代表着有身价,同时容易让人信服。
  夏钧坐着防弹装甲车一路来到博览会准备现场,下车后马上看见忙碌的场景,展览馆馆长连忙出来迎接。
  夏钧被迎入馆内,馆长对夏钧介绍起了准备情况,展览馆的装修已经进入收尾阶段了。
  “各国参展团报名情况如何?”夏钧问道。
  “报名非常踊跃,共有二十八个国家派遣了官方参展团,同时还有来自三十一个国家的民间医疗机构报名参加本次博览会。”馆长报告道。
  此时的地球,还没有那么多的国家。
  很多国家都沦为殖民地,在这个殖民统治时期,很多国家都是没有主权的,而且非常落后,对于参加中国的医学博览会,很多殖民国家都是没有参与的,但也有不少殖民国家派遣了一些人来参加,更多的则是民间团体参加。
  而那些主流国家,连日本也参加了这次博览会,德国虽然处于战争状态,但也派遣了一个官方团体参加此次博览会。
  各主流国家对于中国这次举办的医学博览会非常重视,因为中国的医学发展在近年来不断有新的成果公布,这使得中国在世界医学界已经具备了很高的地位,当然这种地位多是被医学界承认的,而世界人民对于中国的医学发展并不是那么熟知。
  行业之间总是高度关注本行业的发展,中国的医学虽然还没有被世界普遍认可,但行业间的认可也促成了这次博览会的火爆。
  药品和医疗器材制造商希望借助此次博览会推销他们的餐品,而那些需要药品及医疗器材的世界各国医院等机构则是来采购的。
  博览会不仅可以带动举办地区的经济,最主要的还是推销本国的产品,此时中国在医学发展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虽然这是西医,中国的中医已经开始反攻了,目前已经在国内取得了与西医平起平坐的地位,讲的是中西医结合。
  西医是一个没有具体体系的一门医学,是用各种东西堆砌起来的,例如生物学、化学等等学科的结合,因此很容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中国则是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更注重治本,例如这个脏器出了问题,中医可能从其他关联的脏器入手治疗。同时中医对于人体的认识方面,有西医所不具备的东西,那就是对于精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人体重要性的认识,而西医是不承认这些东西存在的。
  因此很多时候,一些西医治不好的顽固病症,用中医治起来却非常容易。
  因为中国有一个系统性的东西,脏腑、经脉、精、气、神、五行、中药等等东西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体系,关是重要起码有上万种吧手段高明的中医,必然是对医理、玄理有深入研究的,一些中医甚至懂得用气功进行治疗,若是没有深入研究,那么便是庸医。
  同时因为中医的深厚性,讲究的是不同的病人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不像西医那样,出现这个症状就对某一类药品那样简单,所以中医不容易量产,但在治疗效果上,除了动手术之类的东西,中医效果是远比西医更好的,而且更加安全。
  这次博览会上,中国将展览出中国的中成药,这些中成药是由北京同仁堂,以及上海九芝堂供应。
  同仁堂是老牌子,传承了上百年,以前是满清宫廷御用药品的制造商。
  上海九芝堂则是一个成立时间不太长的一个牌子,是由黄楚九成立,黄楚九最擅长使用广告手段来推销药品。
  什么爱罗补脑汁,就是一个利用旧时代人们崇尚西药而披上洋装的一个药品,为此产销全中国二十多个省份。
  实际上这个爱罗补脑汁并没有广告上的那般神奇的功效,不过倒也有一些滋补成分,能不能补到大脑那就不太清楚了,因为有夸大广告的行为,之前被华东政府给禁售了,同时九芝堂的一切广告,需要送到有关部门进行审核后才能发布。
  黄楚九的广告营销手段虽然遭到了政府的遏制,但九芝堂确实也是有本事的中药制造商,并非是招摇撞骗。
  当年黄楚九曾与日本的‘仁丹’打过一场官司,官司的起因在于黄楚九弄出了一种‘人丹’,日本的‘仁丹’被‘人丹’打压得市场急剧萎缩,日本人就把黄楚九告上了法庭。
  黄楚九的‘人丹’成分和日本的‘仁丹’有很大不同,是根据‘诸葛行军散’等传统药方配置而出,日本人说他抄袭完全没有依据。
  但黄楚九巧妙的把名字取成‘人丹’,利用市场营销手段,便把日本‘仁丹’给挤垮了。
  黄楚九的九芝堂之所以能够成功,不仅是因为黄楚九的营销手段,还有黄楚九的爱国品质,因此得到了华东政府的扶持。
  九芝堂之前在华东政府的扶持下,已经建立了三个中成药实验室。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民族资本高速发展,九芝堂利用这一时期进行了融资,吸纳了近三百万元的民族资本,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的中成药制造公司,不仅有研发机构,而且在全国各省都铺开了销售渠道,此时正积极向国外扩张。
  再有两个月,医学博览会就要开幕了,此时依旧陆续有药品和医疗器材制造商报名参展,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之中,算是十分难得的一次博览会。
  ——————
  第一更到
  第一卷 第两百八十章 中国的独角戏
  第两百八十章 中国的独角戏
  在展馆里,夏钧迎面碰见了中医协会会长施今墨,施今墨对夏钧点了点头,然后匆匆从边上走过。
  周顺泽‘咳咳’的咳嗽了一声,神色怪异,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家伙会被元首任命为中医协会会长。
  施今墨是**党人士,参加过辛亥**,追随过孙大炮,有从政的经历,有有感于民国官员不忘争权夺利而对时局彻底失望,特别是当时华东政府与北洋政府联合打压国民党,更让施今墨失望,从而弃政行医。
  施今墨从事的是中医,但并不排斥西医,施今墨认为,西医学并非一无是处,而许多西医的仪器设备还有助于诊断明确,所以并不排斥西医。
  但同时施今墨也认为,西医在治疗方法上不如中医多样有效,故始终坚持中医的辨证论治。
  施今墨在民国初年时从医治病疗效卓著,在民国初年名声大噪。他说:“治疑难大症,必须集中优势兵力,一鼓作气,始能奏效,因循应付,非医德也。”
  由于施今墨的名气越来越大,夏钧也知其为京城四大名医之列,再之有从政经历,因此帝国统一后将他任命为中医协会会长。
  “先生且慢。”夏钧见施今墨匆匆走开,连忙对他喊道。
  施今墨停下脚步,转身对夏钧问道:“元首有事?”
  “有。”夏钧点了点头,对施今墨说道:“就是想问问先生中医协会准备得如何了?”
  “元首放心便是,协会定然不会丢了中医的脸面。”施今墨淡然说道,夏钧微笑道:“好,那先生自去准备,吾等闲杂人等就不在这捣乱了。”
  边上的周顺泽瞪了施今墨一眼,这家伙什么态度,也就是元首脾气好,要是他早就一巴掌拍过去了。
  施今墨点了点头,他对夏钧的不满由来已久,二次**时就对夏钧十分不满,再则从意者的角度,夏钧在民国初年大力推广西医而忽略的中医,这是他最为不满的地方,虽然施今墨也不排斥西医,但总不能把中医给丢一边去吧
  不过好在夏钧后来开窍了,开始大力扶持中医,大有要振兴中医之意图,这才让施今墨接受了这个中医协会会长之职。
  此时中国统一,已经走上了复兴之路,施今墨对夏钧在二次**时打压国民党的怨气也随之烟消云散,不太爱搭理夏钧只是脾气如此,夏钧也不太在意。
  ……
  1917年的夏收不知不觉中又到来了,今年的夏收中国的粮食种植面积再次增加,光是夏收所产粮食足够中国四亿三千万国民吃上两年。
  此时国际市场上的粮食出口方面,中国已经占据了80的份额,那些传统的粮食出口国遭到了巨大的打击,粮食种植业萎靡不振。
  随着夏收的再次到来,中国粮食丰产,意味着国际粮食市场的价格将持续走低,各国人民的粮食生产更是雪上加霜。
  对于那些需要进口粮食的国家来说这却是好事,因为粮食价格下降了,他们进口粮食也就少花钱。
  对于那些大国来说,哪个国家自己没有农业的?
  大国在农业上基本上不需要依靠太大进口,反而有很多粮食出口,但如今出口显然是没什么指望了。
  中国的粮食那么多,生产成本那么低,对各国农业的冲击都是无差别的。
  除了主粮,还有杂粮、植物油等市场,中国都占据了主导地位,此时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超级农业大国。
  中国的农业科技正在快速普及,机械化种植、喷灌,化肥、堆肥迅速普及应用,加上产量高到吓人的高产作物,没有哪个国家的农业可以与中国的农业争锋了。
  美国本来也是农业出口大国,在世界粮食出口方面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今美国的粮食基本上走不出国门,只能在关税壁垒的保护下在内部发展,完全无力向外扩张。
  今年中国的农业已经有20的耕地使用了喷灌种植方式,预计在年底可以让30的耕地使用喷灌系统。
  大棚种植技术、大棚育苗技术也开始在中国推广开来,这为农作物在气温达不到要求的时期育苗与种植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教育部的蔬菜种植基地广泛使用大棚种植技术,虽然还未到冬天,但蔬菜大棚已经开始架设了。
  华东石油公司所生产的农用塑料薄膜不仅使大棚种植技术得以发展,同时也在农业上创造出了许多便利,使得农业生产力得以提升。
  不过农业部也对塑料薄膜的使用提出了规定,农垦公司以及农业企业单位在使用薄膜之后必须对薄膜进行回收,否则会酿成白色污染,同时农业部也在全国农村进行重点宣传,号召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民群众在用完薄膜后花一点点时间将薄膜收回。
  对于企业单位不收回塑料薄膜,农业部将对其进行罚款,并令其整改。而对农业个体户,则是进行重点宣传,同时让乡镇‘农业指导站’以及自治议会每年联合组织农业个体户对耕地中的塑料薄膜进行回收,如果地方上白色污染严重,则将问责地方农业指导站。
  农业指导站在此时的中国是一个重要部门,而且是与农民,也就是农业个体户打交道最为频繁的部门。
  现在中国不兴管农民叫农民了,而是叫农业个体户,因为农垦公司已经取代了农民成为了商品粮的主要生产者,依旧存在的农民,有些是还未进入农业改革范围的,在纳入帝国行政范围时间长的省份,个体农民都是种植经济作物的,而这些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民,很多也开始演变成企业模式。
  这些搞经济作物的农民很多都靠种植经济作物而成为了中产阶级,农民在此时的中国并非是受歧视的群体,因为很多农民比工人还要富裕。
  刚加入帝国行政的省份,此时也在进行农业改革,帝国对水利、耕地都进行规划,由于此时全球人口不像后世那么多,而中国的农业生产力甚至比后世的中国还要高,因此并不需要那么多的耕地来种植粮食。
  剩下那么多的耕地,除了拿去种植经济作物以外,那些生态脆弱的地区则被禁止进行农业开垦,大片的耕地被退耕还林、还草,大片的荒地、原生林被保护了起来。
  帝国走的是农业发展与生态兼顾的路线,极为重视生态效益,连打农药都必须经过地方农业指导站出面。
  对于打了农药的粮食,帝国将会把这些粮食卖到国外去。
  因为在农业上的严格限制,使得每年帝国有不少农作物被虫子祸害掉,不过农业生产力这么高,被虫子啃掉一点是没关系的,只要不形成大规模的虫害就可以,一旦形成大规模的虫害,则是需要出动飞机来喷洒农药了,尔后那片区域的农作物只能卖到国外去了。
  为了一点虫子而损害所有国民的身体健康是不值得的,特别是此时帝国采取的医疗制度,医药费大部分都是帝国报销。
  此时中国的食品绝大部分都是无公害食物,这些无公害食物也让帝国国民的身体健康有了一道保障,也让卫生部每年能少花费不少的钱。
  也因为帝国采取的是医疗费用国家减免大部分的制度,因此对烟酒做出了极大的限制。
  烟这种东西完全不是好东西,人们之所以戒不掉烟,主要是上瘾了,实际上大部分烟民都很想戒烟的,然而一旦染上烟瘾就很难戒掉,烟民这个群体当中有相当部分后悔自己染上烟瘾的,因此帝国已经开始禁烟。
  烟草上虽然每年能收上来不少税,但完全比不上因为吸引而导致疾病的治疗花费。
  不过帝国的禁烟政策也非是完全禁止,而是将烟草税增加到了1000的变态程度,首先在价格上把大部分群体排除在可能成为烟民的经济层面之外。同时帝国禁止向23岁以下的群体销售烟草,这种年龄上的限制将逐步增加,明年就是24岁,后年就是 25岁,从而让下一代没有烟民。
  不过可耻的是,夏钧作为帝国元首,却还没把烟戒掉,不过作为表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