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战胜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唯一战胜国-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采购款方面,明天我就带过来。”刘锦山见夏钧答应给设备,不由欣喜道。
  “不急,等设备到了再说吧老刘你我还是信得过的。”夏钧笑着对他说道,刘锦山十分高兴,他和夏钧的几次合作下来,双方确实是形成了友谊,这也是刘锦山决定来建安发展的原因。行脚商人终究上不了台面,现在既然有资本有条件,自然是办厂最好。
  刘锦山不知道,他这个选择成就了他日后的传奇。
  后人撰写《工业大王刘锦山》一书时认为,刘锦山之所以能成为工业大王,不仅仅是因为他具备一个实业家的能力,还因为刘锦山在共和国事业草创阶段为共和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也是为什么他事业的数次危机中,都有共和国缔造者对他施以援手的原因。
  ……
  因为工业刺激政策的下达,陆续来申请技术、设备支持的人也增多了,有做家具的,有想开火柴厂的,有想生产小五金的,各种各样的工厂陆续开了起来。
  不过这些工厂的规模都很小,夏钧给他们兑换设备只用掉了一百多万积分。
  十月底刘锦山从厦门拉来了一个罐头厂老板,这罐头厂老板叫黄廷元,是厦门淘化罐头厂、大同罐头厂最大的股东。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至民国2年,黄廷元等人合股在厦门先后创办淘化罐头厂、大同罐头厂,生产菜心罐头、酱瓜罐头、杂色酱菜罐头、豆豉罐头等酱菜类罐头,年产量为400吨~500吨。主要供国内消费,部分销往港、澳及东南亚各地。
  淘大食品是后世香港主要食品制造商之一,而这时淘大食品才刚诞生三年,在厦门兼营牛奶生意。
  刘锦山此时办了个纺织厂,又办了个茶厂,此时手中资金不太够,因此找来黄廷元,并与夏钧游说,想合资办厂。
  夏钧知道黄廷元是淘大食品的前身的开办者,自然是意动。
  三方磋商了半个小时,夏钧出设备与刘锦山、黄廷元一起办一个马口铁制造厂,一个罐头厂,夏钧占30股份,刘锦山与黄廷元各出5万银元,黄廷元占40股份,刘锦山占30股份,黄廷元为董事长。当然夏钧手上还有一个鸡肉罐头厂,不过股份全是他的。
  福建可以做罐头的材料很多,蔬菜、水果种类繁多,而且夏钧投资了肉鸡、肉猪、肉牛的培育基地,以后这方面的罐头也可以做。
  罐头食品也是军粮,夏钧目前已经取消了炊事班的建制,就是直接用罐头养军队,罐头食品的营养并不会流失多少,就算有也是微乎其微,而且十分方便。再则罐头品种繁多,也可以提高士兵的饮食质量。
  随即黄廷元又考察了夏钧的养牛场、养鸡场,心中很是热切。
  黄廷元显然只对经营食品方面感兴趣,而刘锦山则是东打一耙,西打一耙,看到有钱赚就钻进去,还没有选好专一的路线,但却十分有头脑,拉着黄廷元过来马上敲定了一个罐头厂的生意。
  由于夏钧在福建施行关税保护,加上他又肯出设备,许多乡绅富户纷纷将银行中的钱取出,到夏钧那里买设备。
  夏钧不知道这些工厂最终有几家生存下来,所以只是卖设备,和他们合股办厂的例子很少。
  也有一些人是从建州银行贷款买设备的,之所以敢贷款,那是因为李盛国这小子最近把银行办得不错,这小子手段十分卑鄙,已经采取不正当竞争方式在福州整倒了两家钱庄,一家银行。
  李盛国常用的手段就是先借钱,向对方借大笔大笔的钱,然后马上散布对竞争对手不利的信息,最后引发挤兑,使得对方因为资金周转不灵而倒闭。
  不过个把月,这小子像搅屎棍一样,就把福州的金融市场搅得混乱无比,不过建州银行却在混乱只持续壮大,银行存款持续上升,吸纳资金已经达到七千多万元。
  ————
  第二更到了票票支援啊
  第一卷 第七十一章 编练
  第七十一章 编练
  感谢非常鲶鱼、天天猪的一天两位同学的打赏
  第一更到
  ——————
  建州银行不仅经营零售业务,也对私人进行贷款,贷款当然是要抵押了,有保安团在背后撑腰,也不怕谁敢不还钱。
  福建民营工业在各种政策刺激下,以及银行肯放贷款的前提下,大半个月内有数十家工厂陆续到工商部登基注册。
  十月底,夏钧成立了一个广播台,并开始向个县城、乡镇架设广播,广播台设立后,随即对工业发展方面进行宣传,号召各地乡绅集资办厂。
  此时地方武警与民兵陆续组建完成,九个营也陆续抽调回建安县,福建第一师的编练开始了。
  福建第一师的建制是两旅、六团、十八营,一个营正好600人(三个步兵连,一个机枪排,一个步炮排,一个侦察排,排长、连长、教导员、通信兵、参谋人员),兵力为10800人,加上六个步炮连,六个机枪连,两个步炮营,一个师全部人员为13500人。
  陆军学院第一届学员悉数被调入第一师,边训练边上课。此时夏钧手上的师资资源较多,便开设了扫盲夜校,参军者不论军职大小,晚上悉数去夜校上课。
  规模如此之大的扩军,把夏钧忙得焦头烂额。
  一半的新兵,另外一半还有一半是新兵,军官素质大多也都不行,连技术兵种,如侦察兵、通信兵、炮兵等也不甚合格。
  不过这次招募的新兵身体素质很好,这些新兵是从福建各地招募而来,经过近一个月的筛选,身体都较为健壮。
  这次编练福建第一师与以往不同,以往注重训练作战技能,而这次则是先三个月练队列再说。
  夏钧已经制定好了训练计划,离**只有一年,福建第一师有11个月的时间来进行训练,时间是很宽裕的。
  前三个月把队列练好,同时第二个月开始打靶训练,三个月过后进行作战技能训练,如此就是半年,半年后进行战术训练、各兵种配合训练,并强化作战技能。
  10月30日,所有人员汇集水西军营,当天夏钧烧许多热水,并请来理发师傅,让那些新兵洗个澡,剃头、刮掉胡须,然后发下军装。
  “快点洗,洗干净点,把晦气洗掉,让我们04团打仗顺顺利利,连战连胜。”张四狗如愿以偿的当上了04步兵团团长,只见他背着手在那儿催促着那些新兵。接着发下了军装,那些新兵穿上军装后,精神头马上焕然一新,个个显得简洁干练。
  福建第一师的两个旅长由吴峰和杨烈二人担任,这两个年轻人在军中没有什么基础,而且深受民族思想灌输,让夏钧更放心。
  陈轩宇则担任第一师参谋长,刘文洪担任副参谋长。林成贵被任命为01团团长,张四狗被任命为04团团长,一个归吴峰管,一个归杨烈管。
  其他四个团长,则是夏钧陆军学堂中选拔而出,都是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者。而基层军官则是原先的一半,陆军学堂的一半。
  整个福建第一师里面,高层军官多是夏钧教出来的,就林成贵和张四狗二人任团长,基层军官一半是他教的。
  林成贵和张四狗也无太多异议,林成贵是个半文盲,虽然现在很用心在学,但是在军校中的成绩并不是很理想,基本上属于垫底类型。
  张四狗的成绩也只是徘徊在四五六名这种程度,就按成绩来说,他就争不过,再则他本来一个军情局的特务头头要跑来带兵,给一个团长已经很够意思了。
  刚入伍的新兵都没有下发枪械,只是练队列。第二天,军营中便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军号声。
  艰苦的训练开始了。
  此时夏钧根基已经有了,他不再像刚开始建立保安团那样要考虑士兵的承受能力,那时候之所以如此,是怕士兵受不了苦跑路了,现在却是不怕了。
  现在当逃兵要枪毙的。
  整个师都开始进行地狱般的训练,训练量一天比一天多,甚至是那些老兵也被训练得叫苦不迭。
  不过军营里的伙食确实非常不错,牛肉罐头、蔬菜罐头、水果罐头供应十足,每天还会发一个营养罐头。
  整个师的士兵对这营养罐头很有意见,因为那味道太难吃了。
  有些士兵不吃,夏钧就派宪兵监督,每人一天必须吃一罐下去,这可是高蛋白的营养罐头。
  营养跟不上怎么能跟得上训练。
  而夏钧对待训练成绩最差的士兵,从来不罚他们不准吃饭,体罚也很少,更多是则是勉励。
  夏钧告诉士兵们要团结,上了战场上只有战友才是可以信任的,对于训练成绩差的士兵,班内应该给与帮助。
  对于那些新兵来说,训练虽然艰苦,但日子却是过得很充实的,在军营里有吃有喝,伙食好得不得了,每个月还领两块钱军饷,家小也不用怕没饭吃。而且在军营里时常能接触到新奇的事物,夏钧经常给他们放军教片。
  军教片的种类又有所增加,除了教他们作战技能的军教片,更多的则是教他们历史,增强士兵民族意识,更有各国军队的资料,这是为了增强他们的自信。
  毕竟福建第一师是世界上第一支摩托化部队,拥有最强悍的单兵武器,以及最强悍的机动能力,更有强大的机枪火力,唯独火炮缺一些。
  信心、信仰、纪律,这是一支军队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在艰苦的训练中,夏钧更注重这三个方面的培养。
  ————
  前天已经爆发了1万多,实在不能再爆了……
  第一卷 第七十二章 微型兵工厂
  第七十二章 微型兵工厂
  第二更感谢今天打赏的兄弟,名单被刷下去了感谢粉丝榜上面所有的兄弟们
  ————
  11月,夏钧行政范围内的人口已经达到了600万,民心指数平均值下降到了3。0,10月夏钧收入1800万点积分,领地上入账了近500万点,大半个福建被纳入了他的行政区域。
  夏钧手上的积分达到了2700万。
  对于民心指数方面,夏钧已经不再靠拔苗助长的方式去做了,电灯、自来水也都没有再去修。
  这些东西急不来的,没有那个工业基础,最多给一两个区域建设,要是给全部区域这样建设,夏钧手上可就不用想有积分了。
  其实收买民心并不需要那么多的投入,老百姓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只要能吃饱肚子、穿暖衣服,时不时的有肉吃就已经是很幸福的日子了——对这个年代的人来说。
  夏钧的计划是在明年春播前将全福建90以上的乡镇纳入自治区与,明年高产作物一种,不愁民心不附。
  除了农业方面,夏钧投入最多的是医疗,这几个月他已经通过各种手段,从国内外罗网了近五百名医生。
  吃饭问题解决了,看病和卫生问题就是下一个要解决的。
  这些医生来到福建,被夏钧分派到各地去给老百姓看病、防疫,天花疫苗每个人都需要注射,鼠疫、梅毒等病症也要严防。
  所需药品有的是从国外进口,有的是夏钧直接从系统中兑换,还有一些自己生产,卡罗尔负责的制药厂已经能生产阿司匹林了,加上自己生产的磺胺药,目前夏钧手上能自主生产的西药也就这两种。
  看病免费这是必须的,不过由于手上医生太少,多只能治一些小痛小病,那些需要手术治疗的,大多因为离医院太远而无法送到医院,目前夏钧只开设了五个医院,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医疗问题依旧是一个困扰,此时夏钧手头的资金较为宽裕,便极大了对学生的补贴,一名大学生的月补贴提升到了三块银元,都已经赶上军饷了。
  夏钧这么大手笔自然是有目的的,目前他缺少非常多的人才,这些人才可以招募,但自己培养才是关键,但要培养这些人才,自然得有人。
  大学生来得再多,撑死也就一两万人,虽然补贴比军饷还要高,但开支并没有军队那么大,夏钧还是养得起的。
  此时建州大学的师生人数已经达到了两千六百余人,医学院、理工学院、农业学院这是目前建州大学人数最多的三个学院,法政学院、陆军学院、海军学院这三个学院的人数会少一些,其中以法政学院的人数最多。
  说起夏钧的海军,此时才刚学会开潜艇,对于海军的训练夏钧十分头疼,但手上偏偏没有这方面的人才。
  此时的海军只是徒有其名,不过是用来保护港口用的,规模小的不能再小,而且也很业余。
  不过夏钧抽调到海军学院的十名学生学习起来倒是很认真,夏钧别的没有,就是书多,关于海军方面的书籍他兑换了一大堆。
  个把月下来,海军那边几百名士兵倒也训练得有模有样,实际上那些海军学院的学生是按陆军的方法训练海军,表面上看起来的确不错,不过上了船就差许多了,才刚掌握潜艇的驾驶,作战方面的东西练得还不够。
  对此夏钧一时也没有精力去管,第一师的训练方面就够他焦头烂额的了,要想将一群乌合之众练成百战百胜的精兵,不用心一些是不行的,因此夏钧自福建第一师开始编练起,便住进了军营里,和士兵同吃同住,而且还一起训练。
  在夏钧的以身作则的带领下,各营士兵情绪很稳定。
  不过夏钧在生意上可没有放松,陈家毅此时已经前往欧洲,他到达欧洲后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
  这些人都想从他手上拿到那些专利的授权,特别是磺胺药的专利。
  磺胺药的生产授权很让人眼红,塔娜数次发电报给夏钧,要求夏钧授权她生产磺胺药,不过夏钧没有答应。
  塔娜甚至开出一起合股办药厂,她只要20股份的条件,不过夏钧还是没有答应。
  陈家毅在欧洲自然不会把磺胺药的专利授权出去,不过其他专利却是很快找到了经销商与合股办厂的商家。
  这些合股公司都是夏钧占49的股份,不过工厂规模大小不一,例如值钱一些的打火机专利,工厂必须达到一定规模,也就是说和夏钧合股办厂的人必须多出钱,办一个大一些的厂,而夏钧凭借一个专利要了49的股份。
  以夏钧目前的实力是不足以在这些西方国家开厂的,首先他没有足够的人才,连这些国家的政策都没摸清楚,何谈自己办厂,因此都是只要49的股份,办的公司由合伙人经营,夏钧只负责收钱。
  当然有一些专利也直接卖掉了,例如英国有个商人愿意出500万美元购买卫生棉的专利授权,夏钧毫不犹豫的让人把英国的卫生棉专利授权卖出去。
  专利授权不是卖专利,只是允许某方进行生产制造专利所涉及的商品,而不再向其收取专利费。
  卫生棉这种小专利,虽然说涉及的市场很大,销路也很广,但专利保护只有三十年,这三十年里要在英国赚够500万美元,可以是可以,但人家拿的可是现钱,而且夏钧也不用去管理什么的。
  夏钧的兵工厂也开始开办了。
  办兵工厂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己购买设备开办,就当代的设备来说,并不是太贵,但要想把这些设备用上却得有人。
  另外一种就是直接办一个工厂,例如子弹制造厂,一个年造一千万发子弹的竟然要五百万点积分。
  一千万发子弹,中国随便一家兵工厂都能造。
  例如上海制造局,年产子弹一千万发,还有汉阳制造局,年产子弹七千万发,另外还有什么广东兵工厂,开封兵工厂。
  7。62mmNATO弹的生产设备方面,一条年造1000万发子弹的设备只要100万点积分,若将弹芯和弹壳换成钢制的,需要200万点积分。
  夏钧花费20万点积分兑换了一个年造100万发子弹的生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