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战胜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唯一战胜国- 第3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尽管华夏会在做这些工作时投入了不少的财力,但这些财力实际上是被自己人赚走的,自己国家的国民赚到钱,钱还是在本国内部流通,不会流失掉。
  就算是用投入一百块钱去做相关工作,而海外华人经营者只赚到了九十九元,这都是赚了。
  因为民族财富总量增加了九十九元,而这九十九元里,最少能有80的部分流回本土。
  华夏会规定会内商人不能购买其他国家的奢侈品,也就是为了防止财富外流。
  汉族在海外活动日益频繁,受到了中华帝国政府的有力保护,帝国在公民在海外的权益问题方面非常强硬。
  就如帝国公民在美国的利益受损,中华帝国虽然暂时不会打美国,但却可以打美国的狗。美国若不做出公正处理,那么中国随时可以撕毁《杭州协议》,暴打苏联一顿。
  面对中华帝国这样情绪化的国家,英美等国都不敢轻易的对中华帝国公民做出不公正的处理方式。
  如果说中华帝国打了翻身仗,数次击败了日本,并打得苏联节节败退,又扩大了版图算是让华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有所提高。
  但真正使其他国家的国民不敢欺凌华人的主要原因,还就是他们的政府在面对这些行为时会承受外交压力,从而做出公正的处理方式。
  而在第三世界联盟内部,更没有谁敢欺凌中华帝国公民。
  在第三世界联盟,中华帝国作为带头大哥,自然是有很足的威势的。
  在这些年下来,陆陆续续有两千万帝国公民前往海外谋生,华人在国际上扬眉吐气,昂首挺胸。
  以前种种不公正待遇,如今一概不复存在,任何想要以行为方式来侮辱中华民族人格的行为,都将受到惩罚。
  这一切都是国家的变化所带来的好处,那些海外的华人,很多时候更爱国,因为他们更清晰的认识到国家与个人的紧密关联。在国外,国家的强盛与积弱,都是与个人联系如此紧密。
  若是一个小国,他们的公民在其他国家莫名其妙的死了,那么死就死了,谁会去管,其他国家根本不用怕这个小国。
  作为小国只能忍气吞声。
  而作为一个强盛的大国来说,如果公民在其他国家遇害,那么这不是一个不小的问题了。
  如果该国不立即进行处理,那么将引起国际争端,甚至是引发战争。
  这个世界实际上是一个如同封闭性的空间一般,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里发生的事件与冲突,都可能影响到国际局势。
  中华帝国在1925年,名义上已经是世界第二大工业国家,同时也是世界第一大农业国家。
  这也让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大幅度上升。
  中华帝国又是第三世界联盟的老大,纠集了一帮摇旗呐喊的小弟,军事、外交上一贯都是强势线路,这让是让中华帝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达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地步。
  人们想到中国,可能第一时间就是想到中华帝国那强大的军事实力,以及中华帝国历次对日战争等等。
  同时还可能想到中华帝国那庞大的版图,甚至是中国的经济规模等等。
  实际上,在1925年,中华帝国早就是世界第一大经济大国了,同样工业规模也超出了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只是中华帝国公布出来的数据被降低了。
  中华帝国的这种行为,也就是为了挑起海军军备竞赛,让英美日联盟继续维持两倍于中国海军的政策。
  应英美日想来,以他们的联盟对第三世界联盟的经济、工业优势,对投入一点资源建设海军也没什么,反正中国也在建设海军。
  然而事实上却是中华帝国根本不造战列舰,而是造出一堆假的战列舰,中华帝国不仅在经济总量和工业规模都超越美国的前提下比美国造的战列舰少,而且在海军军费支出上少了很多。
  中华帝国的经济总量本身比美国多,因此投入建设的钱也就能够更多,再则英美日在海军的投入上比中华帝国高出许多,这更是造成了建设资金比不上中华帝国。
  不过中华帝国在国民福利方面拖了一定的后腿,但国民福利又是不得不搞的,如果不搞这些国民福利,以中国人民的储蓄习惯,根本不会丢开心理负担进行消费。也因为国民在消费时没有心理负担,不用考虑教育、医疗、养老问题,因此很多时候消费起来都很爽快。
  消费上去了,经济就被拉动了,税收也就多了。
  因此中华帝国的福利制度,是一个很难形容是赚了还是亏了的问题,但以夏钧的角度去看,则是赚了。
  因为国民对政府拥护了,夏钧也就能有更多的积分收入了。
  这个国家,基本上就是他的兑换平台这个加速器才发展成如今这样状态。
  而在国民看来,他们是遇到圣人出世,碰上了一个空前的盛世,一个用枪炮打出来的盛世。
  在黄河流域,更是有不少人说黄河水变清了。
  所谓圣人出,黄河清。
  实际上,是中华帝国在源头治沙起了一定的效果,帝国在黄土高原地区建了大批的拦沙大坝,下游的沙就变少了,看上去的确是清了不少,但彻底变清暂时是不可能的。
  但这种圣人出的说法却是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几乎整个国家都认为夏钧乃是数千年才能一遇的圣人。
  ……
  进入1926年初,春节再次到来,这一年的春节,中华帝国各地的庆祝活动更为热烈,春节前的消费也成为了一年之中最迅猛的一段时间。
  国民除了备至大量年货,还有大批国民购买汽车、电器等大件商品。
  当然,食品和衣物依旧是春节前消费最大的领域,1925年春节,整个帝国上下都不在乎吃和喝的那点钱。
  春节就是中国的‘狂欢节’,国民走家串户,寻亲访友,到处吃吃喝喝,到处塞红包,的确是欢乐无边。
  戏曲等演出更是从初一演到十五,一天一个花样换着演,民间传统艺术市场急剧膨胀,为此蓬勃发展。
  各地一片热热闹闹的,充满了无边的喜庆。
  这一年的春节,中华帝国吸引了近三十万外国游客,在这个跨国旅游业还不发达的时代,中华帝国能够吸引三十万的游客来到中国感受春节的气氛,确实是非常不容易的,也说明了春节的魅力所在。
  在帝国很多地区,国民都不介意人们来自家做客吃喝,反而感觉越多人来越好。毕竟此时富裕起来了,吃喝能花多少钱?
  夏钧也在中京发表了春节贺词,同时做了过去一年的总结,帝国各电视台和所有电台、广播都进行了直播。
  夏钧在讲话中提到:“希望大家在富裕起来的同时,不要丢弃传统的艰苦奋斗精神,不要淡化了当初的那股闯劲。当初我们一穷二白的时候,正是那股闯劲让我们战胜了敌人,创造出了如今的美好生活。”
  生活是永远的主题,不管发展到了多么高的程度,生活依旧是永恒不变的。
  一个社会的健康与否,很大程度上不是取决于物质,而是取决于精神,或者说是取决于生活。
  例如家庭生活,每一天都有许多家庭组建起来,却也有一些分崩离析。
  夫妻生活很多时候更倾向于一种‘合作’,大部分国民所最终追求的,可能只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而已。
  家庭幸福美满,并不是物质丰富与否来决定的,但一定程度上也是物质来决定的。
  如果用现代和古代相比,生产力差距巨大,但古代也有一大片幸福美满的家庭,而现代人并未因为物质的发展而让所有家庭都幸福美满。
  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社会,矛盾已经不是能不能吃上饭,会不会饿死的问题了。
  矛盾已经转变为,能否组建一个幸福的家庭的层面了。
  一个国家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对于统治者来说,可能只是为了统治。
  然而如果是一个为人民着想的政府,可能就会遇到这个很困惑的问题。
  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实际上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民更幸福,这才是最终的目的。
  幸福的生活,需要强大的武力来维护,否则终将只是黄粱一梦,昙花一现。
  从夏钧的角度来看,当前帝国国民的日子过得确实比较幸福,虽然物质条件还不如美国人那样宽裕,但社会财富分配得比较平均和公正,因此国民普遍幸福。
  但此时却还没有到可以无忧无虑的进行享福的时候,中华帝国依旧面临着很强大的敌人,中华帝国在这个世界,依旧没有重新取得霸主地位。
  当然,如果中华帝国取得了霸主地位,是否到了可以安稳享福的时候也不得而知,也许消灭了地球上的敌人,又要考虑什么世界末日的问题了。
  这个世界是不断运动的,有制造必然有毁灭,这是必然规律。
  到时候,又得考虑生命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了。
  如果仔细思考会发现,生命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是有液体流动的,在不断的运动当中,让世界不断演化下去,从粗糙变为精致,从低潜能转变为高潜能,如此生生死死不断循环。
  就如一块石头上长出了苔藓,而苔藓上又长出了花草。
  也许地球只是一个十分低级的世界,所看到的只是一片假象。
  然而既然此时只看到了假象,那些正像也就不在考虑之中,夏钧也不再去考虑这些问题,他未来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中华帝国取得世界霸权。
  如果要说意义,那么可以归结为两个字——尊严
  建立一个永远幸福美满的国家?这可以做到,但这个国家不可能永远存在,以当前的科技程度,如果建立一个很好的制度,那么维持下去是可以的。但谁知道世界什么时候会毁灭呢?
  谁知道宇宙哪天会毁灭呢?
  然而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作为具备智力的生命体,又是一个生来就有自我崇拜性质的生命体,尊严的重要性很多时候高过一切。当然也有人愿意用尊严去换取妥协,这只是价值观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价值观。
  作为统治者来说,价值观大多都是一致的,那就是统治。
  为了维持统治,让国家放弃尊严来换取他们个人的利益,实际上是可以接受的。
  夏钧做为一个非主流性质的统治者,他实际上更多时候只是将自己看做一个普通人,因此他不是主流的统治阶级。因此他更多的是从普通国民的利益角度去考虑,因此说到底,争的就是两个字——尊严。
  世界末日什么的,不在他的考虑之中,即使在2012世界真会毁灭,剩下的时间也需要争下去。
  将西方国家的不公正压迫彻底掀翻,高高在上的白种人狠狠踩下去。
  而这也证实了一个至理,有矛盾才有动力,有斗争才有发展。
  共产主义并不是错的,但错误在于这个时代的生产力还达不到那一模式的标准,而消除了阶级斗争,就消除了进步的动力。
  古代的中国,实际上就是没有持续的外部的矛盾斗争,因此很多时候停滞不前,没有继续向外扩张。
  正所谓,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当科技发展到这个时代,世界的距离正在缩小,国与国之间发动一场战争,并不需要多少太长的时间就能达到对方的领土。
  夏钧在讲话中所提及的奋斗问题,实际上是发现帝国内部矛盾一定程度上被消除了很多。
  前进的动力还是有的,毕竟这个时代帝国民众在物质财富上还不完备,很多国民还没有新房子,更没有汽车。
  因此有很多隐性的矛盾存在。
  当所有国民都能住上大房子,开上汽车之后,矛盾就消除很多了,那么国民也就会普遍变懒不做事。
  那么接下来就是制造矛盾的时候了。
  因为国民的财富是透支消费下发展起来的,那么钱总是要还的,国家又停止低息房贷,那么经济就崩溃了。
  然后,一大群的国民因为还不起钱瞬间变成穷光蛋,把大量的财富剥夺为国有,国家再用这些资源去做一些事,例如武力打倒另外一个国家。
  变成穷光蛋的国民们,又得再次努力的工作。
  所以说,在世界未能大同之前,资本的这种模式具备十分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若是像英法那样的国家,他们没有采取透支消费的发展模式,一个个发展下去,像什么房子、车子都有了,国民也就变懒不想干活了,同时他们也不需要消费什么东西了。
  这也正是后世的欧洲人为什么那么懒的原因,因为欧洲人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矛盾被过份消除了很多,而没有像美国那样养了又宰,宰了又养。同时欧洲又有国际资本的存在,这导致了政府财富又流失了,因为欧洲各国政府对国民是有保护的,但他们又是美国扶持下恢复过来的,因此国际资本又能用一些手段从这些国家的政府和他们的国民身上掏钱。政府没钱了,国家又不靠透支消费的模式来发展和开宰,自然就闹出了什么欧债危机。为了还钱又得加税、减少财政支出等手段,结果又闹出了国民的激烈抗议,闹到最后就是又懒又穷。
  也难怪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被美国夺取,这是核心竞争力的差距问题。
  如果欧洲是一个封闭的,美国资本进不去的区域,那么他们在财富不流失的情况下那样发展,一定程度不会闹到那样的地步。
  但问题是落后要挨打,正是竞争力不强使这些国家在二战时埋下了恶果,才让国际资本乘虚而入。
  此时中华帝国的发展,已经有一些这样的趋势了,这也让夏钧下定了决心,经济阵痛是必须要忍受的。
  若是没有阵痛,就不会有新的矛盾出现,中华帝国的内部若是彻底的没有了矛盾,那么将停滞不前,最终只会再次被异族踩下去。只有前进了,才能把异族踩下去。
  当把异族踩进地狱,消除了外部威胁之后,也可以不采用这种模式发展。
  但当前是不可能不采取这种发展模式的。
  因此在1926年,中华帝国继续贯彻之前的计划,大力刺激透支消费。
  为了让储户将钱拿出来投资,亚联储宣布第二次下调储蓄利率,在储蓄利率下调之后,再将钱放在银行就不是很划算了。
  果然在宣布下调利率之后,很多储户都动了心思,开始将钱取出银行进行投资。
  不过并非是所有储户都这样做,很多储户还是觉得把钱放在银行里比较保险。
  帝国中央也并非为了让所有储户一口气将钱都拿出来,只是为了让一部分人拿出钱来投资。
  毕竟一下太多钱涌入市场,也是不好的。
  此时降低储蓄利率是很有效果的,毕竟这个时代的储蓄利率较高,所以降低之后储户都会有所反应。
  而当降低到一定程度时,那时候再怎么降都已经没有效果了,因为本身就很低,储户都不是为了吃那点利息,你再怎么降都是死猪不怕开水烫。
  此时的中华帝国,国民已经有很大的‘资产产业化’的意识了,不过还是有很多人保留着传统的意识,赚了钱就存着存着,再多钱都存着,有些甚至还埋到地下去,这就是传统的土财主做法。
  帝国政府正在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国民积极进行投资,同时鼓励国民加大消费。
  帝国既然走上了透支消费的路线,那么必然要如同美国那样,让国民加大对物质的享受。
  此时美国也在德国大肆宣传这样的模式,将物质享受的文化大肆在德国宣传。
  德国作为战败国,国际资本进入德国,此时德国也在透支消费,德国正如俄国一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