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战胜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唯一战胜国- 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鲁西和豫东这一带是中国传统的棉花种植区域,河南则是小麦种植大省,后世山东则比较多的是种植花生、蔬菜。安徽则是小麦、棉花、水稻都有。
  办农垦公司是很巨大利润的,蔗糖和棉花两项的利润最大,因此农垦公司也将向广东发展。
  广东、广西很适合种植甘蔗。
  农垦公司的发展,也是夏钧乐意看到的,农垦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把大量土地涵盖进去,而他们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技术上将不是问题,这样一来,农业的个人产值也就会提升上去。
  至于农民失去土地什么的,这在发展中是必然的。失去土地的农民可以进入城市当工人,生活质量将更好。
  ……
  夏收在人们的盼望中在七月份到来了,地里的水稻及玉米长得非常茁壮,在这上半年的生产中,基本上没有缺过肥料。
  肥料厂的肥料都可以贷款先使用,这让地头的水稻和玉米的产量高得吓人。
  浙江和江西两省的老百姓从来都没有见过能长得这么好的庄稼,看着庄稼一天天长势良好,不由喜上心头。
  今年不用交税,也没有借高利贷。
  夏收一到,田间地头开始抢收庄稼,人们都赶着把庄稼收上来,好把第二季种下去。
  在平原地带,大型联合收割机开始忙碌起来,这些收割机是按小时算钱,一般也就是地主会雇用。
  那些平原上的自耕农和佃农,大部分都太愿意去请这些大家伙,因为这些大家伙工钱不是很贵。
  不过也有人以为自己有力气,哪里要花钱去请收割机。
  当然,这种想法会随着时间慢慢改变,毕竟等富裕起来后,不是谁都愿意为了这几个钱而如此劳累,同时雇佣收割机确实比较划算,拿同样的力气去工地上干活,反而能拿到更多钱。
  而在不能使用大型联合收割机的丘陵、山区地带的农民则使用了赞新的农机,这些省力气的农机都是贷款买的,大大降少了人们的劳动强度。
  这次秋收的主要作物就是水稻和玉米。
  其中水稻的种植面积因为夏钧的干预减少到了2200万亩,而玉米则种植了1000万亩。
  按照种子的出售方式,一亩地是100公斤大米,以及150公斤玉米粒,在这次夏收中,夏钧可以征收到220万吨水稻,同时还能征收到150万吨玉米。
  当然,这些粮食将储备起来,夏钧还得用这些粮食去救济其他省份的百姓。
  ……
  夏钧带着李诗婧和塔娜,在农业部长杨明柳的陪同下,在杭州北部视察了夏收,看着那联合收割机的作业,让塔娜心中充满震撼。
  杨明柳对夏钧报告道:“从各省报上来的数据来看,今年的水稻的平均亩产应该早760公斤左右,而玉米产量,一亩应该有1000公斤,整株产量平均在8500公斤左右。”
  “总产量呢?”夏钧问道。
  “水稻总产量在1650万吨,玉米总产量应该有700万吨,另外300万亩用于青贮,总产值应该在5。5亿元左右。”杨明柳说道,“出口额应该在1。5亿元。”
  “看来要加印钞票了。”夏钧点了点头,不过这次加印钞票不是政府的,因为出口换来外汇或者是黄金,这些东西是政府的,因为政府不可能让别的国家的钱在自己国家内流通,因此需要印钞票,这些钞票是民众的,至于那些外汇则不能动,因为这是确保复兴币币值的东西。
  当然,如果不完全收储这些外汇的话,也就不用印票子,例如私人可以把这些外汇留下来,但他们不能在本国使用。
  同时,目前中国的贸易差额是太大,这些外汇是能花出去的,也就不用印那么多票子。
  这次夏收的意义在于,粮食问题基本解决,还可以出口。
  同时养殖业也得到了足够的饲料,你700万吨玉米,足够饲养出350万吨鸡,以每只鸡一公斤来算,那就是35亿只鸡。
  现在有四个培育基地,每年可以培育出40亿只鸡,同时养殖场里还有近300万头猪,农村还有200万头瘦肉猪,以及近400万头土猪,一年的饲料量是不够的,所以下半年必须加大玉米种植面积。
  而在牛方面,奶牛数量已经增长到了30万头,肉牛数量增长到了50万头。
  下半年的玉米种植面积起码得达到3000万亩,因为到明年,养殖的牲畜数量将会更多。
  除了粮食解决了,养殖业的扩大,意味着蛋肉问题初步解决。
  夏钧一直对牛的繁殖速度很是纠结,按照现在这样的速度繁殖下去,母牛一年增长三分之一,四年后母牛的数量才会增长到一百万头。
  ————
  一万字到
  第一卷 第六十六章 提高农业税
  第六十六章 提高农业税
  虽然说母牛的繁殖速度低了一些,但是有高产玉米的优势,夏钧也可以选择饲养更差一些的牛种。
  那样也是有利润可赚的,就算是水牛也不错。
  “下半年的农业规划做得如何?”夏钧这时对杨明柳问道。
  “规划好了,下半年水稻种植面积减少到1500万亩,玉米种植面积提高到2000万亩,明年的牲畜数量将大幅度增长。”
  杨明柳之前已经做好了详细的规划,不过还是不太确定的说道:“不过还得看一下市场变化,可能会临时调整。”
  “嗯把好关。记得农业规划是自身自给自足,再冲击其他国家的农业,但现在中国还有其他省份的百姓还要依靠农业,冲击的作物种类要把握好,不要殃及其余省份。”夏钧对杨明柳说道。
  就如水稻,粮食并非是越多越好,粮食一旦多了,政府又没收,那自然得流入市场了。而欧美国家是不怎么吃米饭的,到时候不仅自身的粮价暴跌,连其余各省的粮价也会暴跌,到时候会让更多人陷入困苦之中。
  而像小麦、玉米这两种作物就可以多种一些,小麦的消费市场比较广阔,可以拿去冲击其他国家的市场,玉米则是用在养殖业的,玉米多种一些,肉食也就多了,不仅可以供应内部需求,还可以冲击其他国家的养殖业。
  粮食虽然比较宝贵,但若是价钱太低,其他国家的农民自然不愿意种了,那样一来粮食还是保持着原先的产量。
  至于像大豆、棉花、甘蔗这样的作物,基本上可以随便种,想种多少都没什么风险。
  在种植大豆上,华东政府可以用机耕作业,加上是高产大豆,个人劳动产值高,全球的大豆需求量这个年代虽然还不是很高,但到了一战、二战时期就将逐步上升。
  这个年头,大豆榨油还是中国独有的技术,美国佬是1915年从中国窃取到这样的技术的,然后于1916年在美国购买本土大豆进行榨油。
  未来的国际大豆市场将是中国主宰,其他国家想要发展大豆种植,在价格上是无论如何也拼不过中国的。
  至于棉花,世界上每个人都要穿衣服,但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做到棉花自给自足,棉花在国际上的市场非常广阔。
  以现在各农垦公司种植的高产棉花产量,在产量上有压倒性的优势,什么时候再来个滴灌技术,产量还会暴增。
  未来中国的棉花也是国际棉花市场的主宰,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在国际棉花市场上与中国进行竞争。
  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国家的棉花都需要中国供应,那些产棉国最多只能建立起关税壁垒,让自身的棉花保住国内市场,但他们就像是躲在洞里的老鼠,想要到国际市场上来竞争则没有那么水平。
  甘蔗就更不用说了,制糖业的巨大利润已经把各农垦公司吸引到广东去了,明年各农垦公司将在广东大干一场。
  “夏,你们中国的农业好像很发达。”塔娜看着那一片片高大的玉米,奇怪的对夏钧问道。
  按照她的印象,中国是一个很落后的国家。
  “是的,贫穷将离我们远去。”夏钧笑着对塔娜点了点头,他指着远处那一片金黄的田野,说道:“未来我们中国的农业将主宰全球,也许将来我们能用5的农业人口,养活全球50的人口。”
  “听起来让人感觉很疯狂。”塔娜难以置信的说道。
  “塔娜,你快看那边。”李诗婧突然兴奋的指着远处,只见远处开来了一支军队,夏钧拿起望远镜看去,那是刚组建的生产兵团。
  他们开着联合收割机和卡车,前来帮忙收割。
  在联合收割机的运转下,一个个玉米棒从传送带上传送到卡车的后面,当一辆卡车装满后,另外一辆卡车便接替了上去。
  “真是太效率了。”塔娜惊叹中对夏钧问道:“夏,如果你能提供技术的话,我想我们可以在美国的农业上大赚一笔。”
  “NO。”夏钧直接否定,这样的农业技术他是不会提供给美国佬的,想了想,夏钧接着说道:“不过如果是在澳大利亚的话,那倒是可以进行考虑。不过我们的农垦公司已经打算进军澳大利亚了。”
  澳大利亚是畜牧业发达的地区,夏钧可以给农垦公司提供高产绵羊和高产牧草,同时肉牛也可以放到澳大利亚去养殖。
  至于肉牛是否会丢失的问题,这完全不是问题。
  培育基地里培育的物种,是不能和其他任何同类进行繁殖的,而且像公牛必须进了培育基地才能有繁殖能力。
  至于为什么选择澳大利亚,因为那里已经被夏钧看成了自己的地盘。
  “好吧”塔娜撇了撇嘴,有些郁闷。
  ……
  华东自治三省的这次夏收惊动了很多人,基本上各国在华东自治三省都有安排一些情报人员。
  这些情报人员自然看到了那一辆辆联合收割机,以及那产量高到让人惊讶万分的各种作物。
  其中以日本最为郁闷,他们的农业部门年初播种下去的水稻种子有的长,有的则不长。
  会长的是那些偷买到的种子,这些种子的产量果然很强悍。但播撒下去的那几百公斤第二季稻种却根本不长,连个芽都没发出来。
  本来叫着‘大日本帝国农业即将腾飞的’的农业部门顿时没了声音,他们怎么也搞不明白,为什么第二季不发芽?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日本中央给农业部门拨款了两百万日元,请了许多生物专家一起攻克这个问题。
  结果什么也没有发现,什么也没有解决。
  如果种子不能繁殖第二季,那么大日本帝国的农业腾飞将直接夭折,因为就算去偷种子,一年有能偷到多少呢?
  而且支那人好像已经知道种子被人偷过,现在在发放种子上更加小心了,想大量偷到种子的可能性等于零。
  “我们大日本帝国的情报机关必须尽快偷到他们培育种子的方法,越快越好。”
  “是的,否则我们的农业将被支那人赶超。”
  ……
  华东自治三省的报界在这次夏收中显得异常兴奋,他们暂时放弃了对夏委员长不务正业的指责,而是投入到了农业上的报道中去。
  从华东自治政府农业部得知,今年的水稻种植面积比往年要少大概一千五百万亩,但粮食产量却可以让华东自治三省人民吃上十个月,同时玉米产量可以饲养大量的牲畜,明年之内将解决华东三省人民的吃肉问题。
  “大丰收”
  “全球农业第一”
  等标题报道频频出现在各报纸上,销量最高的《复兴报》对此的报道是:“农业腾飞,华东自治政府有能力让华东三省人民解决温饱问题。”
  报道称,华东自治政府高层会议决定在两年内彻底解决温饱问题,今年将加大救济力度,待明年三省解决温饱问题后,将加大对中国其他省份的援助。
  销量排在《复兴报》其后的《新闻报》则将重点放在商业报道上,《新闻报》认为,华东自治三省的农业大丰收,对粮价影响并不大,因为水稻种植面积并不是太大。但在玉米、棉花、大豆的种植面积却很高。首先波及到的将是肉价,未来肉类价格将大幅度降低。
  销量排在第三的《申报》的报道风格又与《复兴报》、《新闻报》有所不同,《复兴报》靠拢的是政治,《新闻报》靠拢的是商业,《申报》靠拢的则是民生。
  申报记者深入农村调查采访,得出结论称:“今年之内,华东三省人民将初步解决温饱问题。”
  《申报》接着大力称赞华东自治政府在三省农业上的免税和轻税赋政策,《申报》认为解决人民温饱一方面是农作物高产丰收,另一方面也是政府减免农业税收的结果,为此《申报》在报纸上为华东自治三省大唱颂歌。
  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正在《申报》大唱颂歌的时候,华东自治政府突然宣布下半年秋收的农业税将提高到10~20,即山区地主缴纳10的税收,而平原上的机耕区地主缴纳20的农业税。
  这不是赤luo裸的打脸吗?
  刚刚还在夸你呢你就突然提了农业税。
  史量才纳闷不已,决定派记者去堵夏钧,让他给个说法。
  于是夏钧当天去行政大楼上班的时候,装甲车被堵在了政府大楼外面,十几个记者围了上来要对夏钧进行采访。
  装甲车依旧蒙着块黑布,不过在后面的窗户上装了个话筒,以应对这些记者的采访。
  那些记者一围上来,装甲车周围的党卫军警卫连就把手指扣到了扳机上,一双眼睛死死盯着那些记者。
  他们可没有对这些记者进行搜查。不过好在采访是隔着防弹玻璃的,就算是有刺客,委员长也没太大危险。
  “委员长,委员长,请问自治政府突然要提农业税?”
  “委员长,提了农业税后会不会出现什么不利生产的状况发生?”
  “委员长,自治政府有一个完善的计划吗?”
  夏钧看着外面争先恐后的提问的记者,在车内对着话筒回答不悦的回答道:“提个农业税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难道自治政府搞教育不要钱吗?难道自治政府搞医疗不要钱吗?难道自治政府修基础设施不要钱吗?”
  说着,夏钧示意司机开车。
  “叭叭……”司机使劲按了两下喇叭,边上的警卫开始驱散这些围上来的记者,这辆蒙着黑布的怪异装甲车开进了政府行政大楼内。
  ————
  第一更到
  第一卷 第六十七章 增发纸币
  第六十七章 增发纸币(第二更,大章)
  在提高农业税方面,朱澄嘉的意思是,在经过夏收的甜头,那些地主在加税后也不会闹事。
  于是夏钧就把农业税给提高了,机耕区的农业税提高到了20,加上种子的钱,政府在农业税上的征收已经提高到了35左右。
  至于山区的,虽然农业税提高了,不过也正是要这样逼迫山区的地主转型,让他们去种植经济效益更好的作物。
  ……
  夏钧上班时对记者的回答,很快就见报了。
  谁都能听得出,夏钧发火了。
  委员长一发火,各大报纸倒是安份了许多。
  现在华东自治政府的确很需要钱,搞教育要钱,搞医疗也要钱,建设基础设施也要钱,同时自治政府还要建设军队。
  有人问,不是贷款了吗?
  但贷款也是要还的啊
  以当前华东自治政府的行政方式来看,还掉这笔贷款还是没问题的。
  毕竟现在农业腾飞,工业上也有不错的发展。
  不过就农业税的问题,各大报纸还是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大报纸有的支持加税,有的则认为加税的速度会不会太快了点。
  很快《新闻报》就刊登了一组数据,《新闻报》调查发现,那些地主在此次夏收中的利润非常高。
  特别是在平原地区的地主,他们在缴纳了10的税收后,一亩地还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