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战胜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唯一战胜国- 第1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委员长不应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这关系华东七省之稳定,乃至中国之稳定,不可再如此儿戏。”陶成章第一个跳出来阻止,而且话说得比较难听。
  “委员长,属下以为,拍了两个也差不多了,不如把后面的交给其他人去拍?”游正斌则显得婉转一些。
  “好,不拍,不拍了。”夏钧见他们都反对,李诗婧更是扬言他再去冒险就不理他了,夏钧只好放弃原先的计划。
  生活的轨迹又恢复了原先的模样,特种部队的训练还是当了甩手掌柜,训练方式他已经交代得非常清楚了,各种资料全都齐全,就看特种部队自己摸索了。
  而夏钧亲自*摄的两个生存教程,也让他在特种部队中赢得了无与伦比的威望,在特种部队的士兵看来,委员长的作战素养是最强的。
  夏钧的行动很成功,把自己的形象塑造成了硬汉,他在士兵心目中建立了更高的威望,这已经达到了他的目的。
  硬汉在很多时候有许多优势,而且这种优势在政治上是有作用的。
  当前来说夏钧并不需要这些,但并不意味着他未来不需要这些东西,因此这是一笔重要的履历,是未来战胜政治敌人的重要砝码,属于压箱的王牌。
  夏钧回到杭州后第二天,陈家毅就向他报告了最新的贸易情况和订单招揽情况。
  自朱尔典回国述职之后,英国再次向华东自治政府下了三亿英镑的订单,除了军火以外最多的就是造船方面。
  “贸易方面,目前华东自治七省纺织业已经占领了国际纺织品贸易的百分之七十,而且份额还在增加,就主要市场方面已经被我们所占领。”陈家毅念着最新的统计数据:“在采煤业方面,我们只占领了百分之三十左右,而美国方面则占领了二十六左右,其他市场则被一些其他国家的民族资本所占领。”
  “钢铁市场上,我们只占了百分之十,而美国则占据了百分之五十三,但我们已经能基本满足国内的钢铁需求,而且产量正在进一步的增加。”
  “而在石油方面,我们初步对美国取得了明显优势,占据了全球65的市场份额,而美国的美孚公司只掌握了30的市场份额,但竞争依旧激烈。”
  “竞争激烈也要争,这有益于制造贸易差额。”夏钧说道,“就算是我们在燃油方面没有利润赚,但起码我们为国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让他们有口饭吃。”
  “汽车制造方面呢?”夏钧继续问道。
  “汽车方面我们在第一季度方面一共出口了十六万辆,目前还接到了二十三万辆的订单,市场份额估计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三十。”陈家毅汇报道:“在摩托车方面我们出口的则更多,基本上占据了国际市场上的百分之八十,拖拉机的出口则占了国际市场份额的八十九。”
  “电器方面,我们的出口也占了到了国际市场的百分之四十,而且份额还在增加,机械制造业则只有略微出口,内部需求还未完全满足。”
  “嗯这都是要时间的。”夏钧点了点头,对当前的发展状况还是比较满意,当前在各个重工业项目上虽然并未取得绝对性的市场优势,但市场份额正在扩大。
  内部需求依旧是是首先满足的对象,像机械制造业方面虽然现在已经小规模取得世界领先水平,但显然内部的需求还未满足,而向国外出口的机械则是一些没有什么技术性的东西,那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基本上不出口。
  钢铁方面同样如此,钢铁制品都是首先满足内部需求再向外部出口,虽然钢铁市场的份额暂时可能抢夺不到,但随着技术差距的扩大,那些其他国家的民族资本所采用的落后生产力终究是要被淘汰。
  而对于那些相对发达的国家来说也是一样的,他们的技术虽然也比较先进,但若是碰上拥有更先进技术的竞争对手的时候,他们的工人成本远比那些落后国家来得高,因此同样容易出现亏损。
  所以在钢铁制品的出口方面并不急,而且这个年代的许多国家都很落后,对钢铁的需求也不是太高。
  反而是在那些建筑材料的出口上很占优势,而且产量也不受限制,最大宗的无疑就是水泥。
  水泥要多少有多少,只要有足够的船只运出去。
  中国制造的水泥,质量绝对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且成本也是世界上最低的。
  华东远洋公司的船只吨位在五月出已经增加到了三百八十万吨,虽然相比英国的上千万吨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以这个势头发展下去,绝对能够超越英国。
  美国的远洋船只总吨位则只有三百万吨,虽然发展速度也很快了,但相比华东自治政府将船只零件放在内陆工厂的制造模式来说还是慢了一些。
  而且随着德国造船工人越来越多来到中国,中国的造船速度进入了一个加速阶段。
  相比之下,英法两国的船只损失则十分严重,由于德国的潜艇战得到了华东自治政府的支持,而且华东自治政府生产出的潜艇比德国人自己生产的还要便宜,更是附送鱼雷等等,让德国的潜艇部队迅速膨胀。
  目前大西洋上到处都是潜艇,每天都有英国商船被击沉的消息穿来,有时候一天之内就被击沉七八艘。
  华东自治政府则十分谨慎,所有开往协约国港口的商船一律集体出动,并出动驱逐舰进行护航。
  华东海军的驱逐舰数量已经增加到了上百艘,这都是前两年制造的,前两年华东海军没有制造什么战列舰,造得最多就是驱逐舰,其次还有四艘巡洋舰,其余就是潜艇了。
  由于船只总吨位的增加,华东自治政府向外部的出口额也大大增加了,而那些军火、作战物资则大部分是由英国船只运输的,毕竟协约国自己下的订单,大多都是由自己负责运输,只是这些船只也会随着华东自治政府的船队一起航行。
  除了这些运输向中国下了订单的商船外,华东海军不对其他协约国商船进行保护,并且不允许他们靠近船队,以免惹来麻烦。
  在到处是潜艇的大西洋上,做事都是得要有分寸的。
  保护这些运输着在中国制造出的作战物质的协约国商船自然是需要的,若是在中国下了订单都运不回去,谁还在中国下订单。
  但如果收容其他协约国商船进入商船队进行保护,那么等于是在向德国潜艇挑衅了。
  也正是因为谨慎,到目前还没有一艘悬挂着华东自治政府的五色旗的中国商船被德国潜艇击沉。
  德国潜艇一般都不会招惹这些悬挂着五色旗的商船队,每当他们靠近商船队的时候,大多都会被那些驱逐舰发现,那些驱逐舰一般首先向潜艇所在的方向进行警告,如果还不离开的话,那就等着被攻击了。
  不得不说,华东海军的反潜手段远比协约国来得高明许多,很多德国潜艇的军官都有这一经验,因为他们好像掌握了某种可以发现他们的技术。
  声纳
  华东海军的驱逐舰上都装备了声纳,而且他们对德国潜艇的声音极为熟悉,所以一旦有德国潜艇靠近,那么便很容易被他们发现。
  美国方面则是有样学样,也学着华东自治政府的方式派遣了驱逐舰,并组建大规模的船队进行运输。
  但美国注定不可能做到华东自治政府那样将商船进行绝对的集中,因此他们依旧有许多商船是单独出动的。
  随着协约国对华东自治政府所下的订单增加,华东自治政府接到的订单开始追赶美国,虽然订单还是比美国来得少一些,但差距只有四亿英镑左右。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华东自治政府完成订单的速度比美国更快一些,特别是在军火制造方面。
  华东自治政府完全已经具备了那样的工业基础,美国的钢铁产量虽然是中国的两倍,但华东自治政府的钢铁产量正在不断的提升,特别是德国技工到来之后。
  在很多时候,华东自治政府往往都比美国更早交货。
  而且华东自治政府在货币方面虽然和美国一样只收贵金属,但英国可以用一些海外资产抵充。
  华东自治政府会对那些英国的海外资产进行估算,再综合其他评估机构给出的价值估算,并结合华东自治政府本身的战略方向,对很多英国的海外资产还是愿意购买的,而且出价还算可以,比美国来说好多了。
  当然,唯一与美国不同的是,美国愿意向协约国贷款,而华东自治政府则不是太愿意贷款给协约国。
  特别是俄国,夏钧知道贷款给俄国就是肉包子打狗,苏俄一上台,这些钱别想让他们还,他们是不会承认这些贷款的。
  而法国自己都没钱,要想让他们还钱那要等到什么时候?英国佬虽然比较有钱,但要想还掉钱还是要几十年的。
  之前唯一向华东自治政府提供了政治贷款的只有德国和美国,协约国一毛钱政治贷款都没有借给华东自治政府,现在凭什么贷款给他们。
  夏钧之前疯狂举债,是向那些协约国的民间资本借的钱,期限还没到呢而且借款合同上写明,将用英镑偿还。
  等这次世界大战打完了,英镑早就贬值到姥姥家了,到时候华东自治政府相当于不用支付这些贷款的利息,甚至还能产生一笔不错的利润。
  而且这笔贷款名义上是华东集团借的,和华东自治政府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协约国若是要求提前还这些贷款,那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在这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很多人都料定了战争必然发生,但没有谁预料到这场战争会打成这个模样。
  残酷的消耗战,让协约国的力量锐减,英国也因为庞大的军费支出而导致英镑贬值。
  如果当初向华东集团贷款的那些银行知道这一情况,绝对不会同意在合同上写上用英镑偿还的规定。
  当前他们同意华东集团用英镑偿还,首先是华东集团贷款时要的就是英镑,再则英镑是当前世界的主流货币,以超高的稳定而着称,结果就被夏钧给阴了。
  直到现在,那些银行还没怎么反应过来这个合同有问题,因为现在战争的第一个年头,从去年战争爆发到现在还不到一年的时间,英国的财力还是比较宽裕的,黄金储备还没有下降多少。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前英镑还算是比较稳定,虽然出现了略微的贬值,但认为相信英镑的价值在战后肯定会升回去的。
  战争打得很焦灼,英法联军在西线战场上一连发动了两次进攻,但都无功而返,战争依旧没有迅速明朗化。
  这与当初双方发动战争时的预估完全不同。
  然而双方都没有要停止这场消耗战的意思,在双方看来,没有获得赔款与割地的战争不能算是胜利,议和都算是失败。
  西方那些资本家对于死多少人并不关心,他们关心的是能赚到多少钱。
  对于那些资本家来说,此时是大发战争财的大好时机,因此他们鼓动政府继续发动战争。
  而也因为这个年代的国家生存法则就是这样的,胜者获得赔款、土地,败者失去土地并赔款。
  所以双方政府都不愿意结束战争,更何况德国占据了法国东北部和比利时,他们显然不愿意吐出这些土地。
  而法国人就算是收回了这些土地,议和都只能让他们的历史增加一页巨大的耻辱,因为他们的国土遭到了蹂躏而敌人却并未就此付出代价。
  自普法战争时,法国已经失败过一次了,这次他们倾尽国力也要打赢这场战争。
  而对于英国来说,他们必须阻止德国占领整个西欧,如果西欧也被占领,那么德国便占领了整个欧洲大陆。
  那么结果对英国是万分不利的,此时英国对付德国尚且这么费力,英国岂能容忍德国扩大地盘,以后岂不是更难对付。
  于是乎,双方都认为他们在打一场不得不打的战争,并且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这显然就便宜了那些中立国,美国和中国是最大的利益获得者,而日本此时也深陷战争之中,华东自治政府则显得轻松无比。
  ——————
  从今天起一天五千字,小菜目前正在以一天一万的速度码字,不过快到封推和年底了,小菜得存点稿子等封推时爆发,另外还要应付年底的稳定更新。
  第一卷 第一百五十六章 栽培之恩
  第一百五十六章 栽培之恩
  恭喜copy12同学成为本书执事,威武再次感谢阿历同学的大力支持,威武
  第一更到
  小菜要开始提速存稿啦
  ……
  五月初,气温转暖了许多,虽然还有一些微微的寒意,但已经进入了初夏,各地的田间地头充满了绿意。
  一艘轮船使劲了杭州湾,一个身子挺拔,身穿着华东军军官服饰的年轻人走出下了客船,看着久违的祖国,刘效国露出了笑容。
  自一二年被派遣到阿拉伯半岛对拉希德家族进行军事援助起,他已经离开足够快三年了。
  当他下了客船,看到的港口与三年前的杭州港有了很大的不同,三年前杭州港的货物装卸还大多需要靠码头工人,而到现在则是大多都用上了机械装卸。
  而城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记得三年前码头附近最高的一栋楼只有四层高,而现在他却看了十几座十几层高的大楼。
  委员长曾经说过,大楼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现出一个国家的水平。不过委员长还说过,盖大楼无法让中国富裕起来,更无法使中国强大起来。
  座上一辆出租车,刘效国与出租车师傅聊了起来,谈及房子方面,司机师傅说道:“最高那东栋楼是华东大厦,三十六层高,听说是委员长让华东集团盖的,三十六层是六六大顺。好像这个月就要封顶使用了,这座大厦已经被那些大企业预定了,像中盛、华盛这些集团都准备搬进去。”
  “都盖出三十六层高的大厦了啊”刘效国不由十分惊奇,对于这个年代的人们来说,三十六层高的大厦的确很高了。
  这座大厦是夏钧亲自计划盖的第一座比较大型的建筑,装修方面采用的并不是太高档,不过位置好,加上设计上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大厦内部看上去很明亮、舒适,但花掉的钱却是不多。
  这座大厦既然以华东命名,那便注定了不会亏本。
  果然,在这座大厦开始施工前,就有企业将大厦的一些楼层预定了,华东集团使用的楼层则计划在第六层。
  大厦能租出去,那么就能有盈利。
  不过也不是哪家企业都能入驻的,必须是信誉好,又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才能入驻,更重要的是,这座大厦代表着夏钧开设的商业帝国。
  这个帝国以华东集团为老大,中盛、华盛集团为左右护法,再加上一大群实力不错的小弟。
  大家搬到同一座大厦里好处自然很多,首先一个就是沟通方便,可以更有效率的进行协同作战。
  而华东大厦就位于华东自治政府的行政大楼后面,与行政大楼仅隔一百八十六米,坐北朝南,建造前不仅请了多名工程师来设计,并最终选出了一个比较满意的,同时还请了风水大师来选址。
  当刘效国来到行政大楼前,果然看到了六层高的行政大楼后面耸立着一个已经基本完工,正在收尾的大楼。
  那座大厦便是华东大厦,行政大楼那六层高,且没什么装修的规格与后面的华东大厦相比简直是太寒碜了。
  不过就算是那座三十六层的大厦,在装修方面也不是太高档,现在华东自治政府不讲究奢华,只讲究实用。
  在行政大楼边上,就是军部大楼,那是一座五层高的大楼,当初军部大楼建造时的层数来自武的谐音。
  委员长的办公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