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战胜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唯一战胜国- 第1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问题就是这武器了,这些响应国战的军队当中很多都是来打酱油的,这一点夏钧还是清楚的。
  这次对日战争对他们来说来打酱油的确是好事,反正打赢了打输了他们都没什么太大的损失,还能来镀个金,到时候可以到处炫耀:“老子打过国战”
  “区别对待吧”夏钧想了想说道,“那些来打酱油的部队给他们下发拉栓式的步枪就行了。那些真正来打国战的,则给他们下发制式单兵装备。”
  “校长,那最少得有三十万把09式步枪用来装备川军和部分北洋军。”刘文洪提醒道:“我们现在也就只有三十万把的库存,而且有十万把是南美国家订购的,可能过几天就要运出去了。”
  夏钧并不是太了解09式步枪的库存情况,本来按照原来的作战计划是完全够用的,至于出售09式步枪,这也没什么。
  能把09式步枪卖出去才叫成功啊
  因为各国所用子弹不同,09式步枪能大量售出,意味着一些国家接受了中国的子弹口径,那么今后做这些国家的军火生意就更容易了。
  不过也不是哪个国家都都能买,像南美那些不太可能与中国发生战争的国家是没什么问题的。
  “那就组建二十万人参战吧其他的留在后面压阵就行了。”夏钧决定道,既然要交货的那就不要算进去了,战争要打,生意也不能丢。
  像其他省份这次支援山东的士兵之中,很多都是临时征召的,虽然满怀热血,但作战素质不高是不争的事实,他总不能把他们组织到前面当炮灰吧这完全是没必要的留血行为。
  就算是装备起来的那二十万人,也属于谨慎投入的部队,万一出现大量阵亡,到时候抚恤金就是一大笔钱。
  不过这些军队远道而来,不让他们上战场确实却说不过去,所以一部分上战场,并且负责作战强度低的区域最为合宜。
  ————————
  第二更到
  第一卷 第一百六十七章 统一之中国,一致之对外
  第一百六十七章 统一之中国,一致之对外
  十一月八日,复兴报上发表了名为《国战,国战统一之中国,一致之对外》的文章。
  “中国乃统一之中国,国战亦是各省之国战,四万万同胞之国战,胜则奠定中华之国运,四万万同胞皆可受益,今各省一致之对外,定无失败之理由……”
  这篇文章彻底的将全国各省的国战热潮推倒了巅峰,川军与曹锟统帅的北洋军第三军第一批人员已经乘坐火车到达了山东。
  后面还有源源不断的四川子弟乘坐着火车前往山东,三十万川军预计只有十天就能够乘坐火车全部到达山东。
  蔡锷于十一月九日到达山东,与他一起前往山东的,还有四川军阀熊克武等人,以及护国战争中协助他的参谋蒋百里。
  北洋军的速度也很快,特别是那些主动响应国战的北洋部队,曹锟与吴佩孚,以及冯玉祥先后都在使十一月九日到达了山东。
  云南动员的十万人速度则比较慢,因为云南有一条通往越南的铁路,是法国人修的滇越铁路。但云南没有通往其他省份的铁路,因此得靠步行到四川乘坐铁路,最少得大半个月才能到达山东。
  至于其他各省,就算不是真的想参与这场战争,但起码也派遣了几千人意思一下,免得被国民指责不顾国家大局。
  北洋政府虽然说会动员二十万人,可是动员速度非常慢,除了主动响应国战的部队,其他部队估计得过些时间才能到了,或者只是口头上说说,实际上并不想动员那么多人到山东来。
  蔡锷与蒋百里到达潍坊火车站时,华东军的总参谋长陈轩宇特地前来迎接,潍坊百姓也在火车站夹道欢迎,热烈的挥舞着小旗子欢迎各省国战军的到来。
  当到潍坊,蔡锷和蒋百里等人便在火车站看到了一片忙碌的景象,许多华东民兵同样一车一车的从火车上走下。
  不远处的公路上,更是显得忙碌无比,一辆辆卡车正在把一车车的物资往前线运。
  当他们走下火车时,陈轩宇连忙迎了上去,与他们热烈握手,然后将他们安排到了早已准备好的营地。
  听闻北洋军的曹锟、冯玉祥等人稍后会到,蔡锷让下属带着川军前往营地休整,而他和川军主要人员也留在火车站。
  看到不断有华东民兵到达潍坊,蔡锷对蒋百里说道,“看来华东军又动员了不少人。”蒋百里点头说道:“现在中国动员能力最强的莫过于华东了。”
  不过具体有多少并不清楚,不过看样子的确不少。
  大概两个小时后,北洋军也乘坐着火车来到了潍坊,曹锟、吴佩孚、冯玉祥等人也从火车上走了下来。
  在热烈的迎接过后,一群人来到了早已准备好的营地。
  蔡锷与北洋军的将领们此时变成了友军,而在几个月前,他们还在四川对峙。
  营地很大,此时已经是人山人海。
  川军和北洋军在营地中得到了妥善的安排,大量的物资从仓库里搬运了过来,首先下发的就是大量的罐头。
  各省国战军的待遇与华东军看齐,伙食同样如此。
  相信打完这场国战,今后没有哪个省的军队不向往华东军的待遇的,这也是为将来的一统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罐头味道很不错,特别是对于不是长期吃罐头的士兵来说,这伙食实在太好了。
  除了牛肉罐头,还有水果罐头等等,各军不得不惊叹华东军的待遇之好,实在不是谁能比得上的。
  陈轩宇则和各军长官开了一次小会,把之后的安排交代清楚。
  “此次华东军动员民兵五十万,各省先期会到达的大概也就是四十余万,加在一起也就是九十万余万人。”陈轩宇对在坐众人说道:“这场战争不需要大家打头阵,也不需要大家打硬仗,这些我们华东军都会解决。各位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后方压阵,以应不时之需。”
  陈轩宇的话让一些人放了心,毕竟不会拿他们去当炮灰,不过也有人有意见,蔡锷打断了陈轩宇的话,说道:“陈参谋长,我们川军来山东是来打国战的,可不是来摇旗呐喊的。”
  “蔡将军稍安勿躁,仗是肯定有得打的。不过各军之间暂时只有二十万的前线作战名额。我们华东民兵起码要十万名额,其余各省国战军还有十万名额。”
  陈轩宇刚说完,蔡锷说道:“那这十万名额我们全要了。”
  “蔡将军胃口好大,难道我们来山东不是为打国战吗?”吴佩孚出声问道,冯玉祥这时也说道:“我们旅可以全军上阵,打仗我们绝对不怕。”
  陈轩宇这时继续说道:“凡是上前线的,待遇、抚恤一律按华东军的标准,士兵每月可领十五块银元,阵亡抚恤金为一千块银元。只要到前线作战,一律都下发我们华东军的制式装备,在后面压阵的,每个月十块银元的军饷,伙食也按照华东军日常供给看齐。”
  众人怔住了,待遇竟然如此之高?
  反应过来,马上开始激烈的争夺起上前线的名额。
  ……
  而此时日本高层却是陷入了分歧之中,在中国各省都响应山东战场开始,日本政府就感觉到了不妙。
  中国四亿人口,此时作战热潮已经被带动起来了,那么中国还可以动员多少人?
  反战派在会议上说道:“根据协约国提供的数据,今年华东自治政府向协约国出口了近三百万支各类枪械,而且他们还向德国出口了很多作战物资,具体有多少不得而知。”
  “如果中国全力打山东战争,那么他们即有人,又不缺少武器。很可能将会出现前仆后继阻挡皇军的局面,到时我们皇军想要使支那人屈服基本上是没有任何可能的。”
  “你们太天真了,支那人绝对没有那种凝聚力,说不定我们可以收买一些人从支那人背后来一个致命一击。”
  “你们难道不觉得这是一个把支那人血放干的好机会吗?”主战派起身高声道:“就算是支那人人多,但我们有八十万无敌皇军,在山东绝对能造成十被的杀伤,那就是给支那人八百万的杀伤。”
  “撤兵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们在山东投入了这么多的力量,如果撤退的话,大日本帝国将颜面无存。现在的问题是攻还是守的问题。”
  进攻?防守?
  这个问题又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担忧局势的一方认为应该乘华东政府未调集足够力量之前迅速在山东击败华东军,否则越拖越不利。
  乐观派虽然也感觉华东军越来越多人让人很担忧,但若是固守的话,起码能给中国造成几百万人的杀伤,然后再再进攻反击的话……
  “我们现在不知道支那人的作战意图是什么,也许他们想进攻,也许会原地防守。我们必须有两套以上的计划……”
  日本陆军的众位大将的意见很不统一,不过山东日军总司令内三小二郎却有自己的打算。
  内山小二郎是日本陆军第一位“天宝钱组”陆军大将,以第四期首席的身份毕业于陆军大学。
  这也意味着日本陆军将逐渐被日本陆军学院毕业生所掌握。
  日本陆军经过长时间的挑选,在众多人选中把内山小二郎挑选了出来,把他任命为山东总司令。
  内山小二郎知道情况远比表面上看上去更加的危险,因为大日本帝国又失去了制空权。
  如果上次山东战争是输于制空权的话,那么这次战争依旧极有可能重蹈覆辙。
  此时日本陆军要求海军能够确保运输线,而日本海军则要求陆军尽快进攻以摧毁支那人的机场。
  两者之间貌似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本身是由空军担任的,当然空军也是由陆军统帅的。
  不过之前的空中较量中日本空军依旧是一败涂地,事实证明日本在飞机的发展上远不如中国。
  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这个理念虽然新颖,然后日本海军上次却是吃了大亏,连扶桑号和比睿号都被华东政府给打捞走了。
  内山小二郎知道这样下去是不行的,此时若是防守,那么中国人的防线将越来越强,到时候他们不进攻的话,那么战争只会不断的僵持下去,同时伴随而来的将来是海上封锁,他对海军的那些防空战列舰实在没什么信心。
  他觉得此时只有两个选择,一个就是进攻,一个就是撤军。
  后者显然不现实,就算是要撤,现在也已经太晚了,日本已经在山东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就光是囤积在山东的那庞大的物资就无法转移走。
  那么此时只能进攻,再进攻
  大日本皇军必须用凶猛的攻势摧毁支那人的意志,并且将他们的沿海机场全部摧毁,以确保海上交通线的畅通。
  如果再拖延下去,那么大日本黄军就真的没希望突破那一道道铁丝网和绵延上百公里的堑壕了。
  ……
  经过近半个小时的争论,国战军之间达成了一个互相间勉强能接受的份额。
  北洋军与西南派系各分一半名额,曹锟分到了四万名额,剩下一万则给冯玉祥和其他一些北洋部队,蔡锷则拿到了五万名额。
  川军虽然动员了三十万人,但专业士兵毕竟少,能争取到五万已经非常不错了,而北洋军则稍有点底子,虽然人数并不如川军来得多。
  ——————
  兄弟们,还有月票吗?
  第一卷 第一百六十八章 日军异动,反制手段
  第一百六十八章 日军异动,反制手段
  山东招远
  总指挥部里一片忙碌,侦察兵与侦察机不断有情报传回,指挥部里正在对这些情报进行分析和处理。
  蔡锷、曹锟、吴佩孚、冯玉祥、蒋百里五人也赶到了招远,夏钧亲自在指挥部外面迎接,见面中握手时,不免说些场面话和客套话。
  “委员长真是英雄了得,我像您这么大的时候,还在乡下厮混,哎,往事也不去提它。”曹锟双手握着夏钧的手一脸感慨道,在赞叹夏钧年轻的同时,又不直接说夏钧年轻。
  很少人会当着面说夏钧年轻,因为夏钧身份特殊,这种赞美有时可能会变成质疑,此前吴佩孚已经对曹锟交代过了这些见面时的细节。
  “曹将军深明国家大义,能率全军驰援山东,均实在喜出望外。”夏钧笑呵呵的对曹锟说道。
  曹锟是什么货色他自然知道的,要说什么深明大义,与其不如说是会站队,更与其不如说是吴佩孚有些本事。吴佩孚可以说是曹锟的灵魂,双方也算相辅相成。
  在与蔡锷握手时,夏钧与蔡锷都点了点头,夏钧这才说道:“蔡锷将军此次能举四川之力而赴国战,实乃国民之表率,我等团结一心,定能大败日寇,以雪甲午之耻。”
  “若说国民之表率,吾国谁能胜于委员长,余不过做些力所能及之事,不敢当此夸赞。”蔡锷连忙摇头说道,虽是场面话,亦是心中真言。当初日军登陆山东,国之上下唯有华东军迎战,此等魄力与勇气谁能相比?而且还在山东大败日军,此等能力谁能相比?
  在与冯玉祥握手时,夏钧意味深长的说道:“冯将军乃是北洋军中锐变出之新军人,乃北洋之新气象,倘若北洋能多些像冯将军这样的军官,那联合宪兵队也不不需设立了。”
  冯玉祥看着这个比自己还年轻的华东军元首,忙说道:“委员长过誉了。”
  他此前也想不到,自己竟能得到夏钧如此之高的评价,这个年轻人虽然只有二十五岁,但却是中国最有权势之人,也是根基最稳之人。
  如果不出意料,冯玉祥料想,夏钧将会成为中国的最高元首,袁世凯在帝制风波之后,已经威信全无,并且也彻底失去驾御华东政府之能力。
  吴佩孚却是在最后与夏钧握手,吴佩孚在夏钧面前显得很谦逊,夏钧笑着对他说道:“先生洞悉全局,真乃国之大才,亦深明大义。”
  “不才在下故里正是蓬莱,今日寇肆虐山东,若不来,他日有何颜面相对蓬莱父老。”吴佩孚回答道。
  众人说完场面话,便进了指挥部。一进指挥部,他们便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一架架无线电台整齐的摆放在指挥部内,一个个女兵正在忙碌的与前线进行语音通讯,一个个指挥小组正在忙碌的对各军进行指挥,目前主要是后勤的在进行调度指挥,以及空军正指挥组在对空军进行指挥。
  整个指挥部内少说有三百多人,这些人每个人都在忙碌,不是在指挥就是在研究什么,基本上没有什么闲人看见。
  “既然各位都到了,那么我们就一起商议一下作战计划吧”夏钧对他们说道,这几人此时也都有了职务。
  华东军与其他各省联军统称国战军,夏钧出任国战军司令,蔡锷、曹锟二人出任国战军副司令,吴佩孚则为北洋国战军军长,冯玉祥为师长,蒋百里则是出任国战军副参谋长。
  虽然头衔都比较大,但大多也就是挂个名,夏钧对这些名头也是毫不吝啬的。
  “时局紧急,当早定大计。”蔡锷点头赞同道,其他人也没意见,于是夏钧也没搞什么招待,直接就召开了参谋部会议。
  “大家先报告一下最近的日军动态吧”开会是夏钧最经常做的,他开会从来不拖拉时间,每次都是直接切入正题。
  刘文洪起身说道:“昨日凌晨…,渗透到日军后方的侦察兵发现了大批日军正在往黄水河一线调动,而且这几天侦察机也发现了一些异常。从这几天日军的动向来看,好像是在集结部队,很有可能是要发动正面进攻了。”
  “我认为日军上次进攻死了十几万人,这次应该不会重蹈覆辙吧”副参谋长张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