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轮美奂的身体。
如此美丽的女人谁不眼馋呢?
更何况落在那些所谓的皇帝手里,萧美娘可是女战俘啊!
从宇文化及开始,早年曾对萧皇后心存暗恋,后来干掉杨广之后霸占萧皇后。
再后来,在中原一带起兵的窦建德,节节胜利,大军南下,宇文化及抵挡不及,一败再败,最后带着萧皇后退守魏县,并自立为许帝,改称萧皇后为淑妃。
不久,魏县又被攻破,仓皇退往聊城,窦建德率军一路追击,最后攻下聊城,杀死了宇文化及。萧皇后落入窦建德手里,开始了她的传送生涯。
之前远嫁给突厥可汗和亲的隋炀帝的妹妹,也就是萧皇后的小姑义成公主,终于打听到了萧皇后的下落,就派使者到乐寿迎接萧皇后。窦建德不敢与突厥人正面对抗,只好乖乖地把萧皇后及皇族的人交给了使者。
突厥番王处罗可汗初见萧皇后,顿感天下之美都集于此女一身。当天夜里,蒙古包中,萧氏女便由大隋的皇后变成了塞外番王的爱妃。
后来,老番王死了,由他的弟弟颉利可汗继位。按突厥人的风俗,老番王的妻妾义成公主与萧皇后姑嫂二人就被新任的番王接纳。虽说萧皇后比义成公主年长,但由于她绰约迷人的少妇风韵,以及拥有刚到塞外的中原女人的新鲜汁味,这使颉利可汗对她更为钟情。
公元630年,即唐太宗贞观四年,唐朝派大将李靖打败了突厥大军,迎回了曾是前朝皇后的萧氏女。
据说这时萧皇后已是四十八岁的半老徐娘了,而唐太宗李世民才三十三岁。
萧皇后入朝时,云髻高耸、雾鬓低垂、脸似牡丹、美眸流盼、腰似杨柳、仪态万千,依然诱人眼目、动人心弦,三十三岁的李世民一见倾心,不禁为之心旌摇曳。
此时的萧皇后比一般的少女还多一份独到的成熟果实般诱人的风韵,才华盖世的李世民不禁为之心动,再加上萧氏饱经离乱而孕育出来的楚楚可怜的情态,更加令人由悯惜而生爱意。
唐太宗封萧皇后为昭容,萧皇后又成了大唐天子李世民的爱妃。
像姐姐又像母亲,李世民醉倒在萧皇后的石榴裙下了。
有些夸张啊!难道说是李世民口味太重?
亦或是萧皇后驻颜有术,也或许是天生丽质,以至于岁月流逝都难以让萧皇后的脸上下岁月痕迹?
第三十五章都是美丽惹的祸
除了美丽,萧皇后还有另一种传奇。有句话说得好,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那就多缠几棵树。萧皇后从杨广、宇文化及、窦建德一直换到颉利可汗,结果这几棵都累死了,她却始终没死成,这本事要的。
正如那句广告语说的,年龄对她只是一个数字。
或许萧皇后驻颜有术,亦或是上天眷顾,总之,随着年龄的增长美丽依然不减当年。
综观萧皇后的一生,真可谓历尽千般沧桑,展尽万种风~流。在她的一生中享尽了荣华富贵,但也历尽了沧桑劫难。不说她风~流至极,却也可说她福气不浅。
天知道是不是因为萧皇后这个无以伦比的美色,令宇文化及无法自拔决心铤而走险,阴谋弑杀大隋皇帝杨广。
俗话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从萧皇后的独特经历看,数风~流人物,真的是难看今朝呀。
当然,无论是大隋朝皇帝的荒淫无道还是萧皇后艳名远播,这都是那些阴暗的文人乱编排,不能当真,所有的这一些都源于大隋朝的继任者李世民。
一切都坏在推翻隋朝的李唐父子,他们为杨广起的谥号“炀”,以及竭力败坏大隋朝杨广的名声,为后世人歪歪埋下了伏笔。
“炀”,是杨广被缢杀当年,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为其加的谥号,表示“好内怠政”、“外内从乱”,为“下谥”、“恶谥”。
后世对隋炀帝的评价,主要来源于唐朝史官编纂的《隋书》。
在后人眼里,隋炀帝是“天下第一荒淫皇帝”,此评价似乎千百年来已成定论。
千年以来,隋炀帝身后骂名从此滚滚而来。
也不光是隋朝杨广,大概末代皇帝从来没有落下什么好名声的。新王朝,如若不把前主贬的一无是处,怎说明新朝的正统合法?看待帝王,要全面,只一个荒淫是不足以评价一朝天子的。
更何况,唐太宗李世民弑杀兄长,逼父让位的行为够恶劣,总要找个比他还恶劣的皇帝来掩盖自己吧?于是,隋炀帝便成了最好的目标。
所谓历史都是笔杆子写出来的,笔杆子听谁的呢?还不是权利嘛!传说的大唐盛世,即便是极盛时期为何人口还不如隋朝呢?
大秦两世而亡,大隋两世而亡,历史极短。汉朝、唐朝都是历经数百年,流下来的歌功颂德文章不计其数。杨广在位时间短,流下来歌功颂德的文章没多少,即便是有也被李唐几百年给霍霍了。
所以,大隋朝皇帝杨广臭名昭著。
汉唐历史久远,所以,为后人赞叹汉唐风采。
麻痹的,就连最黑暗的清朝也被歌颂成乾隆盛世,可见笔杆子的厉害,谁掌握了权利谁就能掌握历史。
陆畅所在的后世,清王朝灭亡了百多年,歌功颂德的还有不少,小辫子戏唱的蛮欢欢。
三百年的奴隶还没有当够啊!小辫子,俗称猪尾巴,还需要时常拿出来摇一摇滴!更有甚者,有些人隔段时间拍一部辫子戏,似乎是故意而为。那些遗老的子孙还是蛮怀念他们的祖先。
乾隆的爱情戏,让那些女人们看的眼泪哗哗地往下流……
辫子朝,无论他是廉洁的还是贪腐的,无论他是贤臣还是庸才,开口必是奴才如何如何,一喊就是三百年。
三百年过去了,后世的汉人们在电视上看着辫子戏,听着一口一句奴才,咧着嘴巴还爽歪歪。
麻痹的,当奴才扎了三百年猪尾巴还不过瘾啊!
哎,搞不明白哎!
汉人的腰趴下了,再也直不起来了。
凡是有点血性的汉子,能不愤慨?
这是草根的无奈,你没有话语权。
唐朝李世民即位,让大隋朝杨广当参照物,要搞臭大隋朝皇帝杨广,数百年不信就臭不死他。
历朝历代所有的皇帝之中,论有作为的皇帝非杨广莫属!
只是杨广活在了以儒家思想占正统地位的中国封建时代,人的很多行为,尤其是帝王的很多行为都要以孔夫子说为标准。他没做到,便不被算作一个好皇帝。
但很多人似乎忘了,中国这样一个国家,需要慈爱为怀的仁君圣主,也同样需要有胆识,有魄力,敢于挑战传统,大刀阔斧的盛世明君。
一味的教导帝王百姓道德礼义也是不行的,因为很多事情用道德没法解决,就只有暴力。有时候强权就是公理,世界也从来只承认强者。儒家思想只教你怎么做人,很多理念却过于迂腐。
他的名声之所以那么恶劣,完全是因为违背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亲民思想,再加上后世很多小说,演义,影视作品,对他的声誉诋毁太深。
其实大隋皇帝杨广一生,单就开凿大运河一件事,便已经足够彪炳史册,流芳万古。
所以说,杨广是天下最冤枉的皇帝,他的功绩历史上又有几个皇帝比得了呢?
在杨广手中完成的南北大运河,默默地为以后社会的发展发挥作用,从唐朝以后那个朝代没沾光啊。他们一边享受着杨广给他们的遗产,一边痛骂他荒淫无道。大隋皇帝杨广的一生中,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可能不能算一个仁政爱民的好皇帝,却一直是一个雄才大略,有大作为的君王。
大隋皇帝杨广一生文治武功有多少呢?修运河,复长城,立科举,强集权,去豪强,除后患,威四夷,征西域,汇通天下。
杨广这些所为,历代帝王能做到其中一条便已经无愧于上苍安排其出生皇家的荣誉,何况这些全部集中在大隋皇帝杨广一个人身上。
他不是明君,却可与圣主比肩。
这一切几乎全被李唐天下继承下来了,却换来无尽地骂名。
李唐父子一边坐享大隋皇帝杨广给他们留下的无尽财富,数百年竭尽全力往这位倒霉的隋帝杨广身上泼脏水。天下最荒淫无道的皇帝杨广,就是从唐朝一代代传下来的。
甚至,连历史上贤淑少有的萧皇后也跟着沾光,稗官野史穷尽所能无限揣摩、意银。萧皇后美则美矣,这一点无可厚非,虽说飘零却绝不至于像一些野史所糟践的那样相继沦为五六个皇帝的胯下之物。
“野史称萧后‘一女婢多帝’荒谬之极,彻底疏忽了前人对皇室的敬服,纯属歹意中伤。
隋帝杨广曾经被明清小说紧张“妖魔化”,蛮夷不能容忍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他们要宣传乾隆,汉唐已成定论他没法子抹黑,所以,他们需要妖魔化杨广。
随着带灾的萧后也被称为朱颜祸水,这类说法其实与历史严重不符。
萧皇后何辜?不可否认,萧皇后先后被几个皇帝掳去,的确成为后世野史撰写者笔下布满臆想的尽佳题材。
面对眼前美艳无比的萧皇后,陆畅馋不馋,当然眼馋。不过,也就是在心里歪歪一下而已。
开玩笑,那是一国之皇后,不是谁想要便能得到的。
意银可以,千万别当真哈!
不过,大隋朝很快就要轰然倒下,宇文化及弑杀皇帝杨广,霸占萧皇后这一段历史肯定会重演。
陆畅救不了大隋朝也不想救杨广,可是,萧皇后的命运岂不是又走上老路吗?
纠结啊!千古一后沦落到宇文化及的手里,而后,继续传送下去,这个结果陆畅实在不想看到。
三十岁年龄的萧皇后让陆畅心跳加速,无论是她的倾城绝色还是千古一后的名声,对陆畅来说诱惑力还是蛮大的。
要不要拯救萧皇后呢?陆畅曾经想过,如果条件许可陆畅愿意出手。事情总要有轻重缓急,陆畅也不能为了萧皇后的美色而坏了他今后的霸业。
关键的问题是,当宇文化及宫变时手中十万骁果军,实力相当强悍的。陆畅到现在还没有起步,如何有能力改变这一切呢?
虽说穿越千年,若夺不下千年艳后心中免不了有些惆怅。毕竟陆畅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对于萧皇后以后的命运也是无可奈何。
陆畅心里很想将萧皇后从宇文化及手中夺过来,免得她沦为后面几个男人的俘虏以至于沦为他们的胯下之物。陆畅不敢保证有没有机会或者能力拯救她,至少让萧皇后不至于四处漂泊也是好的。
陆畅心中也只能无奈地长叹一声:都是美丽惹的祸啊……
第三十六章出征
大业七年以后,大隋朝的叛军像得了传染病一样一个个相继冒出头来,天下烽烟四起。那年,大隋皇帝杨广征集大批士兵进攻高句丽时,邹平人王薄在长白山首先率众起事,当时征役的人多数都去归附他。同时在山东、河北地区起事的有孙安祖、张金称、高士达、窦建德等人也率众起事。后来,起事继续范围扩大,各部叛军发展到少的几万多的更是多达十余万人。
当年六月,隋国礼部尚书杨玄感在黎阳举兵反叛隋朝,围攻首都洛阳;虽很快被击败,但却动摇了大隋朝杨广的统治,进一步促发了叛乱的发展。
之后的两三年间,起事的叛军席卷全国,农民军多达百余支,人数不下百万之众。在同隋军的作战中;逐渐从分散走向联合,形成三支强大的叛军: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和江淮的杜伏威军。
大业十二年十月,瓦岗军李密率军攻占荥阳,并于荥阳附近多次击败隋军,声威大震,控制了河南大部分郡县。十三年二月,瓦岗军更是进逼洛阳。
而此时,窦建德也在河北攻城拔地连连得胜,占据了河北许多郡县。
到了后来,全国各地大小起事的叛军风起云涌,还有一些原为隋朝之贵族、官僚,以及一些豪强地主,他们多拥兵割据一方,大者称皇帝,称王公,小者称总管,称录事。互相兼并,战火不断。
不仅仅是中原纷乱,朔方(今内蒙古白城子)梁师都﹑马邑(今山西朔州市)刘武周﹑金城(今甘肃兰州)薛举等地主官僚也纷纷起兵,割据地方。大业十三年五月,隋太原留守李渊也从太原起兵,七月,趁隋军与瓦岗军大战之机,进入关中。
现在,连杨广认为相对平静的江南也开始乱起来了。这是大业十二年,潘阳贼帅操师乞率先起兵反隋,林士弘积极响应,聚集数万叛贼攻陷豫章郡。
消息传到江都,大隋皇帝盛怒,下诏命治书侍御史刘子翊率领骁果军前去讨伐操师乞。
由于陈棱的举荐,这一次陆畅终于有了远离江都城的机会,率领江南军跟随骁果军出战。
陆畅心中感叹,终于可以离开江都城,以后不用再担心宇文家的黑手了。
没胆的家伙,竟然害怕宇文化及那个废材!
这也不怪陆畅胆小,他可没有那些穿越前辈的本事,能在阴险狡诈的奸臣面前混的风生水起。陆畅和他们玩,不知道哪一天就把命玩进去了。这等要命的游戏,陆畅坚决不玩滴!
陆畅前世的经历决定了他就这点本事,要不是穿越到大傻鸟身上,有这身惊人的本领,他才不会冒着丢命的风险玩争霸这一套路。江都城他连一天都不愿意呆,早走一天早安全。
陆畅的优势也仅仅是知道一点可怜的历史走向,仅此而已。
现在终于可以离开了,心情放松的陆畅精神抖擞,整个陆府开始忙碌整装待发。
此次出兵,陆畅是准备大干一场的。
可惜事与愿违,就在陆畅踌躇满志的时候,宇文化及恰巧与治书侍御史刘子翊相遇。
“刘侍御史这就要出征了,呵呵,若是立些功劳高升指日可待啊。”
“谢谢大人的吉言,下官定不负皇上的期望,骁果军英勇善战一定尽快消灭江南叛军。”
“刘侍御史才高八斗,一些草寇哪里是对手。对了,怎么听说江南军也要隋军参战啊?”
“开始倒是没有考虑江南军,后来是陈棱大人的推荐才将他们加入到出征行列中的。大人的意思是?”
“有些胡闹啊!江南军从没有打过仗,可千万不要让他们拖骁果军的后腿啊。再说了,那个陆畅年纪轻轻,升职也太快了吧?”
“大人放心,下官明白的。”
“好,老夫祝刘御史马到成功。”
目送宇文化及离去,刘子翊可就寻思开了,听宇文化及的意思这是不想让陆畅建立功勋啊。
的确,宇文化及不想让陆畅有机会建立功勋,甚至,如果陆畅有些差池,宇文化及会立即出手将陆畅搞掉。
宇文化及可是皇帝杨广跟前的红人,刘子翊得罪不起,也不想得罪。那么,也只有对不起陆畅了。
刘子翊是五品大官,陆畅仅仅是个刚刚升上来的八品芝麻官,陆畅压根就没被刘子翊放在眼里。
很快,陆畅便收到了此次出征的统帅刘子翊的最新命令:“命你部招募青壮运输粮草、器械,在规定的时间内,江南军必须按期将辎重护送到目的地,违令者斩。”
收到最新命令,陆畅、张愚等人一看,自己的任务变了,不再是直接参战的军队,而是担负护卫辎重的任务。
张愚很失望,护卫辎重根本不可能参战,那就不可能建立军功了。
“这变化也太快了吧,说是参战军队,转眼变成了辎重,是不是有人在里面说坏话了啊?”
张愚的怀疑有道理,陆畅想了想自己在江都城也就那么几个看自己不顺眼的,其中包括宇文家。
不过,陆畅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