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心态究竟害了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打工心态究竟害了谁-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便去商场的该品牌专柜去了解,发现标价却是5999元。接待他的是一位年轻的售货员。   

  朋友问他:“为何你们网站上的价格是5699元,而这里的价格却是5999,是否可以优惠呢?”   

  售货员答道:“对不起,我们这里没有优惠,但可以送一台喷墨打印机。”   

  “我家里已经有了打印机,如果我不要打印机呢?”   

  “那我们可以优惠200元。”   

  “但你这样说也没有道理啊,不管怎样,你们的售价也不应该高过网站上公布的价格啊!”朋友有些激动。   

  “那我不知道,反正我们这里不能优惠。”售货员头也不抬。   

  “为什么会这样!你们经理在吗?”   

  “不在。”   

  “店长在吗?”   

  “也不在!”   

  “如果我在网站上和网友讨论这件事,对你们不是有影响吗?”   

  “那也没有办法,我只是个打工的!”   

  本例中的员工,在面对顾客对公司产品政策的不满时,没有及时安抚顾客的情绪,并认真说明缘由和积极想出解决办法,而是推卸责任说自己只是一个打工的。   

  在职场上,存有类似“我只是个打工的”心态的员工并不少见,他们往往只愿干自己分内的工作,对自认为本职工作以外的事不闻不问或极不情愿参与或承担,对工作缺乏最起码的热爱和责任感。   

  很显然,案例中这位员工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客户首先接触到的是一线员工而非经理或店长,作为一线员工,展现在客户面前的不仅仅是个人言行,更代表着一个公司的形象,如果把自己仅仅定位于“打工”的,则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降低对自己在工作上的要求,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自己失去发展机会甚至工作机会。试想,哪个主管会把机会给工作不积极、缺乏责任感的员工呢?   

  这当中,除了员工自己本身的工作心态外,企业未能给予更多的培训,也要负部分责任。企业加强对员工培训和引导只是外因,更重要的是员工个人必须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         

※BOOK。※虫 工 木 桥 虹※桥书※吧※  

第14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2)         

  无论是在寥寥数人的小公司还是在多达几万人的大企业,都有一些人士气低落,出工不出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们认为,企业是老板的或是股东的与己无关。“我是来打工的,你要我干什么就干什么。至于能不能把产品做好,产生利润,不关我的事。”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很普遍,对企业和组织的危害也很大。   

  君不见,现在一些打工者从前所在的企业就是因为他们这样对企业漠不关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太多了才会走上倒闭之路的。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实质是个人责任心的模糊,他们往往对不关自己职责的事务熟视无睹。看到有人私自拿走公司的物品,装作什么也没发生;遇到顾客上门投诉,为图省事,一句“这不关我的事,我只是个打工的”应付过去。   

  一句“这不关我的事,我只是个打工的”让你躲过一次麻烦,也让你失去一次改善自己品质的机会,长此以往,最后在责任与推脱的较量中败下阵来。   

  从个人发展前途的角度来看,在工作或生活之中,如果碰到一些不是自己岗位职责范围内的事务,也不要做一个置身事外的“旁观者”,而应积极、主动地为公司处理好这些事务。尽管上司没有交代,也要把它们当成自己应该履行的职责,认真、负责地把它处理妥当,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而出色的员工。   

  有一位年轻的工程师,在一家跨国公司工作。有一天早上,他到一家电器城去购买家电。正当他在挑选的时候,无意中听到有人抱怨他所服务的公司服务差劲极了。那个人越说越起劲,结果有八九个人都围过来听他讲。   

  当时有好几种选择。其实他正在休假,他自己还有工作要做,老婆又在等他回家。他大可以置若罔闻,只管自己的事。可是工程师却走上前去说道:“先生,很抱歉,我听到了你对这些人说的话,我就在这个公司工作。你愿不愿意给我一个机会改善这个状况?我向你保证,我们公司一定可以解决你的问题。”   

  那些人都非常惊讶。工程师当时并没有穿公司的制服,他掏出手机,打了个电话回公司,公司立即派出修理人员到那位顾客家中去等他,帮他把问题解决,直到他心满意足。后来工程师还多做了一步,他回去上班后,还打了个电话给那位顾客,确定他对一切都心满意足。工程师事后受到了公司负责人的高度赞扬,并号召公司全体员工向他学习。         

▲虹桥▲书吧▲BOOK。▲  

第15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3)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不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是不会去管闲事的,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更是躲着走。而更多的成功者的做法恰恰相反,不管是不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只要是公司里的事,他是不会撒下不管的,于是他们有了后来的辉煌。   

  事不关己,也不能高高挂起。不管是在工作时间之内,还是在工作时间之外;也不管是身在公司,还是出门在外,都要对公司的事负责。   

  在工作之中,碰到一些并非我们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也要站在公司的立场上,为公司着想,而不是置身事外,采取观望态度。这样一来,所付出的努力自然会得到回报。也许暂时并不能改变“只是个打工的”身份,但前途、发展前景却是可以改变的,甚至打工者的身份将来也未必不可改变,但如果仅仅把自己定位于打工的,那就永远都只是个打工的。         

。←虫←工←桥书←吧←  

第16节:你给我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1)         

  2。你给我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我不能干多了在一家公司工作,公司提供一个施展才能的平台,双方一起做事,然后按规范分享劳动成果。只要规范合理,你努力的越多,所得也会越丰厚。   

  但是,很多人还是不明白这个道理,总是抱着一种“我是打工的,你给我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这样的心态来工作。   

  人们经常听到他们诸如此类的牢骚话:“给了我多少钱呀?希望我做那么好,希望我做那么多!”,“凭什么呀?给我多少钱我干多少活、出多少力!”,“我干得再好,还不是为老板干的?”,“拿多少钱干多少活,我只要对得起这份工资就行了”……   

  有些人总是简单地从交易的角度出发,整天想着:你给我多少钱,我就给你干多少活。而且,这个多少活还是自己在心中主观定下来的,一旦所干的活超出了这个界限,他的心理就会不平衡。更可怕的是,他把这个活儿只看成是自己做了多少事情或者干了多少工作,而没有去问:“这些活儿的结果如何?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活儿?”结果似乎与他无关。   

  当然,还有一些“聪明人”则将自己的“智慧”用在尽量的少干活儿多拿钱上。这就是为什么诸多“聪明人”在职场上频频失利的原因吧。   

  曾经有人这样比较中国和外国员工的职业化差距,外国员工是“我做得越多,老板给我的钱就越多,所以我要多做”;而中国员工是“老板给我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所以给得少就少干。”   

  打工心态在现实中无处不在,他们希望干最少的活拿最多的钱,他们生怕自己干多了让别人从自己这里占了便宜。他们的信念是老板给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天经地义,这样才不吃亏。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其实是吃了更大的亏。因为表面看来,这些“精明人”没有吃亏,但长远来看,他们却损失“惨重”:他们逃避工作、推卸责任,这些人一辈子也很难得到提升,还不得不整天为眼前的工资伤脑筋。其实,他们忘记了在工资背后深藏的更为珍贵的东西——工作给予了他锻炼、训练的机会,工作提升他的能力,工作丰富他的经验,在工作中他能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品格、完美自己的职业道德,所有这一切所蕴含的是他将来提高薪水和提高职位的根本基础。   

  那种“短视”的“等价交换”,让“短视者”错失了诸多机会。这其实是现代版的“买椟还珠”,虽然拿到了薪水,却失去了自己的前途和信心。或许公司正在为其升职、加薪而给其更多机会去工作锻炼,但他本人却不能正视这些,因此丢掉许多获得成长、技能和经验的机会。   

  “老板给我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这种心态可能会葬送你的职业生涯。有个知名企业家曾坦言:现在,一些人缺乏主人翁的意识,对这些人来说,最难听的一句话莫过于“打工心态”,“给你多少钱就干多少活,绝不多干一分钱的活”,没有任何使命感。这种心态要不得,抱着这样的心态只能永远是打工的人。   

  “你给我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老板,听了这话可能也会感到挺不舒服。多付出一点点就吃亏了吗?老板既然雇你,自然会付你报酬,不用说,他付给你的价值肯定要比你创造的价值少些,这是很正常的,他也需要一部分价值用于自己的生活和公司其他方面开销,如果公司不赢利,那公司也就生存不下去了。         

§虹§桥§书§吧§。  

第17节:你给我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2)         

  在21世纪,仅有“物有所值”是不够的,你一定要“物超所值”。什么叫“物超所值”?就是你所做的工作超过老板付给你的钱。   

  世界500强企业日本松下集团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问他公司的一个员工:“如果公司付给你1000元钱的话,你应该做多少事情才对?”   

  这个员工回答说:“你给我1000元,我就给你做1000元的事。”   

  松下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公司是要开除你的!因为给你1000元钱,你就做1000元的事,公司就没有利润,是在赔钱,所以公司不会要你,你自然一分薪水也领不到了。我给你1000元工资,你应该给我做2000元的事才对。”   

  作为员工,你要经常问自己:“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工作价值提高十倍?”如果你经常这么想,加薪不是很困难的事,如果你希望老板给你加薪300元钱,你要先问你自己有没有做3000元钱的事?只要你做到3000元,老板给你加300元是非常容易的事。假如你只做200元钱的事,你有什么理由要求老板为你加薪?假如你不愿意多做一点,老板不感觉到你有3000元的价值,那为什么要用你?假如你现在只赚500元,你希望老板给你加薪到1000元,而你不先做1000元钱的事,他为什么给你加薪?   

  所以,做一个员工就一定要想法多给公司创造价值或者提高自己创造价值的能力!要相信,只要你有能力给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老板也就会相应付给你更多的回报!   

  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提供超出你所得酬劳的服务,很快,酬劳就将反超你所提供的服务。”   

  下面来看这个案例:一天下午,北京某知名饭店的一名工作人员送客人到机场。在候机厅里,他听到了飞机晚点的通知。原来,由于日本大阪机场上空有雾,当天去往大阪的航班因此推迟。他转念一想:从北京飞往大阪要花大约3个小时,而当时大阪机场在下午3∶30就关闭了。现在这个时间,今天这趟到大阪的航班无论如何也来不及了。   

  他立刻打电话回饭店,将情况说了一下,让饭店做好准备。然后,他向机场的值班办公室走去。         

▲虹桥▲书吧▲。  

第18节:你给我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3)         

  办公室里,安排该航班的负责人正在满头大汗地打电话。果然,今天这趟飞往大阪的航班已经取消了,而航班的负责人正在为因飞机推迟而滞留的150名客人向酒店预订房间。   

  这个工作人员立刻向负责人作了自我介绍,希望对方将客户安排在自己所在的饭店。负责人看到报价单,发现这个单子上的价钱比别的酒店要贵,但结果却是出人意料的,他们最后选择了这个饭店。为此,该饭店整整多挣20万元的利润。   

  原来,无论是哪家酒店,也不能在仓促之间一下子空出那么多房间同时安排150位客人,而只有事前有所准备的这家饭店有这样的能力。   

  那个工作人员正是凭着这一点,为自己工作的酒店赢得了超额利润。   

  不要以为自己付出的比获得的要多,其实,人们努力多一点并不会失去什么,反而有了从平庸中脱身、成为优秀者的可能。归根到底,努力的最大赢家还是自己。   

  无论是生产车间里的普通工人,还是活跃在市场第一线的销售人员,或者是一名总经理,他们都是凭借自己的价值来获得报酬的。轻松而报酬优厚的工作,已不复存在。能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的人,得到的报酬往往也最多。         

※虹※桥※书※吧※。  

第19节: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1)         

  3。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这是大家熟知的一句歇后语。然而,在很多企业和机关团体里,这句熟知的歇后语却演变成了很多人的对待工作时的消极打工心态。   

  先来看下面这则故事:有一个小和尚在寺院担任撞钟之职,按照寺院的规定,他每天必须在早上和黄昏各撞钟一次。如此半年下来,小和尚感觉撞钟的工作极其简单,倍感无聊,于是他就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应付差事。   

  一天,寺院住持忽然宣布要将他调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之职。小和尚觉得奇怪,就很不服气地问住持:“难道我撞的钟不准时,不响亮?”   

  住持告诉他:“你的钟撞得固然准时,也很响亮,但是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因为你心中没有理解撞钟的意义。钟声不仅仅是寺里作息的准绳,更为重要的是唤醒沉迷众生。因此,钟声不仅要洪亮,还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一个人心中无钟,即是无佛;如果不虔诚,怎能担当撞钟之职?”   

  小和尚听后,面有愧色,无话可说,只好去劈柴挑水。   

  其实,在一些企业里、政府机关里,类似小和尚的人是大有人在的。职场上有相当一部分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抱着混日子的态度来做事。   

  早晨的闹钟响了好多次,某公司的销售人员方军才从床上挣扎起来,一天的痛苦工作之旅就这样开始了。   

  早餐还没顾得上吃,方军便匆匆忙忙地赶往公司。跨入公司的大门时,他还是神情恍惚,坐在会议室睡意蒙眬地听着领导布置工作。   

  上午,方军被安排拜访客户,但出去时却忘了带客户需要的资料,结果遭到拒绝和冷遇,一笔订单被他搞砸了。这时他的心情简直糟透了,好像世界末日就要来临似的。   

  下午,方军回到公司,懒懒地坐在办公桌前给客户打着回访电话,心里却想着下班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