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读史记 秦始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王立群读史记 秦始皇-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有的人力去突击修建秦始皇陵。唯独在这个时候有可能动用七十万人。所以,历史记载的说法秦始皇陵有七十万人修建的事情,我觉得唯独这一个时段可以存在,其他时段都不太可能。
  '画外音' 秦始皇陵位于今天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约5公里处,它南倚骊山,北临渭水,总面积相当于78个故宫的大小。整个秦陵仿照当时的京城咸阳修建,分为外城和内城,其中用于埋葬秦始皇的地宫和封土堆位于内城。尽管历经两千多年来的风雨和人为的破坏,但现存的封土堆仍保存有原来高度的一半,大约55米,是中国所有帝王陵当中最高大的。陵寝四周还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个,举世瞩目的秦始皇兵马俑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 1987年,秦始皇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两千多年来,人们对于秦始皇陵充满了好奇和神秘,而对其中的秦陵地宫更是充满了无限的遐想。这个最为神秘的地下宫殿中到底会埋藏着什么呢?
  秦陵的位置按我们中国古代的风水来说,非常好。它是南倚骊山,北临渭水,就是背后是骊山,面对着是渭水,坐西向东,是这么一个皇陵的位置。因为秦汉时期的人们以坐西向东这个位置为最尊贵的位置。关于秦陵的概貌,《史记》的《秦始皇本纪》有一段非常引人注目的记载,它是这样说的:“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徒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这是《史记》中关于秦始皇陵最详细的记载。这段记载我们解释一下,它是什么意思呢?说这个皇陵挖得很深,“穿三泉”,这个“三”是多的意思,就是穿过了多层地下水,挖了很深;然后用铜做了一个椁,“椁”就是外棺,说秦始皇的遗体它有一个内棺,内棺现在我们不知道,也没有记载,外棺是铜制的,叫铜椁。另外,整个地宫里边有百官,有各种各样的珍宝,全部都藏满了。而且令工匠制作了一种能够自动连发的箭,只要有人进入地宫,走近它,这个箭就通过机械装置可以连发,把那个盗墓贼给射死。整个地宫中间用大量的水银制作了江河、大海,而且它是通过机械运转,这个水银在整个地宫中间还是流动的。这里我们顺便说一下,秦始皇当年为什么要用水银放到他那个墓里面去啊?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水银可以营造百川、江河、大海这一宏伟的自然景观,那等于秦始皇死后,地宫里边就是一个人造的自然界,这是一个目的。再一个,汞蒸气是剧毒,盗墓贼只要一进去,吸入汞蒸气,马上就被毒死了。第三,汞的蒸气还具有防腐作用,防止遗体不至于进一步腐烂。地宫的上面画的是星宿,就是整个自然界的天空,下面做得像地貌一样,就是有江河、有高山、有平原。整个地宫中间用一种叫“人鱼膏”的鱼油来点灯,据说可以很长时间都不熄灭。当然现在灭不灭我们不知道了,距现在2200多年了,是不是灭了,咱们不清楚。当时至少估计它很长时间不会灭。这就是《史记》中间关于地宫的详细记载,而且还记载了地宫有门。《史记》记载了一件非常残酷的事件,这个残酷事件说什么呢?说当这个地宫建到尾工的时候,秦始皇已经安葬了,事情几乎快办完的时候,突然之间“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这句话说的什么意思呢?当工匠正在里面干活,即将快干完的时候,那个中门突然之间关闭,外门从上面落下来了,所有在里面的工匠一个都没有出来,全部活活地被殉葬。秦二世这种做法的本身是不希望了解地宫内幕的工匠泄露地宫的机密,结果让大批工匠被活活地在地宫里面殉葬了。这里边大家要记住,“闭中羡门,下外羡门”,你听一听,它有一个中羡门,有一个外羡门,我们可以推测,它一定还有一个外羡门,所以我估计地宫有三道门。第二道门是“闭”,那说明这个门是两扇,可以开可以合的,这叫 “闭”;外门叫“下”,所以外门不是开合的,是上下的“下外羡门”;内门什么样子不知道。这就是《史记》记载的地宫真相。
  '画外音' 地宫是放置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为秦始皇陵建筑的核心所在,有关秦始皇陵地宫位置的问题历来众说纷纭,民间甚至还传说秦陵地宫建在骊山里,骊山和秦陵之间连有一条地下通道。不过,本世纪初开始的一项科学考察活动终于揭开了这个一直以来困扰人们的难题。那么,这是一个怎样的科考活动?秦陵地宫的具体位置又是如何找到的呢?
  这个地宫现在在什么地方呢?经过现在2002年到2003年,国家搞了一个大规模的科学考察,这次科考就是在不挖掘地宫的情况下来进行科学考察。这个考察工作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和陕西省考古所联合进行,搞了一年,用了8大类、22项现代科学的手法来探测,最后的结果证明,地宫完整地保存在今天秦陵的封土堆下面。科考是怎么样知道地宫就在封土堆的下面呢?它是在秦陵的封土堆上按照每五十米远画一条线,东西五十米远各画了几条线,在每条剖面上下了一个测量仪,南北也是照样下了测量仪,通电测量它的电阻,最后把数据输入电脑,形成了一个电阻率图。从这个图中可以看到在这个封土堆下有一个椭圆形的巨大高电阻区,说明这个区域电阻非常高。这一个区域是什么呢?就是地宫。为什么在这个一大块椭圆形地宫的地方,它的电阻率非常高呢?因为第一,它是空的,它里面充满了空气,空气的导电性很弱,电阻率很高,所以形成高电阻区。同时也证明地宫没有塌陷,地宫一旦塌陷会出现个什么结果啊?地宫塌陷以后,空气少了,电阻率它就会降低了。因为它没有塌陷,所以这是个高电阻区。再一个,地宫没有进水,地宫要是进水了,导电性很强,电阻率也不会高了。当然,这个说法合适不合适,当年的科考人员还想了一个办法来验证,怎么验证呢?他们找了一个测量钻孔的地方,用一种盗墓工具,叫洛阳铲。洛阳铲是盗墓人发明的。洛阳铲是个什么样的形状呢?是个半圆柱形的铲子,它的直径大概有5厘米到20厘米,一个半圆柱形的铲子,长度大概有20厘米到40厘米,是个半圆柱体,这个半圆柱体很容易插到土里边。插进去以后,它这个弧度很重要,当你把这个铲子打下去再拔出来的时候,这个铲子把地下的土层给带出来了,带的有土。所以那些有经验的盗墓人,根据土质就可以判断下面有没有墓葬,如果它是生土就没有墓葬;如果它是回填的,人工填的土,它就有墓葬。甚至于有经验的盗墓人还可以根据声音判断下面有没有墓。这个东西是盗墓贼发明的,但是到了上一个世纪的二十年代被我们的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觉得很有用,所以今天考古工作者也用它。因为这个东西是在洛阳发现的,所以它的名字叫“洛阳铲”。我们在2002年到2003年秦陵考古的时候,它不光用现代科考仪器,而且用洛阳铲验证,直接往下挖,最后挖到三十米深,出现了“咚咚咚”的声音,知道碰到坚硬的东西了,就是石头,最后把这个铲子拿出来以后看见铲子上面带着有石屑、碎石,这个碎石经过检验,它不是骊山的石头。因为骊山的石头不是花岗岩,而洛阳铲挖出来的是花岗岩,那就证明这是从远处运来的。哪个地方的花岗岩比较多呢?渭水之北。而历史记载,秦始皇陵修建的时候就是从渭北运的石头。所以科考和传统方法的验证都说明地宫完整地保存在今天秦陵的封土堆下面。
  '画外音' 秦始皇陵以其规模宏大、厚葬空前而举世闻名,而后人也有一个很大的疑问,那就是秦始皇明明知道盗墓贼有可能会在他身后盗掘陵墓,当年为什么还要举全国之力花费那么大的劲儿去修建这样一个豪华的秦陵和地宫呢?其中的原委究竟在哪里呢?
  秦始皇陵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帝王史上是修建得最豪华的一个皇陵,第一,它陵园的面积大,有56平方公里;第二,它用的工匠众多;第三,地宫藏宝非常丰富;第四,地宫修建得非常豪华。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我觉得这和秦始皇的思想有很大的关系。首先,秦始皇有他一个想法,就是他相信一点,人死以后灵魂不灭。所以他要把地宫修建得就像他活着时的情况一样,有都城、有皇城、有宫殿、有江河、有大海、有天上的星空等等,完全就像他活着的时候一样。这是一种思想观念,认为人死以后灵魂不灭,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再一个,秦始皇非常重视自己,他是第一个称皇帝的人,第一个统一天下的人,也是一个非常自负的人。这么一个人,他去修建自己的皇陵,肯定会很下功夫,他决不会搞个豆腐渣工程,这我们可以肯定。秦始皇为自己修皇陵搞个豆腐渣工程,土还没往上覆盖就把那个地宫给砸塌了,那不可能!那肯定都是没有假冒伪劣产品的,一定要修建得非常坚固、耐用,他希望能够让它永世长存下去。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秦二世的重视。秦二世也非常重视把这个皇陵修得豪华一点,因为秦二世想以此来证明自己是秦始皇的合法继承人,所以秦二世也很卖力。由于思想观念的作用,加上秦始皇和秦二世两代皇帝的重视,所以秦陵修得如此豪华,藏宝如此之多。这样做固然是为秦始皇本人死后的安置考虑,条件当然是很好了,不是那个解困房,不是那种简易房,而是非常豪华的一个地下宫殿,但是也带来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你建了这么一个豪华的地宫,里边还藏着那么多宝贝,而且藏宝的情况司马迁还都公开列出来了,这不太招眼了吗?在两千多年的时间中,会不会引起那些发明洛阳铲的盗贼们的注意,他们把它看作是一个可以任意获取财富、一夜之间暴发的目标呢?这就带来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秦始皇陵两千多年来被人盗掘过吗?会不会有人去盗掘呢?我们下次再讲。
  43:盗陵毁陵之谜
  '画外音' 一个拥有无数奇珍异宝的秦始皇陵,在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之中是否能够逃脱盗墓贼的无情盗掘?史书中一页页关于盗掘秦陵,甚至烧毁秦陵的种种离奇记载是否真有其事?上一集讲到,秦始皇陵的地宫里埋藏了大量的珍宝。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为:“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简略的几笔为世人构勒出秦陵地宫的无尽秘密。中国有一句古话:“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既然秦始皇陵地宫里面埋藏了那么多的奇珍异宝,难免会引起各种人物的垂涎。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就有西楚霸王项羽曾经盗掘秦始皇陵的记载。那么,这个记载是否可信?英雄盖世的项羽真的会做出这种盗掘他人祖坟的事情来吗?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在浩繁的历史文献中找寻蛛丝马迹,解读神秘的秦始皇陵,为您继续讲述系列节目《王立群读史记·秦始皇》之《盗陵毁陵之迷》。
  秦陵到底被人盗掘过没有?我们翻开历史文献的记载就会发现,秦陵不但被盗掘过,而且被人毁坏过,文献记载得清清楚楚。可是我们上一集刚讲过,通过科学考查,通过用洛阳铲挖,说它没有被盗掘。这一集我们讲文献记载,它早就被人挖了,而且第一个挖它的人不是别人,就是项羽。后来还有人,还有天下盗贼、关东贼、无名氏,还有一个毁陵的是个放羊的小孩。那这些记载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还是从文献记载开始说。最早记载秦陵被盗掘的是《史记》的《高祖本纪》,也就是刘邦的本纪。刘邦在汉四年跟项羽在今天荥阳的广武对阵的时候,他曾经说了项羽的十大罪状,其中第四条是这样说的:“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汉书·高帝纪》也记载了,说明《史记》、《汉书》都有记载,这应当是比较可信的。不过有一个问题,这两条记载都出自刘邦之口,刘邦这一说就有问题了。我们翻开《史记》的《项羽本纪》,里面记载项羽进到了秦朝的都城咸阳以后做的三件事是:第一,“杀秦降王子婴”;第二,“烧秦宫室,大火三月不灭”;第三,“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什么意思呢?第一,杀了投降的秦王子婴;第二,一把火把秦始皇皇城的宫殿烧了,这一把火三个多月以后才自然熄灭;第三,项羽把秦始皇咸阳周围几百个宫殿里边的珍宝和妇女全部带到了他的都城彭城(就是今天江苏的徐州),全带走了。《项羽本纪》只记载了这,没有记载盗掘秦陵。盗掘秦陵出自刘邦之口,可信不可信?我提两点看法:第一,刘邦有可能夸大其词;第二,项羽没有必要盗掘秦陵。我认为,《史记》中谁说项羽盗掘秦陵都可信,唯独刘邦之言不可信,别看他是高皇帝,西汉的开国皇帝。为什么呢?刘邦与项羽是政敌啊,两个人在荥阳对峙了二十八个月,在二十八个月的对峙中,刘邦一直是高举着一面正义的旗帜,这个旗帜就是项羽犯有十大罪状,其中第四条就是盗掘秦始皇陵。刘邦这个话我觉得是最不靠谱的,因为他是最能夸大其词的人,他要极力地诋毁、诽谤项羽。刘邦这个人说谎成性,是技能一流、世界一流的说谎高手。虽然盗掘秦始皇陵这句话出自刘邦这个说谎高手之口,未必一定是假的,但是,话自这么个世界一流的说谎大师之口说出,你就得琢磨琢磨了,不要听了就信。更何况,其他史料没有佐证,史料的佐证非常少,仅凭刘邦一面之辞,那就像他跟项羽对阵的时候,他把项羽说得像个魔鬼,那你就相信项羽是魔鬼吗?所以,刘邦的话不可信。
  再说,项羽没有必要盗陵。如果说项羽盗掘秦始皇墓,只有两个目的。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样的:第一,报仇;第二,寻宝。如果不是为了报仇和寻宝,挖坟掘墓的事在中国那是最不地道的事,你把人家的祖坟挖了,这是天理不容的。我们看看项羽跟秦始皇有没有仇?确有仇,两件事可以看得出来,第一,项羽的祖父项燕是在秦灭楚国的战争中最后战败自杀的,这是世仇。第二,项氏家族是楚国世代名将之家,楚国灭亡以后项氏家族遭受了灭顶之灾,这是家恨国仇都有。但是,项羽报仇了没有呢?我觉得项羽报仇了。我们有四句话可以概括项羽的报仇,叫“灭其国,杀其王,焚其宫,掠其宝”。楚霸王项羽把这四件事都做了:把人家国给灭了,把人家王给杀了,把人家都城给烧了,把人家的宝物全部弄走了。你说这个仇该报完了吧?还有必要去挖人家祖坟吗?不至于。我觉得这四条做完,对于项羽来说,仇已经报了。
  《史记》还记载了一个挖坟鞭尸的人,是谁呢?伍子胥。伍子胥在那个吴军灭了楚国以后,把楚平王的尸体扒出来,然后把那个尸体打了三百鞭子。《史记》把这件事情记载下来了。假如项羽要是把秦始皇的陵给扒了,把秦始皇的尸体给扒出来的话。要知道项羽的名气可比伍子胥的名气大,秦始皇的名气也比楚平王的名气大,《史记》能不记载吗?再说寻宝。你挖人家的墓不就是为了找宝贝吗?那我们看看项羽得了多少宝贝。秦朝宫廷的宝贝在《史记》中有记载,秦始皇的地宫中埋藏了很多,这是真的。但是没有埋的一定比埋的还多,大家信不信?你说秦二世再傻,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