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读史记 秦始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王立群读史记 秦始皇-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有成功。他第二个去的,是见秦惠文王,到了秦惠文王那儿以后,夸了好一通,最后说秦国是处在一个天府之国,可以称帝,不要称王了,你可以称帝,而这个时候秦惠文王是刚刚杀了商鞅不久,他最讨厌像苏秦这样的说客,没有采用,第二个见秦惠文王,又失败了。我们从苏秦先见周天子,再见秦国的秦惠文王可以看出来,苏秦这个人他读书,就是为了君王服务,至于这个君王是天子或者是一个诸侯,他不计较,这是第一点。第二点,苏秦原来是想为秦国服务的,就是秦王没有重用他。第三,苏秦的功名利禄之心非常强,就是求功名这个心非常强,这里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给纵横家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这个平台非常重要,人生最重要的是平台,没有一个平台,再有本事你施展不开,而战国后期,恰恰为苏秦这一类人提供了一个平台,苏秦有施展这个才华的空间,再从个人因素上看,我们前面介绍过苏秦,在未成功之前和成功之后,家中对他的截然不同的反应,所以苏秦如果觉得自己不成功的话,他家都回不去。
  [画外音]苏秦第一次游说诸侯的时候,到处碰壁,而当他回家经过“锥刺股”的刻苦学习之后,第二次出来游说诸侯,这一次,他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呢?而当他游说诸侯国君成功的时候,甚至使强大的秦国在十五年的时间里都不敢派兵出函谷关一步。苏秦游说六国的时候,究竟说了什么,为什么能够影响当时天下的形势呢?
  苏秦见了周显王,也见了秦惠文君,都没有成功,第三次求见赵王,但求见赵王又失败了,最后他去见燕王,他第四个见的就是燕王。他到燕王那个地方以后,先夸燕国的富有,再赞扬燕国军队的强大,其实燕国是个小国,但是他给燕王重点讲了一个问题,他说你燕国,燕国的都城当时叫蓟,就是今天的北京,之所以没有受到秦国的直接侵略是为什么?是因为你的南面有一个赵国,赵国就像一个屏障一样,挡住了秦军的攻势,所以对燕国来说,处理好和赵国的关系非常关键,如果你和赵国的关系处理不好,赵国的军队十天就可以打到你的边界,再有个四五天,就打到你的国都之下,所以你必须和赵国的关系处理好,这番道理讲完以后,苏秦最后给燕国的国君提了一条建议,“愿大王与赵纵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史记·苏秦列传》,他这个话中间,最关键的一句话,就是“天下为一”。
  所谓“天下为一”,就是指秦国以外这些国家要结合成,联合成一个整体,那么燕国就可以平安无事了。这个“天下为一”就是我们这一集要讲到的六国在新形势下的一个生存策略,六国怎么生存,秦国那么强大,一个超级大国,你六国任何一个国,你比不上它,怎么生存,天下为一,就其他六国要联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这里边,这样一个策略,在历史上叫“合纵”,合是联合,纵是指南北,合纵的原意是南北联合,因为秦国以外的六国,燕国是处在最北边,最南边是楚,这中间有韩、赵、魏,还有齐国,所以六国的联合,实际上是南北的联合,所以六国联合,我们称之为合纵,在《韩非子》这部书里边曾经讲过一句话,什么叫合纵呢?合纵就是合众弱以攻一强,但是我觉得,这里面要改一个字,它不是合众弱以攻一强,六国联合哪有精力去攻秦国,它合众弱去抗一强,才比较准确,六国联合起来是对抗秦国,并不是要灭掉秦国,灭秦国是不可能的,你只能合众弱以抗一强。这番话说完以后,燕王极其感兴趣,燕王是第一个接受苏秦在新形势下提出来的生存策略的国君。但是燕王说我有困难啊,我的南边有两个很强的国家,一个是赵国,一个是齐国,这两国都非常强,你现在要叫我和他们联合起来,你先得保证我一条,保证赵国和齐国不侵犯我燕国,只要保证赵国、齐国不侵犯我国,我完全和他们联合,没有问题。苏秦说这事我来办,你交给我来办,你只要参加这个联盟就行了。燕王是第一个信从了苏秦的生存战略的,然后,就重金资助,苏秦得到了第一笔投资基金,给了他一大笔钱,然后他有了钱,这就好办,置办了车马。
  第二个来到的是国家赵国,赵国是第二次来,第一次是碰了个壁,第二次来了,到了赵国以后,他给赵国的国君讲了四条,第一,国君的任务是什么?安民无事,让你的老百姓安居乐业,整个国家没有什么战事,这就是你做国君的责任,你要完成这四个字,你该怎么办?你必须保证国内没有什么大的战争,你才能够做到安民无事,而安民无事的关键在于择交,要选择一些国家,作为你重点交往的朋友,要择交。第二点,谁是你的朋友啊?择交择交,择一个好朋友来交,你交谁,你交的国家是两个,一个韩国,一个魏国,这丙个国家你必须重点搞好关系,这两个国家,把赵国和秦国给隔开来,它们是日日夜夜,面对着秦国的侵略,这两个国家一旦支不住了,这两个国家就会投靠秦国,就是“臣于秦”,一旦这两个国家向秦称臣了,把这个路一让开,你赵国就暴露了,这是讲了第二点,就是你一定要支持韩、魏,韩、魏是你的朋友,比如说韩、魏是嘴唇,你赵国就是牙齿,你这个牙齿靠的就是韩、魏的保护,这是第二点。第三点,你看一下天下的地图,力量的对比,六国的土地,是秦国土地的五倍,六国的兵力是秦国兵力的十倍,六国从土地上说,从军队上来说,都比秦强得多,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屈服于秦呢?这是从力量对比来说。那么第四点,苏秦就告诉赵国怎么办,赵国应当怎么办呢?就是还要合纵,不过呢,他对赵国国君讲的话,和那个燕国国君的词不完全一样,内容完全一样,还是“天下为一”的意思,但他说的话是“一韩魏齐楚燕赵,以纵亲,以叛秦”——《史记·苏秦列传》,就是把六国统一起来对抗秦国,那么这秦国攻打任何一个国家,六国中间攻打任何一个国家,其他五国都出兵,如果有一国不出兵,违反盟约,其他五国打它一个,这样,我们六国,就结成一个联盟,这就是苏秦面对强秦提出来的六国的生存策略,就是“天下为一”,也就是合纵。当然这番话说完以后,赵国的国君很高兴,接受这个意见了,所以赵国国君又给了苏秦一大笔资金支持他,两个国君支持他。
  苏秦从燕国过来到赵国,到韩国,一路下去再到楚国,再到齐国,转了一圈,六国的国君全同意了,最后到了什么结果呢?苏秦一个人,佩戴了六国的相印,腰里别了六个图章,六国的国相,这下子,合纵形成了,苏秦成了六国联盟的总指挥,总领袖了,总盟主。所以这个苏秦的这一个生存战略胜利了。胜利以后,苏秦就把这个盟约寄了一份给秦王了,给秦惠文王,秦惠文王一看这个盟约,15年没有敢出函谷关,整个天下15年,秦国不敢出兵。当然,秦惠文王,不敢出兵也有他的道理,第一,他不知道这六国联合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一下遇到新情况,他还想不出来化解这个新情况的应对策略,再一个呢,六国开始的时候,这个声势很大,所以秦国,也谨慎不敢出兵。
  [画外音]苏秦游说六国,促使六国合纵抗秦,这是苏秦的成功,也是六国的成功,但却是秦国的失败,因为六国联合起来抗秦,这也就意味着,秦国崛起的道路被堵住了,秦国肯定不愿意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秦国一定要有一个应对策略,而提出这个应对策略的人,恰恰就是苏秦的老同学张仪,那么,张仪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为什么会跑到秦国去,提出对付六国合纵抗秦的应对策略呢?
  张仪这个人是苏秦的老同学,他跟苏秦他俩是老同学,他俩有一个共同的老师,在中国先秦史上是个非常有名的人,这个人叫鬼谷子,是一个兵家,苏秦跟张仪是他两个弟子,而且苏秦学得没有张仪学得好,张仪比苏秦还高明,不过苏秦虽然学得不好,但他先出道,出道出得比较早,张仪虽然学得好,出道晚。张仪这个人,早年也很不顺,他早年像苏秦一样,到处去寻找机会,找舞台。有一次他和楚国的国相在一块儿吃饭,吃完饭以后,楚国的国相,莫名其妙地丢了一块碧玉,丢了,碧玉很珍贵啊,结果这所有吃饭的人,一口咬定,肯定是张仪偷了,原因四个字,“仪贫无行”,说张仪这个人很穷,穷得没有道德底线了,是他偷的,肯定是他偷的,然后不分青红皂白,把张仪给臭打了一顿,张仪不认账,打得是鼻青脸肿,张仪不认账,他们也没根据,从张仪身上也没有翻出来,最后把张仪给放了,张仪回去,一瘸一拐回去了,回去以后碰见他老婆,老婆一见他,第一句话就是,嘻,就是老婆笑了,说你要不读书,不整天出去玩儿,耍嘴皮子,你能挨这顿臭打吗?张仪就问他老婆,张仪并不生气,问他老婆一句话,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他妻子笑了,说你舌头还在,张仪就说了两个字,“足矣”——《史记·张仪列传》,怎么挨打都不要紧,只要舌头在,我就有翻身的那一天,所以他不在乎这一点。因为作为一个纵横家来说,靠得就是舌头啊,要把舌头割了就完了,只要舌头在,就有翻盘的机会。
  那以张仪是怎么样到秦国去帮助秦惠文王,提出了一个应对六国合纵的策略,这件事又和苏秦联系到一块儿,苏秦在游说成功,佩载六国相印以后,苏秦在赵国做官,在赵国做官,他最怕的是秦国打,秦国一打,六国的这个联合,如果万一失败了,他就前功尽弃,他就想找一个人到秦国去,而且能够掌握秦国的政权,想来想去,只有他这个老同学张仪,他知道张仪本事大,而且比他还厉害,他怎么办呢?他先派人暗示张仪,说你那老同学都做官了,说你整天待着,你干嘛不去找你老同学,老同学总要帮你一把吧,张仪一听,对啊,他发达了,我去找他,总不能不帮我吧,张仪就去了。张仪这一来,苏秦首先跟门下安排好,说我的老同学来了以后,你们可千万记住一条,第一,拖住他,不能让他走,第二,别通报,别告诉我,拖住他走不了,也见不着。结果张仪这一去,弄得很尴尬,天天去拜访,就是见不着,但是呢又不一下子回绝,还拖着他,就这样一连拖了好几天,最后算见到老同学苏秦了,苏秦一见面,把张仪给羞辱了一番,说就凭你那点本事,我怎么帮你啊?我无法让你富贵,去去去,离我远点,把张仪给轰走了。张仪本来是想求他老同学帮忙的,结果竟然叫苏秦给羞辱了一番,张仪一气之下,差点背过气去,总得报这一仇啊,他想了想,能够治服赵国的,只有秦国,他就一咬牙,一跺脚,去秦国。
  张仪前面一走,苏秦马上安排了一个人,说你跟着张仪,你的任务,就是做他的贴身管家。然后,这个人就跟着张仪,张仪找了个店铺去住,他也跟着去住,俩人就住到一个屋里,装作是无意之中住到一个屋里,然后这个人就非常慷慨,一路上对张仪照顾得非常好,这样张仪有了这个朋友的帮助,张仪这一路没受什么罪,一路上全部住的五星级大饭店,这样就舒舒服服地来到了秦国,到了秦国以后,张仪见到秦惠文王,张仪的本事在苏秦之上啊,见了秦惠文王,就谈了一次话,秦惠文王就任命他做客卿,和他商量讨伐六国的策略。张仪一当官,回去高兴得不得了,赶快找他资助钱的贴身管家,这个贴身管家告诉他,我得走了,张仪说我刚富贵,我要报恩啊,你怎么走了?这个门客跟他说,“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史记·张仪列传》,他说我并不了解你,真正了解你的是苏秦,这一切都是苏秦安排的,苏秦知道你很穷,怕你穷的时候见小利而忘大义,所以要把你召过来,羞辱你一番,激怒你,让你到秦国去,又怕你吃苦,所以让我带着这么多钱,一路上做你的贴身管家,让你住高级宾馆,现在你成功了,我的任务完成了,我得回去交差啊,任务完成了。张仪一听,非常感慨,他说闹了半天,我在苏秦的算计的计谋之中,我竟然都不知道,我实在是不如苏秦,这是第一,第二,你想想,我刚上任,我能够叫秦王去攻打赵国吗?你苏秦不就叫我不攻打赵国吗?再说,有苏秦在,我能打赵国,能打出个什么来呢?说了一番话。
  其实叫我看起来,苏秦这一手并不高明,我为什么说苏秦这一手并不高明呢?第一,张仪是个天下奇才,你虽然用这一手把张仪送到秦国去了,张仪呢,短时期内,可以不攻打赵国,为了报你苏秦之恩啊,但是他毕竟是个奇才,又得到秦王的重用,给他提供这么大的一个舞台,他的能量之大,远远超过了苏秦当初的估计,这是第一。第二,苏秦看的是短期效应,但是张仪还有一个长期效应,张仪长期在秦国做官,他是要为秦王服务的,而秦王最现实的利益,就是打破六国合纵的新谋略,张仪能不为这个服务吗?
  [画外音]飞黄腾达的苏秦,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策,他把比自己还要有才华的张仪送到了秦国,张仪到秦国后,提出了一个帮助秦国,破坏六国合纵的应对策略,这个应对策略,和苏秦的合纵抗秦策略正好是针锋相对,那么,张仪这个策略的核心是什么?他是怎样打破苏秦合纵抗秦策略的呢?
  那么,张仪怎么打破六国的合纵呢?他是这样做的,第一步,他先到魏国去,张仪本为是秦国的高官,到魏国来,当然魏国很信任他,就让他做了魏相,做了魏相以后,他是明为魏相,暗为秦国,他实际上是要为秦国服务的。他怎么办呢?他想让魏国带个头去尊秦,然后让其他五国效法魏国,但是这个魏襄王他怎么说,魏襄王都不愿意破坏合纵的这个谋略。张仪怎么办呢?面对这个魏襄王的顽固的立场,他采取了软硬兼施的方法,软的,是利诱、引诱,硬的是军事打击。所以张仪就暗中告诉秦王,先打,先打魏国,紧跟着齐国,又跟魏国中间有矛盾,又打了一仗,魏国又败了一仗,败了两仗,这魏襄王已经感到非常害怕了,所以魏襄王最后是不得已尊秦,他一尊秦,张仪的任务完成了,张仪又回到秦国去做客卿了,张仪一走,魏襄王又合纵,魏襄王一合纵,秦国再打他,一打他,他又连横了,所以张仪破坏合纵的谋略叫连横,什么叫连横呢?就是秦国和六国中间的一国结成联盟,只要跟一国结成联盟,其他的五国的合纵就会被破坏,他是一国一国像苏秦一样,先把魏国给收拾了,然后到楚国去,把楚国给收拾了。
  这一个一个国家最后都被迫和秦国联合,这就牵涉到一个问题,合纵为什么会失败呢?苏秦想得那么好的一个“天下为一”的一个谋略,为什么最后会失败呢?我想这里边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六国的自身利益很难长期保持一致,六国的关系太复杂,因为六国是六个集团,这个集团跟集团的联合是两个条件,第一,目标一致,第二,利益一致,而六国之间的目标跟利益不光有抗秦的一面,同时六国之间还有错综复杂的矛盾,它们这宰互相之间还要打,所以六国要保持一个长期地一致团结非常难,这是一点。第二点,是因为六国的利害不一,六国大体上分为两个层次,韩、赵、魏这三个国家叫一线国家,它们靠秦国靠得比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