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灭的村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不灭的村庄- 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升炮和地老鼠,把挂牌仪式推向了一个**。随后,众人回到会场,官员们坐上了主席台,众人便席地而坐,静听各路官员们轮番轰炸式的贺词和讲话。如此折腾了半个多小时,才算结束了揭牌庆典。之后,市、县官员们便纷纷钻进了自己的车子,就着卷起的烟尘,腾云驾雾般一路扬长而去。

    藏厂长被县里来的官员们硬硬拖走了,说要邀请他去县里做客,答谢他对本地经济开发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市里的秦技术员也要随车走,被木琴硬生生地给拦下了,说你一走,从就没回来过,这回一定要多住几天,看看你当年给村人留下的功绩,还要帮京儿指导指导林子管理呐。木老爷子和木总好不容易来一趟,当然要好好看看木琴的家园,也没有急着走。

    几个人又被胡、杨二位当作特邀嘉宾,死拖硬拽地谦让上了主席台。接着,便开始召开全镇经济开发建设现场会。会议的议程安排是,先由木琴作经验介绍,有几个村作表态发言,并破例叫杏花村原支书酸杏发个言,之后才是胡书记的动员讲话和杨贤德的总结讲话。

    酸杏苦熬了几天几夜,把凤儿找来的报纸文件看了个昏天黑地。有些段落句子,几乎背下来了。开会之前,他似乎胸有成竹。甚至盼着会议快点儿开始,好好地向人们展示一下自己的口才和水平。当听到杨贤德坐在主席台上喊自己名字时,他的心神却一下子慌了。心口窝上“怦怦”乱跳,仅剩的那条腿抖动得站不起身来,全身的血液也一齐涌上了脑壳儿。就觉得原本装满了各种新鲜词句的脑子里,霎时被抽空了。一片浑噩茫然,啥儿也想不起来了。他呆愣愣地坐在台下,不知所措。直到杨贤德连催了好几遍,他才颤巍巍地站起身,却又挪不动步子。好在木琴手疾,上前搀住了他,半是搀扶半是挟持地把他架到了主席台上那个发言用的话筒前。

第八章 对峙,或纷争6)

    此时的酸杏,早已看不清台下黑压压的人头了。他拼命地在脑海里搜寻着那些刚刚还是活蹦乱跳,现今儿却又无影无踪的新词新句。越是心急火燎,越是抓不住一丝儿影子。急得他大汗淋淋,大张着嘴巴,就是吐不出一个词来。惹得台下一片低低的嬉笑声。

    胡书记和颜悦色地安慰道,甭急哦,慢慢讲。都是熟人,没啥吔。

    酸杏被逼无奈,哆嗦了半天嘴巴,终于说出了一句话。他语无伦次地说道,今儿,真好哦,哪儿都好。咱都一块使劲儿,争取今后更好呀。

    说罢,酸杏慌乱地朝台下鞠了个躬,便一瘸一拐匆匆地回到了台下。他语无伦次的话,再加上狼狈不堪的模样,终于引得台下的人前仰后合地哄堂大笑起来。场面虽然活跃了,会场的秩序也有点儿乱了。

    杨贤德不很满意,却也没有当场表露出来。在他的主持下,会议继续进行。

    会议散了的时候,忽然有人传来了一个消息,说北山脚下挖出了一件稀罕宝贝。人们好奇地询问是啥宝贝。传言的人也说不清楚,但一口咬定,是件从没见过的好东西,不信就去看看。这传言不仅提起了众人的兴趣,也令胡、杨二人为之心动。杨贤德一个劲儿地问木琴,你村还藏着啥样的宝贝哦,说说嘛。

    木琴也是丈二和尚模不着头脑。她说,哪有啥宝贝呀。除了树木,就是土坷拉,能藏啥宝贝吔。

    杨贤德把手一挥,说道,走,瞧瞧去,看看山旮旯里能出啥样的稀罕景儿。说罢,他率先向北山奔去。他的身后,便跟着一群参加会议的人,逶迤成了一条人的溪流,向村北山脚下滚涌而去。

    这段时日来,在偌大的杏花村里,与酸杏同样变得日夜神魂颠倒、整日神经兮兮的人,还有一位,就是李振书。

    与酸杏不同的是,振书犯神经的因由,并不是如何在人面场上好好表现自己,而是他和三儿媳金莲处心积虑多年才要动手开创的宏伟大业,堪堪到了开场鸣锣的时辰,却遭遇到了始料不及的困难。那就是,建庙的财力和人力匮乏得要命,甚至到了无米下锅无薪生炊的困境。在此之前,振书与金莲合计得很简单,就是要在北山脚下建立起一座神庙来,悉心供奉自己的神灵老师,开创出一处敬神礼拜的道场来。从大面上来讲,弘扬神法,普济众生,积善修德。私下里的内容,诸如窗棂外头的名声、村子里凛然不可侵犯的神圣地位、唾手可得坐享其成的利益好处,等等,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这项宏伟大业已经到了鸣锣登场的火候了。一则,金莲闹出的动静愈来愈大,影响力越来越强。渐渐传出了山外,席卷了整个北山镇,甚至波及到了周边邻县的部分乡镇,并继续向四周村镇扩展着。因而,建庙一事,就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二则,在村里,有了酸杏女人和茂生死心塌地地跟进加盟,就使得建庙有了立根之本。试想,酸杏女人的出场,就以一种无言地举动,表明了以酸杏为代表的老干部团队对此事的默许。茂生的参与,更是向村人传递出了一个准确无误的信息,就是以木琴为代表的当权派对建庙事体的认可。这样一来,建庙一事,就有了舆论支持和政治保障。

第八章 对峙,或纷争1)

    鉴于此,振书便与金莲反复合计了一个冬天。终于下定了决心,要大张旗鼓地开办此事。赶在三夏大忙之前,立起神庙,创立道场。为此,俩人还合计着,把几个关键人物都作了具体分工。振书要与茂生负责庙宇的规划和设计。金莲利用看病问事的良机,向人们鼓动宣传建庙的好处,以及不敬神的危害。酸枣婆娘负责在村里鼓动宣传,拉起的人头越多越好。四季等人则筹备建庙的所有土木工程建设,包括石料、木料等物件的筹集。

    就在振书感到人手不齐捉襟见肘的时候,四喜竟然恰好也回来了。这让振书大喜过望,真是老天助阵,神灵护佑哦。尽管四喜刚刚回来,学来的本事还没有完全施展出来,尚未得到众人的认可和信任,人气上差了许多。但是,只要是金子,早晚都会发出光亮来的。如此一来,金莲与四喜,一神一人,一仙一凡,可谓珠联璧合,天人合一。想想,李振书有了这两条永不塌架的左膀右臂支撑着,还有啥样的难事困得住他,还有啥样的风光能被别人抢得去。大喜之余,他立即把四喜拉进了建庙班子。让他负责庙宇的地理勘察,方位设定,以及所有神物神器的筹措和摆布等等。

    至此,振书便觉得创建神庙这块长久搁置不下的心病,就要根除了。甚至,已经根除殆尽了。好像庄严巍峨的大殿已经矗立在了北山脚下,正等待着一拨又一拨如潮水般涌来的善男信女们虔诚膜拜呐。

    当初想象得很好,实际操作起来,却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首先,振书满怀信心地拽上茂生、四季、四喜等人奔出山外后,就四处打听哪里有适合自己建庙的图纸和式样。但是,跑到了镇上县里,又窜到了市里,也没有打探到一处庙宇实物,更甭说察看图纸了。

    有人好心地出主意说,到曲阜去,那里供着孔老二呢。孔老二是个大圣人,供他的地场,肯定是个大排场大气派的地方。几个人便一股脑儿地跑到了曲阜。

    一到了那里,几个人便开始晕头转向起来。孔庙的宏大建筑和恢宏气势,瞅得振书和茂生直了眼。这哪是庙宇哦,简直是金銮殿嘛。自己村里想筹建的那座小庙的初步谱气,连人家的门楼子也配不上。学习借鉴之说,又从何谈起呢。

    正在垂头丧气的时候,四喜出主意道,咱就到青岛崂山去吧。那地儿我熟,庙宇也多。不管山前背坡的,到处塞满了庙宇道观。大有大的谱气,小有小的式样,想要啥样的都有。几个人一合计,虽说青岛远了些,毕竟是个大地场。人家的庙子盖了几百年上千年了,当然大小尽有,又肯定会归整齐全。想来,能有借鉴的地方。于是,一行四人又窝回头来,搭车转路,直奔了青岛崂山。

    果如四喜讲说得那样。大庙比比皆是,小庙也是随处可以找见。振书便带着几个人有意绕开大庙,专门爬山越岭地四处找寻小庙小院。找到了,便一窝蜂儿地拥进去。也不管人家同意不同意,探头探脑地四下里张望围观。有的庙观主人以为,是公家来人检修房屋,甚或前来考察,准备投资修缮的,便任由他们闹腾。有的见他们衣着土俗,不像是公家人,便以为是歹人。或是呵斥,或是阻拦,不让他们任意在屋院里穿梭乱跑。他们还提高警惕地看守着屋院里的器物,怕被他们随手偷走了。更有几处道观里的人,干脆把他们拒之门外,连门槛也不叫踏进。

第八章 对峙,或纷争

    尤是这样,茂生还是凭借着自己的专业心思,本着简单明了、省钱实用、就地取材的原则,把村里要筹建的小庙式样考虑出了个大概模样。总算不虚此行了。

    回到村子里,找来几个骨干人员凑情况的时候,李振书才渐渐感觉到事情的不妙。这建庙,一要有充足的人手帮场,二要有充足的财力物力做保障。两样缺了那一种,都别想立起根庙柱子来,更别谈起殿塑像了。凑出来的结果,却让振书大大地失望。

    尽管金莲时时处处地宣扬立庙供神的好处,来者也都应声赞同,就差举双臂高呼万岁了。真到了要建庙的时辰,并广为散发信息,却应者寥寥无几。有的只是应声,就是不见动静。有的连应声的胆量也没一点儿,唯恐避之而无不及。他们的心思昭然若揭,就是遇事了,才相信起神灵了。一旦没灾没病的,谁还会去相信金莲唇红齿白讲说出来的那些有影没影的鬼话呢。

    酸枣婆娘也是面临着这样的尴尬场面。她拿出了吃奶的力气,使出了浑身解数,走东门,串西户,整日忙乱得脚丫子朝了天。唾沫星子溅干了,牙花子也差点儿磨平了,连地里的农活都耽搁了。害得酸枣又要顾了厂子里的活计,还要顾及自家地里的农活,弄得劳累不堪苦不堪言。但是,酸枣婆娘的努力仍是收效甚微。仅仅串通了三十来号人,绝大多数还都是女人,而且是老女人。剩下的男人们,都是些年龄在六十开外的老头子。手无缚鸡之力,又没有多少油水能够掏出来。甭说出钱出力了,恐怕连站场的力气都不足。

    此时,振书已经陷进了欲行不得欲罢不能的两难境地里。直后悔自己谋划不周,算计不细,堪堪就要耍得自己威风扫地丢人现眼了。他跑去跟金莲商议,是不是再缓缓建庙。等待时机真正成熟了,再重整锣鼓一蹴而就。

    当时,金莲正忙着在神龛前上香礼拜,没空闲理睬振书。振书便这么傻呵呵地立在堂屋门框上。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尴尬得要命,又急躁得要命,却又不敢乱说乱动。直待金莲上完了香烛,跪拜礼毕,才扭身叫公爹坐下了。

    振书就急急地把当前建庙面临的困境一一摆说了,并把自己停建的意思也拐弯抹角地提了出来,征求金莲的意见。

    金莲委婉地一笑,回道,没啥儿呀,这都是暂时的呢。神庙该建时,还是得建。虽说现今儿人手不齐,财物不全,到时就啥都不缺了。

    振书没明白金莲话里的意思。他瞪着一双眼睛,直瞅金莲,想听听她的下文。谁知,金莲偏偏就打住了话题,不再往下讲了。振书撒急。他顾不得跟她猜哑谜,直接问道,你是啥意思么,这庙到底建还是不建哦。

    金莲不再回腔,而是合上眼皮,把手拢起,安放在腹前的大腿上,嘴里念念有词。却声音低微,听不清楚到底念叨些什么。

第八章 对峙,或纷争3)

    振书干坐了一小会儿,见金莲不愿再开口,自家认为是天机不可泄露呐,便既纳闷又无趣地离开了金莲的家门。他又径直来到了四喜家,把当前的困难和金莲的反应讲说了一通儿,问四喜的意见。

    四喜立时伸出了右手掌,用大拇指在其余四指间掐捏了好一阵子,才开口道,爹,刚才我见你心事忡忡的,就随机给掐算了一卦。卦象好着呐,这庙一定能建起来。

    振书只高兴了一霎霎儿,便又泄气了。他愁苦着脸道,虽说卦象好,又能顶啥用哦。空口无凭的,总不能就这么赤手空拳地带来了人手和财物吧。

    四喜回道,我也不知哩。从卦象上来看,肯定会有啥机缘在前面候着咱呐。爹,咱就放开手脚地干吧。能干多少,就干多少。建到啥样,就算啥样。咱好不容易呼呼隆隆捣鼓出了这事,还没点完了芯子,就先自家给掐灭了,不是要叫外人笑掉大牙么。今后,谁还会听咱的呀。再说,三弟媳妇讲说出的话,自有她讲说的道理。怕是天机不可泄露,才住口不讲的。她都说要建,咱还顾虑啥儿吔。

    经四喜这么一番鼓动开导,振书心里又活络了。他相信四喜的话,胜过了相信金莲。或许是骨血的缘故,他总是在心里拿金莲当外人待。毕竟是儿媳妇嘛,哪能比得上亲生娃崽儿忠诚可靠哦。

    最终,振书还是下定了决心,就按照四喜说的办。走一步算一步,干到哪里就撂到哪里。备不住还真有啥神妙的机缘在前头等候着,护佑着自己呐。于是,他也定下了“五?一”那天破土动工。赶上这个良辰,搭上全世界人都在庆祝的大好日子。当然,他没有像酸杏那般没出息。瞎折腾了一阵子后,却放了一声哑炮臭弹。可以说,他在突然之间,捅鼓出了一声巨响,施放了一个霹雳外带一道闪电。劈碎了世人浑浑噩噩的心扉,震碎了杏花村人愚钝又自傲的肝胆。

    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在经过了一段日里无神夜里无眠的痛苦煎熬后,李振书竟然出人意料地一举成名。不仅在建庙的宏伟大业中握有了绝对胜算,还从此奠定了李氏一门在方圆百里之内无可撼动的地位和无可比拟的声威。这种突如其来的巨变,不仅是振书一家人没有想到。放眼整个杏花村人,也是谁都做梦想不到的事情。

    山坳里的人家,山外的人家,平川上的人家,以及山外又山外、平川又平川的人家,都被惊讶得目瞪口呆。随之,又趋之若鹜,敬畏得五体投地。

    “五?一”节这天,天刚刚放亮,振书就带着四喜,来到了北山脚下曾经安置神龛的那块座椅样儿神石旁。爷俩围着它,不停地转悠测算着。合计着怎样布局,怎样规划,怎样破土奠基。一直忙活到太阳升起一竿子高了,俩人才住了手,急急地跑回家去吃早饭。早饭过后,又急急地赶了回来。

第八章 对峙,或纷争4)

    此时,神石旁已经聚拢着一群拿着镐锨等家什的人们,一共二十几个人。人群中,老者居多,且绝大多数是妇女,都是一脸的肃穆虔诚相儿。这其中,就有酸杏女人和茂生。今早,茂生早早就起了床,做就了饭。当时,木琴和京儿正在厂区里忙活着,还没有赶回家吃饭。他也不等家人凑齐了。确切地讲,是不敢等家人凑齐了。他自己急慌慌地扒拉了一碗稀饭,塞进肚子里一个煎饼,就如偷儿一般鬼祟地溜出门去,直奔了北山而来。他怕叫家人撞见,又要与他撕缠,劝阻他不准参与建庙事宜。

    振书眼见得如此人手,心下甚是慌乱无底。事已至此,他只得勉强打起精神,鼓起劲头儿,招呼着众人分工摊派任务。算计到快十点钟了,振书抢先叫人点燃了鞭炮。无外乎是占了先,抢了头彩之意。接着,他便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