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闭呕鹎Ю吹教旖蛳沸N妹冒炖碛泄厥中保鲜γ侵勒呕鸲∮辛艘桓龊玫墓樗蓿嘉咝耍械耐Щ苟哉呕鸲∈窒勰健P7揭哺呕鸲∽髁艘桓龊芎玫募ā!!∽詈玫膖xt下载网
八 师承李文敏(3)
穿上军装的张火丁,英姿飒爽,感受到作为一名军人的荣耀。她不由地想起哥哥当年入伍之艰难来。当年父亲在战友京剧团往返了14个月,哥哥才穿上军装。她细细地一算,自己于1989年10月4日参加考试,11月22日入伍,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穿上了心仪的军装,实在是太幸运了。
师承名师,专习程派
张火丁入伍之后,战友京剧团的领导找她谈话,大意是现在团里旦角梅派和张派比较多,却没有程派旦角。团里决定让张火丁向程派方向发展,由团里出资送她去北京戏校向李文敏学戏,专工程派。
人有时就是这样,好运来了挡都挡不住。张火丁如愿穿上了军装,圆了京剧梦,如今团里又让自己专工程派,真是好事连连。
李文敏,当代卓有成就的京剧程派教育家。她于1952年考入艺培戏校(北京戏曲学校前身),课外随熊承旭研习程派,1957年毕业。同年,由熊承旭牵线搭桥,李文敏正式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赵荣琛为师,她是赵荣琛的得意弟子。在向赵荣琛学戏中,李文敏深得程派之奥妙,曾在程派剧团——50年代的北京青年京剧团任主要演员,后改任戏曲教学工作。李文敏在教学中注重发挥程派艺术在表演上讲究方法、注重规范的优势,将之与基础教学相结合,因而成为全国知名的程派教师。当时唐山京剧团的李海燕就是她的学生。
能投在李文敏的门下,专习程派,张火丁深感幸运。是年李文敏50岁,中等个子,相貌慈善,说话和气。张火丁第一次见到李文敏就喜欢上她了,总感到与她之间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没有距离感。团长刘章寅将张火丁向李文敏作了介绍,张火丁赶忙亲切地说:“李老师,您好!”李文敏上下打量了一下火丁,然后亲切地拉她坐在自己的身旁。“你今年多大年龄了?”“我18岁了。”“哟,才18岁,很年轻嘛!”李文敏话不多,张火丁的话也不多,师徒俩这一点很相似。刘团长将张火丁的基本情况向李文敏作了说明,并一再说张火丁老实、勤奋,很能吃苦,无非是让李文敏对火丁留下一个好印象,最终能收张火丁为学生。
张火丁深知,要当李文敏的学生,殊非易事,必须要有真才实学才行。李文敏也挺怪的,她教程派偏不听程派,而是让张火丁唱梅派和张派。由于张火丁在天津戏校时,在张派和梅派的演唱上已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她的表演得到了李文敏的嘉许,并喜欢上了内秀的张火丁。1989年12月,张火丁正式成为李文敏的学生。
李文敏当场便为张火丁确定了开蒙戏《六月雪》中的“探监”一折。因为当时北京戏校住处紧张,决定让张火丁先走读学习,每天早上去,中午归。由于李文敏下午有课,上午专教张火丁一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八 师承李文敏(4)
亮相京城
1990年3月,由北京市戏剧家协会、北京市京昆协会、北京市戏曲学校联合主办了李文敏教学汇报演出。这次活动是为了纪念京剧大师程砚秋逝世32周年和检阅李文敏程派的教学成果。北京市青年京剧团、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唐山市京剧团和北京戏校中所有的李文敏的学生,都参加了这次演出活动。乐队由北京戏校组成。艺术顾问由赵荣琛、白登云、翁偶虹、钟世章、于世文、熊承旭担任。
这次演出活动全部是程派折子戏,这在中国京剧史上还是第一次,因此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在演出前《北京日报》和《北京晚报》都作了专题报道。其中有篇文章中写道:“北京市戏曲学校优秀老师李文敏程派教学汇报演出,三月中旬将在吉祥戏院举行。李文敏自幼热爱程派艺术,曾拜程派传人赵荣琛为师,功底扎实,成绩突出。在戏校任教30余年来,众多程派演员均出自其门下。这次演出正值程砚秋逝世32周年,届时她的得意学生李海燕、张巨萍、张火丁、李海青、鲁彤以及年龄稍小的曹曼、郭伟将分别演出程派戏选场……”
这么大规模的演出,自然要在演出前进行排练。所有参加演出的演员均在北京戏校排戏。排演的艺术指导是李少广、孙振泉、刘耀增和著名京胡演奏家燕守平。在排演过程中,张火丁见到了师姐、唐山京剧团的李海燕。李海燕身材修长,瓜子脸,双眸熠熠闪光。她为人热情朴实,很有亲和力。李海燕曾跟李文敏学戏长达6年之久。而当时张火丁跟李文敏学戏还不到半年。那时李海燕早已在全国青年京剧电视大奖赛上荣膺金奖,是一个在全国走红的青年程派演员。在排练中,张火丁发现李海燕功底扎实,唱念做舞都很出色。在这期间,张火丁向李海燕汲取了不少“艺术营养”。
演出在北京吉祥戏院举行,时间是3月16日、17日晚。主持人是著名电影演员李建和戏剧评论家胡金兆先生。这二位老者作主持真是别开生面。演出的剧目是鲁彤、曹曼、郭伟的《锁麟囊》、《贺后骂殿》、《坐宫》选段,张火丁的《六月雪》中“探监”一折,张巨萍的《路归》,李海青的《牧羊》,大轴戏是李海燕的《荒山泪》中“夜织”、“抢子”两折。
张火丁在3月16日出场,这天父母也专程来京城看戏。那一天,吉祥戏院门前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戏票成为“抢手货”,那时谁若是有张余票,立马会有数十人前去抢购。“黑票”的价格已经翻了好几番。这天的开场戏,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文敏的师父赵荣琛也来了。
赵荣琛,安徽人,1916年出生,少年时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中,酷爱程派艺术。1934年在山东省立剧院学戏,成为一名京剧演员。抗日战争时期他去四川,组织大风剧社,在重庆等地演出。在此期间曾投帖程砚秋门下,受执弟子礼,程砚秋以函授方式加以指点,使赵荣琛技艺精进。1946年,赵荣琛在上海向程砚秋补行拜师礼。赵荣琛解放前曾与京剧名家孙毓堃、贯盛吉等在北京等地合作演出。解放后参加东北戏曲研究院实验学校剧团。1959年以北京青年京剧团为基础建立程派剧团,任主要演员。赵荣琛向程砚秋先生学戏时间较长,受益亦多,成为程砚秋三大弟子之首。经过几十年的舞台实践,赵荣琛对程派唱腔的发声吐字,四声韵律精心揣摩,能以腔传情,以字达意,字正腔圆,声情俱佳。 。 想看书来
八 师承李文敏(5)
赵荣琛是一位学者型艺术家,他不仅表演技艺高超,而且将程派的庄美、纯正、深沉、凝重、幽远的个性演绎得淋漓尽致。他还十分注重艺术的传承,自编自演了《皇帝与妓女》、《风雪破窑记》、《火焰驹》、《苗青娘》等一批新剧目,说明赵荣琛对程派艺术的追求是在继承中求发展的。当年程砚秋曾对赵荣琛说:“学习程派艺术,不一定都学我的嗓音,你的嗓音好,要多用立音……”
在程砚秋大师去世后,周恩来总理曾对赵荣琛说:“程派艺术艰深难学,传人不多,一定要多培养人才,把程派艺术传下去。”赵荣琛时刻铭记周总理的教诲和重托,视程派艺术如同生命,视承前启后为已任。他殚精竭虑,恪尽职守,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新人,为程派艺术的光大与传承作出了卓越贡献。1981年,赵荣琛曾应美国邀请,以客座教授的身份到美国10所名牌大学讲学,为促进中美文化交流、传播京剧艺术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程派的后继者李世济、张曼玲等名家均得到过他的指点。李文敏16岁时拜赵学琛为师,是向他学戏时间最长的弟子。
3月16日的演出,前面的演出反响很好。该张火丁出场了,主持人胡金兆比较详尽地介绍了张火丁的状况,还褒扬了战友京剧团慧眼识才。这些溢美之词,无疑是对张火丁的一种鼓励。张火丁上台前就憋着一股劲,一定要放平心态,发挥出最佳水平,为李老师和战友京剧团争光。出场后的张火丁先搭了一个“架子”:“妈妈容禀。”台下立即给了满堂好。乐队的配合也是严丝合缝,这时张火丁倍受鼓舞,越唱越起劲。一段唱段一气呵成,酣畅淋漓,激情四溢。张火丁演完后,观众反响强烈,三次谢幕观众还不答应,高喊着让张火丁再唱一段。幸亏胡金兆巧妙地为她解了围。
整场戏演出结束后,张火丁穿着军装参加谢幕。当李文敏扶着赵荣琛上台与观众见面时,全场顿时欢声雷动,高潮迭起。观众纷纷向李文敏献花,李文敏又把鲜花转献给自己的恩师赵荣琛。张火丁目睹了这种梨园师徒的真情,一股热浪向心头袭来,她被这种动人的场面深深打动了。
随武丑泰斗津门行
1990年春季的一天,张火丁认识了当代武丑泰斗张春华。当时的张春华是战友京剧团的顾问,曾给张火丁的哥哥张火千说过戏。张春华看过张火丁的戏,感到这个小姑娘极具艺术潜质,并提出有机会让张火丁陪他演《秋江》。张春华艺德高尚,他一遇到青年演员中的可造之才,总是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
张春华,1924年生于天津。7岁开始学戏,10岁入“稽古社”科班。少年时代张春华便以练功刻苦、技艺不凡受人称道。出科后又投师叶盛章,继续深造。新中国成立后,张春华在艺术上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他技艺不凡,声名鹊起,深受戏迷的喜爱。张春华进入中国京剧院后,先后到世界各地3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深受海内外观众的欢迎和赞誉。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八 师承李文敏(6)
张春华很善于利用自己脆亮明快的念白、矫捷灵巧的翻跌和火爆猛烈的开打,来展现人物的性格。他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脆、快、帅、美,创造了一批独具特色、光彩照人的舞台形象。张火丁曾看到过他主演的《九龙杯》中的杨香武、《三岔口》中的刘利华、《打瓜园》中身残艺高的陶洪、《小放牛》中天真活泼的村童及《秋江》中幽默恢谐的老艄公。这些艺术形象都给张火丁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张春华时年66岁,自他初登天华景算起,到这年已经第55个春秋了。为了纪念张春华从艺55周年,天津市文化局、中国京剧院、天津青年京剧团、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联合主办了张春华舞台生活55周年纪念演出。演出地点在天津中国大戏院和天华景戏院。张春华的演出班底由战友京剧团担任。中间的垫戏由战友京剧团和天津青年京剧团演出。张春华对张火丁很赏识,把她的《六月雪》中“法场”一折安排在10月26日晚中国大戏院中轴演出。这对张火丁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当年张火丁在天津戏校学戏的时候,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杨荣环来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张火丁与同学们担任过宫女,登过中国大戏院的舞台。那时张火丁对这个大戏院非常憧憬,感到这个大戏院太棒了!自己若是有机会在这个舞台演出,那该多好啊!未曾想仅仅过了两年,自己的愿望即变为现实。作为天津戏校的学生,自己要把最好的艺术奉献给天津观众。
天津一行,张火丁陪张春华演出了两场戏,亲身感受到了这位老艺术家的艺术魅力和人格魅力。张春华谢幕达五次之多,大幕仍未合上,观众纷纷上台献花、合影,台下的欢呼声和掌声如雷鸣般在剧院回荡。张春华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以自己的艺术和艺德征服了观众,55载的辛勤耕耘,春华秋实,其中包含着多少酸甜苦辣啊?这对于年轻的张火丁是个很好的启迪。只有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的艺术之花,才会姹紫嫣红,光彩照人。
心系京剧方执著
张火丁自进战友京剧团那一天起,就被团里作为程派演员进行培养。自1989年11月至1992年11月,张火丁从师于李文敏,主工程派。当时李文敏还有教学任务,张火丁的学戏时间是在李文敏教学的间隙进行。规定的时间是每周的二、四、六。张火丁开始住在北京戏校,后来因校方住宿紧张,只好回到军区宿舍,往返走读。
战友京剧团在西山八大处,北京戏校在洋桥,是正西至正南,几乎环绕了半个北京城,路途十分遥远。张火丁每天倒车四次,往返百余里。每天用在路上的时间就需要五个多小时。如果一旦坐车不顺,就得用六个小时以上。寒来暑往,雨雪风霜,三年时光,张火丁在求学的路途上不知耗掉了多少时间。尽管路途遥远,出行不便,但张火丁严格遵守学习时间,三年来从未误过一次,张火丁执著的学艺精神可见一斑。
自从张火丁跟李文敏学戏那天起,她便确定了一个信念:一切事情都可以误,惟独去戏校上课的时间不能误。只要有课,张火丁便放弃一切活动,学戏雷打不动。
1992年1月,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一位导演发现了张火丁,认为她的气质和形象十分适合担任他执导的一部故事片的主演,于是力邀她加盟,但张火丁婉言谢绝了。那位导演不甘心,又找到战友京剧团领导,让团领导帮助做做工作。当时张火丁对团里的某位领导说:“我的工作是京剧,我的程派没唱好,别的都不考虑。”由于京剧不景气,进军影视圈是不少戏曲演员的一个梦想。而张火丁面对这样一个绝佳的机遇,却不为所动,有点令人不可思议,有不少人为她感到惋惜。进军影视圈又出名又挣钱,这样的美事居然未能打动张火丁的心,说明她心中只有京剧,京剧是她心中最为神圣的事业。只要自己能学到京剧艺术,其他都在所不惜。如今张火丁成为京剧大角儿,与她心系京剧,拒绝各种诱惑不无关系。
三年时光,转瞬即逝,但张火丁却充分利用了这三年的宝贵时光,在李文敏的言传身授下,先后学会了《六月雪》、《朱痕记》、《锁麟囊》、《三击掌》和《武家坡》的全部唱段,自己在学习和继承程派艺术方面,又有了新的跨越。向李文敏学习的这段学戏生涯,成为张火丁学习程派艺术的“奠基期”。
九 拜名师技艺大进(1)
张火丁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名师赵荣琛。赵荣琛是程砚秋大师的得意弟子,深得程派之神韵。张火丁自拜赵荣琛为师之后,她才真正觅到程派艺术之精髓。可以说,没有赵荣琛,也就不会有张火丁今天的艺术成就。
徐笠翁荐名师
张火丁自研习程派艺术之后,赵荣琛这个名字便在她心目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她对这位学者型艺术家可谓是高山仰之,十分崇敬。
赵荣琛出生在四代翰林书香簪缨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础。按照赵荣琛当时的天赋和学习成绩,他应当在学业上有所造谐,直至出国留学。但赵荣琛在母亲和姐姐的影响下,却对京剧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程派艺术的迷恋达到了“爱之深迷之狂”的地步。为此,他毅然放弃了学业,选择了梨园习艺的道路。在学艺有成后,他自挑大梁,自组班社,并获得“重庆程砚秋”的美誉。时值抗战时期,程砚秋在北平,赵荣琛在重庆,远隔千里迢迢,赵荣琛如何向程砚秋学艺?当时赵荣琛虽然拜在程砚秋门下,却只能通过书信往来的方式学习程派艺术,竟长达五年之久。抗战胜利后,赵荣琛千里寻师到上海,随待在程砚秋左右,聆听他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