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台下张火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台上台下张火丁-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泪水如同断了线的珍珠,夺眶而出。热情的戏迷安慰火丁“没关系,下次来我们还捧你!”并高喊“火丁再唱一段!”张火丁又唱了一段完整的“春秋亭”唱段,算是回报了戏迷。
  天津这座城市在张火丁的人生经历中占据重要位置。她在这里撞开了京剧之门;她在这里为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在这里留下了坚实的人生足迹。这次张火丁赴津门演出,留下了自己人生永远抹不掉的记忆。天津戏迷爱戏、懂戏,尤其是天津戏迷的大度,令张火丁深深感受到天津戏迷的可爱。两次出现忘词的现象,这在张火丁的艺术经历中是绝无仅有的。但大度的天津戏迷理解火丁,不仅未给火丁喝倒彩,反而给予她热情的鼓励,从中不难看出天津戏迷既懂戏又懂人。他们从张火丁精美艺术中得到了艺术享受,从张火丁精彩的演出中感受到她对戏迷的挚爱之情,在那样一种火爆的演出氛围中,演员出现一点小失误也是可以理解的,这就是天津戏迷的可爱之处。但事后张火丁还是对这次演出进行了反思,她认为这种现象虽然有些客观原因,但还是要从自己身上多找原因,正是由于特别想演好的心理,使自己心理失衡,导致出现了失误。一名演员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平衡的心态,才能使自己的艺术水平充分展示出来。
  3月9日,《今晚报》发表了《兄妹津门齐献艺——一武一文真精彩》的文章,文中写道:“张火千、张火丁兄妹分别演出《白水滩》和《春闺梦》一武一文两出戏,令津门观众大过戏瘾,演出中高潮迭起,掌声不绝。”对于张火丁来说,两天的演出,天津戏迷给她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张火丁以优秀的答卷通过了天津戏迷的“考试”。
  

二十三  专心继承 探索发展(1)
三年的研究生班学习,使张火丁获益匪浅。张火丁的毕业论文《专心继承 探索发展》成为范本。『继承如储蓄,发展如购物』等理念,很好地诠释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对于如何继承和发展国粹艺术具有借鉴作用。
  为艺术插上“翅膀”
  自2000年之后,张火丁的艺术发生了质的变化,尤其是艺术理念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不能不归功于她在中国戏曲学院三年的研究生班学习。艺术是离不开理论这个“翅膀”的,尤其是在艺术的创新上,如果没有理论上的指导,艺术创新就会缺乏厚重感,就会显得苍白无力。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使张火丁在艺术理论上有了比较深厚的积淀,这为她今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火丁在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班学习时,她首先选择了李金鸿教授担任自己的导师。之所以选择李金鸿担任自己的导师,是因为李金鸿对昆曲艺术上颇有建树。昆曲又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作为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含量很高,学好昆曲对京剧艺术是有促进作用的。况且李金鸿能文能武,涉猎范围又广,不少京剧名家都曾深受其益。当时与张火丁同课堂的有李海燕,两人都是工程派,都是来自中国京剧院。张火丁首先学的是昆曲“金山寺”,李金鸿教得很“磁实”。后来张火丁在排程派《白蛇传》时,在“金山寺”一场就采用了昆曲唱法,经李金鸿亲自指导下,“金山寺”一折演出效果相当好,为全剧增加了很大的亮点,也是张火丁首演程派《白蛇传》所具有的重要特色之一。
  在研究生班的学习和实习过程中,张火丁充分利用这个良好的机遇,博采众长,丰富自我。她先后赴南京向程派名家新艳秋学习了程派名剧《鸳鸯冢》,赴上海向程派名家李蔷华学习了《碧玉簪》,向程派名家王吟秋学习了《柳迎春》。后来张火丁还为程砚秋大师完成了《碧玉簪》、《柳迎春》的音配像任务。
  在攻读研究生期间,张火丁创演了程派《白蛇传》,在艺术上有了新的突破。这出戏的艺术含量很高,演出后一直颇受戏迷欢迎,在我国台湾演出时,曾创出最高票房纪录。
  在研究生班除剧目研习之外,还有理论方面的课程,这其中包括英语、音乐导读、中国戏曲史、导演概论讲评、舞美导读、社会主义理论、戏曲角色创造、中国文化史论、戏曲美学导读、戏曲音乐、戏曲通论、计算机、古典名著选读等十四门课程。这十四门课程的学习对于提高演员的艺术素养和理论修养是十分重要的。
  毕业论文成范文
  张火丁的毕业论文题目是《专心继承 探索发展》,共8000余字。张火丁在毕业论文中,对继承和发展程派艺术方面颇有见地,从理论到实践上论述了程派艺术如何继承,怎样发展,论据充分,论点明确,见解精到,是一篇优秀的论文。为此,在毕业典礼上,张火丁代表全班发言,总结三年来的学习心得。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十三  专心继承 探索发展(2)
张火丁在论文中谈了自己对程派艺术的独特感受。她说:
  在继承流派问题上,首先要获得人物的创作方法之后,有一个不可忽视之点便是认识流派的艺术个性。京剧程派艺术是京剧艺术中滋生出的诸多艺术流派中的一个流派,它的“母亲”当然是京剧。常言道“龙生九子,九子各别”,京剧流派艺术也是如此。程派艺术除具备京剧共有的艺术特色之外,它必然又具备程派艺术自己本身的艺术个性。程派艺术之所以受人们喜爱,主要是由它的艺术个性所决定的。程派艺术不是晴空万里,而是淡云遮日;它不是不遗余力,而是游刃有余;它不是震耳欲聋,而是韵味无穷。它如南极的一座巨大的冰山浮于海上,露出水面者少,藏于水下者多。它含蓄、深沉,具有忧郁品格。它庄重、典雅,兼有哲学辩证法色彩。程派艺术在许多方面或就艺术本质而言,它与文学中的诗极为相近,可以说是“京剧中的诗”。程派艺术作为完整的艺术流派,所包含的方面常常是很广泛的。
  在这段文字中,张火丁对程派的艺术特色进行了诠释。她对程派的理解很深刻,很到位。特别是她把程派艺术比喻为“南极的一座巨大的冰山浮于海上,露出水面者少,藏于水下者多”不仅很有新意,而且也十分贴切,说明张火丁真正悟到了程派艺术的神韵。继承流派首先要理解流派,只有理解了,悟透了,才能在继承上有所作为。
  在如何对待流派的继承和发展问题上,张火丁谈了自己的见解:
  程大师常引用一位老画家的话:“学我者死,似我者生。”这里的“似”字,就是继承者发展、变化的一种权力。同时,这里也涉及一个形似和神似的问题。做戏曲演员,从小学戏,都是先从摹仿形似入手,它是必要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戏情戏理便有所掌握,俗称“开窍”。学习继承一个流派,也基本上如此。而且在开始阶段,形似的要求还很高。流派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如果唱做根本不像这个流派,又谈何继承呢……
  在谈到如何发展流派艺术时,张火丁认为:
  我们青年人头脑好热,一说到“发展”,就想急于求成。对流派艺术的发展不能简单从事。首先要有计划、有分析、有目标稳定地探索发展。既然是探索,就难免有失败,不能因为失败了,就再也不探索了。我们青年演员在发展流派上,也应学学农民“庄稼不收年年种”的精神。为了更好地、有效地、独立地探索流派艺术的发展,青年演员要自己创造一出新戏,当作探索流派艺术的“试验田”。这样在自己的“实验田”里探索耕耘,即使探索失败了也不要灰心,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反复探索,使其达到流派风格不变、艺术品位提高之目的。
  在谈到如何“种”好流派艺术“实验田”时,张火丁在论文中写道:
  不应老是传统戏,应当有一定比例的现代戏。当然流派艺术创演现代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难度比较大,剧本很难选。我们可以移植兄弟剧种成熟的适合自己条件的演出本。流派艺术演现代戏,在表演、唱腔等方面和本流派的艺术风格会有一定距离,就要在创作中最大限度地开动脑筋,把自己有限的思维投入到无限的创作思维中去,尽量缩短流派艺术的风格和表演现代戏的距离,力争达到艺术上的完美和风格上的统一。
  这段文字凸显了张火丁继承和发展程派艺术的理念,她也正是按照这个理念去进行艺术创新的。张火丁在发展程派中遵循了一条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的路子。她与武丑泰斗张春华创演了新版《秋江》;她根据粤剧大师红线女演出本《祥林嫂》改编的程腔《绝路问苍天》,以及成功地将《白蛇传》改为程派新版《白蛇传》。这说明张火丁从理论到实践上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使自己在发展程派艺术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一个青年演员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继承如储蓄,发展如购物”。我相信,人世间不会出现一个资金不足的人还能买到高档物品的奇迹。同样,没有深厚艺术基础的演员,在发展流派艺术上也不可能大有作为。只有专心继承,探索发展,流派艺术才会呈现出新的生机。
  张火丁在发展流派艺术上确实很有见地,用“继承如储蓄,发展如购物”来比喻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真是一个绝妙的比喻,将两者的因果关系形象化了,这也是张火丁毕业论文的出彩之处。
  三年多的研究生生活,对于张火丁的艺术之路是至关重要的。理论修养的提高,艺术理念的变化,艺术素养的提升,均为张火丁今后的艺术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二十四 打造京剧现代戏《江姐》(1)
在创演程派《白蛇传》成功之后,张火丁并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她知难而进,成功打造了京剧现代戏《江姐》,并拍成了电影,获双丰收。京剧《江姐》不仅是程派首部现代戏,而且也是京剧史上首部流派现代戏。
  首部流派现代戏
  程砚秋生前创造了十分精美的艺术,成为中国京剧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但他也留有遗憾。他生前就有排现代戏的愿望,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愿望未能实现。程派的经典剧目都是传统戏,现代戏是个空白。著名作家刘绍棠曾对张火丁说,程先生曾经想移植《白毛女》,火丁啊!我觉得你能了却程先生的心愿。刘绍棠对自己的期待,令张火丁十分感动。其实张火丁早就有排一出现代戏的念头,只是觉得时机尚未成熟,尤其是未能觅得适合自己艺术特色的题材。她一直在寻找题材和机遇。
  2001年,在建党80周年之际,张火丁决定排演现代京剧《江姐》,得到院领导的鼎力支持,塑造英雄江姐,打造艺术精品,弘扬程派艺术,张火丁又向一个新的“艺术堡垒”进军了。
  1964年,由空政歌舞团排演的歌剧《江姐》一经问世,便在全国引起了轰动,随后全国多种剧种移植了它,惟独京剧没有。因为京剧格律要求严格,各种行当繁杂,移植起来十分困难。当张火丁要用京剧程派来移植歌剧《江姐》的消息披露后,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反响。当时多数业内人士认为不可行,只有少数人认为可行。虽然反对的声音盖过支持的声音,但并没有动摇张火丁移植《江姐》的信念。
  用程派艺术移植《江姐》,还是有优势可言的。《江姐》是反映地下斗争的,这类题材的表现形式与程派艺术有质的相融性。江姐这个人物的外在比较收敛,但很较内劲。程派戏的内部张力越大,观众越觉过瘾;江姐这个人物除了具有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以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气质典雅、性格坚毅,而且江姐的“雅”是雅俗共赏的“雅”,这种特有的气质与张火丁十分相近。
  要打造艺术精品,必须要走“强强联合”之路。中国京剧院领导层对排演好《江姐》十分重视,特地从四川聘来著名导演谢平安,唱腔由著名琴师万瑞兴设计。万瑞兴自20多岁时就设计唱腔,现在已是60多岁的花甲老人了。40余年的艺术积淀,自然会迸发出艺术的火花,《江姐》的唱腔设计是集中了他一生的精华,是他艺术的一个至高点。万瑞兴的艺术理念和艺术思路很对路,“设计的是人物,不是流派”。作为一部现代戏来说,这个艺术思路是完全正确的。万瑞兴倾情于《江姐》,成功地完成了唱腔设计。张火丁由外地演出归来后,她在听了第一遍唱腔后,就极度兴奋,万瑞兴的唱腔设计确实很精彩,很符合程派艺术特色。院长吴江对唱腔的设计也十分满意。他激动地说:“听完唱腔就感觉这出戏成功一半啦!”现代戏的唱腔设计比传统戏难度更大一些。因为它不能照搬传统戏,既要符合京剧这种程式,又要体现时代特色,同时要与人物的自身气质紧密相联。万瑞兴在唱腔的设计上确实显示了他不俗的艺术功力。 。。

二十四 打造京剧现代戏《江姐》(2)
创新的“牵头者”
  歌剧《江姐》的原创者、著名剧作家阎肃,亲自执笔撰写剧本,为张火丁度身定制京剧版《江姐》。
  张火丁在排演《江姐》时,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江姐是一个英雄人物,在中国老百姓中间的影响极其广泛和深远。自己用京剧艺术来表现这个英雄人物,毕竟是第一次。要使江姐这个英雄人物不仅要在京剧舞台上呈现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而且要使她人性化,与观众的距离拉近,使观众在看了演出后,感到江姐这个人物可敬、可亲、可爱、可信。这就要求演员不仅要有艺术功力,而且要“吃透”江姐这个人物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为了更好地把握江姐这个人物,张火丁对《红岩》这部书研读了好几遍,一开始怎么也找不到感觉。随着读书的深入,江姐这个艺术形象在张火丁的心目中“活”了起来,此时张火丁的感觉也越来越好了。慢慢地,她的艺术理念与江姐的艺术形象有机地融合到了一起。谢平安导演对张火丁说,《江姐》是正剧,追求完全浪漫式的感觉,所有的细节都应是最美的。这也正是张火丁心目中的江姐形象。可以说导演、唱腔设计与张火丁不谋而合。这种艺术理念上的默契,为《江姐》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出戏的成功,导演的作用举足轻重。谢平安在中国戏剧界大名鼎鼎,他执导的《死水微澜》、《中国公主图兰朵》等早已闻名遐迩。他执导的秦腔《迟开的玫瑰》曾夺得文华大奖。由他来亲手“炮制”京剧《江姐》,当是众望所归。这位名导演具有独特的导演方式、新颖的导演手法、先进的艺术理念,从而提升了京剧《江姐》的艺术含量。
  在我国的京剧史上,还没有一出流派现代戏。当年的样板式几乎是一个模式,并没有形成流派。如今张火丁要唱程派现代戏,其难度自然不会太小。要使《江姐》与程派风格有机地融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非经过一番“脱胎换骨”的再创造不可。京剧有自己严格的唱腔格律,歌剧中的唱词必须要根据京剧的唱腔格律去进行修改。京剧的表演程式与歌剧也是迥然不同的,必须要体现出京剧的表演程式。如今时光进入了21世纪,京剧《江姐》也要与时俱进。不仅在形式上要有现代感,而且在唱腔和节奏上都要有现代感。否则,形式陈旧,缺乏创新,便很难吸引观众。说到底,这种移植就是一种再创作,其难度可想而知。
  2001年6月14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