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话里的意思非常明显,那就是让陈文川评估这些新人的工作能力。如果这些人不能胜任或者偷懒耍滑,等待他们的就是被开除的后果。
钟胜斌介绍来的人这才知道,李源可不是随便说说。而是打算来真的。他们都知道陈文川是个铁面无私的人,自己肯定没办法在他的监督下蒙混过关,于是纷纷向钟胜斌投去了求援的目光。
可惜钟胜斌已经迫不及待地和李源向村子里走去,并没有注意到这些人的表情。
眼看着钟胜斌离开了,这些人也终于明白。新村长也只能帮自己到这儿了。接下来要在农庄怎么混、能不能混下去,就全要看自己了。
不过这些人能让钟胜斌出面为他们讲话,自然也不会是什么老实本分的人。他们相互交换了眼色,都从对方脸上看到了各自的决心——所有人都打算留在农庄,不但要留下来,而且还要混得很舒服。
至于负责监督的陈文川,这些人也没怎么放在心上。毕竟他现在已经不是村长了,十来个人只要抱成团,还怕一个糟老头不成?
来到村委会后,李源就开始和钟胜斌讨论租赁后面那座山头的事。不得不说钟胜斌比陈文川贪心得多,只是一座长满灌木杂草的渗透,他居然要价十万一年。虽然愿意和李源签十年的租赁期,但还要求每年涨一成的租赁费。
虽然这个价格比李源的心理价位高不少,但一心想要租下这个山头的他并没有太多迟疑,只是考虑片刻后就同意了对方的要求。桃核在手的李源可以轻易把荒山变成金山银山,一年十万的租赁费,他倒也不放在眼里。
没想到李源答应得这么痛快,钟胜斌也有些后悔,早知道这样,应该把价格叫得更高些的。他立刻就决定,今年就这么算了。等明年找个借口把之前和李源签的所有合约都推翻,统统先涨价两倍再说。
到时候农庄应该建设得更好了,李源要么加钱留下来,要么放弃建设好的农庄滚蛋,钟胜斌不怕他不答应。
反正人人都知道农庄很赚钱,去年光奖金就发了几十万。钟胜斌是吃定李源不舍得放弃这块风水宝地,肯定会选择留下来的。
暗里打定了这样的主意,钟胜斌也觉得好过多了。既然现在承包山头的条件都谈妥了,接下来自然就是要签租赁协议了。
不过在签协议的时候,钟胜斌又开始出幺蛾子了。他向李源提出,协议上的其他内容都按两人谈的条件来写,每年的租赁费要从十万改成一万五。
钟胜斌话音刚落,李源就明白了他打的是什么如意算盘。(未完待续。)
ps: 第三更。。。。。
第199章 鳗苗危机
“十万改成一万五,一年就有八万五进了自己的口袋,这家伙可真够黑的!”看着满脸笑容的钟胜斌,李源不禁在心中暗叹:“那些给他投票的村民都是瞎了眼,还以为狗能改得了****呢!没想到这家伙之前花在他们身上的钱,今后会十倍百倍地从他们身上捞回去吧!”
不过李源也不会拆穿钟胜斌的心思。反正他就打算出这笔钱租赁山头,至于这钱进了谁的口袋,是不是用在村子里了,李源没资格也懒得管。
当然,李源也不会掺和到这件事里去,所以一口拒绝了钟胜斌的要求。见钟胜斌似乎还有意见,李源立刻正色道:“钟村长,合约是肯定不能改的,我怕今后会讲不清楚。如果你坚持要改,那我宁愿不租了。”
没想到李源的态度这么强硬,钟胜斌也不由得暗暗恼怒。不过他也不舍得到手的八万五就这么飞了,而且这毕竟是见不得光的事,也只能无奈地同意李源的做法。
当然,钟胜斌也不可能就这么放弃到嘴的肥肉。他已经想好了,等李源一走自己就伪造一份协议,照样可以把那笔钱据为己有。
在签完合约后,钟胜斌坚决要求李源付现金,而不愿意接受银行转账。在这点上李源倒没有坚持,下午就让梁孝文从银行提了十万块现金,在向钟胜斌要了收条后,就把这笔钱给他了。
在付钱之后,菜地后面的山头也被划进了农庄的范围。对如何利用这个山头,李源已经有了打算。如今有钱人不少,愿意出高价买茶的人也越来越多。所以李源打算把这个山头建设成茶园,针对有钱又爱喝茶的消费群体,专门出产高品质的茶叶。
虽然和之前种菜、养鸡和养鱼一样。李源对种茶也没有任何经验。不过正所谓“桃核在手,世界我有”,他相信只要给茶树也用上金珠,要种出好茶叶来完全不成问题。
要知道眼下种菜已经不需要金珠了,单单只是养鸡养鱼的话,根本消耗不了太多金珠。也正是因为如此。李源才会包下山头种茶,让金珠为自己创造更多的财富。
在李源承包下了山头后,钟胜斌塞进农庄的那些新员工就倒霉了。为了尽早把荒山变成茶园,陈文川让所有员工在空闲时都上山干活,甚至连养鸡场的员工也不例外。至于这些新来的当然也是一样的待遇,不会因为他们是钟胜斌介绍来的,就能得到特殊照顾。
李源对陈文川是非常信任的,在把这件事交给他之后,自己就离开农庄赶往长江口的崇明岛去了。今年的鳗苗捕捞季已经开始。李源要尽早过去收购到足够的鳗苗才行。
当李源依照当地人的指点,来到岛上的一处码头时,发现这里已经有很多从各地赶来购买鳗苗的人了。
所有人都焦急地朝着江面昂首企盼,只要有渔船靠岸就会立刻聚拢上去,问问船老大有没有收获,希望能买到鳗苗。
可惜的是在大部分时候,等待众人的都只有失望。据说今年的鳗苗非常少,就连经验最丰富的渔民也很难捞到鳗苗。往往在江面上忙上一整天。一条船才只捞到十条二十条而已。
对收购鳗苗的众人来说,这么点数量实在太少。许多人都开始唉声叹气。觉得今年想要买到足够的鳗苗,看来是没什么希望了。
看着码头上垂头丧气的众人,李源也难免有些着急。他对两口新建的鱼塘可是充满期待的,为此还几乎花光了农庄去年的利润。如果买不到足够的鳗苗,那就只能养普通品种的鱼,收入肯定会少许多。
看着垂头丧气的众人。李源不由得小声问旁边的人:“朋友,今年的情况很糟么?”
“糟到不能再糟了。”那人苦笑着道:“我已经来了三天了,但只抢到一百多尾鳗苗。照这样下去,家里的三十亩鱼塘至少有一大半用不上,看样子只能养其他的鱼喽!”
没想鳗苗比自己想得更加紧俏。李源也不由得急道:“我刚建了两个水泥鱼塘,这下糟了!”
那人看了李源一眼,笑着摇摇头道:“水泥鱼塘?成本不低吧?要是养其他鱼的话肯定不划算,老弟……看来你要收回投资有点难啊!”
李源不甘心地道:“既然这鳗苗这么难搞,怎么就没有人工繁殖的呢?”
“鳗鱼是洄游鱼类,人工繁殖非常困难。”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那人和李源聊起天来:“说真的,繁殖鳗苗绝对比饲养鳗鱼挣得更多,谁要是能成功了,几年就能成为千万富翁。可惜啊……目前还没有成功的先例呢!”
这人刚刚说到这儿,就看到有条渔船缓缓驶近了港口。于是他也顾不上再和李源聊天了,和其他人一样涌向即将靠岸的渔船,希望自己运气够好,能再买到几条鳗苗。
不过这人没有想到,他的一番话已经给了李源很大的启示。既然鳗苗这么紧俏,为什么不在养殖鳗鱼的同时,试着繁殖呢?毕竟李源有桃核这样的宝贝,是很有可能成功的。如果李源真能大规模培育鳗苗,他无疑又多了条生财之道。
虽然繁殖鳗苗的前景很好,但也不是立刻就能实现的。对李源来说目前最重要的事,还是尽可能买到更多的鳗苗,先把鳗鱼养殖做起来再说。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李源就留在岛上,每天在码头边等着。只要有渔船靠岸就凑上去买鳗苗,希望自己运气足够好,能买到足够的鳗苗。
不过今年所有人的运气都不怎么样,就连那些养了十几年鳗鱼的行家,都没买到足够的鳗苗。更别说李源是个第一年入行,没有任何经验和人脉的新人了,收获就更加惨淡。
虽然已经在岛上待了好几天,但李源只买到区区十几条鳗苗。这么点鳗苗养在鱼缸里还差不多,和农庄八亩面积的鱼塘相比,简直就是个笑话。
这下李源真的怒了,决定另想办法去搞鳗苗。(未完待续。)
第200章 诱饵
虽然李源在养殖鳗鱼这一行只能算是新人,但他却有很强的钻研精神。
在收购鳗苗的这段时间里,他白天在码头上收鳗苗,晚上就留在宾馆的房间里,躲进桃核空间研究鳗苗的生活习性。反正空间里也是有河有湖,要养几条鳗苗也是不在话下。
李源的努力没有白费,还真被他摸索出一些经验来。他发现鳗苗虽然小,但对食物的需求却很旺盛。在很远的地方都能嗅到食物的味道,循着气味追踪而来。
而鳗苗最喜欢的食物,就是略微有些腐烂、带些臭味的肉类了。如果是动物的内脏,这些鱼苗就更加喜欢。
在弄清楚了这点后,李源就开始考虑诱捕鳗苗的可能性。如果能借助诱饵把附近的鳗苗引诱到一起加以捕捉,也未尝不是个好办法。
当然,李源知道肯定也有人想到过这样的办法,而这办法显然没有成功。所以他打算不仅仅用食物来诱捕鳗苗,同时还要加上其他的一些东西。而李源打算用的另外一种诱饵,自然就是金珠了。
随着拥有桃核的时间越来越长,李源也越加了解金珠的作用。神奇的金珠不但能强身健体、治病疗伤、也能令动植物的生长速度加快,并且拥有更好的品质。
除了这些功效之外,李源还发现了金珠的一个秘密,那就是其动物有很强的吸引作用。也许是出于趋利避害的天性,感官比人类更加灵敏的动物对金珠特别感兴趣,其中又以野生动物更是如此。
类似的实验李源已经做过好多次,也都是屡试不爽。这次李源打算把之前做的实验用于实践,同时用金珠和食物来诱捕鳗苗。
做出这样的决定后,李源就立刻开始做准备工作。
李源首先去买了几只塑料桶。又到附近的菜场买了两副猪肝,装进桶里放在温暖的酒店房间里,加速猪肝的腐烂。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李源也没忘记把桶盖紧紧盖好。否则两天后这房间里就没法待人了,酒店还会要他赔钱。
除了准备食物诱饵之外。李源还亲自动手,用买来的塑料桶做了好几个诱捕器。他在塑料桶上钻了许多小孔,一来方便鳗苗钻进去吃诱饵,二来也可以防止其他更大的鱼类进入诱捕器。
毕竟江里喜欢吃腐肉的鱼类可不是只有鳗苗,而金珠对所有水生生物都有很强的吸引力。所以诱捕器必须能大致区分要诱捕的目标,总不能把江里的生物一股脑地都抓来。
除了桶上的小孔外,李源还在里面做了专门装诱饵的带孔塑料瓶,以及一个容易开合的盖子。这样就不用担心诱饵会在水流的作用下散落得到处都是,同时也方便往桶里加诱饵。
其实对李源来说。做这些诱捕器并不困难,真正难的是找到一条愿意带他去诱捕鳗苗的渔船。
毕竟在眼下这个时候,大多数渔船都在江面上捕鳗苗呢。虽然今年鳗苗的数量非常少,但大多数人还是抱着一线希望。都指望鱼讯还没有来,说不定哪一天就会有大量的鳗苗涌进长江口正好被自己的船碰到,那样不就发了么?
毕竟李源在租船前就跟对方说明的,自己租船就是为了诱捕鳗苗,所以凡是上船的鳗苗都是他的。不管最后抓上来多少鳗苗。跟船老大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在这种心情之下,自然就没有人愿意把船租给李源。带着他到江面上去漫无目的地漂流了。
李源在码头上问了好几天,租金也从刚开始的三千块一天涨到了五千,但还是没人愿意把船租给他。大多数在水上讨生活的人都是有脾气的,大多船老大都宁愿去搏那虚无缥缈的鳗苗群,也不愿意赚这能切切实实到手的五千块。
这样的情况让李源十分头痛,毕竟鳗苗都在江里。他又不可能在岸边诱捕鳗苗。所以如何租到一条船,对李源来说已经成了越来越紧迫的问题。
为此李源已经把租金提高到了七千,就不信这么高的价钱都租不到船。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每天能赚个七千块,也已经和正常年景里捕捉鳗苗的收入差不多了。更何况今年的情况看起来很糟糕。所以当李源报出这个价格后,终于有一个人心动了。
这人名叫王桥阳,也是一艘渔船的船老大。不巧的是前几天王桥阳的儿子兼船员在捕鱼时受伤了,眼下还在家养伤呢,所以眼下他只能独自出海。
而如果要想捕鳗苗,船上至少也要有两个人才行。其中一人负责掌托,另外一个紧盯水面捕捞鳗苗。所以在目前的情况下,王桥阳就算出海也没法捕鳗苗,知道有人愿意出每天七千的价格租船出海,他当然十分愿意了。
总算租到了渔船,也让李源暗暗松了口气。虽然他对自己诱捕鳗苗的手段十分有信心,但如果只能待在岸边,再好的手段也没有用。
第二天一早,李源就带着诱捕工具上了王桥阳的渔船。这种在长江口捕鳗苗的渔船都很小,长不过五、六米,吃水深度也就两米不到,船舷只比水面高出几十厘米而已。
虽然今天长江口还算风平浪静,但当小船离开码头后,还是下上颠簸得十分厉害。江面上偶尔还会出现几个比较大的浪头,甚至比船舷还要高。
这也是李源第一次乘坐这么小的船,在如此广阔的水面航行,刚开始难免会有些紧张。不过体质远胜常人的李源很快就适应了环境,不但没有丝毫晕船的症状,反而很快就准备开始诱捕鳗苗了。
对此王桥阳也是颇感意外,对这个租船的年轻人也高看几分。不过即便如此,王桥阳还是对李源诱捕鳗苗的想法不以为然。那么多年下来了,大家都是用同一种办法捕捞鳗苗的。如果能有更轻松更高效的办法捉到鳗苗,肯定早就有人这么做了,难道还会等到一个外行来做?
就在王桥阳这么想的时候,李源已经开始了诱捕鳗苗的准备工作。(未完待续。)
ps: 第二更。
努力写第三更去,不过今天状态不好,海马会尽量去写,但有没有不敢保证,实在抱歉哈。
第201章 诱捕鳗苗
李源在船头把事先准备好的猪肝诱饵放进诱捕器,然后又将另一个水桶里的清水,小心翼翼地倒进诱捕器中的瓶子里。
这可不是普通的清水,李源事先已经在其中溶解了一枚金珠。为了能够顺利诱捕道鳗苗,他也是花了大代价的。
在驾驶舱里的王桥阳看着忙碌的李源,脸上还是带着一丝无所谓的笑容。在他看来这年轻人异想天开的计划根本不可能成功,最终会被残酷的事实所打败。
就在王桥阳的注视下,李源把几个诱捕器都准备好,然后来到驾驶舱旁边对他道:“王老大,去年啥地方的鳗苗最多?我们去那里碰碰运气呗!”
“去年我在岛北边抓到不少鳗苗。”王桥阳边回忆边对李源道:“那里水浅、水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