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3年前,她回国后第一次见到他,就爱上了他!
那是一次她陪父母而去的林家的周末家宴。在林家那宽大的客厅里,听着父母们的谈笑声,她完全插不上话,只端着礼貌,在一边微笑、倾听。
百无聊耐之际,听到大门开启的声音,抬头见到进来一个身材高大但略显瘦削的男子,上身里面一件蓝色圆领T恤,外面敞套着一件白色休闲衬衣,下身牛仔裤,运动鞋,使他整个人显得阳光帅气。
只是他身上的衣着,都不是她所认识的牌子,倒象是地摊货,这让她着实有点诧异:象这种家世的人,怎么会穿这样的衣服?
她一直以为这种体型的男子一般都是轮廓分明,外表略显尖锐的,那一身的非名牌,让她更以为他是一个叛逆型的公子哥儿。
然而,接下来的林援朝却彻底颠覆了她的观念。
“不好意思,有点事回来晚了。”温润的笑容,不急不躁的语气,让他全身都散发着一种高贵的书卷气。
饭桌上,林援朝的话很少,举手投足中的规行矩步,显示了他从小所受的良好教养和习惯,这让郑亚琴开始重新审视起他。
自然而然的,两个年轻人聊起了各自的工作。
当林援朝了解到,两人居然是同行,而且她在美国同类公司已工作8年,并已有3年的管理经验时,她在林援朝眼神里看到了一丝隐含的惊喜。
晚餐后,他邀请她到书房详谈。她侃侃而谈,从国外行业的现状,到她所在的公司的情况,从她最得意的项目案例,到她对这个行业企业的管理认知。
整个过程中,基本是她说,他听。
他非常专注地听,他不时的注视着她,偶尔点点头。
她从他的眼里看到了欣赏。到后来,他一边听一边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等她说完,他也似下定决心地站起来,郑重地说:“郑小姐,我想请你考虑下,可不可以来我公司帮我?”
没有想到,第一次见面,就能让他提出这样的要求,郑亚琴心里不禁对他的决断能力有些佩服。
看着他专注而带着笑意的眼神,郑亚琴几乎已经确定自己会答应了,但她却以一种郑重的口气说:“我会认真考虑你的提议!”
“好,我不急。你也可以详细了解我们公司的情况以及我的管理风格,如有需要,可以打电话给我。”
只见面前递过来一张名片,她看到了一只白晰而感觉稍厚实有肉的手递过来,她不觉恍然想起妈妈说的:“手上有肉的人有福气,是富贵命!”
后来,她正式加盟了他的公司,职务便是星源下属新成立的星辰公司的CEO。
刚到公司的一段时间,他把重心也放在星辰上,跟她一起开疆拓土,他们一起带着团队做方案、投标、见客户。
几乎有三个月的时间,他们每天在一起的时间超过12个小时。
正文 第九章 沙扬拉拉
有一次,将近午夜,他们从公司出来。他伸了伸腰,对着她微笑着说:“又感觉到了当初创业的时候的那种激情,真好!”
这是她第一次看他这样真诚的笑,笑里还带着一点回味。他平时对每个人都微笑,但那只是温和而礼貌的笑,带着一种疏离。
这笑里的真诚让她心里的因为忙碌而压抑下的情感一下子喷薄而出。
她情不自禁地向他怀里靠去,他微微一怔,似乎犹豫了一下,手还是扶上了她的肩,却是伸长了手,将胸口与她的身体拉开了一点距离。
她感觉到他的僵硬。正要离开他的手臂,却听他说:“这第一个项目拿下后,星辰就算开张了。以后我只会在拿项目的时候,场面上出席一下,具体的运作就靠你了!”
她慵懒地“恩”了一声,他沉默了一下,似乎在犹豫着什么,最终还是什么也没说。
然而,当她周末再去林家时,林伯母却很开心地跟她说:“唉呀,我终于见到我家媳妇儿了,这个死小子,要不是我亲自上门,还见不到呢。”
“不怕你见笑,这死小子忙得找不着北,媳妇儿怀孕了也不知道,我得赶紧催着他们把事儿办了,嗯,先把证领了,等他忙过这段时间,还要举行婚礼呢。”
她只觉得脑袋里轰然一响,什么也说不出来。
再见他时,他的左手无名指上霍然已戴上了婚戒。
然而,当她恭喜他时,却从他的脸上看不到新婚和将为人父的喜悦,反而时时浮现一丝哀伤。
三个月后,他手上的戒指却不见了,她不敢问他,去了林家,林伯母除了叹口气外,什么也没说。
再后来,她从公司里仅存的几个创业时就来了的老员工的口中,了解到,林援朝的太太走了,移情别恋了,孩子也没了。
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但只有她知道,他忘不了那个女人。
那个女人离开的那年的平安夜,她在喧闹的酒吧里发现了他。
他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喝酒,似乎所有的热闹都与他无关。
等她走近,才发现他早已醉了,外表上看上去安安静静的,但眼神却涣散,手上无意识地将酒往嘴里倒。
她抓住他握杯的手,他醉眼朦胧地凝视着她,扯开一个笑,把酒杯放下,两只手去揪她的脸,嘻嘻笑着说:“团子,你来啦!”
在她怔愣的当口,他却一把把她揉进怀里,死死地按住她的头,嘴里喃喃地说着:“你看,你说了平安夜要出来疯的,你看这些人多疯!”
那语气里的痴迷让她心里一疼。
她一支手纣撑住他的身体,想挣脱出来,他一震,却更收紧了手臂,轻声说:“你不是说要把我从虚伪的大神变成快乐的凡人吗?为什么我变成凡人了,你却不见了?”
“你再不回来,耗子和峰子又要说我越来越没人气儿了。”
她刚要说什么,这时旁边却坐上了两个人,是李晓月和她的老公安峰,李晓月皱着眉对安峰说:“他喝多了,峰子,把他送回去!”
她从他的怀里挣出来,他却拉住她的手,凄迷地望着她,那眼神里有委屈,有眷念,有不舍。
即使这样,他仍然是安静的,安静地望着她,安静地任安峰和李晓月将他拖走。
她瞟到沙发上落下了一个钱包,应该是林援朝的,她鬼使神差地打开了钱包,里面夹着一张照片。
那张照片上是一个女孩的侧面照,坐在一株法国梧桐下看书,那应该是秋天,满地的金黄,女孩的脸却看不清,因为她低着头看书,短发垂下,遮住了半边脸。
画面很安静,也很唯美,连郑亚琴都觉得这样的照片应该有什么诗来配才好。
翻过背面,果然有一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好似一朵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一看就是林援朝的字。
尽管嫉妒,郑亚琴却不得不承认,这句徐志摩的诗很好地诠释了这幅照片的意境。
转头,她又带点幸灾乐祸地想:当初摘这句诗的时候,他有没有想过,其实这首诗的名字叫“沙扬拉拉”,也就是再见的意思呢?这是不是注定他们要分开呢?
那时她就想,这么好的一个人,那个女人怎么会舍得放弃?如果这人能如此待她,怎么样她都愿意。
那以后,在外人看来,她与林援朝经常出双入对,商务上的酒会基本都是她作他的女伴。林伯母也有意无意地拉拢他们二人。
私底下,她约他吃饭,有时去酒吧,他也从不拒绝。只是,她再也没见他醉过。
她知道,他其实也喜欢跟她聊天。就算那个女人还在的时候,他其实也喜欢跟她在一起的。
至少,他欣赏她,她也确实能在事业上帮他。
但是,跟初见他时相比,她总觉得少了什么。他仍然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生意上睿智却不浮躁。
缺乏的是什么呢?
她想起第一次见面时他的决断,风度翩翩中却带着一种犀利,言辞中句句直击重心,一语中的,也让她心动不已。
是少了这种犀利吗?好象不完全是。
她又想起,他们刚开始合作时,虽然他面上仍是温润如玉,但他的骨子里却透着一种四射的活力,能感染带动所有人的一种近似于疯狂的热情。
每当有阶段性成果,他表面云淡风轻,但那笑容里透露出来的喜悦和真诚,却让人如沐春风。
是少了这种热情和活力吗?好象也不完全是。
正文 第十章 再探
她想到平安夜他喝醉了说的话,是的,他缺的就是如安峰他们所说的“人气儿”----“做为人的热呼气儿”。
明明就在眼前,他却永远如一个高高在上的神,距离那么远,任谁都无法亲近,也不敢亲近。
所以,虽然他们经常在一起,他却从来没有对她有过任何的表示,她也从来不敢有任何表示。
但她知道他心里明白她的想法,只是避而不谈。
不管怎么样,她会等,等他忘记那个女人,等他能接纳她,只要在他身边,她就有机会。
两年多了,她感觉林援朝应该越来越淡忘过去了,所以,她现在绝不能让林援朝对她有所误会。
刚才她打顾君电话,她惊异地知道林援朝为那封联名信发怒了,而且程度完全超出了她的预料之外。
她不相信顾君不知道联名信的事,这个两年前来了公司,先任林援朝秘书,半年前才任总裁办主任的顾君,一直对她有敌意。
虽然两个单身女人表面上亲如闺秘,但却各怀心思,她知道,顾君对林援朝是抱了想法的,顾君对她,是嫉妒。
但从顾君的话里来看,她也的确不明白林援朝为什么会为这么件事搞这么大动静。
所以,郑亚琴决定打李晓月电话探探。虽然这个李晓月一直莫名其妙地对她有敌意,她一直奇怪这种敌意从何而来,但公事上却也从来合作良好。
而且,就她的观察,也许是因为共同创业过来的原因,林援朝对李晓月是特别的,比对其他人,多了一份尊重。
是的,尊重。所以,林援朝找李晓月,未必李晓月就是他发火的原因,但直觉上,郑亚琴觉得,李晓月应该知道原因。
选择打李晓月办公室电话,也是考虑这会她如果不在办公室,就应该在林援朝那,所以不能打她手机。
听到对方的声音,郑亚琴马上说:“晓月,是我,亚琴。”
只听李晓月波澜不惊地问:“亚琴,有事吗?”
郑亚琴直截了当地说:“哦,是这样,我今天收到一封你那边市场策划部的联名信,就问一下,没什么事吧?需不需要我帮忙,你知道我表弟在那个部门,如果需要,我可以问问他。”
李晓月笑了,心想,这招高明。因为作为同级别的公司领导,友情问一下,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昨天集团的财务总监也问过了。只是,这个时候,知道老板发火了以后来问,不能不说有点意思了。
李晓月说:“谢谢,不过暂时不需要。”
郑亚琴这才说:“不过听说援朝为这事都发火了,不至于多大的事吧?”
李晓月装做惊恐地说:“唉呀,老板找我,我还没来得及上去呢。我看看老板怎么说再说吧。”
话说到这份上,郑亚琴不好再说什么,只好挂了电话。
挂了郑亚琴的电话,李晓月才发现欧阳曼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出去了。
略感疲惫地揉了揉眉心,李晓月不禁有点奇怪,不是说林援朝心急火燎地找她吗?现在怎么不见动静?
虽然不知道林援朝与欧阳曼之间倒底发生了什么,但她可以肯定曼团一定还爱着林援朝。
至于林援朝,虽然他与别的女人有过暧昧,但无论如何,看着他与曼团这么多年走过来,他们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又岂是旁人能代替得了的?
即使爱情不在,以她对林援朝的了解,真有人如此诋毁曼团,林援朝一定也受不了,那可是当初被他捧在手心里的宝呵。
正文 第十一章 炮灰人物
今天一接到电话,她就明白林援朝为什么发火。
只是,那封信还是到了林援朝手上,是她始料不及的。
一个月前,这封信就到了她的桌上。是谁做的,她心里有数。她警告了几个人,明确地告诉他们,这件事如果闹大了,他们什么也得不到,别怪她到时杀鸡儆猴。
当时她也相信他们不敢再有什么动作,没想到会这样。
昨天财务总监打电话来时,她心里就有数,很可能林援朝今天就会收到了。
但她没想通,倒底是谁有这个胆子,不顾她的警告,目的又是什么呢?
而林援朝早上那么火那么急,现在为什么又沉住气了呢?想到这里,李晓月笑了笑,你不动,我也不动,看谁急过谁。
处理完几份文件,李晓月站起身来,端起水杯,却发现空了,拿着空杯正准备往外走,却听见轻轻的敲门声。
她转身回到座位上,才叫了一声:“请进。”
只见一个斯斯文文的大男孩推门进来,这个人,她认识,是市场策划部的蒋勇。
蒋勇是试用期员工,是N大市场营销专业刚毕业的大学生。两个月前才招聘进公司。这个人,刚进来是欧阳曼招聘进公司的。
那时,欧阳曼来公司刚三个多月,本来按编制,市场策划部已经超标,但欧阳曼还是特别向她申请了一个策划助理的编制。
那时,欧阳曼无奈地说:“现在市场策划部的人大部分是关系户进来的,能干活的人使唤不动,使唤得动的不能干活,我想炒人你又说得等你的全盘计划,现在新产品马上要上市,这样的人员是不行的!”
于是,她亲自上网查简历,经过人力资源部和她的面试后,才到的公司。
这个人招来后,欧阳曼还得意洋洋地跟李晓月说:“俺要先招两个嫡系部队来亲自培养着,省得到时你要动刀子时,俺没人用。这叫未雨筹谋!”
他刚进公司时,欧阳曼并没说明要重点培养他,只是常把很多重要的活安排给他做,他做的每一个方案,欧阳曼都亲自指导,其他人只当新人好使唤,也没在意。
然而,就是这个蒋勇,却是这次联名信事件的炮灰人物。
据李晓月了解,这封联名信虽然不是蒋勇炮制的,却是由他负责把这封信递交到部门每位员工手里,联络签名。
而且,联名信中所说的剽窃案例“利用职务之便,假借指导之名,行剽窃之实,致使新员工敢怒不敢言”,任何人一看就知道这个新员工指的就是蒋勇。
当李晓月一个月前收到信时,就做了调查,明白蒋勇作为一个新人,被人充作了炮灰。当时就警告过他,这件事到此为止,让他不要再参与到这件事中来。
这个蒋勇,现在来找她是做什么呢?
蒋勇明显有点紧张。站在李晓月的办公桌前,一副手脚不知往哪儿放的样子。
李晓月对他笑笑,和蔼地说:“有什么事,坐下说吧。”
蒋勇并没有坐下,而是没头没脑地地说:“李总,联名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