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肴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佳肴记- 第1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娘俩又说了一会儿话,刘氏挑帘子进屋来了。

    “大娘,我给嫂子送饭来了。您吃没呢?要不也找点东西垫巴一口?”不是外人,才会说这个话。

    邓母连连摆手,“不用,早起我们吃饭了。”眼睛一直盯着邓氏的月子饭看。

    刘氏假装没看到。把稠稠梗米粥,煮好的鸡蛋还有早起熬出来的大骨头汤往炕上一摆,然后跟邓母道:“大娘。外头忙,我就不在这儿了,嫂子吃饭你在这儿帮我照看点。”

    邓母巴不得呢,连连点头。“好孩子。你去忙,这里交给我。”

    刘氏一出屋,邓母就查盆里的鸡蛋,“乖乖,八个呢!你婆婆真舍得。”邓母家的两个儿媳妇坐月子时,一天才能吃两个鸡蛋,粥也不是细粮。

    邓氏白了她一眼,“娘。我天天都吃这个,奶水可好了。鸡蛋也是我小姑子拿来的,告诉我管够吃。跟你说你可能都不信,我现在一天吃四顿饭呢!”这年月,谁家的粮食不精贵?顿顿吃细粮,有鱼汤,肉汤,外加七八个鸡蛋,谁家供得起?

    “真是,丫儿,你以后可得孝顺你婆婆,对你小姑子也得好点。”

    “娘,我是那种白眼狼嘛,瞧您说的。我婆婆说呢,等过几天,就能吃点馒头啥的了,要不老吃粥不顶饱,家里的白面啊,都给我留着呢,也就小壮壮能跟着吃一点。”

    邓氏听了这话,对李氏更加千恩万谢了。

    母女俩把这个话题揭了过去,邓母侍候闺女吃起了早饭。

    那边李氏抽了个空,也跟自己的大儿子碰了头。

    “咋样,里正来不来?”

    林儒平精里闪过一抹精光,“娘,你放心吧,那老东西,精着呢!也不知道他听谁说的,说是妹妹家发了大财,这不,我一进院就特别热情的迎了出来,进屋以后我一说孩子洗三这事儿,他立马就应了下来,说到时候让他媳妇过来。娘,老东西跟我打听秀玉家里的事儿,我有意无意的说了两嘴,别的都没提。不过我看他那样,哼!”后面的话,林儒平没说。

    李氏心里明白,“行啊,人来了就行。不管咋说,你弟弟以后去县里念书,少不了要办一些手续,要用动他的地方少不了。”李氏看不上里正那个人,可是人家就坐在那个位子上,就管着你这一家老小,你能咋着?这年头念书不容易,除了要有保举人,还要村里的里正出一个证明,证明这个去学堂里念书的人是个好的,没做过啥恶事,才能进去念书。

    要不冲这个,李氏还真就不打算跟那个张贾宝走动,虽说他是里正吧,可是为人一点也不公正,满心满眼都是自己的那点小算盘。李氏看不起他,可是为了小儿子,不得不在孩子洗三的时候主动向他示好。

    “行了,你忙去吧!把你老丈人招待好了,我总觉得啊,这两人心慌着呢!这是怕我虐待他们闺女呢。”

    林儒平讨好的笑笑,“哪儿能啊!娘,你是啥样人,谁不知道啊!”自家亲娘是刀子嘴,豆腐心,你别看她跟儿子抱怨两句,在旁人面前,她二话都不带有的。

    “行了,快去吧!”

    李氏转身出去,一边带着壮壮,一边看看家里还有啥要张罗的。

    因为林氏带了两条鱼来,周小米就做主把蚂蚁上树这道菜换了下来,改做红烧鲤鱼,鱼与余同音,寓意有余,凡是逢年过节,庆祝丰收,家里有啥喜事,桌子上必定是要有这道菜的。林家集周边河少,山多,交通不便,所以就算有鱼也都供给周边的酒楼,饭馆了,平常人家不遇到事儿了,谁舍得掏银子买鱼吃啊。

    “老二家的,壮壮饿了,你给他喂口奶。”李氏偷偷摸摸的找到了刘氏,低声跟儿媳妇交待,“刚才喝了点粥,可是孩子这会儿不干了。”

    刘氏把手里的活计放下,接过壮壮道:“行,娘我先回屋啊。”喂奶这种事情,自然要避着人的,刘氏匆匆的抱着壮壮进了屋,关好门,这才给孩子吃上了奶。

    就这么会儿的工夫,刘氏的娘家人也到了。

    “哟,亲家母,她嫂子,快进来。”

    刘氏的母亲和嫂子到了。

    李氏忙把二人让进了院里。

    刘母张望了两下,没看到闺女的身影,也没看到小外孙。脸上的笑容就淡了一些。

    李氏是什么人?还看不出来刘母的那点心思?她只道:“壮壮饿了,吃了一点粥,可是还是想她娘,这不,抱回屋喂奶去了。”

    刘母的脸上的笑这才又真挚了起来,跟李氏说了几句寒暄的话,“亲家母,可得恭喜你啊!这回你是孙子,孙女都全乎了。”

    李氏不爱听这话,刘母现在这模样,就像一只得意的大公鸡似的,咋的,她闺女给林家生了儿子,是大功臣,那大媳妇生了闺女,就是林家的罪人啦?李氏不吃这一套!刘母的想法,她心里头门清,不就是怕她闺女嫁过来的时间短,受气吗?先不说她不是那恶婆婆,就是邓氏,也不是欺压妯娌那人啊!那孩子十几岁到他们家,没享过一天的福,天天屋里屋外的干活,上山砍柴,搂草,脸吹得都起皮了。是,前几年大媳妇没能给老大的生下一儿半女的,可是那孩子本分,知冷知热,帮着她操持这个家,帮她嫁了闺女,又给小儿子娶了媳妇,就冲这个,这个家里就没有人能取代她的地位。

    李氏在某些方面,也是有些古板,她就是觉得,自己日后该依靠长子、长嫂如母,这是谁都不能改变的事实。而且大媳妇又不是不能生了,都已经开怀了,以后就好有身子,指不定三年能抱俩呢!

    大喜的日子,李氏也不愿意跟刘母闹不痛快,说真的,这个亲家母还真没亲家好相处。你说她坏吧,也不是,就是有点爱跟大媳妇这边较劲。其实李氏也曾想过,刘母会不会是因为自家闺女在别人府里做过下人,才这么紧张的?毕竟做下人不是啥光彩的事儿,特别有点姿色的……

    唉,说来说去,都是苦命的人,算了。

    这些弯弯道道在李氏的脑中一闪而过。

    李氏扬起笑脸来,“谁说不是呢!亲家母,我是真稀罕我那个小妞妞啊,你也是当娘的人,咱们女人都知道啊,这闺女才贴心呢,是不是?”(未完待续。)

    ps:  感谢枺酱笸碌钠桨卜行昏蠡裼锏脑缕薄P恍淮蠹�

第二百五十三章 刘氏

    刘母脸上闪过一丝尴尬的神情。

    李氏话里有话,她能听不出来?可是她能说啥啊?人家大喜的日子,自己要是闹起来,她闺女头一个就饶不了她。你别看那丫头平时不吭声,凡事心里有数着呢!厉害起来连她这个当娘的都害怕。而且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这话一点没错,那丫头,心里向着婆家人呢!

    刘母笑笑,跟着李氏进了屋。都是女眷,也就没啥避讳的了,两人进屋看了邓氏,看看孩子,顺便也跟邓氏打个招呼。都是拐着弯的姻亲,自然也都是熟悉的,当初刘氏生孩子的时候,邓家人也到场了。

    “哟,这小妞妞,长得真俊啊!”刘母倒是语气真诚的说了两句话,由衷不由衷就不知道。

    李氏也不管她嘴里的话到底有几分真,几分假,只要大面上过得去行了。都是亲戚,也不至于为了这么一点小事闹得鸡飞狗跳的,况且这刘母可比许氏强多了。

    刘氏一面夸了小妞妞几句,一面用眼睛打量了几眼一旁的林氏,接着嘴巴就不由得张大了,“这是,这是升子他大姐?咋变模样了呢?”

    刘氏的嫂子捅了她一下,暗示她小点声,别把孩子吵醒了。

    其实才出生三天的孩子,也听不着什么动静。

    “婶子好。”林氏尴尬的笑了笑,刘母的惊呼确实让人有些不自在。她本来是没想回这屋的,哪知道邓氏吃完饭后。邓母要帮着捡碗筷。邓母是邓氏的亲娘,但对于林家来说,那可是客。这种时候能让人家动手?

    林氏想都没想,就把那碗筷接了过来。邓母和邓氏的嫂子都跟她抢着干这个活儿,非说她身子重,不能受劳累,还好李嫂过来了,把东西拿了下去,不然的话这两人指不定还要跟她撕巴多久呢!

    不过。人家母女显然是说完悄悄话了,邓母一直邀请她进这屋聊天,她不好意思拒绝。就来了。她好歹也算半个主人,总不能把人家晾在那儿吧!

    就这么会儿的工夫,刘母和她嫂子就来了。

    刘母上下打量了林氏好几眼,心想看来闺女的这个大姑姐。是真发达了!以前不是没见过。脸色发黄,瘦得跟皮包骨没啥两样,穿的不好,身上也没啥头饰,手也粗的厉害。

    那时候刘母是瞧不起林氏的,捎带着,也不把李氏当回事。心想你瞧你给你自己闺女找的那叫啥人家,连饭都吃不饱。还没到三十呢,看着跟老白菜帮子似的。

    可现在呢。人家穿得是细棉布衣裳,衣裳上头还绣着花呢!头上那明晃晃的金饰,差点晃瞎自己的一双老眼,脸庞也白了,人也胖了一些,看着也水灵了不少,活脱一个二十出头的少妇啊!再摸摸这手,哟,可真是滑啊!不过话又说回来,她这头上戴的是不是赤金的啊,别是鎏金唬弄人的吧?看着,不像,没准还真是赤金的。

    哎哟哟,这可真是有大造化了。这一根簪子,能买多少鸡蛋啊!

    刘母顿时觉得不平衡了。

    林氏被赵氏瞧得脸庞发红,不是她矫情,而是刘母的眼神实在是太过火热了,让她有些吃不消。于此同时,刘氏喂完了壮壮,也得知了自己亲娘和嫂子过来的事,于是匆匆的抱着孩子来到了西屋。

    说到底,刘氏是有些不放心自己的娘的,她那个人倒不是有多坏,只是眼皮子有些浅,看到啥都咋咋呼呼的。她怕自己的娘闹笑话,连忙抱着壮壮进了西屋,结果真就让她看到了尴尬的场面。

    自己娘紧紧的拉着大姐的手,眼睛直勾勾的盯着人家头上的簪子看,瞧她那模样,恨不能马上扑过去,把那簪子摘下来咬咬是真是假似的!

    刘氏来气了。

    今天是妞妞的洗三礼,你是孩子拐着弯的姥姥,这种场合是不是应该以孩子为主?说两句漂亮话,问问邓氏受没受罪,嘱咐她调养好身子……实在不行,你跟我婆婆聊会儿天,帮忙招待一下亲朋好友也行啊!

    可是她娘呢!居然拉着大姐没上没下的问,一副要吃人的架势。她这是眼皮子浅的毛病又犯了,看着大姐如今过得好了,总是忍不住往上凑!

    刘氏心里压着火气呢,进屋的时候,脸上虽然没有太死板的表情,可是抿成一条直线的唇,还是泄露了她在生气的情绪。了解刘氏的人都知道,她这个人脾气虽然好,可是有些事情上却是分毫不让的,生气的时候就喜欢抿着唇。

    刘母是生她养她的,看了刘氏那个样子,哪里会不知道女儿是在生气。她讪讪的放下手,尴尬的扯了扯嘴角,明显带着讨好意味的喊了刘氏一声,“兰香,你咋才过来。”

    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刘氏也不好数落自个儿的娘,她闷闷的道:“娘,人都快到齐了,正好你帮我带壮壮,我好上厨下帮着张罗一下。”

    刘母连忙道:“哎哎,把壮壮给我,我带着。”说着伸手来抱壮壮。

    大概是有日子没见刘母的关系,又或者是感觉到了自己娘亲身上的闷闷不乐,本来不怎么怕生人的小壮壮,突然就闹起别扭来了,扁了扁小嘴,一副马上要开嚎的架势。

    刘氏连忙对婆婆道:“娘,我先把壮壮抱回屋去,让我娘和我嫂子带着。您忙您的。”

    李氏懂儿媳妇的意思,觉得这样做也挺好,省得大喜的日子再闹出啥笑话来,“去吧,让壮壮跟姥姥好好亲香亲香,有日子没见了,壮壮都不认识姥姥了。”

    刘氏抱着壮壮转身出了屋。

    刘母尴尬的笑了笑,又说了几句场面话。这才出去了。刘氏的大嫂则是把一直拿在手里的小篮子放在了炕上,对邓氏道:“这是给你和妞妞的,她嫂子你可别嫌弃。”

    壮壮洗三的时候。跟现在的季节差不多,邓氏给壮壮做了一套特别喜庆的小外衣,孩子百天以后就能穿起来,那料子还是绢丝的呢,一直留在她的箱子底里,没舍得拿出来用。那时候邓氏还没有身孕,邓母怕刘氏生了孩子。而且还是生了个小子的情况下,自个儿闺女会受气,所以才咬牙把那块料子拿了出来。给壮壮用了。做了一身小衣裳,一个小帽子,还有同料同色的小鞋,鞋底是邓氏亲手纳的。可软和了。除了这套衣裳。邓母还给孩子准备了一个小被子,几身贴身穿的小衣裳,料子都不错,可是花了不少心思和钱的。

    到了邓氏这儿,刘母也不想拿太寒碜的东西来应付。她这个人虽有攀比之心,可是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至少在人情世故上,没啥大的差头。刘母不但给邓氏拿来了五十个鸡蛋。篮子的最上头,还有一块水粉色的小花布。一看这颜色,就知道是给小妞妞准备的。

    “她嫂子,婶儿,我和我婆婆的手艺都不咋太好,怕把这布料糟蹋了,这布是给妞妞的,以后等她大点了,就让她娘或者她奶给她做新衣裳穿。这鸡蛋是给她嫂子的,家里攒的,你们可千万别嫌弃。”

    李氏暗暗点头,自己这个亲家母,虽然有时候糊涂,但大方向还是不错的,至少为人不抠索。

    “她嫂子,你这话说得,你们能来我们就高兴了,拿了这么老多的东西,样样实在还费心思,我们要是还嫌弃,那不是成了不知好歹的了?”李氏笑着接受了,还道:“一会儿啊,我得好好谢谢亲家母,多敬她两杯。”态度热情,丝毫看不出任何不高兴的地方。

    刘氏的嫂子暗暗松了一口气,道:“那我先出去看看壮壮去,回头有啥事,婶子就叫我,别拿我当外人。”

    “哎,一定的。”

    李氏把她送了出去,转回身进了屋,她当着邓母的面,把那块花布拿起来道:“老大家的,这块布娘给你锁柜子里去,以后做啥你自己说了算啊!这鸡蛋,就给你和壮壮吃!”说完她拎着篮子出去了。

    邓氏感激的应了一声,随即看了她娘一眼。

    邓母也不得不承认,李氏能把事情做到这个份上,真的是没得挑。兄弟俩还没分家呢!不管是洗三,百天,只要是大伙随的份子,哪家不是老人收着东西?到时候也好还人情。可是李氏这个做法,真是,开明太多了。

    林氏觉得自己在这屋待着有些不合适,就道:“嫂子,你跟大娘说话,我出去瞧瞧去。”

    “哎。”

    林氏挑帘子出去了。

    “闺女,你婆婆是个好人啊。”琢磨了好半天,邓母只能说出这么一句话来。

    邓氏点了点头,她跟她娘一样,都是有话憋在肚子里,不会说出来的那种嘴笨的人。不过她知道好歹,也知道日后自己该怎么做。

    再说刘氏,抱着壮壮回了屋,一脸的不高兴,现在屋里没有外人,她也不用端着了,可是心里的火气却怎么也降不下去。

    刘母一看闺女这样,就知道要坏事。说起来,她怕自己闺女这个事儿,也不是啥秘密了,不仅她怕,老刘家全家上下,谁都怕。

    为啥呢?

    每每一提起这个,刘母都要忍不住唉声叹气一回!当年这丫头才五岁,她大哥,二哥也不知道是冲撞了哪路的神仙,得了急病,眼瞅着就要咽气了。刘父和刘母急得呀,一宿的工夫头发都白了一半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