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驸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极品驸马- 第1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治说得轻描淡写,但在场其他三人都知道,皇帝口中的“小事”绝对小不到哪里去。

    “陛下请说,臣妾洗耳恭听。”武则天率先说道。

    太平公主与薛绍这两个晚辈都作认真倾听状,没有插嘴。

    “?

    ??然是家常内事,那便是不足为外人道知的。”李治话锋一转,说道,“今日所议之事,切不可外传。”

    “是,陛下!”三人一同应诺。

    李治笑眯眯的点了点头,“其实,就是关于薛绍的任职一事。”

    “陛下,可有训示?”武则天眉宇微沉,但不动声色的平静问道。

    薛绍与太平公主则是眼观鼻、鼻观心,目不斜视。

    “都说只是闲话家常,天后不必过于严肃。”李治语调轻松,说道,“记得此前薛绍北伐归来之后朕曾经说过,要重用于他。但据朕所知,薛绍现在仍然只是六品兵部员外郎。天后,你不觉得这样安顿于他,有些屈才了吗?”

    “陛下,臣无才无德资历浅薄,如今忝居兵部员外郎一职犹恐不能胜任……”

    薛绍说到一半,李治挥了挥手打断他,“不用你说。朕想听一听天后的意思?”

    武则天仍是八风不动不慌不忙,拜了一礼之后侃侃道:“陛下,臣妾这么做,一是遵照了陛下的意思,二是参照当前的时势,三是为薛绍本人量身而制,并与阁部宰相反复参祥之后,做出的决定。臣妾扪心自问,目前这份职事对薛绍来说,是最为妥当的。”

    “天后,何不详细说说?”李治转头,看着武则天。

    “是,陛下。”武则天显然是早已成竹在胸,她说道:“薛绍从入仕的第一天起,臣妾就一直在密切的关注于他。对于薛绍的文才武德与资历经验,臣妾都是了如指掌。北伐一役,薛绍的确是立下了奇功。如若论功行赏,他的职位至少应在羽林卫五品郎将薛楚玉与郭元振之上。但是当时的环境,容不得薛绍继续担任军职。臣妾的理由是,薛绍是裴行俭的嫡系门生,裴行俭刚刚卸甲归田放弃了军职,军队里顿时出现了一些纷乱,各方势力都对裴行俭空留出来的军权展开了殊死的争夺。场。在这样的情况下,根基浅薄又失去了裴行俭之庇护的薛绍,将很难在这场争夺当中胜出,甚至有可能遭受不必要的摧残。臣妾让他暂时脱离军队,其实是出于保护他的意图。”

    “臣,万谢天后娘娘的关爱与呵护,臣感铭肺腑!”薛绍拱手长拜。

    “皇儿也要拜谢母后!”太平公主也拜了下来。

    “你二人大可不必多礼。”武则天只是微笑。

    李治点了点头,“这一点,朕也想到过了。薛绍,你的确不必埋怨天后将你临时请出军队。北伐结束之后,大唐的军队里的情况的确非常的复杂。听闻裴行俭卸甲归田,军队里还出过一些乱子,是程务挺和李谨行一同出面才将其抚平。为此,还秘密的抓捕了一批并处决了一批带头闹事的将领。试想,当时如果你还留在军队里,那些闹事的将领必然会找你带头。到时,你若伙同他们一同闹事,便是哗变谋反;你若不从,则会违背袍泽情义。左右为难,你能何去何从?当时,天后让你离开军队并且带着太平出去游玩,正是为了让你远避兵祸——这件事情知道的人不多,算是军国机密。今日告知于你,只是为了消除你心中的误解。”

    “臣对天后娘娘,从无怨言,更加没有任何的误解!”薛绍正色说道。

    “如此便好。”李治抚髯微笑,说道,“但是天后,现在裴行俭的事情差不多已经平息了,程务挺与李谨行也已经稳住了军队。是不是应该,恢复薛绍的军职了?”

    “此事,臣妾与阁部的宰相以及程、李二将,已在商榷之中。”武则天答道,“只念薛绍与太平新婚燕尔,岂能仓促之间就让他去军队带兵?如此一来,薛绍可就没有多少时间去陪太平了。”

    “娘,我不介意的!”出乎三人的意料之外,太平公主抢先说道,“薛绍喜爱军伍立志从戎,皇儿也一直很喜欢英武的将军呀!男人大丈夫理当有所报负有所追求,只要薛郎觉得喜欢和妥当,皇儿一定会全力支持他干出自己的一番事业,为二圣分忧、为社稷出力的!”

    李治和武则天不约而同的露出惊愕的表情,“太平,当真是与往日不同了!”

    “嘿嘿!”太平公主既自豪又有些腼腆的笑了起来,“皇儿现在……已经是薛郎的妻子了嘛!皇儿不再是任性的小孩子了!这些年来,母后不也是全心全意的辅佐父皇么?皇儿是在效仿母后,要做一个能干又体贴的贤内助!”

    “我儿,当真了得!”李治哈哈的大笑。

    武则天则是微笑的点头,“太平,你真是长大了!”

    “全赖父皇和母后,教导有方!”太平公主十分乖巧的拜了下来。

    薛绍欣慰的暗吁了一口气,安然,当真就是我的贤内助了!

    “天后,你也听到了。太平都不介意薛绍去带兵了。”李治说道,“朕的意思,与太平相差无几。既然薛绍是卫公的嫡传门生,又在北伐之时证明了他在军事上有着独特的异才,还是太平的丈夫、我们的半子女婿,为何就不能多给他一点栽培的机会呢?——我们家人说私话,再怎么说提拔与重用薛绍,也比倚赖外人要强吧?”

    “陛下所言,不无道理。”武则天低眉顺目,非常的冷静,“但是眼下,军队里的确是没有合适的空缺职事,能够安置薛绍。其实臣妾的话还并没有说完。让薛绍担任兵部员外郎一职主办讲武院,未必就不是重用。这比带兵更有意义,也能让薛绍经历更多的磨练、积累更多的经验。”

    李治很是沉得住气,淡淡道,“如何说?”

    “开办讲武院,初衷便是用讲武的形式操练御林军,提高御林军的士气和战力。”武则天说道,“御林军是陛下的亲勋私军,是从天下军队当中挑选出来的精锐之师。可是他们养在皇宫久疏战阵,再加上京师温柔乡的纸醉金迷,难免让那些将士们变得懒惰与荒废。如果薛绍能够通过开办讲武院来解决这一重大问题,那无疑是对保卫皇宫、守护陛下立下了天大的功劳。此外,每年因为裁汰与更换御林军将士、以及御林军的**与堕落带来的其他开支,可是冠绝后宫私緍所有开支之首,一直居高不下甚至难以为继。如果薛绍能够让御林军紧张起来、凝炼起来,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问题了。从而,也就能节约很大一部分的军费开支。所以臣妾觉得,办好讲武院的意义是非常之重大的,一点也不亚于带好一只远征野战的府兵军队!”

    李治听完后沉吟了半晌,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天后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所言甚是啊!”

    薛绍虽然明知道武则天是在打太极推手,但也不得不承认,她的这一番话说得很是在理。皇宫御林军的主体是左右羽林卫,其次还有千骑、左右监门卫和左右金吾卫。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薛绍是了解羽林卫,并且参与过远征、算过后勤细帐的。他清楚的知道,光是左右羽林卫这六千多人的军费开支,比两个军(两万五千人)的野战军还要高出一倍。而且,羽林卫的绝大多数军费开支,都用来维持羽林军的好吃好喝与高福利发放了。

    一群待遇优厚、享尽清福的军人,能有多少战斗力呢?打磨羽林军,的确是势在必行!

    说完那一番话,武则天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这一抹微笑,在李治看来是胸有成竹胜券在握,在薛绍看来则像是警告与敲打的冷笑,仿佛是说——你小子就不用找皇帝告状请命了,一切尽在我的掌握之中!
第 434 章  天命神器
    武则天的身影刚刚消失在花廊的转角处时,薛绍正好走到了李治的面前。

    正欲参拜,李治让左右将他扶起,“朕坐得腿都发麻了。薛绍,陪朕到花园里走走。”

    “是。”薛绍心领神会,李治这是要避开左右宦官宫女的耳目。这些人固然不敢背叛皇帝,但他们直接接受武则天的管理。

    县官不如现管,这个规则在皇宫里也是一样行得通的。

    稍后,薛绍便扶着李治走进了花圃之中,身后跟着一群障扇宫女和拂尘宦官。

    两人像模像样的赏了一阵秋菊,李治还饶有兴味的吟了几句诗让薛绍与之吟和,君臣二人玩起了风雅颂,不知不觉走到了花林密处。因此路径曲折枝叶遮拦,身后的宦官宫女,也渐渐离得稍远了一些。

    “说事。”李治突然语音一沉。

    “臣有二事,请求陛下成全。”薛绍言简意赅的直言。

    “讲。”李治扭头看向薛绍,眼睛微微一眯,时常泛散的眼神斗然之间多了一丝犀利的神彩。

    “臣仍是想要从军,并执掌一部份兵权。”薛绍说道,“裴公收我为门生,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不是为了让臣当一个教书先生的。”

    李治眉头微微一皱,“第二事如何?”

    “臣想要把讲武院办成一所,培养武将的军事学堂。”薛绍说道,“至从裴公卸甲归田之后,臣甚是感觉大唐将才凋零,就连薛仁贵这样的古稀老人都要重新启用。如果现在还不引起重视,今后的几十年里大唐的军队将会人才匮乏,无力与周边诸胡相抗衡。”

    李治的脸色变得有些严峻。做为大唐帝国的最高领袖,他不可能意识不到薛绍所说的这个问题。实际上,这些年来李治被迫重用他并不十分信任的裴行俭,就已在证明了大唐帝国在李勣故去之后,再也没有一个文可安邦武能定国的军事帅才。

    所以,薛绍提出的开办军事院校、为大唐培养将帅之才的构想,正合当前时势,也正中了李

    治的下怀!

    “讲武院……”李治低吟这三个字,“能像国子监那样,成为我朝最高的军事学堂么?”

    “陛下,事在人为!”薛绍斩钉截铁的道,“若有陛下的鼎力支持,臣必当夙兴夜寢办好讲武院。在臣有生之年,臣会让它源源不断的给大唐的军队输送无数的将帅之才!有了强大的军事做为后盾,大唐帝国必能强盛不衰!”

    “壮哉!”李治赞了一声,眼神炽热的看着薛绍,“但你凭什么让朕相信,你能办好讲武院?你凭什么让朕相信,你培养出来的武将能够堪得大用?”

    “就凭臣是当世唯一的卫公嫡传门生!就凭,臣仅花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把三刀旅的一群新兵练成了可以奔袭千里直捣黑沙、于万军众中生擒伏念的精锐王牌之师!”薛绍眼神坚定,言语掷地有声,“只要陛下肯做臣的坚强后盾,臣就敢让大唐天下八十万军队脱胎换骨,臣就能让异邦诸胡望大唐军队之旌旗而仓皇遁走!”

    “你当真能够做到?”李治的表情有一点激动,但更多的是犹疑。

    “臣,一定能!”薛绍答得斩钉截铁。

    “需要多少年时间?”

    薛绍微皱了一下眉头,“陛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短则三五年可见成效,长则十余二十年,或可脱胎换骨!”

    “三五年,十余二十年……朕恐怕,没有那个时间了啊!”李治抚髯长叹,连连摇头。

    “所以,臣才会有第一个想法,希望能有一些兵权在手。”薛绍压低了声音,说道,“唯有如此,才能让臣在军队里扎下根来;唯有扎稳了根,才能抵抗风雨、逐渐成长!”

    李治眼睛一眯蓦然扭头看向薛绍,“薛绍,你有野心!”

    “陛下,臣只有报负,没有野心!”薛绍毫不回避的看着李治,说道,“北伐之后,有一个的信念已经在臣的心中根深蒂固。固。那就是——臣渴望撼卫大唐的每一寸疆土不遭侵犯,臣渴望撼卫每一名大唐的子民不受欺凌。臣更加渴望,能够撼卫李唐的神器……不受玷污!”

    最后一句话,让李治的神色微微一变!

    “李唐神器”,李家的皇权!——对于病入膏肓的李治来说,自己那个不中用的太子能否守住他遗留下来的那张龙椅,真是太令人担忧了!

    李治无法像薛绍那样预料到今后几十年里即将发生的事情,但他对目前的局势的认识,比谁都要清楚。如今自己还活着,君权就已经受到了一些钳制与分化,以天后为首的一些人一直都在努力的争夺权力,岂图将他这个皇帝架空。太子李显可以说是自己几个儿子当中最无能的一个。一但李治自己归天,软弱无能又在朝中没有半点根基的太子,能抗得过强势的母后与老道的宰相们吗?

    可是对于天后和宰相这些人,李治明知道他们都有着强烈的权力欲、都有可能对自己的儿子造成冲击,可是李治又不能不重用他们。离了他们,大唐的整个国家都将陷入崩坏与离乱!

    ——“我死后谁来辅佐和保护太子,谁来撼卫李唐神器”,成了李治心中最大的一块心病。

    今天,薛绍当着李治的面,将这个问题挑明了来说了。

    “你的话,让朕想起了若干年前,朕要立天后为皇后时的情景。”李治眯着眼睛,用怀旧的口吻悠悠说道,“当时,大唐的朝政全由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一批顾命大臣牢牢把控,朕任何政令都发不出来,就立谁为皇后和太子这样的家事,都不能自己做主。当时,朕请到了一个人来帮朕,结果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你知道是谁么?”

    “司空李勣,对么,陛下?”薛绍答道。

    “没错,就是他。”李治眼神炯炯的看着薛绍,低声道,“你想做第二个李勣么?”

    “臣就是薛绍,臣不想做李勣。”薛绍答道。

    “此话何意?”李治皱眉。

    “臣的意思是,臣会像李勣那样在关键的时候,用军权来帮助皇帝陛下擅卫皇权。但是,臣还与李勣有大不相同之处。”薛绍说道,“因为,臣还是陛下你的亲处甥,是太平公主殿下的驸马!臣的血管里,流着一部份李家的血!!”

    李治瞬间听出了薛绍的弦外之音——李勣是外人,臣不是啊!臣如果出手擅卫李唐的君权神器,那一定是真心真意的誓死守护,而不是像李勣那样仅仅出于报恩与功利!

    李治眉头一拧双唇紧闭,重重一掌拍在了薛绍的肩膀上,“朕,没有看左眼!”

    “谢陛下!”

    “三日之后正逢十五日,朔望大朝之期。到时,朕要亲自上朝。”李治深吸了一口气,“你,也必须上朝!”

    “是,陛下!”

    薛绍的心里,热血澎湃!

    主动请缨,这是一场豪赌。如果李治当真能把事情办成,薛绍就能获得一段时间的特权并摆脱武则天与裴炎的控制,去经营自己的独家事业。更重要的是,薛绍急切想要一部份兵权,只有兵权在手,才会有真正的底气在乱局之中求得生存。

    “年轻,真好啊!”李治凝视着薛绍,无比羡慕的神情,“朕多么希望,还能多活二十年。还有许多的事情,等着朕去料理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