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队正给薛绍提出了建议,让他努力成为一名“越骑”。骑兵是冷兵器时代最珍贵最高端的兵种,越骑又是骑兵中的精锐。赵队正对薛绍卓越的军事素质很是欣赏,但他说的最多的是让薛绍寻找机会转为军中的文职,成为行军管记与录事参军这样的谋士最好。
赵队正的眼光很毒,他认为薛绍只做为一名搞后勤的募兵实在是太浪费人才了。是人才,就该出现在最需要他的地方。他从来没有半点嫉贤妒能的意思,相反一直非常着重的激励和培养薛绍。自己带出的兵有出息,这对赵队正这样的基层军官来说既是宝贵的人脉财富,更是无上的荣耀。
整日和薛绍为伍寸步不离,牛奔跟着学到不少东西。除了一身过硬的格斗功夫,他甚至还认识了几个字。就像是一块顽铁和磁石贴在一起贴久了,自己也会具备磁性。不知不觉间,牛奔的军人素质大幅提高。很快,他受到的关注与培养也多了起来。
赵队正认为牛奔是一员天生的猛将。但是针对牛奔,就是另一种培养方式了。赵队正每天都派好些个老兵来“揍”牛奔,一次比一次揍得很。揍着揍着,那些老兵就合起来也揍不过牛奔了。这个奔着混饭吃来的猛人,第一天就因为偷吃军粮挨鞭子在新兵当中出了名,现在他在军队里更加大名鼎鼎,却是因为他有一身猛人好胆和硬功夫。
薛绍与牛奔,在两万五千名新兵当中,脱颖而出。
薛绍认为,大唐军队尚武的光荣传统和质朴的军人作风,的确是培养人才的一片沃土。这使得大唐的将才代有人才出,其中更是涌现了不少的草根将军。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如今的当朝宰相刘仁轨,和曾经的大唐战神薛仁贵。
因为赵队正的赏识,队里上上下下给了薛绍很多的方便,笔墨纸砚这些原本只供军官的东西,私下让薛绍用了不少。
一个月下来,薛绍写下了厚厚的七本行军笔记。之前死前硬背的《六军镜》和《兵法四十六诀》当中的很多内容,成了实实在在的知识和经验,沉淀在了薛绍的脑海里。
大军休整的第三天上午刚刚吃过了早饭,赵队正把薛绍和牛奔叫到了一起,说带他们去个地方。
两人没有多问,跟着赵队正走到了行军总管的中军将帐前。
“行军总管李将军要见你们,自己进去。”赵队正说道。
牛奔看着眼前两排铠甲耀眼战袍鲜艳的中军卫士很羡慕,帐前的十六面大军鼓和整齐的旗帜、团牌和金角,又让他感觉一阵天然的威压不敢随便张望。
薛绍在将帐前的护卫当中看到了一个熟人,郭元振。
能够护卫中军主将帐前的,都是司戟、司阶、中侯这种仪仗军官,是主将的心腹近卫。郭元振的个子很高,在那群护卫当中鹤立鸡群。相比于一个月之前,郭元振的气象也像是换了个人,精神抖擞一身凛然威风,显然不是再是那个十八岁就中进士却跑去混黑社会的麻烦县尉了。
军队,真的很煅炼人。
薛绍和郭元振没有交谈只是互递了一个眼神,然后就和牛奔一起进了将帐。
李多祚一身铠甲戎装端坐在将帐里看一本兵书,左右各有三四名文职书史在忙于案头。二人进去参拜后,李多祚扫了二人一眼,既不冷漠也不热情的道:“本将听说你二人,是这一期新兵当中较为出色的。本将有意给你们新的考验,敢接受吗?”
“敢!”两人不加思索的大声应诺。
【求定阅,求票票!】
第210章 苦中作乐
直到夜深,火长才说完了军法。军中一片刁斗声响,全部就寝。
七个新兵像瘫痪了一样全体躺下,一秒钟,鼾声大作。
薛绍趴在硬实的木板上,身上盖着一chuang僵硬的棉被,听着如雷的鼾声闻着让人头晕目炫的汗臭,他就着帐篷口投进来的一点火把光芒,在行军笔记本上悄悄的记写东西。
有些东西,真的只有深入实践了,才能切身的了解与体会。
大唐现在是很富庶,每个从征健儿的口粮能够达到每日两升米的标准。这两当然是换算之后得来的结果,军队里所有的军粮都换算成米来计算。每人每天两升米,听起来能撑死人。但实际执行下来,却未必如此。
军中的军粮是以粟米为主、糜子(黍米)为辅。至于白麦面和白大米,在大唐时代还只是贵族的主食,到了军队里也不是普通军士轻易就能吃得到的,一般只供军官。
除了主食,军队里的军粮还包括酒、肉、醋、酱、茶和盐这些东西。酒是利于保存不易发酸的果酒,军队里也有酿酒师随军而行。按规矩是每人每天有一斤酒的指标,但除了军官平常没人能够喝上酒。一般是战前总动员再不就是打了胜仗以后,普通的卫士才能喝点酒。
肉是腌制的酢肉或者风干的脯肉,按标准来说每人每天有一斤的肉可以吃。同样的,除非是军官或者战前再不胜利之后,否则很难吃上肉。每天实际上分到每个卫士碗里的有二两肉算不错了。
薛绍他们今天吃的军队里的第一顿饭,就只放了几勺子猪油,根本没有肉。
在军队里,想要吃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盐、茶、醋、油这些全是按人等份每日限量供应。
军队里的马是珍贵无比的资源,马料是由苜蓿、黄豆和粟米的混合物,光吃青草那是要跑肚拉稀害病的。
马比人要吃得好,一匹马要抵得过六个人的口粮。
……
薛绍详细记下了自己第一天的所见所闻,明白了一件事情——打仗,打的就是综合国力。三十万大军人吃马嚼,每天的开销都是惊人的数字。因此兵法中说“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每一场战争都是国力的大损耗和国民的大负担,能够在敌人那里取用一斤粮草,相当于为国力节省二十斤粮草的开销。相反,一战战败,所有的粮草辎重都将失于敌手,自己国力大衰而助长了敌军之势,这就等于是削弱了自己的国力而助长了敌国的实力。
战争直接关乎民生与国运。所以,兵者是“民之司命”。
另外,大唐的普通卫士干着比奴隶还累的活儿,提着脑袋上前线玩命,生活上却很艰苦。很多人都是奔着那一点军饷或是战后得爵受赏来的。
其中能有多少人是奔着“为君效力保疆卫国”的理想来的,真不知道。显然,不能指望这些文化水平低劣的农民和流民、奴隶能有这么高的思想觉悟。这些普通的卫士要求不高,平常能够吃得好一点就很满足了。能够拿到军饷、立功之后的赏赐能够兑现,是他们最大的期盼。
因此薛绍认为,为将者如果能够真正的爱护士卒、与士卒同甘共苦、赏罚分明言而有信,必能获取士卒的拥戴。只有建立了彼此信任的基础才可以谈为将者的威信,才能做到令行禁止指挥自如,一支军队才能成为一个整体。
要想做好一个将军,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在运用战争的谋略指挥军队克敌制胜之前,他还有无数的功课要做。
这恐怕就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原因所在。
……
入军第一天薛绍的感悟不少,刷刷的写完了一整管墨水,明天还得想办法借一些墨水来用了。
次日黎明薛绍和其他的新兵们还在睡梦之中,就被火长踢着chuang板叫醒了。
“一群猪,还在蠢睡!赶紧起chuang操练!”
众新兵们艰难的爬起来,好多人浑身肿胀酸疼。动作慢了火长的鞭子就已经抽上来了。
薛绍和所有的新兵们一起,在极短的时间内每人用一碗水洗漱完毕之后站成了队列,再抡起木枪来跟着训练。
训练是以队为单位进行的,入门级的军中武术套路。
薛绍一板一眼的跟着练,练得很认真。他可不想和那几个手忙脚乱的新兵一样挨上几个鞭子。
赵队正在新兵们中间边走边看,眼神儿落在了牛奔身上。
“你会武?”赵队正问道。
牛奔昨天吃了他二十记鞭怠还是有点害怕的,老老实实的回答说,以往在西域每天都要跟人摔跤或是打架,有时还得对付草原上的狼群和打劫的马匪,因此练过一些弓马和刀枪防身。
“用过陌刀吗?”赵队正问道。
陌刀是大唐军队里步兵用的“大杀器”,三米长的大陌刀重达六十多斤,得有高大的身材和雄浑的力量才能使得好。陌刀兵自然也就成为了军队里的高级兵种,各方面待遇也就要好一些了。
牛奔直摇头,“啥是陌刀?”
“憨货!”赵队正重重的擂了牛奔两拳,“你这天生就是用陌刀的好架子!好好练,新兵期结束之后,我选你进陌刀营,那里天天有肉吃!”
“好、好!”牛奔很是欢喜,口水直流。
“好个屁,就知道吃!”赵队正没好气的骂咧了两句,又停到了薛绍的面前。
薛绍旁若无人,一板一眼的跟着练枪。
“你有功夫底子?”赵队正问道。
薛绍收了势,“在下曾跟村里的武师,练过几日枪棒。”
“底子不错。”赵队正眯了眯眼睛,“说,最擅长什么?”
“近战格斗!”薛绍答道。
“马术与箭术如何?”
“一般。”
“那就补拙。”赵队正说道,“我看你像个好兵苗子,别让我失望。”
“是。”
操练继续,这个赵队正细心的观察着每一个新兵的特点,时不时的与人交谈几句,或是纠正他们的练枪动作。
薛绍心想,大唐军队里的基层军官,的确是非常重要。像赵队正这种七品队正基层军官,他的带兵水平直接决定一队兵的人员素质。打起仗来,队正也是要直接带人冲锋陷阵的。一个队正的军事素养,直接决定一整队兵五十人的战斗力水平。
那么,如果能够提高基层军官的军事素养,将能极大的提高大唐军队的战斗力。讲武院今后,是否可以朝这样的方向去发展呢,让它成为一个基层军官深造提高的摇篮?
薛绍又想动笔写点东西了。
训练罢后,天才大亮。早餐相对丰富,每人吃到了一个夹肉馒头和一个油炸散子喝到了羊头羊骨炖的汤,还发了两个大蒸饼当作是行军午饭。中午就不再专门埋锅造饭了。
今天的工作,依旧是去长安太仓搬运粮食。不断有新兵集结而来,两座右卫大营里很快满员。每军一万二千五百人,这里是两军。
上头传下军令来,这先头两军将押运第一批粮草,最先出发。
这两军都是新军,其中新兵占到了九成。两军的最高行统帅行军总管是薛绍的熟人,右卫中郎将李多祚。粮草和练新军都是大事,裴行俭任命他信任的直系大将来押运,也是情理之中。
一连十天,薛绍这些新军都在运粮草、学军法、操练行伍当中度过。人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最初的三四天不适期过后,大多数人都适应了这种艰苦卓越又紧张忙碌的生活。
薛绍的手上和脚上都已经磨破了两层皮,结成了血茧子。同火的新兵都成了同甘共苦的铁哥们,大家仅有的一点闲时消谴,就是听薛绍讲改编的荤故事。
军营里的爷们儿很难见到个雌xing动物,听到任何一点沾荤的都能举枪致敬。薛绍和他们在一起很自然的就变得“三俗”了,还因为能讲故事获得了很高的人气,连一些火长和队正都来听他瞎瓣,高兴了还能赏他个肉馍。
要是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十天的生活,苦中作乐。
渐渐的,新兵们越来越能适应军队的生活,变得自觉乖巧和能干勤快。队正和火长们的脸se比刚来时好看多了,给大家的伙食待遇各方面都有了一些提高。有一次赵队正大发善心,还给队里的每个人发了一合果酒,也就二两。虽然只是湿了湿嘴就没了但大家还是很高兴,从此对赵队正感恩戴德。凶神恶煞经常拿鞭子抽他们的赵队正,渐渐的被新兵们敬若神明。
薛绍想起了前世在接受心里治疗时学的一个名词,斯德哥尔摩结合症。简而言之,就是人xing当中都有着“受虐也能上瘾”的潜质,军队里的军人就是典型的代表。他们每天都吃尽了各多苦,渐渐的不仅能够适应这种苦,还会在潜意识里认为这些苦都是理所应当,时间长了甚至会当成一种享受。突然一下闲下来过上清闲的好日子,还会受不了。如果在受苦的过程当中上面的人给一点小恩惠,马上就会对上面的人感恩戴德无比忠诚。
古今中外的军队里,无不如此。很多人都是这样带兵,只是知道这个“理论”的人少。
所以,军队里的卫士和军官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同袍之情,有时甚至胜过亲情,要说两肋插刀一点也不为过。
带兵的时间一长尤其是打的胜仗多,一名将领往往能够拥有极多的死忠。
身为大唐军队的最高统帅,裴行俭带过的大将小将都服他。于是这些人再向身边的人和属下传递这种信息。口耳相传层层膜拜,裴行俭就这样成了所有大唐卫士心目中敬若神明的偶像,他在军队里的威望也就无人可及了。
军队里一多半的人一辈子没见过裴行俭,就因为裴行俭是他官长心目中的神,或者是他官长的官长心目中的神。于是,裴行俭成了所有大唐卫士心目中的,军神!
现在薛绍觉得,这十天的实践比花一百天时间来死读兵书的收获,都要多一千倍。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裴行俭这一手安排,堪称绝妙。这个严厉又和蔼的小老头儿,是个好老师!
【求定阅,求票票!】ro!。
第209章 冰山一角
傍晚时分,晚霞如织。芙蓉园的柳林中,一片瑰丽景象。
河东夫人萧氏,将薛绍的信件交给了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展信而观,看完后微然一笑将信件折好,说道:“大嫂不必担心,薛郎必能如期平安归来,听说兄长不日也将离京。他二位不在长安的这段时间里,大嫂但有任何不决之事,可尽管来找我。”
“……”萧氏有点愕然,原本准备了一堆的安慰话语要说给太平公主听,没想到她反倒来安慰我了?夫君留我在长安,就是让我看守门户主持薛家大小事宜。如此看来,年仅十六岁的太平公主也颇有主母风范……
“大嫂,怎么了?”太平公主拉住萧氏的手,轻声问道。
萧氏微然一笑,双手捂住太平公主的手,说道:“二郎好福气,能娶得公主殿下这么好的妻子。这也正是薛氏之福!”
“大嫂过誉了!”太平公主嫣然而笑,说道:“大嫂孤自一人在家,不妨多来与我走动。华阳夫人也是个有趣的人,有空我们可以一起玩双陆、赏歌舞、游湖赏景或是说些诗辞曲艺。大嫂达礼知书博学多才,我正想多多请教呢!”
萧氏听她一口一个兄长、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