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红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梨园红颜-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觉禅寺新址三年前在方丈慧戒法师的倡议下,开始在拟砚台下的建昌会馆原址修建了。时至今日,在一片废墟中,禅寺的诸多殿堂拔地而起,主体虽未全部完工,却已显现出禅门净地的庄严肃穆。

  在阳光的照耀下,正觉禅寺的山门巍峨峻挺,正上方有青石横额:“正觉禅寺”四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令人顿生敬佩之心。两旁有对联一付,上联为“正气贯长虹,威望振千古”;下联为“党法度众生,佛光照万方”,笔意古朴苍劲。

  “开期”在即,来正觉禅寺朝拜、参观的络绎不绝。

  山门外的小广场上,摆满了卖香、卖佛教纪念品的流动摊点。

  “买一把香吧,五元一把。”一位戴着冬帽的妇女朝蝶儿喊着。

  “买我的吧,姑娘,五元给你两把。”身边的一位满脸沧桑的大妈拉住了蝶儿的衣袖。

  蝶儿摇摇头。

  “进寺拜佛不烧香不灵的……”

  大妈喃喃的说着。

  对这样的说法,蝶儿只能报以歉意的微笑。

  “啊!真是热闹呀。”蝶儿感叹一声,她一直在人群中想找到欧阳的身影。

  但是,欧阳在哪里等着呢?或是还没有来?

  广场的另一端,欧阳与一中年僧人信步向寺内走来。

  欧阳远远看见蝶儿一个人孤单单的站在山门。

  “蝶儿!”欧阳喊了一声,迎了起来。

  那中年僧人向蝶儿合掌施礼后,径直往寺里去了。

  “也不回礼,真是没有礼貌啊。”欧阳笑道。

  “我又不认识这位法师。”

  “他就是清圆法师!”

  “唉呀!那你怎么不早告诉我呢。”

  蝶儿忽然变得不高兴了。

  她原本就担心会碰到法师。实在讨厌。既然在等候年轻的姑娘,欧阳就应该避开法师的。在电话里,蝶儿就委婉的告诉他想避开法师,因为清圆法师与自己的长辈是好友,见面不太自在。与其说意外见到法师让她感到一丝的不快,不如说自己讨厌欧阳那种心不在焉的态度。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十七回 正觉禅寺(二)
一道山门,隔开了俗世与佛界。

  进入山门,雄伟的天王殿赫然在目。

  天王殿内,供奉着弥勒、韦驮和持国、增云、广目、多闻四大天王。手提瑟琵的是东方“持国大王”;手执宝剑的是南方“增长天王”;执绢罗的是西方“广目天王”;执宝幢的是北方“多闻天王”。四大天王手执法宝作为“风调雨顺”的象征。

  “弥勒菩萨,每次看到他憨态的样子都有不同的感受。”蝶儿说。

  “佛经中记载:三千大千世界中,有无数诸佛菩萨,为什么古德独钟情于弥勒菩萨,而将之安奉于天王殿呢?其用心是希望藉满腔欢喜的弥勒菩萨,提醒信众:必须时时高高兴兴、和和气气,笑口常开、大肚能容,才具备踏入佛门修学菩萨道的资格。”

  “只是在我的印象中,弥勒本叫慈氏菩萨,而慈氏菩萨应该也似观音菩萨那样才好吧。”

  弥勒以修慈心观而闻名。在《华严经。修慈分》里佛告弥勒,应修慈心,以自调伏。于念念中常修六波罗蜜,修慈心时,未离分别,未能不起我我所见。当得六种梵天之福。若离分别,离我我所,此则名为广大之慈。所有先世所作罪障,皆得除灭,不久当证无上菩提。修慈心观而上求佛道,是弥勒思想一大特色。

  只是弥勒菩萨,就一定要有观音般的模样吗?

  那观音最初传入中原时,又是一种怎样的模样呢?

  俩人走出天王殿,映入眼帘的便是青翠的柏树和雨竹,马上使人忘却了现在还是初冬时节。

  “这里真是幽静呀,这些挺拔的雨竹,太惹人喜欢啦。”

  蝶儿说着,把欧阳引到回廊拐弯的地方。

  透过茂密的竹林,依稀就看见大雄宝殿了。

  “快看,好大的一尊玉佛呀!”欧阳说。

  缅甸运来的白玉释迦牟尼佛坐像安奉在大雄宝殿基座上。

  佛像宝相庄严,右手作“施无畏印”,表示赐与众生安详;左手作“与愿印”,表示成就众生善愿。佛像面部饱满,于慈祥中显现睿智之光,给人以智慧安详的启示。

  此时,佛殿还没有建完,佛像露天安奉,顶上搭着雨棚。虽然背着光,可佛像的手臂依然在幽暗处熠熠闪光。

  “从这个角度看,佛像居然是女性化的。无论是它的色彩、风韵,特别是玉的材质使它它更娇媚、润泽。”蝶儿说。

  “或许是佛祖的安详神态让你产生这种奇怪的感觉吧。”

  “……”

  他们两人穿过竹林,向大雄宝殿前广场走去。

  因为佛殿还没有封顶,香客们就围着佛殿的基座四处插香,尽管寺庙已经贴牌提示禁止这样做。不了解佛教香客,把烧香当作积累福德的唯一方式,认为烧得多就会福报多,整把烧或者专捡粗香、长香烧就会福德大。蝶儿不由想起在山门卖香的大妈说的话:“进寺拜佛不烧香不灵的……”

  燃香供佛是广修供养、积累福德的一种修行形式。自己是不是真的不够虔诚呢?

  “其实佛前供三枝香就够了。”

  “三枝?”

  “就是供养佛、法、僧三宝。”

  “一定要烧香吗?”

  “礼敬佛祖,除烧香外,还有多种形式,诸如拜佛、合掌问讯、献花、布施净财等,同样可以积累福德。”

  “那我把佛像的身上看到女性化的影子,这难道不是罪过吗?”

  蝶儿的脸上露出忧郁的神情。

  大雄宝殿前东西两侧,各有月门一,东通大厅,是住持接待施主和众僧会客的地方,摆设雅致。西通殿后方丈院(又名方丈室)。

  “蝶儿!蝶儿!”有人在喊。

  身穿羽绒服的童童,从东侧的禅室走过来。

  “你也来看玉佛吗?”

  “是呀。”蝶儿说。

  “雪涛也在这,寺里需要画一些壁画,清圆法师邀他来谈谈……”

  童童发现蝶儿身后的欧阳,便咬着千重子的耳朵轻声地问:“是他邀你来的吧?”

  蝶儿脸上一阵绯红,赌气道:

  “雪涛来画壁画,你不也巴巴的跟来了?”

  “哎呀,真说不过你。”童童格格笑起来。

  “欧阳,一起到禅室聊聊吧?……现在,法师还泡了茶呢。”童童劝道。

  欧阳看看蝶儿,还是婉谢了。

  看着童童跑回禅室,蝶儿说:“没想到会在这碰到她,真是尴尬……”

  “尴尬?”欧阳有些惊讶。

  “哎呀,童童会听见的!”蝶儿的脸又发烫起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十八回 正觉禅寺(三)
穿过清圆法师禅室下面的小道,一幢精美的楼阁——箨龙轩。

  据县志记载:寺内原有一引人入胜之处,是那座临江面水、有四层楼高的箨龙轩。进入轩内,窗明几净,清风徐来,凭栏放目,可以远眺翠峰,近观碧水,朝迎旭日,晚赏皓月,全城景物,——一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吸引了许多名人来此游览。轩内璧上绘有一条形态逼真的龙画。凡是前来正觉寺游览的文人墨客,都要登临此轩,寻觅诗句。

  蝶儿和欧阳绕过拐角的屏风,登上箨龙轩;眼前一下子豁然开朗。

  箨龙轩依着弗河,遥遥与对岸拟砚台相对。前些天下过一阵的雪,因为天冷,雪没有完全融化。河床的沙滩上、沿河人家的屋檐上都还残留着斑斑白痕,一派南国冬日的气派扑面而来。

  “真美呀。”欧阳说。

  “这箨龙轩是新修好的吧?只不知古时是什么样子,也像这样一派开阔迷离的景象吗?……”

  “一定是的,箨龙轩是按传承下来的图纸重建的。相传汤显祖某年雪天也曾与才子帅机到箨龙轩饮酒,写了一首诗:

  香风紫檀树,

  法水波罗蜜。

  荷池屡经嗅,

  雪山未曾失。

  轩虽箨龙旧,

  人希竹林必。”

  “汤翁的这首诗到是挺应景的。”

  “那你也能背首应景的诗吗?”

  “我要想想……”蝶儿笑道。

  正觉江边寺,

  风烟罨画然。

  庭罗合抱柏,

  门泊钓鱼船。

  “好,曾季貍的《正觉寺诗》。”

  “从诗中可以想象,那时的箨龙轩位于江边,楼前可泊船钓鱼,还有合抱的柏树,门户幽深,风景非常迷人。”

  两人在那儿坐了好一阵子,欧阳默默凝望着水面的波纹。

  “在想什么呢?”蝶儿问道。

  “啊,怎么说呢。什么也没想……”

  “什么也没想?”

  “就是这样默默的在你身边,享受你给我带来的幸福感觉。”

  “我带来的幸福?……”蝶儿重复着欧阳的话,眼光闪出了忧愁的神色。

  蝶儿倚在箨龙轩的波形栏杆上,远眺拟砚台上的文昌阁,仿佛忘却了陪伴在她身边的欧阳。

  “你刚才说我带来的幸福?幸福又是什么?……”蝶儿突然冒出了一句。

  欧阳楞了一下,不明白她问这句话的真正含意是什么呢?

  “幸福?”蝶儿喃喃自语。“我原以为自己是幸福的……”

  蝶儿的眼前,映出了风枚眼里深沉的哀愁,还有就是母亲那无声的泪水。

  然而这样的忧伤却是父亲曾经的幸福。

  或许这样想对父亲也是一种伤害。蝶儿内心并不打算责备父亲,想到他脸上经常浮现出的阴影甚至让人同情。

  如果自己没有看见广春与风枚的事,结果又会怎样呢?

  母亲曾无意中说:“你毕业了,我也就解脱了。”

  她得到什么样的解脱?难道是因为自己的存在而使母亲无法自由?

  那自己又怎能给别人带来幸福的感觉呢?

  欧阳望着蝶儿的侧脸,感到她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哀愁。

  欧阳想伸手扶住蝶儿那微微有些颤抖的身体,蝶儿却躲闪开了。

  “请别碰我,我是一个不祥的人。”

  “瞎说!”

  “是真的。或许就是我的存在,让家人都不幸福……”

  “瞧你都说些什么呀,你的想法真是怪哩……”

  “……”

  微风吹过,河面上泛起阵阵波澜,几乎把整河的金色搅成了片片鳞光……

第二十九回 石经幢
佛寺就犹如是人们精神的家园,是人们内心世界的外化。

  艺术家们创造着有形的佛教世界,禅师们建筑着无形的心灵的殿堂。

  当人们偶然走进正觉禅寺时,会对眼前的一切感到陌生与迷茫。突如其来的清净、殿堂、佛像、僧侣,让他们对眼前脱俗的生活产生怀疑。在全盘西化的物质世界里,唯物主义充塞着人们的头脑,这步鞋、绑腿与茶香就显得是那样的特例独行。

  首先突兀在小城百姓眼前的是正觉古寺后山的石塔。

  据慧戒法师考证,古石塔其实是个经幢,因远看像一座石塔,被人们误读了多年。经幢通体由石料建成,分为幢顶、幢身和基座三部分,呈八棱锥形。由于石头的质量粗糙、不坚实、又经过岁月的风吹雨打,主体幢身上原来刻有经文、佛像的形象已经模糊不清,无法辨认了。相对于纸与绢,刻在石头上的经咒保留的会更长久一些。可在时光面前,石经幢也显得这样的脆弱。

  然而石经幢的存在,标志着正觉寺的确切地址。

  据《景德传灯录》记载,马祖道一曾在江西弘法数十年,共建有48座道场,而正觉寺就是马祖在赣弘法的第一道场。该寺始建于唐开元十五年(750年)。在佛教僧侣中,以俗姓称祖的,可能就是马祖道一了。和其师傅怀让相比,道一是广授门徒的禅师。怀让那一辈人如果是静修僧的话,马祖则是开宗门的一代。江西的法嗣,据史书说,广布天下,影响深远,称洪州宗,与青原一系下的石头宗遥相呼应,自此禅宗大盛于天下。

  可有谁相信,千年之后的马祖道场如今已荡然无存,门庭萧条,蔓草荒烟,惟余残破的石塔与几株古柏形影相吊。

  市第五小学就计划在此处扩建,按规划建成后五小将是羊城最现代化的小学。然而在校领导的眼里,古石塔与现代化的小学是不相宜的,几次要求拆除,慧戒法师据理力争,希望能够保住古石塔。好的艺术就是启迪人的思想,就象石经幢,那些不知姓名的匠人,挥动凿锤,它的存在即是向今人展现着古人的信仰之力。

  正觉禅寺后院是有一片佛塔群,共有20多座,其塔有大有小,最高的有4米,最小的也有2米高,造形各异,皆用麻石雕砌,富有艺术特色。其中最有特色,就是那座久经风雨的石经幢,它能完整的从五小移过来,也是市里折中的意见,好在佛说:不执着。

  慧戒法师早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为参拜马祖道场游历至此的,不想却见满目苍凉,不禁潸然泪下。法师乃发愿兴复道场,善举启动,四方响应。海内外四众弟子同缘共助。数年艰辛,在法师的率领下,终使道场重光,禅灯复明。如今正觉禅寺初具规模,市里最近又划出文昌桥边一栋沿河的老屋祠堂作为正觉禅寺的别院,供女师傅们参禅理佛。所以在世人眼里,法师不但是正觉禅寺的建筑师,更是世间心灵殿堂的建筑师。

  正觉禅寺正在逐渐修复起来,大雄宝殿、天王殿、尊旭楼、斋堂、禅堂、藏经楼等殿宇即将竣工,各大殿需要绘上壁画,以示庄严,其目的即直观可视的壁画,比起抽象难懂的佛经更为大众喜闻乐见。

  殿堂庄严用的佛画,可以是佛、菩萨、天龙鬼神的形像画;也可以是佛传图,即根据佛传所记释迦如来一生教化的故事;也可以是本生图画,根据佛经中所说释迦如来过去生中所修的种种菩萨行的故事,如舍身喂虎、舍身贸鹄等故事;也可以是经变图,即根据佛经中所叙的故事,绘成形象,如维摩经变、地狱变等。

  然而让清圆法师头疼的是近代寺院做的壁画,大多画工粗俗不堪,人物形象雷同,构图杂乱无章,最严重的缺陷是壁画不能符合现今通行之仪轨。

  清圆法师邀雪涛来,就为商量这件事。

  雪涛与童童先到大殿看了玉佛,然后一路观赏着寺院楼台,才转向清圆法师的禅室。

  红砖古墙在雨水的冲刷下已有些班驳了。

  远山黛色参天,苍茫无际,眼前一片竹林,郁郁葱葱,童童不禁慨叹解缙“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的才子之气,苏子言,“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古庙在竹林的掩映下总有一种超越功利的恬淡。远远看去,心里滋长着点点的释怀。 

  竹荫的尽头,就是法师的禅室。

第三十回 壁画
一进禅室,立时就闻见茶香扑鼻。

  清圆法师泡的是“碧螺春”。 法师说,“碧”指茶的颜色;“螺”指茶的形状,;“春”或说是指茶味温暖如春。

  童童说:“单听这‘碧螺春’的三字就极好,也不必硬去拆开来理解吧。”

  法师便击掌说妙。

  童童喝了一口,觉得余香满口,问是什么水,泡茶这样香?

  “这水是从寺外不远的一处古井引进来的。”法师说。

  “醒泉?”雪涛问。

  “哦?你也知道醒泉!”

  “醒泉的水具备菩萨的慈心,荡涤污浊而不怨,滋润万物而不争。”

  “这样的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