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红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梨园红颜-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先前自己对这出戏的理解还是肤浅的,从眼神传达出的还是悲愤有余而坚韧不足。

  蝶儿突然想起欧阳在书店盯着自己的眼神,偏偏自己没瞧见他,到让他唬了一跳。 

  “自己是不是一直在想着欧阳的那双眼睛?……”蝶儿想到这里,脸上不由得有些发热。

  这阵子蝶儿身体刚暖和过来,又开始感到了头痛。 

  这天晚上,蝶儿病倒了。

第十三回 元旦
元旦这天是个风和日丽的晴天。

  城西的灵羊神庙、城东的魁星阁每年照例都有一整天的傩面具开光仪式。

  傩是古人戴着面具模仿诸“神”、诸“兽”驱鬼逐疫的原始宗教仪式。

  古籍中早有记载,《礼祀&;#8226;日令》载:“季春之月,周人傩,九门磔禳,以毕春气;仲秋之月,天子乃傩,御估疾,以通秋气;季春之月,命有司大傩,旁磔,出士牛,以送寒气。”《周礼&;#8226;夏官》也有详尽的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8943;&;#8943;”。说明在周代一年三季都有大型傩祭活动。

  羊城傩舞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粗犷刚劲古朴神秘的武文化特色;有违一般运动规律的动力特征;质朴奇异的傩面具艺术;戏剧化的表演及震人心魄的乐曲伴奏,这些特征都蕴含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明代诗人刘镗在《观傩》中有诗赞曰:

  翻筋踢斗臂膊宽,

  张牙颐舌口吻乾,

  摇头回顾百距跃,

  剑身千态万单索。

  时至今日的羊城傩祭仪式,依然保留着每年从农历初一跳到十六,包括“起傩”、“演傩”、“搜傩”、“圆傩”等仪式过程。

  傩舞的表演者都必须头戴面具,身穿古代服装。面具均由香樟木精雕而成,并须请华山教的土师进行“开光”,意为傩神招收阴兵、阴将,这样,傩神才有灵验。

  新雕的傩神相面具,都要举行“开光”仪式,对原有的傩神面具每隔数年也要“开光”。据老艺人说,经过“开光”的傩神才有灵验,年数久了的傩神灵气会消耗,不倡兵,无兵则不灵,开了光就能不断补充灵气,就能治住妖邪。

  虽说“起傩”是从大年初一的清晨开始,可元旦一到,“开光”仪式就意味着傩祭的准备活动开始了,新年的气象也一天天的增强起来。

  傩神面具,以木纹细嫩、质地坚硬的杨木为上好材料,着重刻划图案式的脸谱。每个面具根据人物性格、年龄等等不同要求精心设计,雕刻精湛。傩舞又分文、武两大流派。文傩表演细致严谨,舞姿优美动人;武傩则气势威武磅礴,动作刚劲有力。

  灵羊神庙代表的是羊城武傩。

  提起这灵羊神庙,也是极有讲究的。城外这临、汝二水的灵秀就不提了,单就那山势也奇特得很,南来东绕西北突起,便似一头硕大的石羊将整座城廊驼负。城西武安门外,有一卷巨石横出,光荧异常,状如弯曲的羊角。乡人如遇事业不顺,久病不愈等等之类不如意的事,常常去抚摸巨石,虔诚祷告,遂可得心所愿,故乡人在巨石旁另修了座灵羊神庙,节令常有香火。

  出了武安门;沿河堤走不过多远就是灵羊神庙; “开光”仪式还没开始,但神庙前广场的游人已经是川流不息了。

  “奶奶,爸爸。”

  如果不是童童喊他,逢春掺着奶奶肯定会慢慢从童童面前走过的。 

  逢春抬起头。 

  “噢,你也在这儿啊。” 

  “嗯。” 

  奶奶已有些日子没瞧见童童了,这意外的见面就显得格外高兴。

  “怎么今天不用上学……” 

  “今天是元旦,哪儿不放假呀?您没瞧见广场上多热闹!”

  “哦,我到不记日子了。”奶奶就笑起来,“问问你爸爸,早年间他们学戏那会儿可没这么清闲过。”

  童童上前扶住奶奶的胳膊,打趣地说:

  “那能搁在一起比吗?反正今儿学校休息,一大帮子同学都约好出来看‘开光’仪式的。”

  “是该看看,灵羊武傩有着它的独到之处。说起来武傩的历史比咱们京剧可早得多呢。”逢春说,

  “武傩其以武技见长,在表演中武功成分显示得尤为突出。以前我同师傅看过有‘滚傩神’中的《鸡嘴舞》与《猪嘴舞》。其在表演风格上较大程度地展示了武术韵味。表演独舞时,鸡嘴执刀与握枪上阵,表演一个个武术动作,如:‘挑马枪’‘托环刀’等,给人雄姿英发,潇洒飘逸之感;猪嘴则手揣弓箭、关刀、蛇头棍上阵,一个‘回头弯弓射天狼’,动作更是洒脱优雅。”

  奶奶对逢春说:“这话在点子上。当年,你师傅看‘抢罗汉’, 武傩的头面师傅身段灵巧,跳跃、翻滚变化自如,同时配合各种身法、脚法及步法,其动作粗犷而又洒脱、有板有眼。整个场面动作奔放、勇猛刚劲,既有对阵拼杀的武攻战术气势,又有舞台表演的独特造型效果。他看后惊喜若狂,后来还特意拜了武傩头面学习了半个月,这些姿势后来溶到了‘安天会’的身段里,效果非常好。”

  童童接口道:“原来爷爷还学过傩舞呀。”

  奶奶便笑道:“只要是好的东西,都要尽量学好,然后加以利用。学百家之长,这样才能融会贯通的。”

  逢春说:“是呀,当年师傅对这灵羊武傩确是着过迷的,除了拜武傩头面为师,还考证过一些传说故事中傩舞的起源时间多在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或许与抗击金兵南下侵略有关。其乐器以北方军旅之鼓角为主,如同将士临战,可壮声威。还提到‘秦王破阵子’也与灵羊武傩有异曲同工之妙。” 。 想看书来

第十四回 老旦
奶奶像是走得热了,仰头瞧了瞧天光,发现道旁的招牌是:馨风吃吧。

  “逢春,稍微歇会儿,进去吃点小吃吧。” 

  他们走进馨风茶社,里面人也不多。

  童童挑了张靠窗的桌子,点了三碗鸭子汤粉。

  一会儿,小姑娘把粉端上来,

  “实在对不起,今天客人太多,等着急了吧……” 

  她家的汤是原汁原味的鸭子汤,特别香。

  奶奶又特意要了一块钱的鸭血,一块钱的油豆腐。

  “有些日子没在外面吃粉了。”奶奶说。 

  “灵羊神庙的鸭子汤粉是出名的,我们平时没课时也常到这儿来吃。” 

  “是嘛。” 

  逢春道: 

  “咳,份量少嘛。一碗粉就这么点?居然还能出名?” 

  童童当然不会在意份量的多少,小吃吗,原本讲究的就是味道。

  “别净顾着说话,喝口汤尝尝……” 

  逢春听从了童童的话, “嗯,味儿不坏。但和你王姨的手艺相比,这味儿太淡,太一般了。人嘛,有种怪僻,老会觉得家的东西味道都好。” 

  王姨是家里的钟点工,逢春工作忙,童童一般也不在家,家里的洗洗涮涮一般都是王姨在操持着。

  “哪呀,戏校门口有家小吃店,也是从早到晚营业,汤很一般,可小菜丰富,首推的就是卤猪蹄,老板一般是从下午四点左右开始卖卤菜,可猪蹄卖的好,不用等到第二天就很快卖光了,有次晚上七点去就没了,听说有人一口气买走了二十多个,还有这家的卤蛋、卤翅膀、卤鸭腿等等,每次想吃都得赶早抢……”

  “哪有这样夸张?”奶奶笑出声来。 

  “你就瞎吃吧,嗓子还要不要了?”逢春说。

  吃完汤粉,童童想着就在这等着“开光”仪式开始,懒得再逛了。

  虽说天气冷了,桌上推荐的都是红茶,童童她知道奶奶一直都喝惯了绿茶的,就又要了三杯景德镇的野阑芝。

  小姑娘端上三个玻璃杯,放少许纤细的野阑芝茶叶,冲入滚烫的开水。霎时间,透明的杯子里,那些纤细的茶叶上下翻滚,不一会儿都齐刷刷地立在水面下,舒展开来,像养了一杯子的小树苗。

  奶奶轻轻地摇晃着杯子:“童童,你看这茶叶被放入杯中,它无怨无悔的承受着热流的冲沏,选择了毫无保留地释放自己的清香,你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品格吗?”

  童童说:“是坚韧,是奉献。”

  “是布施。”奶奶说,

  “咱们唱老旦这一行,不像生、旦是主要行当,亦不能和净、丑相提并论。因它不是“花”而是“叶”,故历来不被重视。如今活跃于舞台的中、老年老旦演员寥寥无几。尤其今天戏校能接班的尖子老旦,更不多见,所以奶奶很希望你能坚持下去……”

  “童童,武字通“舞”字,马叙伦《说文解字书疏》曰:‘舞为武的转注字,字巫的后起字,盖巫从大,象执旄尾而舞……为武巫之转注字。’傩技的表演又在不同程度上宣扬武技,突出武术的作用。今天正好聊起了武傩,以前许多著名老旦,多因武功基础较差,仅凭有条天赋的嗓子,便以唱功取胜。这种现象也影响到后来的老旦演员,都以唱工为主了。老旦不动刀枪也就不练武工、不打把子、不扎靠不蹬厚底靴了。因此现在也就极少看到老旦扎靠穿蟒、翻打扑跌、刀枪对阵的老旦武戏了。当年你妈妈可是文武不乱,记得排《对花枪》,你妈妈扎靠开打,极受赞誉,只可惜还没正式演出,她就病倒了。”

  奶奶点燃了一只烟,陷入了沉思中。

  “或许是母亲灵魂指引,奶奶才会同自己说出这些话来。”

  童童心中暗想着。

  她不愿意再提起母亲,就把眼往窗外看去。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五回 开光
河岸上、广场上的人们“哄”地发出一声喊,也有人奔跑起来。“开光”仪式就要开始了。 

  “奶奶,别紧张哟。要看‘开光’仪式,我的同学早已经占好位置了。”童童说。 

  “嗯。”

  出了馨风吃吧,奶奶瞧着人太多,又皱起眉来。

  “太嘲杂了,我还是先回吧,原本就是出来随便走走的。”

  童童目送父亲、奶奶的身影消失在武安门的尽头,才又钻进人群中。

  燕子、欧阳、雪涛、唐彬这一帮子人正挤在前排评头论足地议论着,看见了童童,忙招呼她过来。

  燕子问道:“今天能看到傩舞演出吗?”

  唐彬就笑起来:“今天只是给傩神面具开光,不会有演出的。”

  燕子泄气道:“那还有什么意思……”

  灵羊神庙忽然中门大开,燃烛鸣炮,由武傩头面从大庙神龛上请下傩神,并用新布和清水替傩神洗脸,然后将傩神连同其座的“金交椅”置于神龛前的长香案上,其余面具平铺在案,服装、道具等皆装箱成担。大约二十人各杠一面晒垫大小的白旗开路在前;十几个鼓乐手敲锣打鼓、吹着唢呐、号角紧随其后;傩神端放在轿内,轿前后高举—把万民伞,傩神轿前是扛抬的“土地”,轿后是扛抬的“总兵大元帅”;各大队村民代表及长者持棍、鞭、矛、火把等紧随其后;最后由一面黑缎绣龙的三角旗压队,叫“坐兜旗”。

  整个队伍一路吹吹打打,鞭炮、铳声轰鸣,簇拥着傩神一直奔上青云峰。

  童童瞧见那傩神面具雕刻尤为精细。其脸黑嘴阔,两眼微突,黑眼珠用黑釉瓷珠装嵌,眉心有一道神明印,两道粗眉高高扬起,一双硕大的顺风耳更增添了威风凛凛的气势。头戴一顶镀金铜丝穿制成的紫金冠,一顶六尺长的大红风帽戴在紫金冠之上。

  童童问道:“那个坐在轿内的傩神到底是谁呀?”

  欧阳说:“与我和燕子同姓呢,叫欧阳晃,俗称‘欧阳金甲大将军’”

  燕子邹着眉道:“欧阳金甲大将军?哥,他真是个大将军吗?”

  欧阳笑道:“这位傩神的由来,原也有个典故:话说唐王李世民为试龙虎山张天师的法术,叫二十四名鼓乐手藏于宫殿地底下,奏乐不停。声称宫中闹鬼常有鼓乐之声,请求张天师驱鬼。张天师遵旨作法,取一碗冷水,念动咒语,鼓乐手在地下冻得一阵哆嗦,鼓乐手稍停,后又奏响。张天师又取一空碗,念完咒语后,用筷子在碗面上一抹,二十四名鼓乐手的人头全部落地。此后,这二十四名冤鬼在宫内闹腾不休。皇帝无奈,只好封他们为‘傩神’,为首者‘敕封欧阳金甲大将军’,千年万载,享受香火。二十四名冤鬼受封后立即飞出宫廷,飞行时身首分离,身子落在湖南,头落在江西。因此,我们这供的傩神,只有头而没有身子。”

  童童道:“原来只是个鼓乐手呀。”

  欧阳道:“可别小瞧了他,你看见后面那些面具吗?都是他的手下呢。”

  童童往后看,果然还有二十四面具,皆如人脸大小,樟木雕刻而成。面具面目各异,造型生动。有的绿脸黑须,目瞪口阔;有的黑脸粗眉,形态凶恶;有的白脸秀眉,和善文静;有的黑脸黑须,威武雄壮;有的凶神恶煞;有的滑稽可笑,个个栩栩如生。

  燕子又忙着问来历。

  欧阳解释道:“除了傩神即欧阳金甲将军,俗称大面子外,余者他们的名称是:开山、先锋、功曹、绿品、杨帅、鲍三娘、花关索、小鬼、判官、钟馗 、上关、下关、童子、前司郎、城隍、皂班、土地、点兵、四大天将、雷公,除小鬼外,皆是‘敕封欧阳金甲将军麾下’的兵将。”

  燕子道:“还以为傩神是原始图腾呢,却原来也不过是唐宋的典故呀。”

  唐彬笑道:“傩神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演变吗,不过傩祭仪式确实源于远古。”

  欧阳道:“不错,从傩神的演变确实能看到历史的变迁,像上古时代颛顼之妃溃氏所生第三子梼杌、蚩尤、伏羲、女娲、唐太宗李世民的太子都曾做过傩神。”

  童童问道:“李世民的太子也做过傩神?”

  欧阳道:“石邮乡嵊头山傩庙中供奉的傩神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太子。”

  燕子笑道:“想想也为他不值,太子与鼓乐手居然同享一庙的香火。”

  欧阳道:“这便是民间的洒脱。”

  童童叹息说:“开光仪式开始了,就觉得这新年的脚步也近了。”

  欧阳说:“是呀,时间就是这样快的飞逝。”

  欧阳认为这以后的过程太程式化,便约了童童、雪涛一同去看望在家养病的蝶儿。

  燕子好奇心强,拉着唐彬跟着队伍上了青云峰。

  等俩人下山的时候,“开光”仪式还在继续,城里却已是华灯初上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六回 文傩
昨天傍晚时分,刮起了初冬的寒风。

  天明时分风歇了,阳光露出脸来。

  燥热、眩晕。

  蝶儿始终在半睡半醒之中。 

  好像是在做梦,它隐隐约约地听着父母同外公的谈话。 

  “什么元旦,什么春节,其实和平时也没什么两样。”

  “是啊。如今天天都是过年似的。”

  “那不一样,上街瞧瞧,气氛就是不一样呢。” 

  “气氛不一样?我倒是没有觉得……” 

  “听说今年的傩神开光仪式要隆重得多呢。”

  “开光仪式?”

  蝶儿重复着父亲的话。

  “是了,今天是元旦。”

  于是蝶儿又仿佛看见童童、燕子她们在观傩的人群里兴奋的样子。 

  “哦,那我也去走动走动。” 杨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