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骄子--龙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之骄子--龙腾- 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楚天野不好意思的看向玄因,说道:“小子杀生,大师不会在意?”

    玄因一笑,说道:“施主不像老衲一样是修佛之人,有诸多戒律,还请施主随便。”

    楚天野:“听大师此语,对是否杀生并没有太多的顾虑。”

    玄因摇摇头,说道:“老衲不喜杀生,也从未开过杀戒,但在佛道亦有降妖伏魔之说,杀生与否并是重点,关键是所为何事。昔日八百勇士以险拒敌,杀伤无数,但他们的行为是为拯救中原众多无辜黎民百姓,那是善业,因此才会有铁血旗的流传。”

    楚天野颔首说道:“小子又明白了。”

    玄因:“在施主身,老衲看到了诸多的杀戮,但施主乃是有大智慧的人,老衲希望未来施主可以多做善事,日后必有善果。”

    楚天野正色说道:“大师的教诲,楚天野必将铭记于心。”停顿片刻,楚天野问道:“大师曾说,修佛最重要的是修心,但小子一直不甚明白,难道佛在心中么?”

    玄因念道:“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知待心知。

    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楚天野没有说话,静静的等待着。

    玄因:“经云:心垢则众生垢,心净则众生净;欲得佛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也,三聚净戒自然成就。修心是修佛的前提,没有一颗侍佛的心,是不可能坚持的。修心是修佛的根本,修佛如何修?不是在口中,而是在心中。”

    楚天野:“但我心中有佛,却心中不净。”

    玄因:“自心是佛,不应心外觅佛。佛不度佛,将心觅佛不识佛。但是外觅佛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亦不得将佛礼佛,不得将心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亦不造善恶。”

    楚天野:“如此说来,佛既是空无?”

    玄因摇摇头,说道:“佛并不是空无,若欲觅佛,须是见性,见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念佛得因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报,觅佛终不得也。”

    楚天野一脸疑惑,说道:“修佛而觅佛不得?”

    玄因:“佛无持犯,心性本空,亦非垢净。诸法无修无证,无因无果。佛不持戒,佛不修善,佛不造恶,佛不精进,佛不懈怠,佛是无作人。但有住着心,见佛即不许也。佛不是佛,莫作佛解。若不见此义,一切时中,一切处处,皆是不了本心。”

    楚天野:“既是如此,那为何还要修佛?”

    玄因:“是以圣人亦不将心求法,亦不将法求心,亦不将心求心,亦不将法求法。所以心不生法,法不生心,心法两寂,故常为在定。众生心生,则佛法灭;众生心灭,则佛法生。心生则真法灭,心灭则真法生。已知一切法各各不相属,是名得道人。知心不属一切法,此人常在道场。”

    楚天野更加疑惑,问道:“修佛难道不修心么?”

    玄因一笑,说道:“将心求法者为迷,不将心求法者为悟。不著文字名解脱;不染六尘名护法;出离生死名出家;不受后有名得道;不生妄想名涅槃;不处无明为大智慧;无烦恼处名般涅槃;无心相处名为彼岸。迷时有此岸,若悟时无此岸。何以故?为凡夫一向住此。若觉最乘者,心不住此,亦不住彼,故能离于此彼岸也。若见彼岸异于此岸,此人之心,已得无禅定。”

    楚天野突然感到有什么东西在前方,可自己却怎么也抓不到。

    玄因接着说道:“动而无所动,终日去来而未曾去,终日见而未曾见,终日哮而未曾哮,终日闻而未曾闻,终日知而未曾知,终日喜而未曾喜,终日行而未曾行,终日住而未曾住。”

    那种感觉更加强烈明显。

    玄因唱道:“动是心动,动即其用。动外无心,心外无动。动不是心,心不是动。动本无心,心本无动。动不离心,心不离动。动无心离,心无动离,动是心用,用是心动。动即心用,用即心动。不动不用,用体本空。空本无动,动用同心,心本无动。”

    楚天野猛然抬头,说道:“小子好象有些领悟到大师的意思了,大师是否在说,人人皆是佛,求佛则失佛,求己则失己?”

    玄因露出会心微笑,赞叹道:“施主真乃有大悟性之人也。”



………【第六章 佛法无边 第五十二回 参禅 2】………

    此时的楚天野感觉心中有些许的轻快。

    玄因说道:“不若老衲给两位施主讲一则佛事。”

    “扶桑真观禅师,最初研究天台教义六年,后来改习禅学七年,为了寻师访道,以期明心见性,找到自己本来面目,又负笈中原各名山丛林,参话头,习禅定,又经历十二年之久。

    二十多年后,他终于在禅门中得到了自我消息,因此束装返国,在扶桑各地弘扬禅法。各地学者,蜂拥而来参禅求道,大家都争相以一些困难的问题,要他解答。

    那些问题包括:

    一、什么是吾人自己的本来面目?

    二、达摩祖师西来大意是什么?

    三、人问赵州狗子有无佛性,赵州时而说有时而说无,究竟是有是无?

    问题虽多,真观禅师总是闭着眼睛,不予回答。有人也知道真观禅师不愿和人议论禅门公案,大家对公案禅搬来说去,并不能得到真正的受用。

    一天,有一位五十余岁的天台学者道文法师,研究天台教义三十余年,慕名而来,非常诚恳的问道:‘我自幼研习天台法华思想,有一个问题始终不能了解。’

    真观禅师非常爽朗答道:‘天台法华的思想博大精深,圆融无碍,应该问题很多,而你只有一个问题不解,不知是什么问题?’

    道文法师问道:‘法华经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意义就是认为树木花草皆能成佛,请问:花草成佛真有可能吗?’

    真观禅师不答反问:‘三十年来,你挂念花草树木能否成佛,对你有何益处?你应该关心的是你自己如何成佛?你要作如是想才对!’

    道文法师先是讶异,然后道:‘我没有这样想过,那请问我自己如何成佛?’

    真观禅师道:‘你说只有一个问题问我,关于第二个问题就要你自己去解决了。’”

    楚天野细细品味,片刻之后,说道:“这则佛事是要告诉我们世间一切万物都是从我们本性流出,只要我们成佛,那么万物皆可成佛。”

    玄因点点头,说道:“这就是禅的精义,要我们认识自我,你就会是佛,佛就会是你。”

    楚天野又说道:“可小子杀戮甚重,如何成佛?”

    玄因:“迷时有罪,解时无罪。何以故?罪性空故。若迷时无罪见罪,若解时即罪非罪。何以故?罪无处所故。经云:诸法无性,真用莫疑,疑即成罪。何以故?罪因疑惑而生。若作此解者,前世罪业即为消灭。”

    楚天野:“大师是在说关键在于‘迷’与‘悟’?”

    玄因颔首说道:“迷时六识五阴皆是烦恼生死法,悟时六识五阴皆是涅槃无生死法。修道人不外求道。何以故?知心是道;若得心时,无心可得;若得道时,无道可得。若言将心求道得者,皆名邪见。

    迷时有佛有法,悟无佛无法。何以故?悟即是佛法。夫修道者:身灭道成。亦如甲折树。生此业报身,念念无常,无一定法,但随念修之;亦不得厌生死,亦不得爱生死;但念念之中,不得妄想;则生证有余涅槃,死入无生法忍。”

    楚天野面露喜色,说道:“小子有所领悟。”

    玄因正色说道:“再送施主一句话,自性清净无染,就是戒;自性寂然不动,就是定;自性观照无碍,就是慧。”

    楚天野双手合十,面带恭敬之色,说道:“小子记住了。”

    玄因:“明日,老衲便要与两位施主分别,与两位施主相处的日子竟然让老衲有些兴奋,这在老衲自从云游四方以来从未发生过的事情。”

    李静宁淡淡一笑,说道:“大师应该是为楚兄而兴奋?”

    玄因笑言道:“罪过,罪过,老衲刚才已打诳语,还望女施主见凉。”

    李静宁:“突然感觉大师与其他长老有些不同,若不是已与大师相识,静宁不会把大师当作佛门中人的。”

    玄因问道:“为何?”

    李静宁:“因为大师给静宁的印象是真性情,一点也没有其他佛门中的古板。”

    玄因双手合十,说道:“多谢女施主夸奖,刚才女施主所说的确正确,老衲自幼拜入佛门,今年已有九十又九,期间游历中原、草原、天竺各大寺院,应该可以称做阅人无数。但真正能得到老衲推崇的不过数人,楚施主便是其中一位。”

    楚天野与李静宁互相看了一眼,均没有想到面前的这位高僧竟然已接近百岁高龄。楚天野恭敬说道:“大师的推崇,小子实在不敢担当。”

    玄因摇摇头,说道:“施主与一般人有着不同的本质,老衲在施主的身看到了那种女施主所说的‘真性情’。施主要知道,一般人在与老衲谈话之中,有着太多的奉承,口中宣扬佛法的光芒,但心中其实并未领悟真谛。当然,这是老衲的过错。但施主便不同,虽然施主对佛法并不了解,但施主却可以在瞬间把握佛法的精要,这一点,连老衲也很佩服,施主就不必过谦了。”

    楚天野正色说道:“小子在与大师的交谈之中获得了许多做人处事的道理,大师的教诲,小子定会牢记于心,不会辜负大师的厚爱。”

    李静宁问道:“大师要去往何处?”

    玄因:“老衲会前往滇国,随后会在献国逗留,最后,老衲要再次前往佛教胜地——天竺。”

    楚天野忽然问道:“作为佛教的起源地,天竺定会有诸多的得道高僧?”

    玄因笑言道:“自从佛教传至中原之后,发展兴盛,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中土的佛法造诣已不低于他们。而且,佛法与武功不同,不会因为正宗偏族而有所差异。”

    楚天野摸摸脑袋,说道:“小子又明白了。”

    玄因:“‘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故,出现于世。’千余年来,流传世的佛法,就在各种不同的方法,一直负着这样一个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的重要责任,这也是佛法长盛不衰的原因。”

    楚天野:“何为‘佛之知见’?”

    玄因:“所谓“佛之知见”,就是指人人具有的智慧觉性。这个觉性,从它的体质方面讲,是广大圆明,恒常不变;从它的相状方面讲,是清净湛寂、充塞时空;从它的作用方面讲,是随缘应用、观照无碍。它是事物的真实相貌,所以叫做实相;又是万法的究竟体性,所以也叫法性。只因我们久远以来,被主观偏执的习气所障蔽,竟使这一本具的光明觉性,不但没有办法显现,而且也没有人肯信。弄得痴迷暗钝,脱离实际,枉受许多苦恼,因而不得不借佛法来开、示、悟、入。”

    楚天野:“那‘开、示、悟、入’,又是如何?”

    玄因:“概括来说,就是由明悟心性而到彻证心性。只有明悟心性以后,启发智慧,明因识果,才真能降伏烦恼,化除习气,步步深入,直到彻证真理,成就佛果。”

    楚天野点点头,玄因接着说道:“《华严经》说:‘不能了自心,云何知正道。彼由颠倒慧,增长一切恶’。《解深密经》说:‘若不了知无相法,杂染相法不能断’。《大日经》说:‘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由此可见,修行佛法,应该建筑在自觉的基础,由依法修习,而得定开慧,而明心见性,而扫荡积习,而彻证真理;从思维转为观照,由现象渗透本质,解脱生死苦厄,成就无觉果,这是修佛的具体内容,也是修佛的根本宗旨!”

    楚天野再次双手合十,说道:“大师此语如同黑暗里的一盏明灯,在小子以后人生的路途中,会指导小子的前进方向。小子拜服。”说罢,楚天野站起,在玄因面前跪下,连磕九下,站起。

    玄因笑而不语,片刻之后,问道:“请问施主,老衲说了什么?”

    楚天野微一错愕,随即笑言道:“大师什么也没有说,小子什么也没有听到。”

    玄因双手张开,画圆,最后放在胸口,看着楚天野。

    楚天野一笑,双手放在胸口,随即慢慢张开,画圆,笑着看着玄因。

    随即两人相视一笑。

    玄因说道:“将要离开,老衲心中竟有些不舍。”

    楚天野:“何为离开?何为不舍?”

    玄因听后一顿,随即笑了起来,说道:“老衲错了,老衲又没错。”

    李静宁满脸疑惑的看着对话中的两人,刚才两人之间的对话,她几乎没有听懂一句,更不懂两人所要表达的意思,难道这就是禅道?李静宁耸耸肩。

    仿佛周围的空气也不再那么潮湿,蚊虫也不是那么讨厌,四周静的出奇,楚天野与玄因笑的出奇,当然,这一切都是对李静宁而言。



………【第六章 佛法无边 第五十三回 树魈】………

    夜色更深,三人均已有困意,坐在那里,眼睛不自觉的闭。

    玄因忽然睁开双眼,眼里透射出摄人的光芒,楚天野随即也睁开双眼,但他此时心里想的却是玄因。由于修炼‘紫藤诀’的原因,楚天野的感官要比一般人强出不少,自从功力大增之后,他的感官已经提升到很高的地步,但从刚才两人的反应来看,自己距玄因这等级别的高手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楚天野轻声将还在睡眠中的李静宁叫醒,告诉她有人向这边潜来,李静宁长剑已出鞘。楚天野传音问道:“大师是否判断出对方的人数?”

    楚天野本身便已大约得知对方的人手不下于二十人,但大战之前,最好要将对方的真正实力掌握清楚,也就是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玄因传音说道:“对方应该有二十四人,但他们给老衲的感觉却有些异常。”

    楚天野正色说道:“原来大师也有这种感觉,小子还以为是自己感觉有误呢,他们的轻身功夫不仅相当高明,而且路子也与常人不同,仿佛他们生来就在树一般。”

    李静宁突然说道:“他们是滇王训练的鬼影杀手——树魈。”

    楚天野与玄因两人同时望向李静宁,李静宁解释道:“静宁曾经在煌那里了解过滇国的一些讯息,那时他便说过滇王一直在训练一批特殊的杀手,专门负责在丛林中活动,看来便是他们了。”

    楚天野问道:“静宁可知他们的特殊之处?”

    李静宁露出悲悯之色,说道:“树魈的训练相当残酷,他们是一群从小就被滇王扔进丛林中,从此所有的生活、训练都在丛林之中,一生都可能不会离开丛林。因此,如若他们隐藏在丛林之中,一般人是根本不会发现他们,因为,他们已经与丛林融为一体了。”

    李静宁虽然说的平常,但楚天野与玄因两人均能感到残酷性,为了自己的利益,竟然牺牲这些无辜的百姓。他们以前只是寻常的孩童,但却被逼迫做这种事情。能够成为一个树魈,他们不知要忍受多大的痛苦。

    玄因双手合十,念道:“阿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