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机关里混得最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谁在机关里混得最好-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用分数来衡量的。

  分高的就是工作做得好,奖金也多,分低一些的奖金少,再低了那就是事儿干得实在说不过去了,就没有奖金了。怎样才叫工作实在说不过去呢?比如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你那单位领导违法犯罪被纪律处分,甚至判刑了,你不能得先进评优秀吧,检查组想帮忙也不好帮啊,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

  即便不为了工作成绩,冲着这奖金,大家更要重视。职工一年忙到头了,盼的什么?不就是拿个红包好过年么? 

  一批批的检查组来,查资料,听汇报,或者搞测评,按照年初的责任书逐项打分,等等。请检查组的人抽烟,吃饭,喝酒,重要的检查还要一人一个红包。他们一个个喝得脸红脖子粗的又奔赴下一个单位去检查。

  但凡一个检查一结束,宾主就摆开下一个战场,在餐桌上拼酒较量,最后闹个皆大欢喜。

  这一趟年关,各大酒店前都是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人满为患,一半以上都是为了接待年终检查的。不信你稍微晚一点去看,那酒喝多了,从酒店出来大声嚷嚷的,不少是机关的人。这两个月赚的钱,让酒店老板睡着都要笑醒了,足够他们一年的开销。

  薛冰分管机关,应付检查成了他这一段时间的主要工作。办公室接到检查通知后,就先送到他这儿来。他去跟郑局汇报,郑局就那一句话:“年年都是这样那样的检查,就那么回事,你负责应付就行了。重要的检查,吃饭的时候通知我一起参加。该开支的用就是了”

  薛冰在市农委的时候,对这类检查早已应付自如。好在农业局一年下来也没有出什么事,因此,检查前补点材料,检查时勤上烟酒,十多项这样那样的检查,轻轻松松就过了关。

  薛冰头痛的是检查过后,更大的考验在后头:那就是喝酒。这一趟一趟的酒喝下来,许多人乐在其中,他却受不了了。一天到晚喝得醉醺醺的,脸上挂着笑容,口中好话说尽,回家又少不了林惠一顿数落,心里不是个滋味。

  怪不得现在做什么事,都要请人吃饭。你想,那好酒一喝,人就容易亢奋,高兴了人就爽快多了,什么事就好办了。

  自然,这样一来,那饮食娱乐行业它不兴旺都不行了。

  薛冰清楚地记得,在市审计局撰写的农业局前任领导的审计报告里,平均每年以接待费名义支出的,占全局所有经费开支(职工工资除外)的15…30%。薛冰相信,接待费用比农业局高的部门还多。所以,网上有人说,政府省下一年的接待费用,应该有三千亿人民币以上,建造一两艘航空母舰都够,这样说应该是没错的。

  接下来是领导干部考评。

  由市委组织部、市纪委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的领导干部考评小组来到市农业局,对局领导班子及成员进行测评,由职工无记名投票评定局领导干部一年的工作。

  薛冰有些忐忑不安。虽然他自问自己问心无愧,但职工是怎么想的,他心中无数。

  当初,针对农业局矛盾重重的状况,薛冰在职工会上,几次当众表态做到三点:一是支持主要领导的工作,与班子其他同志搞好配合,同时努力团结全体职工,做好各项工作;其二是分管机关,在科室之间、职工之间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公正;最后是财务工作严格按财经制度办事,自己做到不贪不占。他是这么说的,也尽了自己最大努力这么做了。这样一来,职工对自己应该没有多少意见了吧!

  在局班子成员个人述职之后,由全体职工无记名投票。测评统计的结果,不公开。组织部的刘科长悄悄地以请薛冰复印材料为名,让薛冰知道了答案:优秀票薛冰第一,其次郑局,再次王培德、杨小旭、李华生,但大家相差都没有超过五票。基本合格票郑局没有,薛冰王培德和杨小旭都是四票,李华生六票。其余均为合格票。换句话说,从测评票来看,大家表现都不错。

  薛冰对自己优秀票最多,第一感觉是一年辛苦没有白费,值了!是的,班子成员包括一把手郑局在内,薛冰毫无疑问出力干活最多,当然郑局是负责全面的主要是动脑子了。

  但薛冰心中隐隐地也感到了一些不安。他的优秀票比郑局还多,作为一把手,郑局大约会有一些想法的。同时让薛冰郁闷的是,杨小旭并没有做多少工作,李华生除了一天牢骚满腹外,工作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优秀票、合格票大家都相差无几,这让薛冰有些莫名惊诧。

  或许,当领导重要的不仅是会做事,还要会笼络人心。

  当然,与搞掂下面(也就是职工)相比,更重要的是搞掂上面。年底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给领导拜年了。

  时下许多当官当得如鱼得水的,最重要的一条,不是和职工搞好关系,而是和自己上面的领导搞好关系,特别是关键的领导。背后有了过硬的靠山,风吹不动,雨淋不到,在你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几乎可以为所欲为,下面的人奈何不了你。你看李华生他们闹腾得那么凶,常林不是什么事也没有么?至于测评,那就更算不了什么了。

  而背后没有靠山,就随时都有人为刀殂我为鱼肉之虞。

  和领导拉关系,占了这些政客们70%以上的时间和精力。不论工作或生活时间,他们都在千方百计围着领导转。鞍前马后,乐此不疲。说他们是为了领导而生的都不为过。

  至于工作,全交给手下人去做了。一点点钱,就可以让许多人为你去买命的。而一旦当了官,成为一把手,手里握着大把的资源,还怕国家的钱不够他花么?

  这与其说是一种领导艺术,不如说是一种聪明而且非常划算的为官之道!

  人人都在算经济帐,当官也不例外。而且,当官的投入产出比,是其它行业根本就没法比的。薛冰就听人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一名官员就是一座金矿。

  前两天,郑局跟薛冰说,快过年了,要准备好一些信封给有关领导拜年。他跟余梅谈起这事,余梅说,往年的规矩市上主要领导每人两千,分管联系领导和关键部门一把手一千,其他的五百。说起这个,余梅还叹了口气:唉,单位穷,拿的少了。要是有钱,多拿点,那单位做事就好办多了。最后郑局拍板,咬咬牙涨了价。他自己亲自拿着,一个一个领导汇报去了。

  领导的含金量有多高,简单看看年底,领导门前车水马龙的情景就可见一般了。

  在郑局的办公室,薛冰数好钱,用一个个信封装好,在信封右下角写下一个个小字。就是领导的姓,怕弄错了,作个记号。然后交给郑局,装在他那大号的真皮公文包里。做着这些的时候,他在想,领导怎么好意思接你的钱呢,他不接钱,你这送钱的人,脸往那儿搁呀?

  连续几天,郑局都在自己的办公室打电话,找领导汇报工作。

  殊不知,年底到领导办公室汇报工作的人太多。你不可能在外面堵,更不可能到领导开会的会场去,而领导家里的门,那一般的关系他是不会轻易为你打开的,很简单,不熟悉的电话是不会接的。往往一个市上领导,郑局要连续联系两三天才成得了好事。郑局笑着跟薛冰说:“这送钱真不容易,看把领导们忙的”。

  薛冰陪着笑笑,看着心里都累得慌。想到自己一年来,为了工作,在请客吃饭时,趁着酒壮人胆,可没少说那满嘴肉麻的奉承话。但一到真要赤祼祼的送钱,还就是别扭,远没有自己甩开膀子干工作来得那么痛快。 。。

第三十章  醉里神思
每年春节怎么玩,看看人满为患的酒店、茶楼和麻将馆就知道了。

  唉,东西部的差距是随处可见哪!薛冰叹了一口气。

  东部沿海的人,一天都是匆匆忙忙的样子,到处在找钱。西部的人呢,闲得无聊就打牌喝酒。

  走到滨江市的小街小巷里,往两旁放眼望望。只要有个门面,做着小生意,他都要摆上一张麻将桌,边做生意边搓麻将。

  后来,打麻将的人越来越多,就多摆几张桌子,一人收五元十元。完了关门一算,嘿,打麻将赚的钱,比卖付食小吃什么的赚的还多。于是乎,一条街一条巷,都那么的摆上了一张张麻将桌。

  这个阵势浩大,似乎全市人民都在打麻将一般。

  从内心里,薛冰极为讨厌打麻将。他不知道那么多人,为什么能够整天整晚都兴致勃勃地打麻将。有意思么?

  他也不喜欢喝酒,因为他们那里,喝的都是五十几度的高度白酒。由于不喜欢喝酒,他甚至都不愿意上酒店吃饭了。

  但是,请别人是交际,接受别人宴请,是应酬。这些,时下都必不可少,薛冰也别无选择。

  瞧瞧,人家请你了,你得回请。倘若只一桌人,你请我,我请你,这一趟下来就要吃十回。何况你怎么可能只有十来个朋友呢?叫花子都有三个朋友。

  比如你的同学,从小学到大学的同学,还有党校的和其它院校干训班的同学;你的同事,战友;你的朋友,工作中的、社会上的;还有亲戚。重要的还有你的领导,官场上的朋友。等等。算下来,这有多少?非常好的朋友,还要包吃包耍一天。

  因此,春节这点时间,根本就不够大家吃喝玩乐之用。

  于是乎,从新年开始就相互请客,互相请到“撞车”那是常有的事。“撞车”就是我来请你,呵,你也准备来请我了。往往到年后一、二个月甚至更晚才结束,因为上班后就只有周末请客了。

  这期间,虽然是被动应付,在朋友们生拉活扯之下勉力为之,薛冰的酒量还是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只是,斗地主和搓麻将的技术却一直没有多大的进步。

  呵呵,赢了钱薛冰是不是有兴趣了呢?当然不是。赢了没有什么可高兴的,输了也没有什么可生气的,薛冰的“不识时务”。

  就这样晕一天醒一天地过春节,薛冰心里十分着急。

  从年前一两个月开始,薛冰就在思考明年工作如何创新的问题。他查阅了大量资料,包括国内外的、本市的。边看边思考,两三个月下来,看的资料有三四百万字了,作的笔记也有三大本。

  要知道,“三农”问题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一个大课题。从中央到地方,上上下下都非常关注,花大力气在做工作。

  以滨江的条件,在哪里搞创新求突破效果最好呢?一点眉目都没有。

  但是,薛冰是下了决心,要在工作上搞出点名堂的。找不到那创新的路子,他是不会罢休的。深夜里,薛冰回到家中坐在书桌前,独自冥思苦想。

  一要借鉴二要创新。

  远的不说了,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搞得好,咱学不来。国内,农业搞得有声有色的,要数山东、河南等省,都是走现代农业的路子。这些做法很好,可以借鉴。

  河南郑州等地,条件和滨江差不多,似乎更有借鉴意义。

  他们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的原则,围绕城郊农业、休闲农业和品牌农业,抓优质粮经作物和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城郊乡镇重点发展以无公害蔬菜、名优花卉、时令水果为主的高效种植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平坝乡镇以优质小麦、饲料玉米种植为主,建立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订单种植。山区乡镇和旱作区,积极实施生态育林工程,重点发展以金银花为主的品牌农业,以杂粮生产为主的优势产业和规模化养殖业,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不断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滨江农业目前的发展方向,与郑州不谋而合。

  如何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发挥滨江优势,克服自身不足,是滨江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并最终异军突起的关键。

  滨江要大胆解放思想,创新地提出“经营滨江农业”的理念,以农产品深加工为龙头,积极培育特色优势生产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培育发展新的农业示范园,突出建设特色,发挥品牌优势,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这就更上一个档次了。

  具体由市农业局提供人才、资金和技术支持,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为支点,向内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各具特色的“公司加农户”实体,向外打造一个个乡村产品和服务网络交易平台,把本地特色产品和服务进行统一包装,集中上网推销,与国内外市场实现无缝连接。

  想到这里,薛冰心中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他要让贫穷落后的滨江乡村变得遍地黄金,勤劳朴实的父老乡亲快速地富裕起来,打造一个闪亮的“滨江模式”。

第三十一章   薛冰拜年
天气还是那么冷,但是节日的喜庆气氛冲走了许多寒意。大街上人潮涌动,比往日热闹了很多。大人小孩都穿上了新衣,一个个喜笑颜开的样子。街边摆着一些小摊,买卖气球、小玩具和小吃。地上残留着不少烟花纸屑,风一吹过,像顽童在用扫帚乱扫一气,搅得纸屑满街飞舞。

  滨江当地的习俗,正月初二开始走人户拜年。

  今天初四了,薛冰犹豫着,应该到欧阳副市长那里去拜个年。但拜年送什么,却是个难题。送得不好,倒显得生分,就适得其反了。

  人情往来,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是,时下人们为了当官、发财、升学、就医、打官司、办执照等等等等,送高档烟酒、送钱、送房子、送女人,凡是想得到的,无所不用其极。早已弄得非常的不正常了,这就是拉关系走后门。

  说起来大多数人都讨厌这个,但事到临头,一个个又使出浑身解数,用这种方法办自己的事儿。人们普遍相信,这拉关系,比什么规定什么法律,以及其它所有的办法,都要管用。

  薛冰不擅长这个。只是不想显得自己无礼,他感谢欧阳副市长,给他提供了一个一展所长的机会。

  跟几个很要好的朋友,无意之间聊到提拔的事,薛冰说一点花费都没用。他们感觉稀罕,薛冰自己也感觉稀罕,在他走马上任农业局以前,他甚至没有请欧阳副市长吃过一顿饭。

  以滨江的官场,这个滨江最重要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来说,那什么官值多少钱,坊间可都是说得有板有眼的。交委主任、财政局长这类部门一把手宝座,四、五十万;建委主任、国土局长、教委主任,二三十万;再差一些的,也要个十万八万。至于副职,打个三至五折。当然,不是随便哪个人,拿钱就可以买得到官的。你还得是关键的领导信得过,或者,是信得过的人全力推荐的。当然,自己必要的条件也要具备。

  对这些传闻薛冰似信非信。说不信,是因为他觉得这么大笔钱,送钱的人胆子要够大,接钱的人,胆子要更大。说信,是因为他的朋友中,当官的不少。都是多少年知根知底的人,每每酒喝多了,也有人说漏过一句两句的,拿了好多钱给市上领导了。

  现在,薛冰总算明白了些道道:一方面,那些整天围着市上领导转的人最聪明。为什么这么说呢,他们一天都在想法讨领导喜欢,帮领导做事,随时抓住各种机会给领导好处。如果有了更好的位子,那不是他的还能是谁的?相比之下,那种临时抱佛脚的是最笨的了,要办事了才想到给领导送钱,领导承担的风险更大,他不怕你那钱烫手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