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外慧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绣外慧中- 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佑熙安慰道:“没事的,你忘了,在上京的时候,我曾从箭雨中逃生。”

    俞宛秋瞪了他一眼:“还好意思吹,你逃是逃了,腿上和脚上却中了两只毒箭,在家里养了好久,差点成跛子的。”

    赵佑熙毫不在意地笑道:“那次是上百名弓箭手从四方八面围攻我一个人,也就是我才能逃出生天,要换了别人,早被射成箭猪了。”

    “好,你厉害。”俞宛秋好脾气地附和。

    “你相公只在这方面厉害吗?”赵佑熙附耳低语的同时,咬住妻子小小的耳垂。

    俞宛秋不介意夸他:“你在床上更厉害。”

    赵佑熙笑得好不暧昧:“乖,等我回来,好好犒赏你。”

    “啰嗦,快走啦!”

    最后,太子是被太子妃推出大帐的。

    这是他们经历了几次大战后磨合出来的解压方式:每次披挂上阵前,夫妻俩都要聊聊天,甚至互相调戏,以此来缓解紧张情绪。

    女兵营的临时教头骆嘉过来请示:“殿下领兵出征,让属下带着人守着主帐吧。”

    “不用,你守好女兵营就行了,今晚要大家睡得警醒点。”

    骆嘉走后,俞宛秋唤来戚长生吩咐:“长生,你的人主要守着小郡王,晚上不管听到什么声音都不要离开。”

    新招来的兵,她总是带着三分怀疑,她和赵佑熙其实是一种人,对陌生人相当提防。

    ——————————说明的分隔线————————————

    今天上午去亲戚家拜节,本以为最迟下午15点能回家的,谁知拖到了17点半,等吃完晚饭收拾停当,都快2o点了,所以今晚只有1更。

    明天会尽量3更的,我决定以后保持2更的更新度。

    再龟下去不行了。

【文字版】 第二百四十章 有敌来袭(一)

    第二百四十章   有敌来袭(一)

    赵佑熙出战的时候,俞宛秋一般待在主帅大帐里。一来,这里本就是他们夫妇的营帐;二来,营里有什么事,将领们也习惯到主帐请示。太子不在,自然是太子妃拿主意,她头脑灵活,态度谦和,深得将领们的敬重。

    她的几个丫头因此而自豪,说,“咱们家太子妃如此聪慧,他们有什么理由不敬重?”

    俞宛秋但笑不语,她心里清楚,那些大男主义习气很重的将领们会对她唯唯诺诺,并非因为她有多聪明,而是太子对她够重视。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女人的地位是要靠男人给的。你再聪明,家里的男人不抬举你,其他人也不会把你当回事。

    跟赵佑熙成亲一年多以来,两个人几乎没吵过架,别说旁人,连她自己都感到意外。以赵佑熙婚前的霸道与莽撞,婚后居然这么通情达理、温柔体贴——除了爱吃些无名醋,他真的是个很称职的丈夫。

    总结自己的婚姻,俞宛秋得出的结论是:女人一定要嫁给一个真正爱你的人。他爱你,才会体贴包容,凡事替你着想,在家庭纷争中站在你这边,做你坚强的后盾。

    她和太后斗法到如今,太后只是表面强硬,其实从没赢过。她拒绝了太后给太子钦选的女人,赶跑了太后派到东宫的女官,也成功地保住了自己的儿子。所有这些,都与赵佑熙的鼎立支持分不开。“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只要赵佑熙跟她一条心,她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他们在宫斗中配合得天衣无缝,在战场上也一样!站在空落落的主帅大帐里,俞宛秋对对自己说:我一定要,也一定能替他守好后方营地。

    她有预感,今夜不会平静。营里虽然留有三分之二的将士,但主将和精锐部队全部在外,对敌军来说,这是个突袭的大好时机——并非人数多就战斗力强,如果没有统一的指挥,很容易在惊慌之下变成一盘散沙。若弄到人人抢着逃跑的地步,人越多越难控制局面。

    赵军扎营在一座小山脚下,山在南边,北边是平原。俞宛秋站在帐外的坡地上,看着夜色中那一片沉寂的原野,天上月暗星稀,能见度并不高,想必给爬山的人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不远处传来了起更的梆子声,俞宛秋拉紧身上的披风,吩咐值守的周长龄:“如果有人来,就叫我一声。”

    说完走进帐中,关上门帘,和衣躺在床上。她准备抓紧时间睡一会,战场上,睡眠也要见缝插针,要不然,一夜夜熬下去,又该病倒了。

    也许是前几天招兵真的累了吧,沾枕没多久就睡着了。等醒来时,只见风灯在蓬顶下轻轻摇曳,周围悄然无声,一点喧哗都听不到。

    赵军营地离衢州府有好几里,那里的喊杀声的确听不到,但营中随时都有巡逻兵,怎么说都该有脚步声和说话声吧,为什么这么安静?

    俞宛秋害怕起来,试探着喊了一声:“长龄?”

    周长龄高大的身影出现在帐篷门口:“属下在,太子妃有何吩咐?”

    俞宛秋定了定神,调匀了一下呼吸方道:“现在是什么时辰了?营中没什么异常吧?”

    周长龄告诉她:“快到子时了,营里一切都很正常。”

    “我居然睡了这么久!”俞宛秋轻喃,难怪安静的,人都睡下了嘛,“前线可有什么消息?”

    周长龄回道:“听说殿下和几位将军在想办法架浮桥。”

    “城上没放箭了吗?”

    “还在放,所以很难接近。”

    俞宛秋没问浮桥搭得怎样了,反正那不过是烟幕,为的是让对方把全部注意力放到南门。

    不过这也说明了一点,由6满屯和张庭率领的两支队伍还没找到途径入城。如果他们在天亮之前仍没有进展,事情就麻烦了。

    衢州守军只需要再拖一天,撑到西北军来,就有了强有力的支援。那时候,想攻破衢州比现在更难。

    傍晚的军情会议上,俞宛秋已经知道,西北军离衢州只有两百多里了。联系到孙恪靖当初的作战计划——自己带着几万精锐偷偷潜入宜安,让大部队在后面按正常度行进以迷惑对手。若西北军领陈致远也这么做,赵军营地可就危险了。梁瑾瑜能带着骑兵快马夜行一百多里袭击梁军营地,陈致远照样可以,这人是梁国最有名的将领,手下有一支在西北的草原和戈壁滩上驰骋了十几年的骑兵。

    想到这里,俞宛秋小声吩咐周长龄:“把最里面的营帐收拾一个出来,我等会带着小郡王过去。”

    “是”,周长龄转身就要去办,俞宛秋又交代:“除了我和太子的近身护卫,不要再让其他人知道。”

    周长岭走后,她回到帐中,换上一身偏中性的短打扮。这次在潞州府中休养时,她让人做了好几套劲装短衫,本意是为了让夫君教她学武功。被封为将军后,练武的心更强烈了, 她要对得起这个称号。

    在夜色和暗卫的掩护下,俞宛秋带着儿子悄悄换了个地方,住进了靠近营地边缘一座不起眼的小帐篷里。尧儿只睁开眼睛看了一下,就窝在娘亲的怀里继续睡大觉,一声都没吭。在军营呆久了,他对睡眠环境要求很低,只要不把他提起来打屁股,就能不受影响,不负“睡神”美名。

    这次跟到前线的只有乳娘、兰姨和茗香,乳娘和兰姨的任务自然是带孩子,茗香则是过来侍候饮食的。

    兰姨带点惊惶地问:“是不是今晚会有什么事,要我们半夜挪窝?”

    俞宛秋安抚道:“你别慌,没什么事,我这是以防万一。”

    她让周长龄选的帐篷在山边上,一旦有敌军来犯,可以快躲进树林里。

    在树林边缘扎营,有利有弊。益处是便于遁逃;弊端是,如果有人在树林里放火,容易蔓烧到营地。

    她更看重前者,因为她永远记得,梁军营地被梁瑾瑜率领的靖军突袭后,不仅粮草被烧,里面所有的人都没杀戮殆尽。梁军营地并非帐篷,而是一片平原地区的住房,周围没有山林,据说跑出来的人都被乱箭射死了。

    周长龄想让人抬张行军床过来,俞宛秋拒绝了,她坚持要打地铺。

    一手轻拍儿子的背,同时耳朵紧贴地面。俞宛秋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紧张,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第六感?

    虽然心里很警惕,在儿子均匀的呼吸声中,她还是慢慢迷糊起来。

    她做了一个梦。梦中,她和赵佑熙共乘一匹马,在夜风里奔驰,涉过山,涉过水,前路依然无涯。风有点冷,她缩进夫君的怀里,耳朵里听着马蹄的踢踏声。

    再仔细听,不是一匹马,而是很多很多马。

    这样也对,他们是太子和太子妃,身边肯定有许多护卫随行。

    就是马蹄声听起来有点远,而且正由远及近,朝他们所在的位置扑来。

    朝他们扑来?

    俞宛秋猛地从地铺上坐起,把尧儿交给兰姨,果断地下令:“长生,你带五十名侍卫护着小郡王进山,不管这边情况如何都不要出来。如果营地守不住,你们就装成百姓,把小郡王带回南都去。”

    到了这时候她才现,她没办法让尧儿随自己一起面对危险。她可以为夫殉情,却舍不得年幼的儿子也如此。

    ——————————分隔线——————————

    上一章应该是二百三十九,所以这章是二百四十,汗,数学不好。

【文字版】 第二百四十一章 有敌来袭(二)

    第二百四十一章   有敌来袭(二)

    送走儿子,俞宛秋急忙回到主帅大帐。让传令兵招来驻守营地的几位将领议事。

    她忧心如焚,等不及人到齐就话道:“有一支骑兵正朝大营而来,你们打算怎么办?”

    将领们居然面面相觑,然后由职衔最高的定远将军赵真提问:“太子妃是怎么知道的呢?”

    俞宛秋也觉得奇怪,她听到了马蹄声,别人也该听得到才对,为什么她回到大帐后,没人找她商议,非得她派人去请才来?

    所以她看向将领们的眼神是迷惑的、纳闷的:“贴着地面听,就能听见马蹄声啊,难道你们都听不见?”

    马上有人现场做实验,然后爬起来,笑着摇摇头。

    俞宛秋不信邪,莫非刚刚只是梦境?她跑到帐后,自己亲自实验了一回,的确是马蹄声,不是梦境,不是幻听。虽然她没本事根据声音测出这支骑兵离赵军营地有多远,但她可以肯定,绝对是朝营地的方向而来,而且越来越近了。

    几个将领轮番趴在地上。还是什么都听不到。

    “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安全准则再次挥了作用,俞宛秋要求他们:“今晚你们姑且信我一回,赶紧下去做准备,如果今晚没有敌军来袭,说明我的听觉有误,我也会吸取教训,以后不会再瞎指挥了。但今晚,你们一定要听我的!”

    将领们躬身道:“太子妃说哪里话,我等一切听从太子妃调遣。”

    于是迅合计了一下,然后分头去部署。

    为了不造成紧张和慌乱,没有敲响战鼓,由各级将领从上到下口头传达指令。因为前方正在作战,随时可能需要增援,士兵们“枕戈待旦”,本就没有脱衣服,大约一顿饭功夫后,各处传来“准备就绪”的信号。

    俞宛秋站在帐外的高坡上,几位幕僚陪在两侧。谢又安趴在地上又做了一次实验,这次站起来时,他的脸色变了,陈学愚低声问:“是不是听到了?”

    谢又安惊疑未定,根本说不出话,只是朝另外几位幕僚点了点头。

    本来抱着怀疑态度的文官们这下慌了,几个声音同时催着:“快派人去通知太子殿下,请殿下回来住持大局。”

    “不用”,俞宛秋摆手制止:“如果我想派人去叫他。早就派了。衢州那边正是关键时刻,殿下根本走不开。”即使他只是一个人回来,也可能影响整个战局,主帅在,主心骨在,将士们才会勇气倍增。主帅突然离开,会引起许多猜疑,让整支作战部队失去凝聚力。

    陈学愚算比较沉得住气的,点头附和道:“还是太子妃考虑得周详。殿下的人马守在南门,除了要拖住衢州守军之外,也是为了跟另外两支队伍里应外合。要不然,就算6二将军和张将军攻进了衢州府,趁乱打开了南门,我方士气不振,打开城门有什么用?衢州守军有五六万,殿下带去的也只有五万人,在人数上本就不占优势。要是我们这边不仅没人增援,反而把殿下拖住,光靠那五万人,未必吃得下衢州府。”

    俞宛秋接过话头道:“所以,我们只能靠自己。”

    西北军和衢州守将肯定互通消息。知道此时赵太子正带兵攻打衢州,所以才袭击营地,想让他两头无法兼顾。

    俞宛秋静立在风灯下。若是寻常的日子,为了让士兵好好入睡,这些灯隔一段距离才会点亮一盏,今天,她要求全部点燃。尤其正中央的一排,一定要透亮,其余的地方,则一盏不留。从外面看起来,整座军营里只有一排风灯。

    不久,赵真手下的副将林栋过来禀告:“太子妃,赵将军也听到了马蹄声,他估计敌方骑兵离我们不到十里。”

    “好,转告你家将军,让他不要急躁,务必等梁军进到……”说到这里,转头问一旁的随从:“一共有多少盏风灯?”

    周长龄脱口道:“四十九盏。”

    护卫营小头目刘长青纠正:“是总共四十九盏,连主帅大帐的一盏,两边各二十四盏。”

    赵军营地的选址,营帐的数量和方位都是牟翊决定的,每次扎营前,都可见到这位军师拿着送给尧儿的通天镜照来照去,同时掐着手指,口里念念有词。“风水”看好后,牟翊会让人先搭好帅帐,然后从帅帐的位置往外搭其他帐篷,有时是放射状,有时是圆形。有时是正方形、长方形。像这次,营地的布局就是个长方形,长的这一排,有四十九盏灯,宽的,可能只有四十二盏。

    确定了灯盏的数目后,俞宛秋便对林栋说:“等梁军进到第十二风灯的时候再开始放箭。”

    马蹄声越近了,俞宛秋仿佛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声,不少将士过来劝:“太子妃,请您撤到安全地带。”周长龄和几个护卫营的头目更是长跪不起,苦苦哀求。

    俞宛秋轻叹着拒绝:“只有打跑了来犯的敌军,我才是安全的。如果你们抵抗不利,让这里重新被梁军占领,我到哪里都不安全。

    护卫们只好退而求其次:“那您至少回帅帐去。”

    俞宛秋一动不动:“我就站在这里。”

    她占的地方,乃是营地最高处,相信梁国骑兵一进营就能看到。如果他们因此不敢前行,那也好,因为她并没有把握能打退来犯者,他们能知难而退,危险马上解除;如果他们明知营中已有准备还敢进来,那就只好硬碰硬了。

    想了想,她对周长龄说:“你们留一半人在这里,另外二十五人。我想派他们去做别的事,要轻功好,身手快的。”

    周长龄犹豫着不肯答应,但太子妃很坚持,他没办法,只好选出了二十五人,但他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肯走,因为,“属下的职责是保护太子妃的安全。”如果太子妃在混乱中出了什么差错,他们只能以死谢罪。

    冬夜的风,一阵冷似一阵。不惯寒冷的南方士兵缩着脖子躲在黑暗中,听着敌方的骑兵靠近营地,然后在营外停住了。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十万人的军营,四周一片窒息般的宁静。

    俞宛秋穿着翠色羽缎风衣站在那里,隔着二十四盏风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