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苏当皇帝(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帮扶苏当皇帝(系统)- 第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家都知道,《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这一部分,大多数民间歌谣,所以风格清新,有非常强烈的地方色彩,而且大部分描写的都是平民百姓的爱情。但是《山有扶苏》这一首,却为贵族所推崇,常被引用来表述贵族的爱情。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扶苏!”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
    “对!”老师笑着点头,“看来很多同学都知道,是因为这首诗的首句: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其中嵌入了一位帝王和他的皇后的名字。那就是秦二世扶苏和他的皇后荷华。”
    “荷华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位皇后,她与秦二世扶苏感情甚笃,为后人所称颂。在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位皇帝做到了终身只有皇后一个女人,其中一个是秦二世赢扶苏,另一个就是明孝宗朱佑樘。而这首诗,因为嵌入了两人的名字,所以历来被认为是歌颂两人爱情的诗。虽然这首诗的诞生还在他们两个人之前。”
    “有意思的是,秦二世似乎对诗经情有独钟。除了他自己和皇后的名字出自诗经之外,两个孩子的名字,根据考证,也是出自诗经。其中秦三世嬴子麟的名字出自《国风·周南·麟之趾》,而郑国公主嬴舜华之名则出自《诗经·郑风·有女同车》,我们可以大胆的推测……”
    老师的声音渐行渐远,坐在角落里的女孩子看着书上的诗句,神思微微恍惚。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有一首诗将他们的爱情千古传诵,那该是一种怎样的深情呢?她想。
    她的名字,叫荷华。
    ——————
    【正文完结】



  ☆、第125章 胡亥番外

胡亥出生时,秦始皇嬴政征战六国之路已经开始了。
    从很小很小的时候起,胡亥就已经知道,这天下,迟早都是大秦的。
    那时他小小的心里,就生出一股与有荣焉的念头。因为他是大秦的子孙,是始皇最喜爱的小儿子,帝王之裔。
    他十岁那年,他的父王终于横扫*,一统天下。在当时的胡亥眼中,这是了不起的成就,所以他对自己的父王,如此仰慕,甚至于渴望能成为他那样的人。
    胡亥不知道赵高有没有发现自己的野心。
    他只知道,赵高在诸多皇子之中,一眼就看中了他。悉心培养,尽力教导。胡亥知道赵高有自己的目的,但没关系,因为他也有自己的目的。
    不过,等他渐渐长成之后,胡亥却渐渐发现,事情跟自己所想的有些出入。
    他发觉自己找不到可以做的事情了。
    中原已经被父皇一统,对于治理这片地方,老实说,胡亥没兴趣。他觉得自己天生就是应该征战天下的,奈何等他长大的时候,天下却已经平定了。
    赵高想做什么,胡亥心里多少也有几分了然。不过对于赵高的“远大”志向,他只想嗤之以鼻。
    夺得一个已经被别人归整好了的国家,有什么意思呢?
    但就算是这样,胡亥也不打算当他赵高手里的那把枪。虽然随着年纪增长,对父皇的仰慕渐渐消退,不再觉得所谓“不世之功”有多么了不起,但……大秦可是他们家的东西,就是他不要,也轮不到赵高。
    他更宁愿让给自己那位温和敦厚的兄长,在胡亥看来,扶苏那种性子,才是最适合治理一个现成的国家的。
    至于他要做什么?胡亥一直都没有想到。
    于是他也就这么浑浑噩噩的过着,为了给自己添点儿乐趣,也乐得陪赵高演戏,给自己的哥哥添一点小麻烦。
    直到十三岁那年,他奉旨出使西南。
    那是胡亥第一次清楚明白的知道,这世界到底有多大。
    从咸阳到西南的路,他走了足足四五个月。从前那些关于“天下”两个字的模糊印象,这才逐渐清晰起来。原来天下之大,是这么的大。
    这还只是在大秦的版图之内。而在西南这大秦的边陲,胡亥还知道了不少自己从前听都没听说过的事。
    大秦统一了所谓的“天下”,但并不是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了。
    实际上,从西南郡往南有雒越,往西是滇国、身毒,西北是羌、匈奴、大小月氏,更西北的地方,还有楼兰、于阗、龟兹、疏勒、乌孙、唐居……
    天下远比他所能够想到的,还要大得多得多!
    那些数目繁多又十分拗口,几乎难以记住的国家竟然有那么多,把他们所占的地方全部加起来,恐怕会比整个大秦还要大!
    原来天下之外,还有天下!
    胡亥突然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
    他要去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天下,至于父皇打下来的这个?留给扶苏吧。
    胡亥在斟酌之后,将西南当做了自己的第一步。他虽然胸怀天下,但也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现在自己手里什么都没有,谈什么征战天下,都是空话。
    但如果能把西南弄到手,就不一样了。
    黎族表面上归顺了大秦,但实际上却保留了自己的风俗习惯,内部制度,还有人口和军队,基本上算得上是一个独立的国中之国了。就算胡亥能弄到一块封地,也不会比这更好。
    最妙的是,他结实了黎族首领的女儿,伊玛。那是一个跟他一样野心勃勃,不满足于只统治西南这一亩三分地的女人。
    胡亥跟伊玛一拍即合,两人很快就兴致勃勃的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打算逐步扩张黎族的土地。
    不过在这之前,胡亥还需要解决一下咸阳那边的事情。
    他太了解自己的父皇了,假如始皇还在位的话,他不论想做什么,都会束手束脚。
    而扶苏跟始皇截然不同。他个性温和,知道事不可为就会放弃。只要在扶苏登基之后,自己能设法离开咸阳,到西南来,到时候就没有任何人能束缚住自己了。
    于是在跟伊玛做出约定之后,胡亥带着伊玛的兄长阿那陀回到了咸阳。
    所有人都为他赞叹,因为他不费一兵一卒就化解了一场风波,甚至让黎族的首领主动将自己的儿子送来了京城。
    天知道胡亥每次听到他们夸奖自己的时候,肚子都要笑抽了,偏偏还必须忍耐。
    见识过了外面的天地有多么宽广之后,再看这些大臣,胡亥觉得自己就像是在看井底的青蛙。他们的眼界永远都只留在这小小的朝堂上,他们永远不会明白,世界究竟有多大。
    而他,将要亲自去看看了。
    扶苏登基的事情,比胡亥想象的还要顺利。之后他联络西南,让他们讲伊玛送来跟自己联姻,非常轻易的就取得了扶苏的同意,然后光明正大的跟着伊玛回到了西南。
    至此,他终于摆脱了“大秦皇子”的身份,要去为自己的“天下”征战了。
    ……
    胡亥以为自己永远都不会回到咸阳了。然而时隔二十年,他终究还是回到了这个地方。
    因为始皇殡天了。
    不过这一次来,他的身份已经完全不同。因为他是以西秦皇帝的身份,来到咸阳的。
    也许在国力上,西秦暂时还比不上励精图治了二十年的大秦,但是不管是论地域,军队和战力,西秦都已经完全不逊于大秦了。所以他来到咸阳谒拜始皇灵柩,是扶苏亲自出城迎接的。
    二十年后,兄弟再见,胡亥心中满是感慨。
    扶苏似乎还是自己印象中的模样,面容温和,未语先笑,让人心生好感。他英气勃勃的儿子站在他身侧,父子二人如出一辙的面孔,让胡亥觉得很是新鲜,盯着看了好几眼。
    “见过皇兄。”胡亥率先拱手朝扶苏行礼。
    扶苏继承了祖宗遗泽,贵为皇帝。而他则靠着自己的努力,站在了跟他相同的位置上,这让胡亥心中有着说不出的得意,仿佛这样他就在某些方面胜过扶苏了似的。
    但他仍旧愿意承认自己是大秦的子孙,是扶苏的弟弟。他甚至将自己的国家命名为“西秦”。或许正是因为,那从他年幼时就根植在他骨子里的,身为大秦皇族的骄傲,至今还依旧存在吧。
    听到胡亥的称呼,扶苏神色微动,也笑着道,“胡亥弟弟。”
    周围的臣子见状,很快就反应过来,知机的上前说了不少吉利话,称赞两国之间的兄弟关系,然后迎着胡亥回到了城里。
    扶苏非常有心,将胡亥从前在宫里的住处翻新扩建成独立的宫殿,仍旧给他居住。胡亥见状微微一笑,觉得扶苏当真用心了。
    他这次回来本就是想跟大秦修好关系,所以十分自然的住进了宫里。
    之后拜谒梓宫,哭灵扶柩,将始皇葬入陵寝之中。最后要将始皇的牌位请入宗庙之中时,胡亥忽然开口了。
    “皇兄,父皇一生征战,统一六国,此不世之功,当另立宗庙,为后世之表。”
    扶苏虽然有些意外,但稍做考虑之后,便同意了胡亥的这个提议。如今的大秦跟过去截然不同,若是让始皇的灵位居于祖宗之下,虽然并无不妥,却也难以昭示他千秋万世之功。
    为了修建新的宗庙,胡亥一直在咸阳滞留了好几个月。
    当宗庙修建完毕,始皇的灵位被摆在了正中央的位置时,他忽然正对着灵位跪下,郑重的对扶苏道,“皇兄,《周礼》记载:天子立庙,始祖居中,左昭右穆。朕与皇兄乃是至亲兄弟,同奉始皇为祖,西秦与大秦自然也永世为兄弟之国。”
    “胡亥弟弟想说什么?”扶苏听出他话中还有别的意思,便问。
    胡亥道,“父皇曾言,他为始皇帝,後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如今皇兄为秦二世,弟弟愿为秦三世,回到西秦后,会在那边也为父皇立庙。朕死后,依左昭右穆之礼,与皇兄同配太庙。你我子孙后代,同依此礼!”
    这是胡亥的心愿。
    回到咸阳后他才发现,原来从始至终,他都将自己当成了一个大秦人,当成大秦皇室子孙。
    既然是大秦子孙,当然不能忘本。而这个提议,就是他给出来的诚意。
    以后他跟扶苏的子孙后代,都算是始皇子孙,而大秦与西秦也不可分割。大秦的皇帝为昭,西秦的皇帝为穆,子子孙孙女,永为大秦传人。

  ☆、第126章

《释名》曰:“人始生曰婴儿,儿始能行曰孺子……七岁曰悼,十五曰童。”《四月民令》曰:“幼入小学,学篇章。成童以上入大学,学五经。”
    所以在古人看来,十五岁的男孩子已经是大人了,可以开始学习五经,等二十岁及冠之后,便彻底成年。
    对于子麟来说,十五岁,就意味着他要搬入东宫,开始出阁讲学了。
    所谓出阁讲学,就是让他当着朝臣们的面,讲解自己对五经的理解,这是皇室在朝臣面前夸耀子孙的一种行为,同时也是为了让大臣们更加了解皇帝的继承人。
    另外他虽然不用每天上朝,但是下学之后,就要跟在扶苏身边,看他处理政事,从中学习经验。
    扶苏已经跟他说过,等他加冠之后,便会逐渐将一部分的政务移交到他手上。所以子麟学得非常用心,一方面他满心兴奋,觉得自己终于要长大了,另一方面,却又忍不住有些忐忑,毕竟将要压下来的担子很重,而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扛得住。
    出宫居住的第一天,子麟不出意料的失眠了。
    他想起自己曾问过母后,为什么一定要出宫去住。母后回答,“你从小生活在宫里,几乎没看过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出去住几年,也许会别有收获。”
    他不知道母后要自己收获的到底是什么。
    实际上,虽然从小住在宫里,但他并不是没有出来过。
    母后好像对宫外的世界格外的喜欢和执着,时常缠着父皇带她出宫,他小时候,沾了母后的光,也经常跟着出来。不过入学之后,这种情况就越来越少了。
    子麟记得,母后得知自己可以出宫居住的消息时,满脸的不甘心,甚至还对父皇说,“子麟年纪小,他一个人出宫去住,我不放心,不如我跟着去吧!”
    子麟当即心头暗叫不好,果然下一刻父皇的冷眼便落到了他身上,然后毫不留情的说,“他有那么多宫人伺候,还有东宫属官照料,你有什么不放心的?我才需要你留下来照顾。”
    他临出宫前,母后拉着他的手,依依不舍的说,“出宫之后要时常回来看母后啊,若是能设法让你父皇准许我出宫跟你一起住就好了。”说着就叹了一口气。
    子麟抽了抽嘴角,连忙安慰道,“母后如果想出去的话,还是让父皇带你一起去吧!儿子今日事忙,这便走了。”
    想到这里,子麟忍不住笑了一下。母后平日在宫里说一不二,但其实骨子里却很怕父皇似的。而父皇呢,明明就有办法让母后乖乖听话,却偏偏要多费许多功夫,拐弯抹角的达成目的。
    子麟当然明白这是为什么。
    自古以来,王侯将相,多的是妻妾成群,可这么多年,父皇却只有母后一人,即便为朝臣所诟病,也丝毫不为所动。
    甚至子麟有时候觉得,父皇连自己和妹妹太过亲近母后,都会觉得不高兴。这般厚伦笃爱,恐怕世所未有。
    而从小看着父皇和母后伉俪情深,让子麟心中十分羡慕。有时候他也会想,将来自己是否也能遇到这样一个人,值得自己呵护终身,除了她谁也看不见?
    子麟没有想到,那一天来得这么早,那个人出现得那么突然。
    她是今年才回京的左将军项羽的女儿,项英。
    子麟听母后说起过,当年父皇在九原住过几年,跟蒙将军、项将军等人结下了深厚情谊。而项将军的夫人更是母后的闺中密友。只不过相较于回咸阳任职,蒙将军和项将军都更加愿意留在边境驻守,所以才没有回来过。
    他小时候听过不少项将军的传闻,他勇猛盖世,却又谋略过人,为将帅之才。当时小小年纪的子麟听得热血沸腾,恨不能立时便奔赴沙场,为国征战。
    当然,年纪渐长之后,那种冲动已经被理智压下去了。身为太子的他根本不可能上战场,而他本人,实际上也并不适合战争。但这并不影响子麟对项羽的钦佩。
    这一次项羽回京,是要回来接任廷尉之职的,以后就不会再离京。所以他的家眷也跟着回来。
    扶苏自己是不方便去迎接项羽的,但为了显示自己的重视,他派了自己的儿子去,也是想要让子麟跟项羽打好关系的意思。毕竟将来子麟继位,还需要这些臣子的支持。
    子麟对此也十分重视,率领几位大臣到城门口迎接。
    到了正午时分,一骑当先朝城门口飞奔而来。扶苏原以为来的人是项羽派遣的前哨,通知他们人马上就到了。然而等对方停下之后,他才注意到,那骑在马上的,竟然是个姑娘!
    她身穿紧身窄袖的衣裳,下身穿的是裤子,并套着一双皮靴,头发高高扎起,并无旁的装饰,简单利落。不过眉目如画,前凸后翘,仍然能看得出是个女子。
    到了近前,她勒住马,居高临下的看着子麟等人,目光锐利,令人不敢逼视。视线略略一扫,就落在了子麟身上,朝他微微点头,“可是太子殿下?”
    “正是。不知这位姑娘是……?”子麟这会儿心头仍旧震动不已。
    他忽然有些明白,母后为什么说自己没见过外面的世界了。至少,他此前就从没有见过这样英姿飒爽,纵马由缰的女子。
    马上的女子微微一笑,动作轻盈利落的翻身而下,朝子麟行了个抱拳礼,“在下项英,见过太子殿下。家父已经到了城外长亭处,片刻便可到这里。在下奉家父之命,前来报讯,有劳太子殿下稍待。”
    她的声音非常清脆,而且很响亮,一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