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首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首辅- 第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

    这真是让人纠结的事情啊。

    王阳明面上却是看不出一丝悲喜意味,话锋陡然一转道:“那些经史文章早已在愚兄脑中,再去复看一遍又有什么意义?愚兄的文章风格就是那样,便是写再多的时文也不可能改变。倒是慎贤弟你该好好看看名家之作,拿捏出好的文章来。愚兄听说大宗师近期不会按临余姚督察学政,但乡试前的科试是一定会来主持的。慎贤弟你虽然是连夺小三元,但也得小心一些,莫要在这等小试上受到羁绊。”

    这倒也有些道理,毕竟浙省县所太多,若是一一督察学政,大宗师也会分身乏术。但科试大宗师却是一定要主持的,因为这关系到参加乡试的资格。

    。。。。。。

    。。。。。。(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章 别离情

    如果大宗师想偷懒是可以不去各地督察巡视学政的,但科试如无意外,大宗师是一定要亲自主持的。

    按照定制院试结束后一年内,也就是生员进学一年内会举行科试,算一算,也就是弘治七年八月之前。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竟然只有不到一年了。。。。。。

    谢慎直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相较而言,岁试他倒不是很担心。虽然岁试名义上也是学官主考,但实际执行起来多是由各地县学教谕主代为主考。还是那句话,浙省县所甚多,若是事事都要大宗师亲力亲为,他迟早得累得吐血不可。

    换句话说,只要不是提学官主考,各县的自主性就极大,完全看教谕的个人口味。

    而且岁试不像正式取士的大考,场次、范围、考几场、考什么全在教谕个人的意思。

    就拿孔教谕来说,此君喜欢《礼记》,故而很可能从《礼记》中截题。作为孔教谕的得意门生,谢慎知道老师的这个癖好。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也好,说是君子取巧也罢,总而言之谢慎是占了先机。

    岁考,顾名思义是每年一考,有点类似后世的年终考试,其目的是将生员划分等级。

    自从有了人这个物种,就有了三六九等之分,就连县学这等清明的处所也是不能免俗。

    按照大明规制,岁考的等级有明确的划分。凡是考一等者,可以升一级。而考二等者维持原有等级不变,但是廪生比较惨,会停廪米供应。考试成绩列三四等则是勉强混一个及格,考中五六等的就很凄惨了,不但县学儒衫要由蓝衫改着青衫,还得从县学发配到社学。若是教谕再看这些人不顺眼,很可能直接奏请大宗师剥夺这些生员的秀才功名。

    对于读书人来说,尤其是对于那些经过千辛万苦才考的一个秀才功名的读书人来说,剥夺功名就意味着斯文扫地,前途尽失,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事情。

    故而即便是增生、附生也不愿意考到五等六等。因为这样就把命运交到了教谕的手上,“生杀予夺”完全看教谕一人的意思。

    当然,这个岁考也不是完全不通人情。比如廪生只要考的不是太差,便至少会评个二等,保住直接参加科试的资格。

    要知道科试有三次机会。第一次科试大多参加的都是岁试中被评为一二等的生员,这也不难理解,毕竟一二等的生员学问好,底子强,让他们先获得参加乡试的机会,资源倾斜也是对县学的名誉,对全县名誉的负责。

    第二次科试叫录遗,就是给那些三等、四等的考生机会。这些考生比不过一二等的学霸,但还想参加乡试碰碰运气,故而就会参加录遗的考试。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二等的考生染了重病,或者外出游学,那么也可以参加录遗以获得参加乡试的资格。

    至于最后一次科试,就有些走样子的意思了。虽然也有通过其参加乡试的,但是微乎其微。

    换句话说,一个连补考都考不过的生员,便是再给他十次机会多半还是不过。

    谢慎虽然八股文不算绝对强项,但应付岁试还是不成问题的。何况主考官是孔教谕,谢慎完全不必担心。

    但是科试就一定要重视了。别的且不说,万一第一轮科试不幸被比了下去,要参加第二次录遗,那可就太丢人了。

    王守仁算是给谢慎提了一个醒,他的实力还没到可以随意碾压旁人的地步,还是虚心求学为好。

    与王守仁告辞,谢慎只身回到家中。

    此时大哥谢方已经被书童陈虎儿唤回了家,见谢慎回来了,便快步迎上前去。

    “小郎!”

    “大哥,宁员外那边来信了。”

    谢慎和大哥一起进了书房,少年关上门窗便沉声道:“大哥你这几日若是得空,便可以雇一条船把今年的新茶运到杭州。那边宁员外都会安排好,店面铺子你都不必操心。”

    虽然大哥比自己年长数岁,可还是没有出过远门。

    谢慎对大哥十分不放心,千叮咛万嘱咐,倒是把谢方逗乐了。

    “知道了,知道了。小郎啊你不必替大哥担心,咱们苦日子都一起挨过来了难道享福还不会享了吗?”

    谢慎讪讪的笑了笑,点头道:“大兄说的是。哦,差点忘了!”少年取出王守仁写好的那封信递给了谢方。“这是王家兄弟写的一封书信,他们要入股咱们茶铺,本金是一千两银子。大哥你到了杭州,便把这封书信交给范员外。他住在北城,紧邻着鹊仙桥,很好找!”

    “王家,就是王状元他们家?”

    “恩,就是他们家。大哥你放心好了,此事我自有安排。”

    对于自家小郎,谢方自然是很放心。那可是堂堂秀才相公,心思活泛着呢。

    “好,大哥信你!”谢方拍了拍谢慎的肩膀,有些感慨的说道:“若是没有你,咱谢家现在肯定不会过的这么好。你说什么,大哥都信!等过两****把一切安排妥当了,便带着你嫂子一起去杭州!你一个人在余姚进学,可要照顾好自己。”

    谢慎点了点头,大哥带大嫂谢陈氏去杭州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余姚离杭州虽然不远,但夫妻长时间分隔也不是个事。

    “大哥你放心好了,我白日在县学进学,回了家还有水芸和虎儿照顾。倒是你,别舍不得银钱,到了杭州买上几个粗使丫鬟打理宅子。”

    宁员外虽然给大哥提供了铺面、宅子,但丫鬟仆人这些却是不可能送上的。

    “知道了,知道了。。。。。。”

    谢方频频点头,在他看来自家小郎真的长大了,变得会关心人疼人了,再不是那个跟在他屁股后面哭着闹着要糖吃的娃子了。

    像谢家这样的寒门之家,拉扯大一个孩子并不容易,但是谢方却从未抱怨过。

    不知为何回忆起谢慎小时那些过往,谢方只觉得怅然若失。

    孩子大了,自己学会走了。。。。。。

    谢方会害怕,害怕谢慎离开自己的那一天。

    只是他想不到,这一天来的如此之快。

    。。。。。。

    。。。。。。

    关于本书的订阅,如果可以的话大家还请用客户端订阅,因为新版起点pc貌似订阅会出现bug,具体的还请看作者的话。(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一章 从台阁体到茶陵派

    时光飞逝,秋去冬来。

    转眼间距离岁试结束已经三个月了。在这次岁试中谢慎考取了一等的好成绩,但因为本身就已经是廪生生员,升无可升实在是无趣。

    而且在县学诸生眼中,谢慎这样的小三元得主获得岁试一等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如果谢慎考出了二等甚至更差的成绩,那才是耸人听闻的事情。

    唉,出名也有出名的坏处,像谢慎现在这样一举一动都被人盯着,无数人巴不得他出乖卖丑。

    少年只得感慨一句,世道人心。。。。。。

    年关将近,余姚城的百姓都忙碌了起来,抓紧时间置办年货。

    谢慎却是一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心态。距离科试已经不足八个月。在这八个月内他一定要努力提高行文水平,打磨时文风格。

    风格这种东西说来玄之又玄,可却是区分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标准。

    纵观大明朝历史,那些宰辅尚书,哪个文章不是独成一派?

    谢慎要想像他们靠拢,首先要做的就是磨砺出自己的文章风格,并坚定不移的保持下去。

    这个工作看起来简单,却是至关重要。

    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影响到今后的乡试、会试。

    大哥大嫂前去杭州后,谢慎又从牙行雇佣了四五名护院,现在倒是暂且不必担心安全的问题了。

    却说这日谢慎照例从县学进学后回到家中,在水芸的服侍下换了便服只身一人来到书房中。

    在书案前坐定,谢慎便随手翻看时文册子研究开来。

    所谓的磨砺风格不是指凭空制造出一种风格,而是指在研究前人名儒风格的基础上做一些细微的改变。

    毕竟文人这个群体最好名声,而作为当朝权贵肯定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向他的风格靠拢。

    便说弘治朝名臣,本科会试考官李东阳,其风格就十分值得学习。

    说来谢慎还得感谢王守文,若不是他把当世名家的时文册子拿来给自己看,谢慎还真的找寻不到。

    李东阳是茶陵人,十八岁就中进士,之后顺利馆选为庶吉士,授予翰林编修之职。

    但是此君似乎官运不太亨通,自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李东阳都在翰林院里蹉跎时光,完全没有一丝一毫腾云直上的迹象。

    直到当今天子弘治帝即位,李东阳才时来运转,平步青云。

    你可以讲他是在蓄力,也可以说他是在隐忍。总之一切的一切在弘治四年发生了改变,李东阳在这一年擢升为礼部右侍郎兼任侍读学士,并成功进入内阁参与机务。

    这之后的事情谢慎自然很清楚,李东阳成为了弘治三阁老中最著名的一个,也是为官时间最长的一个。

    而且李东阳的文学造诣也很高,不仅一手终结了三杨阁老创建的台阁体,还创立了茶陵派。

    可以说李东阳所写的八股文,透着一股浓浓的古意。

    李东阳本人更是典型的以词臣跻身宰辅之位。

    谢慎作为穿预客,自然可以高屋建瓴的看问题。

    最简单的就是一定要抱对大腿。。。。。。

    弘治朝是士大夫狂欢的一个时期,弘治天子克己复礼,以上古圣明君王的标准要求自己,这自然符合文臣的利益。

    而文臣的领袖自然就是李东阳。更关键的是,李西涯的政治寿命长啊。刘健、谢迁都辞官了,李东阳还一人在内阁撑着。。。。。。

    如果能够好好研读一番李阁老的文章,再稍加磨砺,绝对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惜谢迁、王华都不在余姚,不然若是能够通过这两条线搭上李东阳,今后的科举之路将十分坦阔。

    谢慎随意的翻开一篇李东阳写的时文。

    这篇时文不是别的,正是李东阳给今年癸丑科会试作的程文。(注1)

    对于其他士子而言,文章是新鲜出炉的,自然是炙手可热。可对于谢慎来说,却没有什么太值得期待的,他所要做的就是枯燥的分解文章,寻找可以借鉴的部分。

    题目是《由尧舜至于汤》。

    谢慎前世也是读过不少科举文献资料的,对于这篇文章有些印象。

    “圣人之生有常期,或传其道于同时,或传其道于异世。”

    谢慎不得不承认李东阳的开篇就很霸气。

    虽然圣人生之有期,但并不一定传道局限于一时,而可能流传后代。。。。。。

    紧接着,李东阳又言:“盖圣人之生,即道之所在也。非见之者之在当时,闻之者之在后世,则斯道孰从而传之哉?孟子于此而叙之意有在矣。”

    这是起承接的部分,没有什么可忖度的,谢慎继续往下看去。。。。。。

    他越看越觉得李东阳所写的这篇程文,似乎有股仙气。虽然语言不算浮华,但却是句句有气势,能够抓住人的心理,让人迫不及待的读下去。

    换句话说,就是李东阳明白八股文考的是什么,明白撰写八股文的核心是什么。

    这其实就是八股文高手应该具有的素质。

    八股文是什么?是最功利,最严苛的文章!

    考场之上,能够发挥出什么样的水平是未知的。在这种情况下再要求把文章写得天花乱坠是不现实的。

    李东阳的选择又是什么?

    他选用了最稳妥的方式,也就是用古法写文!

    古文的写作方式一板一眼,可谓无懈可击。

    这样的文章在浮夸空谈的花架子中间就会显得十分出挑,也自然而然的会受到考官的青睐。

    当然这篇文章是李东阳任职会试考官时作的程文。

    既然是程文,就肯定有充足的时间考虑构思,比之考场文章自然难度要小了不少。

    但这些不是重点,重点是李东阳通过此篇文章表达出来的东西!

    像谢慎这样的明眼人,一下子就看出了李东阳的用意。

    代表台阁体那样的浮夸文风已经成为了过去时,李东阳要向天下读书人宣扬的是清绝的古文之风!

    。。。。。。

    。。。。。。

    注1:科举考试时,由官方撰定或录用考中者所作,以为范例的文章。(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二章 滩涂种棉花(一)

    当然,李东阳位高权重,吃相不能太难看。

    但只要是稍加留心就能透过文章猜出他老人家的用意。。。。。。

    在官场混敏锐的洞察力是最重要的。有道是再缺不能缺眼色,再错不能错立场。

    谢慎要想在弘治朝有所发展站稳脚跟,就一定要抱紧李东阳的大腿。

    至于弘治朝之后的事情那却是后话了。

    换句话说,谢慎响应李东阳的号召,以古法作文,使得文章有清绝古气,做那茶陵派的推广者那是立场正确,以后肯定会得到李东阳的赏识。

    不过现在不流行投行卷,这种方式吃相太难看,几乎是告诉天下人我要拜谒权贵,我要做官。

    那么如何让李东阳看到他的文章就是一件十分棘手的问题。

    若是等到会试甚至殿试时再让李东阳看到黄花菜都凉了。

    难道要通过王华和谢迁的关系吗?

    相较而言,自己和王守仁兄弟的关系要比和谢丕的稍好,通过王华引荐似乎不错。可是谢慎也不知道王华老大人和这位李西涯公关系到底如何。如果王华最终答应代为引荐,可李东阳却不领情那可就太尴尬了。

    唉,还是先把文章作好,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罢。

    谢慎只觉得有些烦闷索性放下纸笔出了宅子约王守文和谢丕一起去街上逛逛。

    三名好友岁试都顺利通过,除了王守文是二等,谢慎、谢丕都是一等,自然是心情大好。

    望着往来百姓身上的棉衣,谢慎打趣道:“起先我以为江南以丝绸织造为盛,想不到棉布纺织也如此普兴。”

    王守文翻了一记白眼道:“丝绸?那岂是寻常百姓能够用起的?莫说寻常百姓家了,便是我和大兄一年能够新做的丝绸长衫也只有四套。”

    一旁的谢丕点了点头道:“是啊慎大哥,用丝绸制衣造价实在太高,不是寻常百姓能够接受的。再说了棉布除了华美不如丝绸,其余各项皆是胜出。最重要的是棉花种植要比麻、丝轻松许多。”

    听到这里,谢慎哑然道:“种植棉花居然比制丝还要轻松?”

    “自然如此,织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