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第2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点回答不上来了。
  这才知道张志仁是有真才实学的,不敢再轻易,尽力回答问题起来。
  一顿饭,主宾尽欢。
  厢房女人们的这桌,就没有那么客套,而是随意许多,不过她们谈论的也大多就是潘牧之,从他的外貌长相,人品学问到家庭等等。
  “沁儿知道晗生和这同窗是怎么认识的吗?”杨氏一直在厨房忙活,倒没有和潘牧之真正说上几句话,而平时也不过是问问晗生在县城生活上的事情,所以对于晗生的同窗并不太了解。
  张沁儿时常会询问晗生在书院的生活,所以她应当是知道一些的。
  “我倒是知道一些,这潘牧之家开了一家书店,当初晗生就是在书店找书时,和他认识熟悉的,又因为都是得贤书院的学子,渐渐就成了好朋友了,虽然是第一回上咱们家的门,但是在县城时,他们彼此去过对方的家,一起探讨学问文章。”
  张沁儿将自己知道的事情全部说了出来,她还记得当初爬山时,潘牧之和晗生他们一起谈论风生,十分的畅快,外表虽然儒雅,内心却带着一丝傲然狷介。
  “他比晗生还要大上一岁,也是明年一起科举考试的,我听晗生说,何山长对他的评价也挺高的,若没有意外,明年应该能够考中秀才的。”
  “晗生这孩子稳重实在,他交的朋友,肯定也是不错的。”杨氏十分相信自己的儿子,口吻很是信任。
  一旁的冯氏也说:“家里是开书店的,想必博览群书,只要肯下功夫,功名肯定是有的。”
  “那是,多看书,人才聪明有学问,沁儿的这些小点子,不也大多是从书上看来的?可惜我只认识几个字,也看不懂那些密密麻麻的书。”杨氏有些感慨,神色间恍惚起来,仿佛记起当初刚嫁给张志仁时,两个人情投意合,张志仁晚上看书时,也会教她认识几个常见的字。
  那般岁月,如今想来,都是令人温暖不已的。
  从始至终,张乐儿都没有吭声,一直默默的听着,神色间却有些低落,如今的她,已经彻底不敢妄想了。
  别人在如何?于她何干?
  而她只想着多赚钱,这样那颗被伤成千疮百孔的心,才有踏实的感觉。
  努力吃着碗里的饭菜,今天的饭菜十分丰盛,她却觉得滋味腻味的很。
  不多时,便放下手中的碗筷,说了句:“吃饱了。”
  和杨氏说话的冯氏扭头看了她一眼,关心的说着:“你才吃了小半碗,就饱了?再吃一些吧?不然喝些汤?今天熬的是鲫鱼汤,很鲜美。”
  张乐儿本来想摇头拒绝,但是冯氏已经擅自给她盛了半碗鲫鱼汤,到嘴边的话便吞了下去,闷头将汤喝了,这才说:“今天身体乏力,没什么胃口,我先回去休息下。”
  “你天天低头刺绣,脖子肩膀酸痛,肯定乏力了,回去别急着刺绣,要么小睡一会,要么在村里走走,不然晚上也没有胃口的。”冯氏细声叮嘱着。
  张乐儿点头,和杨氏打了招呼,起身走了。
  杨氏看着张乐儿的背影,然后和冯氏说:“乐儿看上去瘦了不少。”
  冯氏无奈,这个女儿真是让她操碎了心,有时候想和她说些什么,看着她那平静如死水的面庞,那些话又全部堵在喉咙了。
  她摇了摇头,说:“天气渐渐热了,她又不爱动,自然没有胃口。”
  “你也别总是拘着她,这样的年纪,就喜欢爱热闹,再过几年,怕想出门走动都没有法子了。”杨氏若有所指的笑着,冯氏只能回以苦笑,随着张乐儿的年纪越来越大,冯氏一面努力攒嫁妆,一面到处打听是否有适合的人,却一直没有消息,她背负的压力,可想而知。
  杨氏和冯氏的心思,张沁儿自然是不知道了,她吃饱之后,就看着甜儿吃,甜儿早就自己独自吃了,不过吃饭的时候,下巴仿佛长了个洞一样,一面吃,一面漏,让人实在无奈。
  桌子底下,三只小奶狗正在主人们的脚间穿梭着,将地上的饭粒和骨头一一吃掉。
  这三只小奶狗是旺财和黑虎去年冬天生下的,一只纯黑,一只褐色,一只花白,排成一排,就像染色的墨汁越来越淡似的。
  饭后,冯氏也因为家中还有事情,先行离去了,因为男人们还在喝酒说话,杨氏也不急着收拾碗筷,侧耳听着张志仁笑得格外的开怀,认不出露出一个温柔的笑容来。
  “你爹喜欢和人谈论诗文,平日晗生和永安也不常在家,这村里也没有几个读书的人,他也憋的难受,唉,之前就一直叫晗生邀请同窗过来玩,今天总算邀请了一回。”
  “我看这潘牧之倒像个好的,不管是学问还是外貌,都不错的很,下回得问问他有没有婚约。”
  张沁儿一愣,心想杨氏不是想做媒牵线吧?
  果然,不等她发问,杨氏已经又说着:“他要是没有婚约,配乐儿倒是不错,乐儿长相好,又有一手好绣活,肯定是不差的。听你三叔说,他家打算今年再买一些田地,等明年就辞掉药铺的事情,就准备在家里种植甘蔗了。”
  张志礼向来是个脑袋灵活的,去年他家也买了十来亩地,但是因为张志礼要在现在做事,家里冯氏一个人忙活不过来,所以地是租佃出去的,后来经过去年的红糖利润,一算账之后,张志礼就发现只要多种一些甘蔗,一年赚的钱,丝毫不比他在县城药铺赚的少!
  何况农闲的时候,他还可以上山找药材,平日里还能够帮着村里人抓一些风寒发热的药,或治疗普通的跌打损伤等,都能够赚上那么几个小钱。
  怎么算,怎么都划算!所以张志礼这才决定今年再攒一笔钱,明年就大干一场了。
  对于他这个想法,张沁儿一家都是支持的。
  给人做事,拿固定的银子,实在难以发家致富,何况每个月还要从微薄的收入中分出五百文给张家老宅那边,这日子实在过的寒碜。
  而张沁儿一直觉得张乐儿家之所以一直没有大富起来,就是因为之前走的都是中庸路线,还额外负担奉养银子,这才如此的,比起家产来,其实张老头和连氏丝毫不差,只不过儿女奉养,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罢了。

☆、371。第371章 :信来

  因喝了酒,饭后潘牧之觉得有些体乏没精神,就和晗生一块儿到房间中歇了酒气。
  等醒来时,已经是下午十分,晗生领着他在附近的池塘边上的水榭坐了片刻。
  暖风拂过,池塘中碧绿的荷叶一阵摇曳,除了满池塘的荷花,还有一种不知名的绿色浮萍植物。
  那绿色的浮萍,便是去年张沁儿从鄱阳县带回来的菱角,经过细心的培育,倒也长活了,今春发芽之后,已经形成一小片了。
  “我才知道,乡下也是有这般好景色的。”潘牧之感慨不已,他生在县城,住在县城,虽然祖宅也在乡下,但是一年到头也去不了几回。
  “也是我们村风水好,加上沁儿是个喜欢折腾的,这些池塘水榭以及荷花等等,都是她提出来的,原本也没有花费多少,这一年到头池塘里的出息也还算不错,更是点缀了乡下景致了,牧之你若是喜欢,等这荷花开放时,我再请你过来赏花如何?”因为杨氏和张志仁都一致提出让他多请同窗好友回来做客,所以晗生便赶紧发出邀请。
  这话正合潘牧之的心意,当即就一口答应下来了。
  正说话间,忽然看到张乐儿拿着一个簸箕朝池塘这边走了过来,潘牧之一看到她,眼睛便不由自主的亮了亮,喜欢美丽的事物,向来是男人的天性。
  看到晗生和他的同窗好友在,张乐儿便点头见礼,然后将簸箕里的乌桕蚕粪和乌桕叶残渣倒进池塘中去。
  等张乐儿走远了,潘牧之才半是好奇,半是故意的问:“她方才将什么倒进池塘了?”
  “那是乌桕蚕的粪和残渣,我三婶每年都会养些乌桕蚕,而这蚕粪可以用作鱼食,所以每次都会将蚕粪倒进池塘里喂鱼。”
  潘牧之长了见识,原来还有这般知识!又像晗生问了问乌桕蚕的事情,以及这位张乐儿姑娘。
  因为和潘牧之极为熟悉,感情又好,所以晗生也没有隐藏,而是将能说的说了出来。
  不多时,因为时间已经不早了,潘牧之也该回去了,就去叫车夫准备赶车。
  这车夫过来自然不能和潘牧之一样的待遇,所以就让他到方家那边吃了午饭,又在村子里闲逛了好会子。
  潘牧之离去后,又平平淡淡的过了几日,忽然有天张志仁收到一封信,信是何婶子寄过来的,自从张家和李家有了联系之后,时常就会有书信来往,有时候张家这边也会让人捎带一些土特产过去。
  李癞头以前是大字不识一个,但是自从当了码头小工头之后,为了记账,倒也开始学着认字起来,虽然会认的不多,但也算不是睁眼瞎了,李子也跟着学了不少。
  而张沁儿也尽量试着用自己的资源去帮助李家,和宏记那边毕竟还不算太熟,没有怎么给面子,但是刘氏商会还是很给面子,答应府城码头的货就交给李癞头他们来负责,这样一来,李癞头在码头上的权利越来越大,也算得上是二把手了。
  事业有了起色,生活的条件自然也会好上不少。
  张志仁收到信之后,一开始因为忙着地里的事情,没有急着拆开,等吃过晚饭,在院子里乘凉时,他才趁着蜡烛将信看了,结果这一看之下,当即就怪叫一声,引得一旁的杨氏和张沁儿等人纷纷侧目。
  杨氏以为信中有什么不好的,心里有些着急,连忙看向张志仁,问着:“怎么了?是不是李子他娘有什么事了?”
  “哈哈!”张志仁先是大笑三声,这才高兴的说:“没呢,李子他们一家都好,癞头在信里说,他们在码头上的兄弟发现大妹一家了。”
  大妹?
  张沁儿不解的看着杨氏,这个大妹又是谁?她怎么一点都没有印象了?
  杨氏也是想了想,才想起来是谁,只不过她的脸色有些不太好,变幻了一下,才笑着说:“倒也是一个好消息。他们现在过的怎么样?”
  张志仁无奈的摇了摇头,说:“癞头说大妹一家过的不好,当初虽说她在的黄石镇离河段比较远,遭到的洪灾也没有那么严重,但是当时洪灾后又起了瘟疫,他们一家也跟着难免一路逃荒去了。”
  “说起来他们过的比癞头一家还差些,一路逃荒还险些掉了命去,这次碰到癞头之后,也算晓得咱们的消息了,听说咱们过的不错,大妹一家打算过来投奔,估计再过几天,就该到了,到时候我去县城码头接一下。”
  张志仁有些唏嘘,历经这么多的事情,要不是李癞头的这封信,他恐怕都快忘记还有这个大妹妹的存在了。
  他口里的大妹妹,就是连氏的大女儿马春花,年纪算起来也已经三十多了,十五出嫁之后,兄妹几个,就难得见面,何况一场洪灾,更是失了联系。
  在张志仁的唏嘘中,张沁儿总算想起这个‘大妹妹’是谁了!
  不就是她所谓的大姑姑吗?
  她这副身体的本尊还没有出生时,这大姑姑就出嫁了,所以印象不深,也没有怎么打过交道,不过却还记得谢氏对这大姑姑的评价。
  “刚刚出嫁的时候,每个月都回来打秋风,空着手回来,拉着一车的东西回去,也亏她好意思!这眼看着日子过的好了,在黄石镇开了一家杂货铺,每个月有那么一些钱了,居然连过年都不回来了,只托人带了二斤红糖!呸!稀罕她那二斤红糖!”
  这是谢氏的原话,从这些话中,就大约知道春花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了,她之所以印象深刻,那是因为能够让谢氏都吃亏的人,肯定不是善茬!
  此时听到这位厉害的大姑姑即将投奔过来,张沁儿的嘴角不由得抽了抽,也不晓得这位大姑姑是不是这么厉害可怕呢?
  不过总算是自家爹的亲妹子,何况自家日子过的好,而他亲妹子过的不好,想来投奔也是无可厚非的,想到这里,张沁儿就淡定了。
  但是张沁儿淡定了,杨氏却不太淡定的样子,当着张志仁的面,她一句话没有说,但是背地里却暗暗叹息,这让张沁儿发怵起来。
  杨氏也不是那种容不得人的人,这般作态是为何?
  一时间张沁儿也有些忐忑起来,打算寻个机会找杨氏仔仔细细问清楚。

☆、372。第372章 :春花姑姑

  “你不懂,那会儿你还小,你这大姑姑……总之如今咱们早已经分家了,能帮衬就帮衬,过自家日子就行,等他们来了,你也别凑上前去。”杨氏叮嘱着,在她心里,这个大姑子可不是善人,那简直就是连氏的翻版!
  并且仗着大姑子的身份,把她们这些嫂子们都折腾的不轻!
  直到现在提起这位大姑子来,杨氏还是有些心惊胆战的。
  不过好在以前的日子总算过去了,而杨氏也有了崭新的生活。
  张沁儿看着自家娘这般叮嘱,又想起谢氏的评价,心里对这个没有印象的大姑姑有几分抗拒起来。
  第二日的时候,张志仁就拿着信到张家老宅那边去了,张老头和连氏听说有了大女儿的消息,心里自然十分高兴,对于他们这些老人来说,最好不过骨肉团聚了。
  之前听闻噩耗,险些要被问斩,因为出嫁女不会受到牵连,这才急忙忙的逃跑,结果阴错阳差避开了洪灾,一路更是逃荒到这里。
  安顿好之后,张老头也不是没想过试着联系大女儿一家,只不过当初洪灾十分厉害,死了不少人,很多人更是离乡背井,加上路途遥远,又没有大财力亲自找,自然就不了了之了。
  先不提张家老宅的高兴和期待,冯氏在听到这个消息时,反应倒和杨氏差不多,呆愣片刻便是深深的叹息。
  不眼瞎的人都知道,冯氏也是对这位大姑子心有余悸啊!
  张沁儿和张乐儿对视一眼,她们年纪相仿,而张乐儿又是自小住在镇上的,更是没有和这个大姑姑接触过。
  如今看了长辈这般态度,不禁猜测起来。
  冯氏把她们的心思猜透了,摇了摇头,无奈的说:“别说你们,就连我也有好些年没有见过她了,也不晓得如今成了什么样了。但是不管如何,你们都要记住,别去招惹大姑姑一家,晓得吗?等他们家来了,看有个什么章程打算,若是想住在这富足村,咱们也不过把面子情做好就行。”
  在杨氏的叮嘱和冯氏的教导下,又过了几日,因为信里没有写准确的日子,只写了一个大概,张志仁为了接他的亲妹子,所以早已经提前去了县城,每天都会去码头等人。
  就在张志仁去县城两天还没有回来时,谢氏也按捺不住了,亲自过来找结果妯娌说话。
  因为马春花的特殊性,谢氏、杨氏、冯氏三个人倒是难得的坐在一块,商量着马春花他们一家过来的事情。
  又过了一日,张志仁就赶着驴车回来了,除了张志仁,车里还坐着三个人,马春花以及他的丈夫李先勇,以及一个儿子李财宝。
  张志仁直接将驴车赶到张家老宅,一路上他已经和妹子妹夫熟悉了不少,所以自进了村子,就开始介绍起来。
  坐在车里的马春花和李先勇瞪大眼睛看着这个全部是青砖瓦房的村子,饱含风霜的眼神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她的儿子李财宝已经十五岁,因为营养不良的原因,长的个头不高,皮肤也粗糙黝黑,看上去十分的普通,不过他也和他爹娘一样,看着这个村子,眼睛亮亮的,口里几乎都要流出涎水来了。
  看来李癞头一家说的不错!他外祖家的确过的好极了!
  等到了张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